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四卷 (5)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四卷 (5)

1. 白芷

(《本經》中品)

白話文:

《本經》中品

石脂 氣味苦溫,無毒。主諸瘡疥癬,赤白遊風,濕瘡痛癢,諸惡瘡,婦人陰瘡,乳賁,面目黑黯,斑白。

琥珀 氣味甘平,無毒。主驚邪鬼氣,破癥堅。安五臟,定魂魄,利大小便,通利血脈,去翳明目,安胎。

雄黃 氣味辛溫,有毒。主腫毒瘡疥,惡蟲殺蟲,闢瘟疫,解毒。

慈石 氣味鹹寒,無毒。主驚邪鬼氣,寒熱瘧痢,安五臟,利大小便,通利血脈。

磁石 氣味鹹寒,無毒。主驚邪鬼氣,寒熱瘧痢,安五臟,利大小便,通利血脈。

紫石英 氣味甘平,無毒。主驚邪狂躁,惡瘡,腫痛,闢瘟疫。

白石英 氣味甘寒,無毒。主五臟寒熱,止渴,熱中消渴,小便赤澀,瀉血,痢疾。

赤石脂 氣味苦溫,無毒。主五臟寒熱,痛風濕痺,通利血脈。

白石脂 氣味甘平,無毒。主五臟寒熱,止渴,熱中消渴,小便赤澀,瀉血,痢疾。

藍石脂 氣味苦溫,無毒。主五臟寒熱,痛風濕痺,通利血脈。

【釋名】白茝(音止,又昌海切)、芳香(《本經》)、澤芬(《別錄》)、苻蘺(《別錄》)、䖀(許驕切)、莞(音官),葉名蒚麻(音力)、藥(音約)。

白話文:

【解釋名稱】白茝(發音為「ㄓˇ」,又發音為「ㄔㄤˇㄏㄞˇ切」)、芳香(《本經》)、澤芬(《別錄》)、苻蘺(《別錄》)、縕(發音為「ㄒㄩˇ驕切」)、莞(發音為「ㄍㄨㄢ」),葉子名稱為蒚麻(發音為「ㄌㄧˋ」)、藥(發音為「ㄩㄝˊ」)。

時珍曰:徐鍇云:初生根干為芷,則白芷之義取乎此也。王安石《字說》云:茝香可以養鼻,又可養體,故茝字從臣。臣音怡,養也。許慎《說文》云:晉謂之䖀,齊謂之茝,楚謂之蘺,又謂之藥。生於下澤,芬芳與蘭同德,故騷人以蘭茝為詠,而本草有芬香、澤芬之名,古人謂之香白芷云。

白話文:

李時珍說:徐鍇說,初生根莖為芷,所以白芷的名稱由此而來。王安石的《字說》中說,茝香可以保養鼻子,還可以保養身體,所以茝字從臣。臣的音讀為怡,有保養的意思。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說,晉國人稱茝香為䖀,齊國人稱茝香為茝,楚國人稱茝香為蘺,又稱茝香為藥。茝香生長在低濕的地方,芳香和蘭花一樣,所以騷人用蘭茝來作詠嘆,而本草中有芬香、澤芬的名稱,古人稱茝香為香白芷。

【集解】《別錄》曰:白芷生河東川穀下澤,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弘景曰:今處處有之,東間甚多。葉可合香。

白話文:

集解:

《別錄》說:白芷生長在河東地區的川穀低窪之地。在二月和八月收採它的根部,曝曬後乾燥即可使用。

弘景注:

現在各地都有白芷,東間地區尤其多。它的葉子可以入香。

頌曰:所在有之,吳地尤多。根長尺余,粗細不等,白色。枝幹去地五寸以上。春生葉,相對婆娑,紫色,闊三指許。花白微黃。入伏後結子,立秋後苗枯。二月、八月採根曝乾。以黃澤者為佳。

白話文:

頌曰:有這種植物,吳地尤多。根長一尺多,粗細不一,顏色是白色的。枝幹離地五寸以上。春天長出葉子,葉子相對生長,婆娑搖曳,顏色是紫色的,寬度約三指。花朵是白色微黃的。入伏後結子,立秋後苗枯。在二月和八月採摘根部,然後曬乾。以黃色的植物為佳。

斅曰:凡採勿用四條一處生者,名喪公藤。又勿用馬蘭根。

白話文:

採收中藥時,不要使用四條藤蔓長在同一個地方的,名為「喪公藤」。另外,也不要使用「馬蘭」根。

【修治】斅曰:採得刮去土皮,細銼,以黃精片等分,同蒸一伏時,曬乾去黃精用。

白話文:

【加工處理法則】《雷公炮製論》的說法是:採來後颳去外表皮,細細銼成碎屑,與黃精片等份混合,一起蒸一伏時(伏時即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與立秋後第三個庚日的時間),取出曬乾,去黃精即可使用。

