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五卷 (9)

回本書目錄

谷部第二十五卷 (9)

1. 櫱米

(《別錄》中品)

【釋名】弘景曰:此是以米作櫱,非別米名也。

白話文:

【解說】陶弘景說:這是用米來做酒糟,不是一種特別的米名。

恭曰:櫱猶孽也,生不以理之名也。皆當以可生之物生之,取其櫱中之米入藥。按:《食經》用稻櫱,稻即穬谷之總名。陶謂以米作櫱,非矣。米豈能更生乎?

白話文:

恭醫生說:櫱就是生長出來的芽子,不是靠人工施加的。所以應該用能夠生長的東西讓它們生長,採摘櫱中的米做藥材。根據《食經》的記載,用稻子做成的櫱。陶弘景認為用米做櫱是錯誤的。米怎麼能夠再發芽呢?

【集解】宗奭曰:櫱米,粟櫱也。

白話文:

【集解】唐朝名醫孫思邈說:櫱米,就是粟米經過加工去殼後的粟仁。

時珍曰:《別錄》止云櫱米,不云粟作也。蘇恭言凡谷皆可生者,是矣。有粟、黍、谷、麥、豆諸櫱,皆水浸脹,候生芽曝乾去須,取其中米,炒研面用。其功皆主消導。今並集於左方。《日華子》謂櫱米為作醋黃子者,亦誤矣。

白話文:

李時珍說:《別錄》一書中僅僅提到“櫱米”,並沒有提到是用粟米製作的。蘇恭說,凡是穀物都可以用來生出芽米,說的很對。有粟、黍、穀子、小麥和豆子等多種櫱米,把它們浸泡在水中直到長出芽,然後晾乾後去掉須,取裡面的米,炒至微焦研磨成粉末就可以用了。它們都有消食開胃的功效。我現在把這些配製方法都集中在一起,寫在後面這個方子裡。《日華子》一書中說用櫱米來製作醋黃精,也是錯的。

粟櫱

(一名粟芽),

【氣味】苦,溫,無毒。

宗奭曰:今穀神散中用之,性溫於麥櫱。

白話文:

一、粟芽

氣味:苦、溫,無毒。

宗奭說:現在穀神散中使用粟芽,其溫性比麥芽強。

【主治】寒中,下氣,除熱(《別錄》)。除煩,消宿食,開胃(《日華》)。為末和脂敷面,令皮膚悅澤(陶弘景)。

白話文:

【主治】治療寒冷時的中毒,消除熱氣。《別錄》中記載,可消除煩躁,幫助消化,開胃。《日華》中記載,將其研磨成粉末,與油脂混合後敷面,能讓皮膚光澤潤澤

稻櫱

(一名穀芽),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快脾開胃,下氣和中,消食化積(時珍)。

【附方】新一。

白話文:

稻穀(稻穀芽)

【氣味】甘甜,溫熱,無毒。

【主治】促進食慾,消除積食(李時珍)。

【附方】適用於新鮮的稻穀。

啟脾進食:穀神丸:用谷櫱四兩為末,入薑汁、鹽少許,和作餅,焙乾,入炙甘草砂仁白朮(麩炒)各一兩,為末。白湯點服之,或丸服。(《澹寮方》)

白話文:

增進食慾:穀神丸:取四兩穀殼研成粉末,加入薑汁、少許鹽,混合後製成餅,烘焙至乾燥,再加入炒焦的甘草、砂仁、炒過的茯苓,各一兩,研磨成粉末。以白開水送服,或丸服。(出自《澹寮方》)

穬麥櫱

(一名麥芽),

【氣味】咸,溫,無毒。

白話文:

(一種名叫「麥芽」的植物),

【性味】鹹味,溫和,無毒。

【主治】消食和中(《別錄》)。破冷氣,去心腹脹滿(《藥性》)。開胃,止霍亂,除煩悶,消痰飲,破癥結,能催生落胎(《日華》)。補脾胃虛,寬腸下氣,腹鳴者用之(元素)。消化一切米、面、諸果食積(時珍)。

白話文:

【主治】消食和中(《別錄》)。去除寒氣,緩解心腹脹滿(《藥性》)。開胃,止霍亂,除煩悶,消痰飲,破癥結,能催生落胎(《日華》)。補脾胃虛,寬腸下氣,有腹鳴症狀者使用(元素)。消化一切米、面、諸果的積食(時珍)。

【發明】好古曰:麥芽、神麯二藥,胃氣虛人宜服之,以代戊己腐熟水穀。豆蔻、縮砂、烏梅木瓜、芍藥、五味子為之使。

白話文:

好古說:麥芽和神曲這兩種藥,胃氣虛弱的人宜於服用,可用來代替戊己土腐熟的水穀。豆蔻、縮砂、烏梅、木瓜、芍藥和五味子用來做輔助藥。

時珍曰:麥櫱、穀芽、粟櫱,皆能消導米、面、諸果食積。觀造餳者用之,可以類推矣。但有積者能消化,無積而久服,則消人元氣也,不可不知。若久服者,須同白朮諸藥兼用,則無害也矣。

白話文:

李時珍說:麥芽、穀芽、粟芽,都具有消除麵食、穀類、水果等食物積滯的作用。觀察釀造業者使用它們的方法,就能夠推而廣之。但是,只有有積食的人才能消化它,如果沒有積食而長期服用,就會消耗人的元氣,這一點不可不知。如果要長期服用,必須搭配白朮等藥物一起服用,這樣纔不會有害。

【附方】舊二,新六。快膈進食:麥櫱四兩,神麯二兩,白朮、橘皮各一兩,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人參湯下三、五十丸,效。谷勞嗜臥,飽食便臥,得谷勞病,令人四肢煩重,嘿嘿欲臥,食畢輒甚:用大麥櫱一升,椒一兩(並炒),乾薑三兩,搗末。每服方寸匕,白湯下,日三。(《肘後》)。

白話文:

【附方】由兩個舊方和六個新方組成。

快膈進食:麥糟四兩,神曲二兩,白朮、橘皮各一兩,搗成細末,與蒸好的餅和在一起,做成梧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用人參湯送服三到五十丸,即可見效。

谷勞嗜臥:飲食不節,飽食便臥,導致谷勞病,令人四肢煩重,昏昏欲睡,飯後症狀加重。用大麥糟一升,花椒一兩(均炒熟),乾薑三兩,搗成細末。每次服用方寸匕的藥末,用白湯送服,一日三次。(出自《肘後》)。

腹中虛冷,食輒不消,羸瘦弱乏,因生百疾:大麥櫱五升,小麥面半斤,豉五合,杏仁二升,皆熬黃香,搗篩糊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白湯下。(《肘後方》)。

白話文:

腹部虛寒,吃了東西就消化不了,身體虛弱消瘦,因此產生了各種疾病:大麥炒乾後五升,小麥麵粉半斤,豆豉五合,杏仁二升,都炒到微黃焦香,搗碎過篩後和成丸藥,像彈珠那麼大。每次服用一丸,用白開水送服。(出自《肘後方》)。

產後腹脹不通,轉氣急,坐臥不安:以麥櫱一合,為末。和酒服,良久通轉,神驗。此乃供奉輔太初傳與崔郎中方也。(李絳《兵部手集》方)。

白話文:

產後腹脹不通,轉氣急,坐臥不安:用麥麩一合,研成細末。和酒服下,不久就能貫通轉動,神效異常。這是供奉官輔太初傳給崔郎中的方子。(出自李絳的《兵部手集》)。

產後青腫,乃血水積也:乾漆、大麥櫱等分,為末。新瓦中鋪漆一層,櫱一層,重重令滿,鹽泥固濟,煅赤研末。熱酒調服二錢。產後諸疾並宜。(《婦人經驗方》)。

白話文:

產後浮腫,是血水積聚造成的。治療方法是:將乾漆、大麥殼等分,研成細末。用新瓦鋪一層漆、一層麥殼,重複鋪滿,再用鹽泥密封,煅燒至紅色,研成細末。熱酒調服二錢。產後各種疾病都適用。(《婦人經驗方》)。

產後秘塞五、七日不通,不宜妄服藥丸:宜用大麥芽炒黃為末,每服三錢,沸湯調下,與粥間服。(《婦人良方》)。

白話文:

產後五、七天不通便,不宜亂吃藥丸:應該用炒到黃色的大麥芽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沸水沖調,在喝粥的期間服用。(《婦人良方》)。

妊娠去胎:《外臺》治妊娠欲去胎。麥櫱一升,蜜一升,服之即下。《小品》用大麥芽一升,水三升,煮二升,分三服,神效。

白話文:

妊娠去胎:

  • 《外臺》:如果想要去除懷孕中的胎兒,可以使用麥櫱一升,蜂蜜一升,一起服用即可使胎兒排出。
  • 《小品》:使用大麥芽一升,水三升,煮至只剩兩升,分成三分,分三次服用,效果顯著。

產後回乳,產婦無子食乳,乳不消,令人發熱惡寒:用大麥櫱二兩。炒為末。每服五錢,白湯下,甚良。(《丹溪纂要》方)。

白話文:

產後回奶,產婦沒有嬰兒還要分泌奶水,奶水不消散,容易讓人發熱惡寒:使用大麥炒焦研成粉末二兩。每次服用五錢,用白開水送服,效果很好。(《丹溪心法纂要》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