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四卷 (14)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四卷 (14)

1. 烏藥

(宋《開寶》)

【釋名】旁其(《拾遺》)、鰟魮(《綱目》)、矮樟。

白話文:

【釋名】旁其(《拾遺》)、鰟魮(《綱目》)、小樟樹。

時珍曰:烏以色名。其葉狀似鰟魮鯽魚,故俗呼為鰟魮樹。《拾遺》作旁其,方音訛也。南人亦呼為矮樟,其氣似樟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烏樹是以顏色來命名的,它的葉子形狀類似於鰟魮魚,所以民間稱它為鰟魮樹。《拾遺》書中寫作旁其,這是方言的錯誤。南方人也稱它為矮樟,因為它的氣味類似樟樹。

【集解】藏器曰:烏藥生嶺南。邕州、容州及江南。樹生似茶,高丈餘。一葉三丫,葉青陰白。根狀似山芍藥及烏樟,根色黑褐,作車轂紋,橫生,八月採根。其直根者不堪用。頌曰:今台州、雷州、衡州皆有之,以天台者為勝。木似茶檟,高五、七尺。葉微圓而尖,面青背白,有紋。

白話文:

【集解】藏器說:烏藥生長在嶺南地區,邕州、容州和江南等地都有。烏藥樹長得像茶樹,高一丈多。葉片有三片小葉,葉面青綠,葉背面白色。烏藥的根狀似山芍藥和烏樟,根的顏色是黑色和褐色,根上有車轂紋,生長方向是橫向的,八月採挖根部。烏藥的直根不能用。頌曰:現在臺州、雷州、衡州都有烏藥,以天台產的烏藥為最佳。烏藥樹像茶樹,高五到七尺。葉片微圓而尖,葉面青色,葉背面白色,有紋理。

四、五月開細花,黃白色。六月結實。根有極大者,又似釣樟根。然根有二種:嶺南者黑褐色而堅硬,天台者白而虛軟,並以八月採。根如車轂紋、形如連珠者佳。

白話文:

四、五月間開花,花很細,顏色是黃白色。到了六月開始結果。它的根中,有長得很大的,樣子比較像釣樟(魚藤)根。

但是,它的根有兩種:「嶺南」產的根,顏色是黑褐色,質地堅硬。「天台」產的根,顏色是白色,質地鬆軟。兩種根都以八月採摘的為佳。其中以根紋路像車輪樞紐,外型像連續串起來的珠子般的根最上等。

或云:天台者香白可愛,而不及海南者力大。承曰:世稱天台者為勝。今比之洪州、衡州者,天台香味為劣,入藥功效亦不及。但肉色頗赤,而差細小爾。時珍曰:吳、楚山中極多,人以為薪。根、葉皆有香氣,但根不甚大,才如芍藥爾。嫩者肉白,老者肉褐色。其子如冬青子,生青熟紫,核殼極薄。其仁亦香而苦。

白話文:

另外有人說:天台(產的砂仁)色白可愛,但不及海南(產的砂仁)力大。李承曰:向來人們都稱天台(產的砂仁)為勝。如今和洪州、衡州(產的砂仁)相比,天台(產的砂仁)香氣和味道都比不上,入藥效果也不及。但肉色較為紅色,而且細小。李時珍曰:吳地、楚地山區極多,人們拿它當柴燒。根和葉都有香味,但根不太大,只是跟芍藥差不多。嫩的時候肉是白色的,老的時候肉是棕色的。果實像冬青子,生時是青色的,熟的時候是紫色的,果核極薄。果仁也有香味,但很苦。

【氣味】辛,溫,無毒。

好古曰:氣厚於味,陽也。入足陽明、少陰經。

白話文:

氣味:辛辣、溫熱,沒有毒性。

好古曰:氣味濃鬱於味道,屬於陽性。歸屬足陽明經和少陰經。

【主治】中惡心腹痛,蠱毒疰忤鬼氣,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腎間冷氣攻衝背膂,婦人血氣,小兒腹中諸蟲(藏器)。治一切氣除一切冷,霍亂、反胃吐食瀉痢,癰癤疥癘,並解冷熱,其功不可悉載。貓、犬百病,並可磨服(大明)。理元氣(好古)。中氣腳氣疝氣,氣厥頭痛,腫脹喘急,止小便頻數及白濁(時珍)。

白話文:

【主治功效】治療腸胃脹痛,中毒引起的不良反應,以及鬼氣侵襲、宿食難以消化、流行病、膀胱腎間寒氣攻沖背部,婦女血氣虛弱,小兒腹中諸蟲等。它可以治癒一切氣虛和寒氣,如霍亂、嘔吐、腹瀉、癰瘡、疥瘡,還可以治癒冷熱病,它的功效不可盡數。貓、狗的各種疾病,也可以磨碎服用(大明)。調理身體元氣(好古)。治療中氣虛、腳氣、疝氣、氣厥、頭痛、腫脹、喘急,還可以止小便頻數和白濁(時珍)。