時珍曰:今人採根洗刮寸截,以石灰拌勻,曬收,為其易蛀,並欲色白也。入藥微焙。

白話文:

李時珍說:現在的人採來何首烏的根,洗淨刮掉外皮,切成寸許長的小段,與石灰拌勻,曬乾收貯,因為何首烏根容易生蟲蛀蝕,並且希望曬乾後顏色更白而這麼做。入藥時,需要先微炒一下。

【氣味】辛,溫,無毒。

白話文:

氣味辛辣、溫和,無毒。

元素曰:氣溫,味苦、大辛。氣味俱輕,陽也。手陽明引經本藥,同升麻則通行手、足陽明經,亦入手太陰經。

白話文:

元素說:氣味溫熱,味道苦,辛辣。氣味俱為輕浮,是陽性的藥物。手陽明經是本藥引經的首要位置,與升麻配合就能流通手足陽明經,也能進入手太陰經。

之才曰:當歸為之使,惡旋覆花,制雄黃、硫黃。

白話文:

之才說:當歸做使藥,剋制旋覆花,調和雄黃、硫黃。

【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頭風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顏色,可作面脂(《本經》)。療風邪,久渴吐嘔,兩脅滿,風痛,頭眩目癢。可作膏藥(《別錄》)。治目赤弩肉,去面皯疵瘢,補胎漏滑落,破宿血,補新血,乳癰發背瘰癧,腸風痔瘻,瘡痍疥癬,止痛排膿(大明)。能蝕膿,止心腹血刺痛,女人瀝血腰痛,血崩(甄權)。

白話文:

主治:女性白帶,陰部腫脹,寒熱交替,頭痛,眼睛發紅流淚,增強皮膚彈性,滋潤皮膚,可以用作面膜(《本經》)。治療風寒,長期口渴嘔吐,兩脅脹滿,風濕痛,頭暈目癢。可以用作膏藥(《別錄》)。治療眼睛發紅,臉色暗沉,去除面部皺紋和疤痕,修護胎漏滑落,破宿血,補新血,乳癰、背上瘰癧,腸道疾病、痔瘻,瘡痍疥癬,止痛排膿(大明)。能腐蝕膿液,止心腹血刺痛,女性月經失調、腰痛,血崩(甄權)。

解利手陽明頭痛,中風寒熱,及肺經風熱,頭面皮膚風痹燥癢(元素)。治鼻淵鼻衄,齒痛,眉稜骨痛,大腸風秘,小便去血,婦人血風眩運,翻胃吐食,解砒毒蛇傷,刀箭金瘡(時珍)。

白話文:

  • 解除手陽明經的頭痛,中風感冒發燒,肺經風熱,頭麪皮膚風濕痹阻,乾燥瘙癢(元素)。

  • 治療鼻竇炎、鼻出血,牙痛,眉棱骨疼痛,大腸風祕,小便出血,婦女血風眩暈,翻胃嘔吐,解除砒霜中毒、蛇傷,刀傷、金瘡(時珍)。

【發明】杲曰:白芷療風通用,其氣芳香,能通九竅,表汗不可缺也。

劉完素曰:治正陽明頭痛,熱厥頭痛,加而用之。

白話文:

發明 杲氏說:白芷治療風疾通用,它的氣味芳香,能通達九竅,發汗不可缺少。

劉完素說:用來治療太陽病和陽明病的頭痛、熱性頭痛,加用白芷即可奏效。

好古曰:同辛夷、細辛用治鼻病,入內托散用長肌肉,則入陽明可知矣。

白話文:

好古說:辛夷和細辛用來治療鼻病,能夠內託上散,用來治療肌肉生長肌肉,那麼他們進入陽明經可知。

時珍曰: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陽明庚金;性溫氣厚,行足陽明戊土;芳香上達,入手太陰肺經。肺者,庚之弟,戊之子也。故所主之病不離三經。如頭目眉齒諸病,三經之風熱也;如漏帶癰疽諸病,三經之濕熱也。風熱者辛以散之,濕熱者溫以除之。為陽明主藥,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膿生肌止痛。

白話文:

李時珍說:白芷的白顏色配辛味,行走在手臂上的手陽明經庚金之氣;溫暖的藥性與厚重的藥氣,行走在腿上的足陽明經戊土之氣;芬芳的藥物氣味向上達達於肺,歸入手太陰肺經。肺氣是庚金的弟弟,是戊土的兒子。因此白芷所主治的疾病不離三條經脈。像頭部、眼睛、眉毛和牙齒等部位的疾病,是三條經脈受風熱侵犯引起的;像漏帶、癰疽等疾病,是三條經脈受濕熱侵犯引起的。風熱性疾病用辛味藥物驅散,濕熱性疾病用溫暖的藥物去除。白芷是治療陽明經的藥物,因此還能治療血液疾病和胎動疾病,也能排膿生肌止痛。

