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果部第三十三卷 (12)

回本書目錄

果部第三十三卷 (12)

1. 慈菇

(《日華》)

【校正】原混烏芋下,今分出。仍併入《圖經》外類剪刀草

白話文:

【更正】原本混在烏芋中,現在區分出來。仍然併入《圖經》的外類剪刀草

【釋名】借姑(《別錄》)、水萍(《別錄》)、河鳧茈(《圖經》)、白地慄(同上),苗名剪刀草(《圖經》)、箭搭草(《救荒》)、槎丫草(蘇恭)、燕尾草(大明)。時珍曰:慈菇,一根歲生十二子,如慈菇之乳諸子,故以名之。作茨菰者非矣。河鳧茈、白地慄,所以別烏芋之鳧茈、地慄也。剪刀、箭搭、槎丫、燕尾,並象葉形也。

白話文:

[釋名] 慈姑(《別錄》)、水萍(《別錄》)、河鳧茈(《圖經》)、白地慄(同上),苗名剪刀草(《圖經》)、箭搭草(《救荒》)、槎丫草(蘇恭)、燕尾草(大明)。李時珍說:慈姑,一根一年生十二個小球莖,如同慈母乳養諸子,因此以此名稱之。茨菰的稱呼是錯誤的。河鳧茈、白地慄,是用來與烏芋的鳧茈、地慄相區別的。剪刀、箭搭、槎丫、燕尾,都是用來比喻葉子的形狀。

【集解】《別錄》曰:借姑,三月三日採根,曝乾。

弘景曰:借姑生水田中。葉有丫,狀如澤瀉。其根黃,似芋子而小,煮之可啖。

恭曰:慈菇生水中。葉似錍箭之鏃,澤瀉之類也。

白話文:

【集解】《別錄》記載:借姑,在三月三日採挖它的根,然後曬乾。

陶弘景說:借姑生長在水田中。它的葉子有分叉,形狀像澤瀉。它的根是黃色的,像芋頭但比較小,煮熟後可以食用。

竇恭說:慈姑生長在水中。它的葉子像箭鏃,與澤瀉相似。

頌曰:剪刀草,生江湖及汴洛近水河溝沙磧中。葉如剪刀形。莖幹似嫩蒲,又似三稜。苗甚軟,其色深青綠。每叢十餘莖,內抽出一、兩莖,上分枝,開小白花,四瓣,蕊深黃色。根大者如杏,小者如慄,色白而瑩滑。五、六、七月採葉,正、二月採根,即慈菇也。煮熟味甘甜,時人以作果子。福州別有一種,小異,三月開花,四時採根,功亦相似。

白話文:

頌曰:剪刀草,生長在湖泊、河流和汴洛附近有水的地方,呈沙質或砂礫地。葉子像剪刀一樣。莖幹像嫩蒲葦,又像三棱。苗非常柔軟,顏色深青綠。每叢十幾根莖,裡面抽出的一到兩根莖,在上面分枝,開小白花,有四片花瓣,花蕊是深黃色。根部大的像杏子,小的像栗子,顏色是白色而光滑。在五、六、七月份採摘葉子,在正月、二月採摘根部,就是慈菇。煮熟了味道香甜,時常被當成水果。在福州還有另外一種,稍微有些不同,在三月開花,四季可以採摘根部,功效也相似。

時珍曰:慈姑生淺水中,人亦種之。三月生苗,青莖中空,其外有稜。葉如燕尾,前尖後歧。霜後葉枯,根乃練結,冬及春初,掘以為果,須灰湯煮熟,去皮食,乃不麻澀戟人咽也。嫩莖亦可炸食。又取汁,可制粉霜、雌黃。又有山慈菇,名同實異,見草部。

白話文:

