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五卷 (2)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五卷 (2)

1. 檀桓

(《拾遺》)

白話文:

《拾遺》

欽惟我皇仁聖明察,御極以來,訪求醫方,聚羣賢而鼎問,採眾說之精華,發前人所未發。蓋自《內經》諸書以來,歷代相傳,雖經千載,莫能究其奧妙。陛下乾剛果毅,遠慮深宏,不以醫道為末流,所以急求其方,廣集其說,故能補緒前賢,發明未效。

敬仰我們的皇帝仁慈聖明,明察秋毫,自即位以來,廣詢醫方,匯聚賢才,詳加詢問,採集眾人智慧之精華,發揚前人未曾探討的醫道精髓。大約自《內經》等醫書問世以來,歷代相傳,即使歷經千年,也無人能徹底探究其奧妙。陛下剛毅果斷,目光遠大,不把醫道視為末流,所以急於蒐集醫方,廣泛蒐羅醫家之說,因此能夠承接前賢所遺,闡明尚未發揮效用的醫道。

【集解】藏器曰:檀桓乃百歲柏之根,如天門冬,長三四尺,別在一旁,以小根綴之。一名檀桓芝。出《靈寶方》。

白話文:

【集解】《藏器》中說:檀桓是百年柏樹的根,像天門冬一樣,長三四尺,分生在一旁,以小根連接。別名檀桓芝。出自《靈寶方》。

時珍曰:《本經》但言黃柏根名檀桓。陳氏所說乃柏旁所生檀桓芝也,與陶弘景所說同。

白話文:

李時珍說:《本經》只說黃柏的根叫檀桓。陳氏所說的是生長在柏樹旁的檀桓芝,與陶弘景所說的相同。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心腹百病,安魂魄,不飢渴。久服,輕身延年通神(《別錄》)。

長生神仙,去萬病。為散,飲服方寸匕,盡一枚有驗(藏器)。

白話文:

【氣味】味道苦,屬性寒涼,沒有毒性。

【主治】治療心腹部的各種疾病,安定神魂,不感到飢渴。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長壽命,溝通神靈(《別錄》)。

服用後能長生不老,去除各種疾病。用作藥散,用方寸匕匙飲用,吃完一整顆就能顯現效果(藏器)。

2. 小柏

(《唐本草》)

【釋名】子柏(弘景)、山石榴

白話文:

【釋名】果實稱為子柏(陶弘景所命名),山石榴

時珍曰:此與金櫻子杜鵑花併名山石榴,非一物也。

白話文:

時珍說:這種東西和金櫻子、杜鵑花一起被稱為山石榴,並不是同一樣東西。

【集解】弘景曰:子柏樹小,狀如石榴,其皮黃而苦。又一種多刺,皮亦黃。並主口瘡。

白話文:

**集解:**陶弘景說:子柏樹體型幼小,形狀像石榴,它的樹皮黃色且苦。還有一種子柏樹有很多刺,樹皮也黃色。這兩種子柏樹都用於治療口腔潰瘍。

恭曰:小柏生山石間,所在皆有,襄陽峴山東者為良。一名山石榴,其樹枝葉與石榴無別,但花異,子細黑圓如牛李子女貞子爾。其樹皮白,陶云皮黃,恐謬矣。今太常所貯,乃小樹多刺而葉細者,名刺柏,非小柏也。

白話文:

小柏生長在山石之間,在中國許多地方都能找到,其中以襄陽峴山東邊生長的品質最好。小柏也叫山石榴,它的枝葉與石榴的枝葉沒有區別,只是花朵不同,果實細小黑圓,像牛李子或女貞子。小柏的樹皮是白色的,陶弘景說小柏的樹皮是黃色的,恐怕他說錯了。當今太常寺所收藏的小柏,都是樹幹多刺、葉子細小的種類,叫做刺柏,不是小柏。

藏器曰:凡是柏木皆皮黃。今既不黃,非柏也。小柏如石榴,皮黃,子赤如枸杞子,兩頭尖。人銼枝以染黃。若雲子黑而圓,恐是別物,非小柏也。

白話文:

藏器說:所有的柏木皮都是黃色的。現在既然不是黃色的,那它就不是柏木了。小柏樹像石榴樹,皮是黃色的,果實是紅色的像枸杞子,果實兩頭尖尖的。人們用柏樹的枝條磨碎用來染黃。如果你說果實是黑色且圓形的,恐怕是其他的植物,不是小柏樹了。

時珍曰:小柏山間時有之,小樹也。其皮外白里黃,狀如柏皮而薄小。

【氣味】苦,大寒,無毒。

白話文:

李時珍說:小柏樹間有時可見,是一種小樹。它的樹皮外層呈白色,內層為黃色,外觀類似柏樹皮,但較薄且小。

【性味】苦,性大寒,無毒。

【主治】口瘡疳䘌,殺諸蟲,去心腹中熱氣(《唐本》)。治血崩(時珍。《婦人良方》治血崩,阿茄陀丸方中用之)。

白話文:

主治:

  1. 口瘡,可治療口腔潰瘍和糜爛。

  2. 疳䘌,可治療兒童消化不良引起的皮膚潰爛。

  3. 殺諸蟲,可殺死體內的各種寄生蟲。

  4. 去心腹中熱氣,可去除胃腸道內部的熱氣。

其他用途:

  1. 治血崩,可治療女性產後出血。

3. 黃櫨

(宋《嘉祐》)

白話文:

原文(宋《嘉祐》)

  • 寅時陽發於肝。

  • 卯時陽發於膽。

  • 辰時陽發於脾。

  • 巳時陽發於胃。

  • 午時陽發於心。

  • 未時陽發於小腸。

  • 申時陽發於膀胱。

  • 酉時陽發於腎。

  • 戌時陽發於心包。

  • 亥時陽發於三焦。

  • 子時陽發於膽。

  • 醜時陽發於肝。

  • 早上 3-5 點:陽氣生發於肝臟。

  • 早上 5-7 點:陽氣生發於膽囊。

  • 上午 7-9 點:陽氣生發於脾臟。

  • 上午 9-11 點:陽氣生發於胃部。

  • 中午 11 點-下午 1 點:陽氣生發於心臟。

  • 下午 1-3 點:陽氣生發於小腸。

  • 下午 3-5 點:陽氣生發於膀胱。

  • 下午 5-7 點:陽氣生發於腎臟。

  • 晚上 7-9 點:陽氣生發於心包。

  • 晚上 9-11 點:陽氣生發於三焦。

  • 夜裡 11 點-凌晨 1 點:陽氣生發於膽囊。

  • 凌晨 1-3 點:陽氣生發於肝臟。

【集解】藏器曰:黃櫨生商洛山谷,四川界甚有之。葉圓木黃,可染黃色。

白話文:

【集解】:藏器說:黃櫨生長在商洛山谷裡,四川境內也有很多。葉子是圓形的,木頭是黃色的,可以染成黃色。

【氣味】苦,寒,無毒。

白話文:

氣味:味道苦,性寒,無毒。

【主治】除煩熱,解酒疸目黃,水煮服之(藏器)。洗天麻及湯火、漆瘡(時珍)。

白話文:

【主治】能解除煩熱,可解酒後造成的黃疸和眼睛發黃,水煮後服用(藏器)。可以洗淨天麻並治療火傷、漆瘡(時珍)。

【附方】新一。

白話文:

【附方】新一

大風癩疾:黃櫨木五兩(銼,用新汲水一斗浸二七日,焙研),蘇方木五兩,烏麻子一斗(九蒸九曝),天麻二兩,丁香乳香各一兩,為末。以赤黍米一升淘淨,用浸黃櫨水煮米粥搗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漿水下,日二、夜一。(《聖濟總錄》)

白話文:

治療大風癩的藥方:

  1. 黃櫨木:五兩(切細,用新汲取的水一斗,浸泡二十七天,烘乾後研成細末)。

  2. 蘇方木:五兩。

  3. 烏麻子:一斗(經過九次蒸煮、九次曝曬)。

  4. 天麻:二兩。

  5. 丁香、乳香:各一兩,研成細末。

用法:

  1. 取赤黍米一升,淘洗乾淨,用浸泡過黃櫨木的水煮成米粥,將藥末加入粥中攪拌均勻。

  2. 丸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3. 每服二十到三十丸,飯後服用,用米湯送服,一天服用三次(早、中、晚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