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介部第四十六卷 (4)

回本書目錄

介部第四十六卷 (4)

1. 真珠

(宋《開寶》)

【釋名】珍珠(《開寶》)、蚌珠(《南方誌》)、蠙珠(《禹貢》)。

白話文:

【釋名】珍珠(《開寶》)、蚌珠(《南方誌》)、蠙珠(《禹貢》)。

【集解】李珣曰:真珠出南海,石決明產也。蜀中西路女瓜出者是蚌蛤產,光白甚好,不及舶上者採耀。欲穿須得金剛鑽也。

白話文:

【集解】李珣說:真珠出自南海,是石決明的產地。蜀中西路的女生瓜出自蚌蛤,光白而優良,不及從海外輸入的真珠撿來耀眼。要想穿透它,必須要得到金剛鑽。

頌曰:今出廉州,北海亦有之。生於珠牡亦曰珠母,蚌類也。按:《嶺表錄異》云:廉州邊海中有洲島,島上有大池,謂之珠池。每歲刺史親監珠戶,入池採老蚌,剖取珠以充貢。池雖在海上,而人疑其底與海通,池水乃淡,此不可測也。土人採小蚌肉作脯食,亦往往得細珠如米。

白話文:

讚頌說:現在出產於廉州,北海也有。生存在珠貝中也稱為珠母,是蚌類。根據《嶺表錄異》記載:廉州邊海中有洲島,島上有大池,稱為珠池。每年刺史親自監督珠戶,進入池中採集老蚌,剖取珍珠以充當貢品。池塘雖然在海上,但人們懷疑它的底部與大海相通,池水是淡的,這一點無法衡量。當地人採集小蚌肉製成肉乾食用,也經常能得到像米粒一樣小的珍珠。

乃知此池之蚌,大小皆有珠也。而今之取珠牡者,云得之海旁,不必是池中也。其北海珠蚌種類小別。人取其肉,或有得珠者,不甚光瑩,亦不常有,不堪入藥。又蚌中一種似江珧者,腹亦有珠,皆不及南海者奇而且多。

白話文:

現在知道這個池子裡的蚌,不管大小,都有珍珠。現在採集珠蚌的人說,珍珠來自海邊,不一定在池子裡。北海的珠蚌品種略有不同。人們採集它的肉,有的人採集時會得到珍珠,並不十分光亮,也不常有,不能入藥。還有一種珍珠蚌,外觀類似江珧,腹中也有珍珠,但都比不上南海的珍珠奇特而數量多。

宗奭曰:河北溏濼中,亦有圍及寸者,色多微紅,珠母與廉州者不相類。但清水急流處,其色光白;濁水及不流處,其色暗也。

白話文:

宗奭說:河北的溏湖中,也有大如一寸的圍珠,但顏色大多稍紅,與珠母和廉州的圍珠不相同。圍珠生長在清澈急流的地方,珠色光潔明亮;如果生長在濁水或不流動的地方,珠色則較暗淡。

時珍曰:按:《廉州志》云:合浦縣海中有梅、青、嬰三池。蜑人每以長繩繫腰,攜籃入水,拾蚌入籃即振繩,令舟人急取之。若有一線之血浮水,則葬魚腹矣。又熊太古《冀越集》云:禹貢言「淮夷蠙珠」,後世乃出嶺南。今南珠色紅,西洋珠色白,北海珠色微青,各隨方色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據《廉州志》記載:合浦縣海中有梅池、青池、嬰池三個池子。當地漁民常用長繩繫在腰上,帶著籃子下水,拾到蚌就放進籃子裡,然後拉繩子,讓船上的人趕緊把籃子拉上來。如果水面漂浮著一點血絲,那麼漁民就會被魚吞到肚子裡去了。另外,熊太古在《冀越集》中說:禹貢中說「淮夷蠙珠」,後來卻出現在嶺南。現在,南珠的顏色是紅色的,西洋珠的顏色是白色的,北海珠的顏色是淡青色的,它們的顏色都隨著產地而不同。

予嘗見蜑人入海,取得珠子樹數擔。其樹狀如柳枝,蚌生於樹,不可上下。樹生於石,蜑人鑿石得樹以求蚌,甚可異也。又《南越志》云:珠有九品:以五分至一寸八、九分者為大品,有光彩。一邊小平似覆釜者,名璫珠。次則走珠、滑珠等品也。《格古論》云:南番珠色白圓耀者為上,廣西者次之。

白話文:

