李時珍

《本草綱目》~ 獸部第五十一卷 (3)

回本書目錄

獸部第五十一卷 (3)

1.

(音陌。亦作貊。宋《圖經》)

【校正】原附豹下,今分出。

【釋名】時珍曰:按:陸佃云:皮為坐毯臥褥,能消膜外之氣,故字從膜省文。

白話文:

音陌。又作貊。宋朝《圖經》中記載。

校正:

原先附在「豹」字的下方,現在分開列出。

釋名:

李時珍說:根據陸佃的說法,音陌的皮可用作坐墊或被褥,可以消散身體外層的氣,因此字中的「陌」字從「膜」字簡化而來。

【集解】頌曰:郭璞云:似熊而頭小腳卑,黑白駁紋,毛淺有光澤。能舐食銅鐵,及竹骨蛇虺。其骨節強直,中實少髓。或云與《爾雅》貘、白豹同名。唐世多畫貘作屏,白樂天有贊序之。今黔、蜀及峨眉山中時有。貘,象鼻犀目,牛尾虎足。土人鼎釜,多為所食,頗為山居之患,亦捕以為藥。

白話文:

【集解】有人說:貘的外形像熊,但是頭小腳短,毛色黑白相間,毛淺而有光澤。牠能夠舔食銅鐵,以及竹骨蛇蟲。其骨節強健挺直,骨髓充滿,很少有空隙。或者有人認為,貘與《爾雅》中的貘、白豹是同一個名字。唐朝有很多畫貘的屏風,白居易有讚美序文。現在的貴州、四川和峨眉山中才有貘。貘的鼻子像大象,眼睛像犀牛,尾巴像牛,腳像老虎。當地人的鍋碗瓢盆,大多都被貘吃掉,對於居住在山區的人來說是件苦惱的事,但有人也會捕殺貘,將其入藥。

其齒骨極堅,以刀斧椎鍛,鐵皆碎,落火亦不能燒。人得之詐充佛牙、佛骨,以誑俚俗。

白話文:

其齒骨極為堅硬,即使用刀斧錐子鍛打,鐵器都會碎裂,放入火中燃燒也不能燒壞。有人得到它後,詐稱是佛牙、佛骨,用來欺騙愚民百姓。

時珍曰:世傳羚羊角能碎金剛石者即此,物相畏耳。按:《說文》云:貘似熊,黃白色,出蜀中。《南中志》云:貘大如驢,狀似熊,蒼白色,多力,舐鐵消千斤,其皮溫暖。《埤雅》云:貘似熊,獅首豺髲,銳鬐卑腳,糞可為兵切玉,尿能消鐵為水。又有齧鐵、犴、昆吾兔,皆能食銅鐵,亦貘類也。並附之。

白話文:

李時珍說:世人傳說羚羊角能弄碎金剛石,大概是指這個動物,只是因為兩種東西互相畏懼。根據《說文解字》記載:貘像熊,黃白色,產自蜀中。《南中志》記載:貘有驢般大小,長得像熊,蒼白色,力氣很大,舔舐鐵器能使千斤重的鐵器消失,它的皮很溫暖。《埤雅》記載:貘像熊,頭像獅子,脖子像豺狼,尖尖的鼻子,矮小的腳,糞便可以當作兵器來切玉,尿液可以使鐵溶化成水。另外還有齧鐵、犴、昆吾兔,都能吃銅鐵,也都是貘一類的動物。這裡一併附上。

【附錄】齧鐵,時珍曰:按:《神異經》云:南方有獸,角足大小狀如水牛,毛黑如漆,食鐵而飲水,糞可為兵,其利如鋼,名曰齧鐵。《唐史》云:吐火羅獻大獸,高七尺,食銅鐵,日行三百里。

白話文:

【附錄】齧鐵:李時珍說:根據《神異經》中的記載,南方有一種動物,角和腳的大小形狀像水牛,毛黑如漆,吃鐵喝水,糞便可以做兵器,鋒利如鋼,名字叫做齧鐵。《唐史》記載:吐火羅進貢了一隻大獸,高七尺,吃銅鐵,每天能走三百里。

《禽書》云:犴應井星,胡狗也。狀似狐而黑,身長七尺,頭生一角,老則有鱗,能食虎、豹、蛟、龍、銅、鐵。獵人亦畏之。

白話文:

《禽書》中記載:犴與井星相應,是一種胡狗。牠的樣子像狐狸但毛色是黑色的,體長七尺,頭上長有一個角,年紀大了以後身上會長出鱗片,牠能夠吃老虎、豹子、蛟龍、銅和鐵。獵人也很害怕牠。