【發明】宗奭曰:烏藥性和,來氣少,走泄多,但不甚剛猛。與沉香同磨作湯點服,治胸腹冷氣甚穩當。

白話文:

宗奭說:烏藥性情平和,能引氣上行的力量較弱,能夠引洩氣血的力量較強,但藥性並不十分猛烈。烏藥與沉香一起研磨成粉,加入沸水中浸泡後服用,能夠很好地治療胸腹冷氣。

時珍曰:烏藥辛溫香竄,能散諸氣。故《惠民和劑局方》治中風中氣諸證,用烏藥順氣散者,先疏其氣,氣順則風散也。嚴用和《濟生方》治七情鬱結,上氣喘急,用四磨湯者,降中兼升,瀉中帶補也。其方以人參、烏藥、沉香、檳榔各磨濃汁七分,合煎,細細嚥之。《朱氏集驗方》治虛寒小便頻數,縮泉丸,用同益智子等分為丸服者,取其通陽明、少陰經也,方見草部益智子下。

白話文:

李時珍說:烏藥辛溫香竄,能散發各種氣體。因此,《惠民和劑局方》中治療中風、中氣等病症,使用了烏藥順氣散,先疏散其氣體,氣順暢了,風邪自然就散了。嚴用和在《濟生方》中治療七情鬱結,上氣喘急的病症,使用了四磨湯,具有降氣兼升氣,清熱瀉火兼滋補的作用。此方由人參、烏藥、沉香、檳榔各研磨成濃汁七分,合在一起煎熬,細細地嚥下。《朱氏集驗方》中治療虛寒小便頻數的縮泉丸,使用了益智子等分製成丸劑服用,其目的是為了疏通陽明、少陰經。具體的方劑請參見草部益智子。

【附方】新十一。

白話文:

【附方】新十一

烏沉湯:治一切氣,一切冷,補五臟,調中壯陽,暖腰膝,去邪氣,冷風麻痹,膀胱、腎間冷氣,攻衝背膂,俯仰不利,風水毒腫,吐瀉轉筋,症癖刺痛,中惡心腹痛,鬼氣疰忤,天行瘴疫,婦人血氣痛。用天台烏藥一百兩,沉香五十兩,人參三兩,甘草(爁)四兩,為末。

白話文:

烏沉湯:治療各種氣病、一切寒症,補五臟,調中壯陽,溫暖腰膝,去除邪氣,治療冷風麻痺、膀胱和腎臟的寒氣,攻衝背部和脊椎,俯仰不利,風水毒腫,吐瀉轉筋,症癖刺痛,中惡心腹痛,鬼氣入侵、天行瘴疫,婦女血氣疼痛。

使用天台烏藥一百兩、沉香五十兩、人參三兩、甘草(爁)四兩,研成細末。

每服半錢,姜鹽湯空心點服。(《和劑局方》)一切氣痛:不拘男女,冷氣、血氣、肥氣、息賁氣、伏梁氣、奔豚氣,搶心切痛,冷汗,喘息欲絕。天台烏藥(小者,酒浸一夜,炒)、茴香(炒)、青橘皮(去白,炒)、良薑(炒)等分,為末。溫酒、童便調下。(《衛生家寶方》)男婦諸病:香烏散:用香附、烏藥等分,為末。

白話文:

每次服用半錢,用薑鹽湯在空腹時服用。(出自《和劑局方》)各種氣痛病症:不論男女,冷氣、血氣、肥氣、息賁氣、伏梁氣、奔豚氣,胸部加劇疼痛,冷汗直流,喘氣幾乎要停止。做法是將天台烏藥(較小的,用酒浸泡一夜,炒)、茴香(炒)、青橘皮(去白,炒)、良薑(炒)等份,研成粉末。用溫酒、童便調勻服用。(出自《衛生家寶方》)男性和女性各種疾病:香烏散:用香附、烏藥等份,研成粉末。

每服一、二錢。飲食不進,薑、棗湯下;瘧疾,乾薑、白鹽湯下;腹中有蟲,檳榔湯下;頭風虛腫,茶湯下;婦人冷氣,米飲下;產後血攻心脾痛,童便下;婦人血海痛、男子疝氣,茴香湯下。(《乾坤秘韞》)。小腸疝氣:烏藥一兩,升麻八錢。水二鍾,煎一鍾,露一宿,空心熱服。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一、二錢。若飲食下不去,用薑、棗湯送服;瘧疾時,用乾薑、白鹽湯送服;肚子裡有蟲,用檳榔湯送服;頭風虛腫,用茶湯送服;婦人冷氣,用米飲送服;產後血攻心脾痛,用童便送服;婦人血海痛或男子疝氣,用茴香湯送服。(《乾坤祕韞》)。小腸疝氣:烏藥一兩,升麻八錢。水二碗,煎成一碗,放在露水中過夜,空腹時加熱服用。