我曾經看過一則故事,說蜑人潛入海裡,得到很多珍珠樹。這種樹的外形像柳樹枝,蚌附著在樹上,不能上下移動。珍珠樹生長在石頭上,蜑人鑿開石頭,才能得到珍珠樹,這真是非常奇特的事情。此外,在《南越志》這本書中記載:珍珠有九種等級:五分到一寸八九分的是大品,具有光彩;一邊較小而平坦,形狀像倒放的鍋蓋,叫做璫珠。次等的珍珠是走珠、滑珠等品級。《格古論》這本書中提到:南番的珍珠色白圓潤光亮的是上品,廣西的珍珠次之。

北海珠色微青者為上,粉白、油黃者下也。西番馬價珠為上,色青如翠,其老色、夾石粉青、有油煙者下也。凡蚌聞雷則㾭瘦。其孕珠如懷孕,故謂之珠胎。中秋無月,則蚌無胎。《左思賦》云:蚌蛤珠胎,與月虧全,是矣。陸佃云:蚌蛤無陰陽牝牡,須雀蛤化成,故能生珠,專一於陰精也。

白話文:

北海產的珍珠,顏色微青的品質最好,粉白色的、油黃色的品質較差。進口自西番(西域)的馬價珠品質最好,顏色青翠如翠玉,而顏色老舊、摻雜石粉青、帶有油煙味的品質較差。蚌類聽到雷聲就會瘦弱。它們懷孕珠子就像懷孕一樣,因此稱之為「珠胎」。中秋沒有月亮,蚌類就不會懷孕。《左思賦》中說:「蚌蛤產珠,與月亮盈虧變化同步」,就是這個道理。陸佃說:蚌蛤沒有陰陽牝牡之分,必須由雀蛤化成,才能生出珍珠,這完全是陰精的作用。

龍珠在頷,蛇珠在口,魚珠在眼,鮫珠在皮,鱉珠在足,蚌珠在腹。皆不及蚌珠也。

白話文:

龍的珠子在下巴,蛇的珠子在嘴巴,魚的珠子在眼睛,鯊魚的珠子在皮,烏龜的珠子在腳,蚌的珠子在肚子裡。但是這些都不如蚌的珠子。

【修治】李珣曰:凡用,以新完未經鑽綴者研如粉,方堪服食。不細則傷人臟腑。

白話文:

修治

李珣說:凡是使用(中藥),要選用新的、完整的、沒有經過鑽孔或編綴過的,研磨成細粉才適合服用。若不磨細則會損傷人體臟腑。

斆曰:凡用以新淨者絹袋盛之。置牡蠣約重四五斤以來於平底鐺中,以物四向支穩,然後著珠於上。乃下地榆、五花皮、五方草各(銼)四兩,籠住,以漿水不住火煮三日夜。取出,用甘草湯淘淨,於臼中搗細重篩,更研二萬下,方可服食。

白話文:

斆說:凡是用來入藥的,都要用新的潔淨的絹袋來盛裝。取約四五斤重的牡蠣,放入平底鍋中,用東西支撐穩。然後把珍珠放在上面,再放上地榆、五花皮、五方草各四兩,用籠子蓋住,用漿水煮三天三夜,不能停火。取出後,用甘草湯清洗乾淨,在臼中搗碎,篩出細粉,再研磨二萬下,才能服用。

慎微曰:《抱朴子》云:真珠徑寸以上,服食令人長生。以酪漿漬之,皆化如水銀,以浮石、蜂巢、蛇黃等物合之,可引長三四尺,為丸服之。

白話文:

慎微說:《抱朴子》中記載:真珠的直徑在寸以上的,服用後能令人長壽。用酪漿浸泡珍珠,珍珠可以全部化成像水銀一樣,再和浮石、蜂巢、蛇黃等東西一起用就可以將珍珠拉長到三到四尺,做成丸子後再服用。

時珍曰:凡入藥,不用首飾及見屍氣者。以人乳浸三日,煮過如上搗研。一法,以絹袋盛,入豆腐腹中,煮一炷香,云不傷珠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凡是入藥的珍珠,不要用首飾上取下的珍珠,也不要讓珍珠沾染屍氣。將珍珠浸泡在人乳中三天,然後煮沸,取出後搗碎研磨。另外一種方法是,將珍珠放入絹袋中,然後將絹袋放入豆腐中,煮一炷香的時間,據說這樣珍珠就不會受到損傷。

【氣味】咸、甘,寒,無毒。

白話文:

味道與氣味:鹹、甜,性寒,無毒。

【主治】鎮心。點目,去膚翳障膜。塗面,令人潤澤好顏色。塗手足,去皮膚逆臚。綿裹塞耳,主聾(《開寶》)。磨翳墜痰(甄權)。除面䵟,止泄。合知母,療煩熱消渴。合左纏根,治小兒麩豆瘡入眼(李珣)。除小兒驚熱(宗奭)。安魂魄,止遺精白濁,解痘疔毒,主難產,下死胎胞衣(時珍)。

白話文:

【主治項目】

  1. 鎮靜心神。

  2. 點眼,去除眼翳,治療角膜障礙和眼膜障礙。

  3. 塗抹面部,使皮膚潤澤,膚色變好。

  4. 塗抹手足,去除皮膚粗糙和腳氣。

  5. 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治療耳聾(根據《開寶》中記載)。

  6. 清除眼翳,去除痰。

  7. 去除面部色斑,止洩。

  8. 與知母一起服用,治療煩熱消渴。

  9. 與左纏根一起治療小兒麩豆瘡入眼(根據李珣記載)。

  10. 治療小兒驚熱(根據宗奭記載)。

  11. 安撫魂魄,止遺精白濁,解痘瘡疔毒,治療難產,下死胎和胞衣(根據時珍記載)。

【發明】時珍曰:真珠入厥陰肝經,故能安魂定魄,明目治聾。

【附方】舊五,新六。

白話文:

發明 李時珍說:真珠進入厥陰肝經,所以能安撫靈魂,穩定靈魂,明目治聾。

附方 舊的五個,新的六個。

安魂定魄:真珠末豆大一粒,蜜一蜆殼,和服,日三。尤宜小兒。(《肘後》)

白話文:

安魂定魄:真珠末一粒,大小如豆子,蜂蜜一蜆殼,混合服用,一天三次。特別適合兒童服用。(《肘後》)

卒忤不言:真珠末,用雞冠血和,丸小豆大。以三四粒納口中。(《肘後》)

白話文:

突然昏倒不說話:真珠磨成粉末,用雞冠血混合,製成小丸,約綠豆般大小。以三四粒含入口中。(《肘後方》)

灰塵迷目:用大珠拭之則明也。(《格古論》)

婦人難產:真珠末一兩,酒服,立出。(《千金》)

胞衣不下:真珠一兩研末,苦酒服。(《千金》)

子死腹中:真珠末二兩,酒服,立出。(《外臺》)

癍痘不發:珠子七枚為末,新汲水調服。(《儒門事親》)

痘瘡疔毒:方見谷部豌豆下。

白話文:

灰塵迷目:

用大珍珠擦拭眼睛,就能變明亮。(《格古論》)

婦人難產:

珍珠末一兩,用酒送服,胎兒能馬上娩出。(《千金》)

胎盤不下:

珍珠研成末一兩,用苦酒送服。(《千金》)

胎兒腹中死亡:

珍珠末二兩,用酒送服,胎兒能馬上娩出。(《外臺》)

痘痘不化膿:

珍珠七粒研成末,用新汲取的泉水送服。(《儒門事親》)

痘瘡疔毒:

請參閱穀部豌豆相關內容。

肝虛目暗,茫茫不見:真珠末一兩,白蜜二合,鯉魚膽二枚,和合,銅器煎至一半,新綿濾過瓶盛。頻點取瘥。(《聖惠方》)

白話文:

肝氣虛弱導致視力模糊,眼前一片茫茫,看不清楚東西:取真珠末一兩,白蜜二合,鯉魚膽二枚,混合均勻,用銅器煎煮至一半,用新棉花過濾,裝入瓶中。經常點眼,直到治癒為止。(《聖惠方》)

青盲不見:方同上。

白話文:

青光眼患者失明:按上述方法治療。

小兒中風,手足拘急:真珠末(水飛)一兩,石膏末一錢。每服一錢,水七分,煎四分,溫服,日三。(《聖惠方》)

白話文:

小兒中風,手腳屈曲疼痛:真珠末(用水飛過)一兩(約31克),石膏末一錢(約3.7克)。每次一錢,加水七分,煎至四分,溫服,每天三次。(出自《聖惠方》)

目生頑翳:真珠一兩,地榆二兩,水二大碗煮乾,取真珠以醋浸五日,熱水淘去醋氣,研細末用。每點少許,以愈為度。

白話文:

頑固難除的眼疾:真珠一兩,地榆二兩,用兩大碗水煮至水煮乾,將真珠用醋浸泡五日,再用熱水清洗掉醋味,研磨成細末。每次取少量,能治好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