狡兔,《拾遺記》云:狡兔生昆吾山,形如兔,雄黃雌白,食丹、石、銅、鐵。昔吳王武庫兵器皆盡,掘得二兔,一白一黃,腹中腎、膽皆鐵,取鑄為劍,切玉如泥。

白話文:

野兔,《拾遺記》中記載:狡兔生存在昆吾山,形狀像兔子,公的黃色母的白色,吃丹砂、石頭、銅、鐵。過去吳王武庫裡的兵器都用盡了,挖掘出兩隻兔子,一隻白色的,一隻黃色的,腹中的腎和膽都是鐵鑄的,取出來鑄造成劍,切玉石像切泥一樣。

皮,

【主治】寢之,可驅溫癘,闢濕氣、邪氣(蘇頌)。

膏,

【主治】癰腫,能透肌骨(時珍曰:段成式云:貘膏性利,銅、鐵、瓦器盛之悉透,惟以骨盛則不漏)。

尿,

【主治】吞銅、鐵入腹者,水和服之,即化為水。

白話文:

**主治:**用來做寢具,可以驅除熱氣和疫病,去除濕氣和邪氣。(蘇頌)

**主治:**治療癰腫,可以深入肌肉和骨骼。(李時珍說:段成式說:貘膏性質利,如果用銅、鐵或瓦器盛放都會滲漏,只有用骨頭盛放纔不會漏。)

尿

**主治:**如果誤吞銅、鐵入腹,用水和著喝,就能化為水排出。

2.

(宋《開寶》)

白話文:

宋《開寶》

勞風身倦苦

勞役風寒,身體睏倦疲憊。

脈來遲細數,身重,不飲酒,心煩,吐逆,畏寒

脈象遲緩細數,身體沉重,不喜飲酒,煩躁,嘔吐反胃,畏懼寒冷。

治用甘草湯

治療用甘草湯。

甘草湯方:甘草一握,炙甘草半兩,粳米一合,大棗十枚

甘草湯配方:生甘草一把,炙甘草半兩,粳米一合,大棗十枚。

【釋名】時珍曰:許慎《說文》云:象(字篆文),象耳、牙、鼻、足之形。王安石《字說》云:象牙感雷而文生,天象感氣而文生。故天象亦用此字。《南越志》云:象聞雷聲則牙花暴出,逡巡覆沒。《古語》云:犀因望月紋生角,象為聞雷花發牙。伽耶(出《北戶錄》)。

白話文:

【解釋】李時珍說:許慎的《說文》說:“象”這個字的篆文,像大象的耳朵、牙齒、鼻子和腳的形狀。王安石的《字說》說:大象的牙齒受到雷電的感應而產生紋理,而天上的星辰受到氣的感應而產生紋理。因此,天上的星辰也用“象”這個字來表示。《南越志》說:大象聽到雷聲,牙齒的花紋就會突然出現,然後又很快消失。《古語》說:犀牛因為仰望月亮而角上生出紋理,大象因為聽到雷聲而牙齒上生出花紋。伽耶(出自《北戶錄》)。

【集解】頌曰:《爾雅》云: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今多出交趾、潮、循諸州。彼人捕得,爭食其肉,云肥脆堪作炙。陳藏器云:象具十二生肖肉,各有分段,惟鼻是其本肉,炙食、糟食更美。又膽不附肝,隨月在諸肉間,如正月即在虎肉也。徐鉉云:象膽隨四時,春在前左足,夏在前右足,秋後左足,冬後右足也。

白話文:

【集解】頌辭雲:《爾雅》介紹,南方特有的動物,有梁山產的犀牛和大象。現在多出產在交趾、潮州、循州各地。當地人捕獲後,爭相食用象肉,認為它肥嫩可口,適合烤著吃。陳藏器說:大象的肉具備十二生肖的肉味,各有區段,只有鼻子是其本身的肉,烤著吃或用糟醃著吃,味道更美味。且象膽不附著在肝臟上,隨著月份變化在不同的肉中,例如正月在老虎肉中。徐鉉說:大象的膽隨著四季變化,春天在前左腳,夏天在前右腳,秋天在後左腳,冬天在後右腳。

淳化中一象春斃。太宗命取膽不獲,使問鉉。鉉以此對,果得於前左足。世傳荊蠻山中亦有野象。然楚、粵之象皆青黑,惟西方拂林、大食諸國,乃多白象。樊綽·《雲南記》、平居誨·《于闐行程記》皆言其事。

白話文:

在淳化年間,有一頭大象在春天死亡。太宗命令取其膽,但沒有找到,於是派人去問鉉。鉉依據常識作答,果然在象的左前足找到膽。民間傳說在荊蠻山中也有野象,但楚、粵之象皆青黑,只有西方拂林、大食諸國,纔有白象。樊綽的《雲南記》、平居誨的《於闐行程記》都記載了這件事。

時珍曰:象出交、廣、雲南及西域諸國。野象多至成群。番人皆畜以服重,酋長則飭而乘之。有灰、白二色,形體臃腫,面目醜陋。大者身長丈餘,高稱之,大六尺許。肉倍數牛,目才若豕。四足如柱,無指而有爪甲。行則先移左足,臥則以臂著地。其頭不能俯,其頸不能回,其耳下軃。

白話文:

李時珍說:大象產於交趾、廣東、雲南及西域諸國。野象往往集結成羣。當地人都飼養大象來負重,酋長則裝飾大象並騎乘。大象有灰、白兩種顏色,體型臃腫,面相醜陋。大的長度超過一丈,稱為大象,高度大約六尺。大象的肉比幾頭牛還多,眼睛卻小得像豬的眼睛。四條腿像柱子,沒有腳趾但有爪子。走路的時候先移動左腳,睡覺的時候用胳膊撐著地。大象的頭不能低垂,脖子不能回轉,耳朵垂下來。

其鼻大如臂,下垂至地。鼻端甚深,可以開合。中有小肉爪,能拾針芥。食物飲水皆以鼻捲入口,一身之力皆在於鼻,故傷之則死耳。後有穴,薄如鼓皮,刺之亦死。口內有食齒,兩吻出兩牙夾鼻,雄者長六七尺,雌者才尺余耳。交牝則在水中,以胸相貼,與諸獸不同。許慎云:三年一乳。

白話文:

大象的鼻子粗如胳膊,垂到地面。鼻端很深,能夠開合。裡面有小肉爪,可以撿起針和芥菜籽。大象吃東西和喝水都用鼻子捲入口中,全身的力氣都集中在鼻子上面,所以傷害到鼻子就會死。大象的後面有個洞,薄如鼓皮,刺進去也會死。大象的嘴裡有食物齒,嘴巴兩邊各長出一顆牙夾著鼻子,雄象身長六七尺,雌象才一尺多長。大象交配的時候在水中,用胸部互相貼著,和其它野獸不同。許慎說:大象三年懷孕一次。

《古訓》云:五歲始產,六十年骨方足。其性能久識。嗜芻、豆、甘蔗與酒,而畏煙火、獅子、巴蛇。南人殺野象,多設機阱以陷之;或埋象鞋於路,以貫其足。捕生象則以雌象為媒而誘獲之,飼而狎之,久則漸解人言。使象奴牧之,制之以鉤,左右前後罔不如命也。其皮可作甲齋鼓,濕時切條,可貫器物。

白話文:

《古訓》上說:大象五歲開始懷孕,六十年後骨頭才完全發育成熟。大象的記憶力很強,喜歡吃草、豆子、甘蔗和喝酒,但怕煙火、獅子、巴蛇。南方人捕殺野象,大多設置陷阱來捕捉它們;或者埋伏捕象鞋在路上,用來刺穿大象的腳。如果想活捉大象,就用雌象做誘餌。等大象漸漸習慣後,就能聽懂人類的話。讓大象的奴隸來放牧牠們,用鉤子控制牠們的行動,做出任何動作都服從命令。大象的皮可以製成甲冑和鼓。在潮濕的季節將大象的皮切成條狀,可以用來串連器物。

甄權曰:西域重象牙,用飾床座。中國貴之以為笏。象每蛻牙自埋藏之,崑崙諸國人以木牙潛易取焉。《日華》曰:象蹄底似犀,可作帶。

白話文:

甄權說:西域地區非常重視象牙,拿來裝飾牀架和座墊。中國視象牙為珍貴之物,拿來當作笏板。象牙每次脫落後,都會將象牙埋藏起來,崑崙諸國的人們便用木牙偷偷交換取而代之。《日華》這本書上說的是:象爪的底部就像犀牛角一樣,可以拿來做腰帶。

《真臘風土記》云:象牙,殺取者上也,自死者次之,蛻于山中多年者下矣。或謂一歲一換牙者,非也。

【氣味】甘,寒,無毒。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象牙,殺取者上也,自死者次之,蛻于山中多年者下矣。或謂一歲一換牙者,非也。

**繁體中文:**象牙,殺取者上也,自死者次之,蛻於山中多年者下矣。或謂一歲一換牙者,非也。

象牙品質最好的來自殺取的,其次是自然死亡的,在山中脫落的品質最差。有人說象牙一年換一次,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中醫古代文字:**甘,寒,無毒。