李時珍說:慈姑生長在淺水中,人們也會種植它。三月生苗,青莖中空,外邊有稜。葉子像燕子的尾巴,前邊尖,後邊分叉。霜後葉子枯死,根部才連接起來。冬天和早春,把慈菇挖出來當水果吃,需要用灰湯煮熟,把皮剝掉後吃,這樣纔不會麻澀刺痛人的咽喉。嫩莖也可以油炸著吃。還可以取汁,做成粉霜、雌黃。還有一種叫山慈姑的,名稱相同但實際是不同的植物,它在草部。

【氣味】苦、甘,微寒,無毒。

白話文:

**氣味:**苦、甜,微寒,無毒。

大明曰:冷,有毒。多食,發虛熱,及腸風痔漏,崩中帶下,瘡癤。以生薑同煮佳。懷孕人不可食。詵曰:吳人常食之,令人髮腳氣癱緩風,損齒失顏色,皮肉乾燥。猝食之,使人乾嘔也。

白話文:

大明說:冷的,有毒。多吃,會發虛熱,以及腸風痔漏,崩中帶下,瘡癤。用生薑一起煮比較好。懷孕的人不能吃。詵說:吳地的人常吃,會讓人頭髮脫落,腳氣癱瘓,風氣,損壞牙齒,失去顏色,皮肉乾燥。突然吃,會讓人乾嘔。

【主治】百毒,產後血悶,攻心欲死,產難胞衣不出,搗汁服一升。又下石淋(蘇恭)。

白話文:

**主治:**各種中毒,產後血氣阻塞,心痛欲絕,生產困難,胎盤不出。用搗碎的葉子榨汁,服用一升。又可以治療尿路結石(蘇恭記載)。

【主治】諸惡瘡腫,小兒遊瘤丹毒,搗爛塗之,即便消退,甚佳(蘇頌)。治蛇、蟲咬,搗爛封之(大明)。調蚌粉,塗瘙痱(時珍)。

白話文:

【主治】各種惡瘡腫瘤,小兒遊走性膿腫丹毒,搗碎塗抹患處,立即可見消退,效果非常好(蘇頌)。治療蛇蟲咬傷,搗碎敷在患處(大明)。調和蚌粉,塗抹在患有痱子的皮膚上(時珍)。

2. 附錄諸果

(《綱目》二十一種,《拾遺》一種)

時珍曰:方冊所記諸果,名品甚多,不能詳其性、味、狀。既列於果,則養生者不可不知,因略採附以俟。

津符子,時珍曰:孫真人《千金方》云:味苦,平,滑。多食令人口爽,不知五味。

必思答,又曰:忽思慧《飲膳正要》云:味甘,無毒。調中順氣。出回回田地。

白話文:

李時珍說:方冊上記錄的各種果品,種類繁多,無法詳細說明它們的性能、味道和外形。既然歸類為果品,養生的人不可不知,所以略微摘錄附上以便參考。

津符子,李時珍曰:孫思邈的《千金方》說:味道苦,性平,滋潤。多吃會讓人舌頭發麻,感覺不到五味。

必思答,又曰:忽思慧的《飲膳正要》說:味道甘甜,無毒。調和中氣,順暢氣息。產自回族的田地。

甘劍子,又曰:范成大《桂海志》云:狀似巴欖子,仁附肉,有白靨,不可食,發人病。北人呼為海胡桃是也。楊搖子,又曰:沈瑩《臨海異物志》云:生閩越。其子生樹皮中,其體有脊,形甚異而味甘無奇,色青黃,長四、五寸。

白話文:

甘劍子,又說:范成大的《桂海志》中說:形狀像巴欖子,果核附著在果肉上,有白色斑點,不能吃,會讓人發病。北方人稱之為海胡桃。楊慎,又說:沈瑩的《臨海異物志》中說:生長在閩越地區。它的果實生長在樹皮中,果實上有脊,形狀很奇怪,味道甘甜但沒有什麼特殊的味道,顏色青黃,長四、五寸。

海梧子,又曰:嵇含《南方草木狀》云:出林邑。樹似梧桐,色白。葉似青桐。其子如大慄,肥甘可食。

白話文:

海梧子,又稱:嵇含在《南方草木狀》中記載:產於林邑。樹木類似梧桐,顏色潔白。葉子像青桐。它的果實像大栗子,肥美甘甜,可以食用。

木竹子,又曰:《桂海志》云:皮色形狀全似大枇杷,肉味甘美,秋冬實熟。出廣西

白話文:

木竹子,又稱木枇杷。《桂海志》中記載:它的外皮、形狀都像大枇杷,果肉香甜可口,在秋冬時果實成熟。產於廣西。

櫓罟子,又曰:《桂海志》云:大如半升碗,數十房攢聚成球,每房有縫。冬生青,至夏紅。破其瓣食之,微甘。出廣西。

白話文:

櫓罟子,又叫櫓鼓子。《桂海志》中記載:櫓罟子像一個半升大小的碗,幾十個小格子聚集成一個球,每個格子之間都有縫隙,冬天時是青色的,到了夏天則變紅。把它的果瓣掰開後吃,味道略甜,產於廣西。

羅晃子,又曰:《桂海志》云:狀如橄欖,其皮七重。出廣西。顧玠《海槎錄》云:橫州出九層皮果,至九層方見肉也。夏熟,味如慄。

白話文:

羅晃子,又叫做九層皮果,《桂海志》上說:它的形狀像橄欖,皮有七層。原產於廣西。《海槎錄》上說:橫州出產九層皮果,要到第九層才見到果肉。夏天成熟,味道像栗子。

㯆子,又曰:徐表《南州記》云:出九真、交趾。樹生子如桃實,長寸余。二月開花,連著子,五月熟,色黃。鹽藏食之,味酸似梅。

白話文:

《神農本草經》記載,㯆子,又稱徐表《南州記》中說:產於九真、交趾。樹上結的果實像桃子,長一寸多。二月開花,花梗和果實相連,五月果實成熟,果實顏色是黃色的。將果實用鹽醃藏起來吃,味道酸甜像梅子。

夫編子,又曰:《南州記》云:樹生交趾山谷。三月開花,仍連著子,五、六月熟。入雞、魚、豬、鴨羹中,味美,亦可鹽藏。

白話文:

一種被稱為「編子」的植物,在《南州記》中又稱之。它的生長地主要在交趾山谷。在三月時開花,開完花後緊接著就會長出果實,在五、六月時成熟。如果把這種果實放入雞肉、魚肉、豬肉、鴨肉的湯中煮,吃起來非常美味。另外,這種果實也可以用鹽醃藏起來保存。

白緣子,又曰:劉欣期《交州記》云:出交趾。樹高丈餘,實味甘美如胡桃。

系彌子,又曰:郭義恭《廣志》云:狀圓而細,赤如軟棗。其味初苦後甘,可食。

白話文:

白緣子:又作劉欣期的《交州記》中記載:產於交趾,樹高一丈多,果實味道甘美,類似胡桃。

系彌子:又作郭義恭的《廣志》中記載:形狀圓而小,顏色鮮紅如同軟棗。味道初期微苦,但之後變甘甜,可以食用。

人面子,又曰:《草木狀》云:出南海。樹似含桃。子如桃實,無味,以蜜漬可食。其核正如人面,可玩。祝穆《方輿勝覽》云:出廣中。大如梅李。春花、夏實、秋熟,蜜煎甘酸可食。其核兩邊似人面,口、目、鼻皆具。

白話文:

人面子,又叫,草木狀記載,產於南海。樹木形狀像含桃樹。果實像桃子,沒有味道,用蜂蜜浸漬後可以食用。果核正好像人的臉,可以把玩。祝穆《方輿勝覽》記載,產於廣中。果子像梅李一樣大。春天開花、夏天結果、秋天成熟,用蜜煎過後酸甜可口。果核兩邊像人的臉,口、目、鼻都具備。

