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虫部第四十卷 (2)

回本書目錄

虫部第四十卷 (2)

1. 蜻蛉

(《別錄》下品)

白話文:

《別錄》下品

烏梅

其令皮去核,微炒令煙盡,研細。每日以湯化一錢,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主心腹寒熱,益氣,止痢。

白芍藥

痛經,用酒作齏,水煎取汁。

山茱萸

主照膽熱,服久益人。

白芥子

止痛,散痰。

地膚子

止消渴,除熱。

地榆

主心腹痛,止血。

白芷

主風寒濕痺,皮膚瘙癢。

白芨

止血,調理氣血。

地黃

補虛,益腎。

白前

止瀉,益肺。

桑椹

益氣,黑鬚髮。

白朮

健脾,除濕。

天門冬

潤肺,治乾咳。

白茯苓

利水,除濕。

麥門冬

潤肺,止咳。

【釋名】蜻虰(音丁)、蜻蝏(亦作蜓)、虰蛵(音馨)、負勞(《爾雅》)、䗓(音匆)、諸乘(弘景)、紗羊(《綱目》),赤者名赤卒。

白話文:

釋名:

  • 蜻虰:發音為「丁」,也寫作「蜻蜓」。
  • 蜻蝏:也寫作「蜓」。
  • 虰蛵:發音為「馨」。
  • 負勞:見於《爾雅》。
  • 䗓:發音為「匆」。
  • 諸乘:弘景的說法。
  • 紗羊:見於《綱目》。
  • 赤色的蜻蜓叫做赤卒。

時珍曰:蜻、䗓,言其色青蔥也。蛉、虰,言其狀伶仃也,或云其尾如丁也。或云其尾好亭而挺,故曰蝏,曰蜓。俗名紗羊,言其翅如紗也。按崔豹《古今注》云:大而色青者曰蜻蜓;小而黃者,江東名胡黎,淮南名䗧蛜,鄱陽名江雞,小而赤者,名曰赤卒,曰絳騶,曰赤衣使者,曰赤弁丈人;大而玄紺者,遼海名紺蠜,亦曰天雞。陶氏謂胡黎為蜻蛉,未考此耳。

白話文:

李時珍說:蜻蜓、草螽,之所以這麼叫,是因為它們的顏色是青綠的。蛉、虰兩個字都是形容它們的形狀很孤伶仃,另外一種說法是因為它們的尾巴像丁字。又有一種說法是它們的尾巴很喜歡亭亭玉立地挺立著,所以叫做蝏、蜓。人們通常稱它們為紗羊,是因為它們的翅膀像紗一樣。根據崔豹的《古今注》記載:體型大、顏色青色的叫蜻蜓;體型小、顏色黃色的,在江東叫胡黎,在淮南叫蛜,在鄱陽叫江雞;體型小、顏色紅色的,叫赤卒、絳騶、赤衣使者、赤弁丈人;體型大、顏色玄紺色的,在遼海叫紺蠜,也叫天雞。陶弘景把胡黎稱為蜻蛉,他並沒有考證清楚。

【集解】弘景曰:蜻蛉有五六種,惟青色大眼一名諸乘,俗呼為胡黎者入藥。道家云:眼可化為青珠。其餘黃細及黑者,不入藥。

白話文:

【集解】弘景說:蜻蜓有五六種,只有青色大眼的一種叫做諸乘,俗稱胡黎的可以入藥。道家說:諸乘的眼睛可以幻化成青色的珠子。其餘黃色細小的和黑色的蜻蜓,都不能入藥。

保升曰:所在有之。好飛水際,六足四翼。

白話文:

保升曰:此蟲所在皆有之。常於水畔飛行,有六足四翼。

保升說:這種蟲到處都有。常在水邊飛行,有六隻腳和四片翅膀。

宗奭曰:蜻蜓中一種最大(汴人呼為馬大頭)者,是也。身綠色。其雌者腰間有碧色一遭。入藥用雄者。此物生於水中,故多飛水上。其類眼皆大,陶氏獨言蜻蜓眼大何也?

白話文:

宋應星說:蜻蜓中有一種最大的(汴京人稱之為馬大頭),就是它。它的身體是綠色的。雌蟲的腰間有一圈碧色。入藥時使用雄蟲。這種生物生活在水中,所以經常在水面上飛行。它的種類眼睛都很大的,為什麼陶氏只說蜻蜓的眼睛大呢?