**繁體中文:**甘,寒,無毒。

味甘,性寒,無毒。

【主治】諸鐵及雜物入肉,刮牙屑和水敷之,立出。治癇病,刮齒屑,炒黃研末,飲服(《開寶》)。生煮汁服,治小便不通。燒灰飲服,治小便多。(《日華》)

白話文:

【主治】各式鐵器和雜物刺入肉中,用刮下的牙齒屑和水敷在上面,可以馬上取出。治療癇疾,刮下牙齒屑炒至微黃後研成細末,以水送服(收錄於《開寶》)。將牙齒煮熟後取汁飲用,可以治療小便不通。將牙齒燒成灰後以水送服,可以治療小便增多的情況(收錄於《日華》)。

諸物刺咽中,磨水服之,亦出,舊梳屑尤佳(蘇頌)。主風癇驚悸,一切邪魅精物,熱疾骨蒸及諸瘡,並宜生屑入藥(時珍)。

白話文:

如果各種異物刺入喉嚨,將磨刀石研磨成粉末,以水服下,異物也能吐出,舊梳子的屑尤其有效。(蘇頌)

用於治療風癲、驚悸、一切邪魅精怪、熱病骨蒸以及各種瘡癤,並適於將生梳屑加入藥物中服用。(時珍)

【發明】時珍曰:世人知然犀可見水怪,而不知沉象可驅水怪。按:《周禮》·壺涿氏掌水蟲。欲殺其神者,以橭木貫象齒而沉之,則其神死而淵為陵。注云:橭木,山榆也。以象齒作十字,貫於木而沉之,則龍、罔象之類死也。又按:陶貞白雲:凡夏月合藥,宜置象牙於旁;合丹灶,以象牙夾灶,得雷聲乃能發光。

白話文:

李時珍說:世人都知道犀牛角可以看見水怪,卻不知道象牙可以驅除水怪。根據《周禮》記載,壺涿氏掌管水蟲。想要殺死水怪,可以用橭木串上象牙沉入水中,這樣水怪就會死,深淵就會變成平地。注釋中說:橭木就是山榆。用象牙做成十字形,串在橭木上沉入水中,這樣龍、罔象之類的水怪就會死。另外根據陶貞白記載:凡是夏季煉製藥物,應該把象牙放在旁邊;煉製丹藥的竈,用象牙夾著,聽到雷聲才能發光。

觀此,則象之辟邪,又不只於驅怪而已,宜乎其能治心肝驚癇、迷惑邪魅之疾也;而昔人罕解用之,何哉?

【附方】舊二,新四。

小便不通脹急者:象牙生煎服之。(《救急》)

小便過多:象牙燒灰,飲服之。(《總錄》)

痘疹不收:象牙屑,銅銚炒黃紅色為末。每服七八分或一錢,白水下。(《王氏痘疹方》)

諸獸骨鯁:象牙磨水吞之。(《永類方》)

骨刺入肉:象牙刮末,以水煮白梅肉調塗,自軟。(《簡要濟眾》)

鐵箭入肉:象牙刮末,水和敷之,即出也。

肉,

【氣味】甘、淡,平,無毒。

【主治】燒灰,和油塗禿瘡。多食,令人體重(《開寶》)。

白話文:

觀察象牙的形狀,就會發現它像個辟邪之物,不僅可以驅邪,而且還能治療心肝驚癇、邪魅迷惑等疾病。然而古人卻很少解說它的用法,這是為什麼呢?

【附方】舊方兩種,新方四種。

小便不通脹急者:將象牙生煎服下。(《救急》)

小便過多:將象牙燒成灰,用水服下。(《總錄》)

痘疹不收:將象牙屑與銅銚炒成黃紅色,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七八分或一錢,用水送下。(《王氏痘疹方》)

獸骨卡在喉嚨裡:將象牙磨成粉,用水吞下。(《永類方》)

骨刺入肉:將象牙刮成末,加水煮沸後,取白梅肉調和,塗在患處,骨刺會自行軟化。(《簡要濟眾》)

鐵箭入肉:將象牙刮成末,用水調和敷在患處,鐵箭會自動脫落。

肉,

【氣味】味甘、淡,性平,無毒。

【主治】將象牙燒成灰,與油混合塗抹禿瘡。多食象牙,會使體重增加。(《開寶》)