黃皮果,又曰:《海槎錄》云:出廣西橫州。狀如楝子及小棗而味酸。

白話文:

黃皮果,又名:

《海槎錄》記載:產於廣西橫州。形狀像楝樹的果實和棗子,但味道很酸。

四味果,又曰:段成式《酉陽雜俎》云:出祁連山。木生如棗。剖以竹刀則甘,鐵刀則苦,木刀則酸,蘆刀則辛。行旅得之,能止飢渴。

白話文:

所謂四味果,又稱四味棗,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提到,這種水果生長在祁連山中。它的樹木像棗樹。如果用竹刀切開它,味道就會是甜的;用鐵刀切開它,味道就會是苦的;用木刀切開它,味道就會是酸的;用蘆葦製成的刀切開它,味道就會是辣的。旅人在野外遇到它,可以摘食止飢渴。

千歲子,又曰:《草木狀》云:出交趾。蔓生。子在根下,須綠色,交加如織。一苞恆二百餘顆,皮殼青黃色。殼中有肉如慄,味亦如之。干則殼肉相離,撼之有聲。《桂海志》云:狀似青黃李,味甘。

白話文:

千歲子:又稱為。

《草木狀》中說:千歲子產自交趾,是一種蔓生植物,果實長在根部,果皮綠色,交織在一起,像織物一樣。每顆果實通常有200多個種子,種子外殼青黃色。種子殼內有肉,像栗子一樣,味道也像栗子。曬乾後,種子殼和種子肉會分離,搖晃時會發出聲音。

《桂海志》中說:千歲子的果實外形類似青黃色的李子,味道甘甜。

侯騷子,又曰:《酉陽雜俎》云:蔓生,子大如雞卵,既甘且冷,消酒輕身。王太僕曾獻之。

白話文:

侯騷子,又稱《酉陽雜俎》中記載:蔓生植物,果實大如雞蛋,既甘甜又涼爽,能解酒、減輕體重。王太僕曾進獻給皇帝。

酒杯藤子,又曰:崔豹《古今注》云:出西域。藤大如臂。花堅硬,可以酌酒,文章映澈。實大如指,味如豆蔻,食之消酒。張騫得其種於大宛。

白話文:

酒杯藤子,又稱崔豹《古今注》中記載:產自西域。藤條粗如手臂。花朵堅硬,可以盛酒,花紋清晰可見。果實像手指那麼大,味道像豆蔻,吃了可解酒。張騫在大宛得到了它的種子。

蕳(音間)子,又曰:賈思勰《齊民要術》云:藤,生交趾、合浦。緣樹木,正二、月花,四、五月熟,實如梨,赤如雞冠,核如魚鱗。生食,味淡泊。

白話文:

蕳(間)子,又稱藤,根據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記載,藤生長在交趾和合浦。它會纏繞在樹木上,在正月和二月開花,四月和五月成熟。它的果實像梨,顏色像雞冠,核像魚鱗。生吃的話,味道清淡。

山棗,又曰:《寰宇志》云:出廣西肇慶府。葉似梅,果似荔枝,九月熟,可食。

白話文:

山棗,又叫,據《寰宇志》記載:產於廣西肇慶府。葉子像梅樹,果實像荔枝,九月成熟,可以食用。

隈支,又曰:宋祁《益州方物圖》云:生邛州山谷中。樹高丈餘,枝修而弱。開白花。實大若雀卵,狀似荔枝,肉黃膚甘。

白話文:

隈支,又名相思子,《益州方物圖》中說:生長在邛州的山谷中。樹高一丈多,枝條細長柔軟。開白色的花。果實大如麻雀蛋,形狀像荔枝,果肉黃色,味道甘甜。

靈床上果子(《拾遺》)

藏器云:入夜譫語,食之即止。

白話文:

《拾遺》中「靈牀上果子」記載:

藏器說:晚上胡言亂語,吃這種果子就能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