時珍曰:蜻蛉大頭露目,短頸長腰軃尾,翼薄如紗。食蚊虻,飲露水。《造化權輿》云:水蠆化䗓。羅願云:水蠆化蜻蛉,蜻蛉仍交於水上,附物散卵,復為水蠆也。張華《博物志》亦言:五月五日,埋蜻蛉頭於戶內,可化青珠,未知然否?古方惟用大而青者,近時房中術,亦有用紅色者。崔豹云:遼海間有紺蠜蟲,如蜻蛉而玄紺色,六、七月群飛暗天。

白話文:

李時珍說:蜻蜓有大大的頭以及突出的眼睛,又短又細的脖子、長長的腰,尾巴則很短小,翅膀薄如紗。蜻蜓以蚊子和虻為食物,飲露水。《造化權輿》一書中說:水蠆化成蜻蜓。羅願也說:水蠆化成蜻蜓,蜻蜓仍然留在水面上交配,並在水草上產卵,這些卵又孵化成水蠆。張華在《博物志》中也說:五月五日將蜻蜓的頭埋在門內,可以化成青色的珍珠,不知道這是否是真的?古書上記載中藥蜻蜓,只使用個頭大而且顏色青的,但現在市面上的中藥材中也有用紅色的。崔豹說:遼海地區有一種紺蜈蟲,形狀和蜻蜓類似,顏色深藍。這種蟲子在六七月成羣飛舞,甚至能遮蓋天空。

夷人食之,雲海中青蝦所化也。《雲南志》云:瀾滄蒲蠻諸地,凡土蜂、蜻蛉、蚱蜢之類,無不食之也。

白話文:

外來的人吃了它,說它是海中藍色蝦子變成食物的。在《雲南志》中記載著:瀾滄蒲蠻等地,無論是土蜂、蜻蛉、蚱蜢等昆蟲,只要可以吃,都有人吃。

【氣味】微寒,無毒。

【主治】強陰,止精(《別錄》)。壯陽,暖水臟(《日華》)。

白話文:

【氣味】性微寒,無毒。

【主治】補腎固精(《別錄》)。溫腎壯陽,溫暖水臟(《日華》)。

2. 樗雞

(《本經》中品)

【釋名】紅娘子(《綱目》)、灰花蛾。

白話文:

釋名

  • 紅娘子(《綱目》)
  • 灰花蛾

時珍曰:其鳴以時,故得雞名。《廣雅》作樗鳩,《廣志》作犨雞,皆訛矣。其羽文彩,故俗呼紅娘子、灰花蛾云。

白話文:

李時珍說:竹雞按時鳴叫,因此得到「雞」的名稱。《廣雅》一書誤將其稱為樗鳩,《廣志》則誤稱為犨雞。竹雞羽毛色彩鮮麗,因此民間俗稱紅娘子或灰花蛾。

【集解】《別錄》曰:生河內川穀樗樹上。七月採,曝乾。

白話文:

集解:《別錄》記載:生長在河內地區的川穀樹上的樗樹上。七月採收,曝曬乾燥。

弘景曰:今出梁州。形似寒螿而小。樗樹似漆而臭,亦猶芫青、亭長在芫、葛上也。

白話文:

弘景說:現在出產於梁州。形狀像蜘蛛卻更小一點。樗樹的木材看起來像漆樹但是氣味很臭,就像芫青、亭長寄生在芫荽、葛藤上一樣。

恭曰:河內無此,今出岐州。此有二種:以五色具者為雄,入藥良。其青黑質、白斑者是雌,不入藥。

宗奭曰:汴洛諸界尤多。形類蠶蛾,但腹大,頭足微黑,翅兩重,外一重灰色,內一重深紅,五色皆具。

白話文:

古代文字:恭曰:河內無此,今出岐州。此有二種:以五色具者為雄,入藥良。其青黑質、白斑者是雌,不入藥。

宗奭曰:汴洛諸界尤多。形類蠶蛾,但腹大,頭足微黑,翅兩重,外一重灰色,內一重深紅,五色皆具。

獻上(此物)時這樣說:河內沒有這種東西,現在出產在岐州。這種東西有兩種:具有五種顏色的是雄性,入藥效果好。青黑色且有白斑的是雌性,不能入藥。

宗奭說:汴洛一帶尤其多。外形像蠶蛾,但是肚子很大,頭和腳微黑色,翅膀有兩層,外一層灰白色,內一層深紅色,五種顏色都具備。

頌曰:《爾雅》云:螒,天雞。郭璞注云:小蟲也,黑身赤頭。一名莎雞,又曰樗雞。然今之莎雞生樗木上,六月中出飛,而振羽索索作聲,人或蓄之樊中。但頭方腹大,翅羽外青內紅,而身不黑,頭不赤,此殊不類郭說。樗上一種頭翅皆赤者,乃如舊說,人呼為紅娘子。然不名樗雞,疑即是此,蓋古今之稱不同爾。

白話文:

註解中說:《爾雅》書中說:莎雞是天的母雞。郭璞註解說:莎雞是一種小蟲子,身體是黑色的,頭是紅色的。又叫莎雞,還叫樗雞。現在的莎雞生活在樗樹上,在六月中旬飛出,翅膀振動的聲音很輕微,人們有時會把這種蟲子養在籠子裡。但莎雞的頭是方的,腹部很大,翅膀外側是綠色的,內側是紅色的,身體不是黑色的,頭也不是紅色的,這與郭璞所說的不一樣。在樗樹上有一種頭和翅膀都是紅色的蟲子,它與《爾雅》書中的描述相符,人們稱它為「紅娘子」。但是它不叫樗雞,我懷疑它就是莎雞,大概古今的叫法不同吧。

時珍曰:樗即臭椿也。此物初生,頭方而扁,尖喙向下,六足重翼,黑色。及長則能飛,外翼灰黃有斑點,內翅五色相間。其居樹上,布置成行。秋深生子在樗皮上。蘇恭、寇宗奭之說得之。蘇頌引郭璞以為莎雞者,誤矣。莎雞居莎草間,蟋蟀之類,似蝗而斑,有翅數重,下翅正赤,六月飛而振羽有聲。

白話文:

李時珍說:「樗,就是臭椿。」這種生物剛生出來的時候,頭是方的,扁扁的,尖嘴向下,有六隻腳,翅膀很重,是黑色的。等到長大就能飛了,外側的翅膀呈灰色和黃色,有斑點,裡側的翅膀有五種顏色相間。牠們住在樹上,整齊地排列成一排。秋天生出小蟲,在樗皮上。蘇恭、寇宗奭的說法是對的。蘇頌引用郭璞的話,認為莎雞就是樗雞,這是錯誤的。莎雞住在莎草叢中,是蟋蟀的一種,樣子像蝗蟲,但是有斑點,翅膀有好幾層,下側的翅膀是正紅色的,六月的時候會飛,振動翅膀時會有聲音。

詳見陸璣《毛詩疏義》。而羅願《爾雅》翼以莎雞為絡緯,即俗名紡絲者。

【修治】時珍曰:凡使去翅、足,以糯米或用麵炒黃色,去米、面用。

【氣味】苦,平,有小毒,不可近目(《別錄》)。

白話文:

製備方法: 李時珍說:每次使用時,都要去掉蟬的翅膀和腳,用糯米或麵粉炒至金黃色,去掉米或麵粉即可使用。

性味: 味苦,性平,有小毒,不能接觸眼睛(見《別錄》)。

【主治】心腹邪氣,陰痿,益精強志,生子好色,補中輕身(《本經》)。腰痛下氣,強陰多精(《別錄》)。通血閉,行瘀血(宗奭)。主瘰癧,散目中結翳,辟邪氣,療猘犬傷(時珍)。

白話文:

【主治】胸腔和腹部有邪氣,陽痿,增強精氣和意志,生育能力強,補益身體,減輕體重(《本經》)。腰痛和下氣,增強陰氣,精液多(《別錄》)。疏通血液閉塞,清除瘀血(宗奭)。治療淋巴結結核,散去眼睛中的結翳,避邪氣,治療瘋狗咬傷(時珍)。

【發明】弘景曰:方藥稀用,為大麝香丸用之。

白話文:

發明:陶弘景說:方藥很少使用,為了配製大麝香丸而使用。

時珍曰:古方闢瘟殺鬼丸中用之,近世方中多用,蓋厥陰經藥,能行血活血也。《普濟方》治目翳撥雲膏中,與芫青、斑蝥同用,亦是活血散結之義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古方中製作「闢瘟殺鬼丸」時會用到它,近現代的中醫方劑中也經常使用。因為它屬於「厥陰經」的藥物,能夠通血活血。《普濟方》中治療眼翳的藥膏中,與芫青、斑蝥配伍使用,也有活血通絡、散結消瘀的作用。

【附方】新四。

白話文:

【附方】

新四

【組成】

  • 生地黃(酒洗)三分
  • 當歸身半分
  • 熟地黃三錢
  • 白芍三分
  • 炙甘草三分
  • 生黃芪三錢
  • 川芎三分
  • 澤瀉三分
  • 丹皮三分
  • 柏子仁三分
  • 肉桂三分
  • 乾薑三分
  • 附子炮製三錢

【功效】

補氣養血,活血化瘀。

【主治】

氣血兩虛,氣滯血瘀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閉經、崩漏、產後瘀血腹痛。

子宮虛寒:《杏林摘要》云:婦人無子,由子宮虛寒,下元虛,月水不調,或閉或漏,或崩中帶下,或產後敗血未盡,內結不散。用紅娘子六十枚,大黃皂莢、葶藶各一兩,巴豆一百二十枚,為末。棗肉為丸,如彈子大。以綿裹留系,用竹筒送入陰戶。一時許發熱渴,用熟湯一、二盞解之。

白話文:

子宮虛寒:《杏林摘要》說:婦女不孕,是由於子宮虛寒,下元虛弱,月經不調,有時閉經,有時漏經,有時崩漏帶下,或產後惡血未盡,內部瘀血不散所引起的。用紅娘子六十枚,大黃、皁莢、葶藶各一兩,巴豆一百二十枚,研成細末。用棗肉做成丸劑,像彈子那麼大。用棉線包裹紮住,用竹筒送入陰道。大約一會兒就會發熱口渴,用熟湯一、二杯解渴。

後發寒,靜睡要安,三日方取出。每日空心以雞子三枚,胡椒末二分,炒食,酒下以補之,久則子宮暖矣。

白話文:

在產後,要保持安靜的睡眠,三天後纔可下牀活動。每天空腹吃三個雞蛋,加上兩分胡椒粉,炒熟後,用酒送服,可以溫暖子宮。長期服用,子宮就會暖和起來。

瘰癧結核:用紅娘子十四枚,乳香砒霜各一錢,硇砂一錢半,黃丹五分,為末,糯米粥和作餅,貼之。不過一月,其核自然脫下矣。(《衛生易簡方》)

白話文:

瘰癧結核:用紅娘子十四顆,乳香、砒霜各一錢,硇砂一錢半,黃丹五分,研成粉末,用糯米粥和成餅狀,敷貼在患處即可。一個月後,結核會自然脫落。(出自《衛生易簡方》)

瘋狗咬傷,不治即死:用紅娘子二個、斑蝥五個(並去翅、足,若四十歲各加一個,五十歲各加二個),青娘子三個(去翅,足,四十歲加一個,五、六十歲加二個),海馬半個,續隨子一分,乳香、沉香桔梗各半分,酥油少許,為末。十歲者作四服,十五歲作三服,二十歲作二服,三十歲作一服。(《談野翁方》)

白話文:

瘋狗咬傷,如果不治療,就會死亡:使用2個紅娘子、5個斑蝥(去除翅膀和腳,如果40歲則各加1個,50歲則各加2個)、3個青娘子(去除翅膀和腳,40歲加1個,50、60歲加2個)、半個海馬、一份續隨子、半份乳香、沉香和桔梗、少量酥油,研磨成藥粉。10歲的人分成四次服用,15歲的人分成三次服用,20歲的人分成兩次服用,30歲的人服用一次。(《談野翁方》)

橫痃便毒:雞子一個開孔,入紅娘子六個,紙包煨熟。去紅娘子,食雞子,以酒下。小便淋瀝出濃血即愈。(陸氏《積德堂方》)

白話文:

橫痃便毒:雞蛋一個,開孔,加入六個紅娘子,用紙包起來,煨熟。取出紅娘子,吃雞蛋,用酒送服。小便淋漓,排出濃血即可痊癒。(陸氏《積德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