【發明】時珍曰:按:《呂氏春秋》云:肉之美者,旄象之約。又《爾雅翼》云:象肉肥脆,少類豬肉,味淡而含滑。則其通小便者,亦淡滲滑竅之義。燒之則從火化,故又能縮小便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呂氏春秋》記載:肉類中最美味的,是旄牛和象的肉。又根據《爾雅翼》記載:象肉肥嫩脆爽,有點像豬肉,味道清淡而柔滑。那麼象肉能夠通小便,也是因為它清淡而柔滑,可以滑利通暢小便的竅道。將象肉燒成灰,就可以利用火的熱性,因此也能縮小便。

膽,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 厥陰少陽之腑
  • 主藏魂
  • 司決斷
  • 開竅於目
  • 與肝互為表裏
  • 膽汁外溢,則口苦目黃

膽,是肝膽系統中的厥陰少陽之腑,主要功能是儲藏魂魄,掌管決斷能力,與肝臟表裏相應,與眼睛相通。膽汁分泌異常,就會出現口苦、眼睛發黃的症狀。

【修治】斅曰:凡使勿用雜膽。其象膽幹了,上有青竹紋斑光膩,其味微帶甘。入藥勿便和眾藥,須先搗成粉,乃和眾藥。

白話文:

製備:斅說:凡是使用膽時,不要用雜亂的膽。好的膽乾燥了,上面有青黑色的竹紋斑點又油膩,它的味道略帶甘甜。入藥後不可立刻和其它的藥品混合,必須先搗成粉末,然後才能和其它的藥品混合。

【氣味】苦,寒,微毒。

白話文:

**氣味:**苦寒,微毒

【主治】明目治疳(《日華》)。治瘡腫,以水化塗之。治口臭,以綿裹少許貼齒根,平旦漱去,數度即瘥(《南海藥譜》)。

白話文:

【主治】明目治疳瘕(《日華子本草》)。治療瘡腫,用水調和塗抹。治療口臭,用棉花包裹少量貼於牙根,次日清晨漱洗乾淨,數次即愈(《南海藥譜》)。

【發明】時珍曰:象膽明目,能去塵膜也,與熊膽同功。

雷斅《炮炙論序》云「象膽揮黏」是矣。

【附方】新一。

白話文:

發明

李時珍說:象膽有明目的作用,可以清除眼中的塵膜,與熊膽具有相同的功效。

雷斅在《炮炙論序》中說「象膽揮黏」,就是這個意思。

附方

新方之一。

內障目翳:如偃月,或如棗花。用象膽半兩,鯉魚膽七枚,熊膽一分,牛膽半兩,麝香一錢,石決明末一兩,為末,糊丸綠豆大。每茶下十丸,日二。(《總錄》)

白話文:

內障眼翳:像彎月一樣,或像棗花一樣。用象膽半兩,鯉魚膽七枚,熊膽一分,牛膽半兩,麝香一錢,石決明末一兩,搗成末,糊丸綠豆大小。每次茶下十丸,每天兩次。(《總錄》)

睛,

【主治】目疾,和人乳滴目中(藏器)。

皮,

【主治】下疳,燒灰和油敷之。又治金瘡不合(時珍)。

【發明】時珍曰:象肉臃腫,人以斧刃刺之,半日即合。故近時治金瘡不合者,用其皮灰。

骨,

【主治】解毒(時珍)。胸前小橫骨,燒灰酒服,令人能浮(《開寶》)。

【附方】新一。

白話文:

【主治】眼睛疾病,將人奶滴入眼睛中(藏器)。

【主治】下疳,將象皮燒成灰與油混合後敷於患處。又治金創不癒合(時珍)。

【發明】時珍說:象的肉腫大,人們用斧子將其刺破,半天就會癒合。所以,近來治療金創不癒合,就使用象皮燒成的灰。

【主治】解毒(時珍)。胸前的橫骨,燒成灰後與酒一起服用,可以讓人浮起來(《開寶》)。

【附方】新一。

象骨散:治脾胃虛弱,水穀不消,噫氣吞酸,吐食霍亂,泄瀉膿血,臍腹疼痛,裡急頻並,不思飲食諸證。用象骨四兩(炒),肉豆寇(炮)、枳殼(炒)各一兩,訶子肉(炮)、甘草各二兩,乾薑半兩(炮),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和滓熱服,食前,日三次。(《宣明方》)

白話文:

象骨散:治療脾胃虛弱,食物不消化,打嗝、吐酸水,吐食物、霍亂,腹瀉膿血,臍腹疼痛,排便煩急、頻繁,不想吃飯等症狀。用象牙四兩(炒熟),肉豆蔻(炮製)、枳殼(炒熟)各一兩,訶子肉(炮製)、甘草各二兩,乾薑半兩(炮製),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半,煮至八分,連藥渣一起趁熱服用,飯前服用,一天三次。(出自《宣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