(孫天仁《集效方》)。腳氣掣痛:鄉村無藥。初發時即取土烏藥,不犯鐵器,布揩去土,瓷瓦刮屑,好酒浸一宿。次早空心溫服,溏泄即愈。入麝少許,尤佳。痛入腹者,以烏藥同雞子瓦罐中水煮一日,取雞子,切片蘸食,以湯送下,甚效。(《永類鈐方》)。血痢瀉血:烏藥,燒存性,研,陳米飯丸梧桐子大。

白話文:

(孫天仁《集效方》)。腳氣疼痛:鄉村沒有藥品的時候,在發病初期,立即取土茯苓,不要沾到鐵器,用布擦去泥土,用瓷瓦刮下屑粉,用好酒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空腹時溫服,大便稀溏即可痊癒。加入少許麝香,效果更好。疼痛入腹的,用土茯苓和雞蛋在瓦罐中加水煮一天,取雞蛋,切碎,蘸着吃,用湯送服,效果很好。(《永類鈐方》)。血痢瀉血:土茯苓,燒存性,研細,用陳米飯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

每米飲下三十丸。(《普濟方》)。小兒慢驚:昏沉或搐。烏藥磨水,灌之。(《濟急方》)。氣厥頭痛:不拘多少,及產後頭痛。天台烏藥、川芎藭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臘茶清調下。產後,鐵錘燒紅淬酒調下。(《濟生方》)。咽喉閉痛:生烏藥(即矮樟根),以酸醋二盞,煎一盞,先噙後咽,吐出痰涎為愈。

白話文:

每服用 30 粒藥丸。(《普濟方》)。小兒因受驚而引起的慢驚病:昏迷或抽搐。將烏藥碾磨成水,灌服。(《濟急方》)。因氣厥引起的頭痛:不論多少症狀,還有產後頭痛。天台烏藥、川芎藭等份,磨成細末。每次服用 2 錢,用臘茶清調服。產後,將鐵錘燒紅淬酒調服。(《濟生方》)。咽喉閉塞疼痛:生烏藥(即矮樟根),用 2 杯醋汁煎成 1 杯,先含在口裡,然後吞嚥,吐出痰涎即可痊癒。

(《經驗方》)。孕中有癰:洪州烏藥(軟白香辣者)五錢,水一盞,牛皮膠一片,同煎至七分,溫服。乃龔彥德方也。(《婦人良方》)。心腹氣痛:烏藥(水磨濃汁)一盞,入橘皮一片,蘇一葉,煎服。(《集簡方》)

白話文:

(《經驗方》)。懷有身孕的人得了癰腫:用產於洪州的烏藥(柔軟的白色,有香味,辛辣的)五錢,水一碗,牛皮膠片一塊,一起煎煮,直到藥液剩下七成,溫服。這個藥方是龔彥德的。(《婦人良方》)。心腹氣痛:烏藥(用磨成濃汁)一碗,放入橘皮一片,蘇葉一片,煎煮服下。(《集簡方》)

嫩葉

【主治】炙碾煎飲代茗,補中益氣,止小便滑數(藏器)。

白話文:

【主治】將嫩葉烤焦後研磨煮成飲料代替茶飲,可補益五臟,增強元氣,止小便頻繁(適用於藏器虛弱者)。

【發明】時珍曰:烏藥,下通少陰腎經,上理脾胃元氣。故丹溪朱氏補陰丸藥中,往往加烏藥葉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烏藥可以通入腎臟,上達脾胃,調理脾胃的元氣。所以丹溪朱丹溪的補陰丸藥方中,往往都會加入烏藥葉。

白話文:

原文:

子者,端直之體。其質之濟也,其化之導也。

"子"字,象徵著正直端正的身體。它的本質是均衡調和,它的作用是引導萬物化生。

【主治】陰毒傷寒,腹痛欲死。取一合炒起黑煙,投水中,煎三、五沸,服一大盞,汗出陽回即瘥(《斗門方》)。

白話文:

【主治】病情險惡的傷寒,腹痛猛烈,瀕臨死亡。取一合黃柏,炒至黑煙起,投到水中,煎三、五次沸騰,一次喝完一大碗,汗出陽氣恢復,即可痊癒。(《鬥門方》)

【附錄】研藥,珣曰:生南海諸州小樹,葉如椒,根如烏藥而圓小。根味苦,溫,無毒。主霍亂,下痢赤白,中惡蠱毒,腹內不調者。銼,水煎服。

白話文:

【附錄】關於研製藥材,珣說:生長在南海諸州的小樹,葉子像胡椒,根像烏藥但圓而小。根的滋味苦,溫,無毒。主治霍亂、腹瀉、痢疾、中惡蠱毒、腹中不調等症狀。將根切碎,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