按王璆《百一選方》云:王定國病風頭痛,至都梁求名醫楊介治之,連進三丸,即時病失。懇求其方,則用香白芷一味,洗曬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嚼一丸,以茶清或荊芥湯化下。遂命名都梁丸。其藥治頭風眩運,女人胎前產後,傷風頭痛,血風頭痛,皆效。戴原禮《要訣》亦云:頭痛挾熱,項生磊塊者,服之甚宜。

白話文:

根據王璆的「百一選方」記載:有一位名叫王定國的人,患上了風頭痛,到京都找了一位有名的醫生楊介來治療。楊介開了三顆藥丸給王定國,王定國服用後,頭痛立馬消失。王定國懇求楊介告知藥方,楊介告訴他只用了一味香白芷,將它洗淨曬乾後研成粉末,再用蜂蜜煉成彈子大小的藥丸。每嚼一丸,以清茶或荊芥湯送服。此藥被命名為都梁丸。都梁丸可以治療頭風眩暈、婦女懷孕生產前後的傷風頭痛、血風頭痛,皆有療效。戴原禮在《要訣》中也提到:頭痛伴隨發熱,頸部生出硬塊的人,服用都梁丸也十分適宜。

又《臞仙神隱書》言:種白芷能闢蛇,則《夷堅志》所載治腹蛇傷之方,亦制以所畏也,而本草不曾言及。

白話文:

《臞仙神隱書》中記載:種植白芷就能驅走蛇,而《夷堅志》記載的治療腹蛇傷的方法,也是利用蛇所畏懼的事物來製成的,但是《本草綱目》卻沒有提及這一點。

宗奭曰:《藥性論》言白芷能蝕膿。今人用治帶下,腸有敗膿,淋露不已,腥穢殊甚,遂致臍腹冷痛,皆由敗膿血所致,須此排膿。白芷一兩,單葉紅蜀葵根二兩,白芍藥、白枯礬各半兩。為末,以蠟化丸梧子大。每空心及飯前,米飲下十丸或十五丸。俟膿盡,乃以他藥補之。

白話文:

任宗奭說:《藥性論》中提到白芷能夠腐蝕膿液。現在人們用來治療陰道滴蟲,如果腸中有敗膿,淋露不止,腥臭味特別嚴重,導致臍腹冷痛,都是由敗膿所致,需要用白芷排出膿液。白芷一兩,單葉紅蜀葵根二兩,白芍藥、白礬各半兩。研磨成粉末,用蠟製作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空腹或飯前,用米湯送服十丸或十五丸。等到膿液排盡後,再用其他藥物進行補益。

【附方】舊一,新三十四。

白話文:

【附方】舊方一種,新方三十四種。

一切傷寒:神白散,又名聖僧散:治時行一切傷寒,不問陰陽輕重、老少男女孕婦,皆可服之。用白芷一兩,生甘草半兩,姜三片,蔥白三寸,棗一枚,豉五十粒。水二碗,煎服取汗。不汗再服。病至十餘日未得汗者,皆可服之。此藥可卜人之好惡也。如煎得黑色,或誤打翻,即難愈;如煎得黃色,無不愈者。煎時要至誠,忌婦人雞犬見。(《衛生家寶方》)

白話文:

各種傷寒:神白散,又稱聖僧散:治療各種流行的傷寒,無論陰陽輕重、男女老少、孕婦,皆可服用。使用白芷一兩,生甘草半兩,生薑三片,蔥白三寸,大棗一顆,豆豉五十粒。加水二碗,煎煮服用後,使患者發汗。如果沒有出汗,可再服用。即使病到十幾天還沒有出汗的,都可以服用。這種藥可以預測患者的好惡。如果煎煮後湯藥的顏色變成黑色,或不小心打翻了,那麼很難治癒;如果煎煮後湯藥的顏色是黃色,那麼患者肯定會被治癒。煎煮時要至誠誠懇,忌諱讓婦女、雞、狗看到。(《衛生家寶方》)

一切風邪:方同上。

白話文:

一切風邪。方同上。

風寒流涕:香白芷一兩,荊芥穗一錢。為末,蠟茶點服二錢。(《百一選方》)小兒流涕,是風寒也。白芷末、蔥白。搗丸小豆大。每茶下二十丸。仍以白芷末,薑汁調,塗太陽穴,乃食熱蔥粥取汗。(《聖惠方》)

白話文:

風寒感冒鼻涕流個不停:香白芷一兩,荊芥穗一錢。研磨成細末,用蠟燭將茶點燃,取兩錢點燃的茶葉服下。(《百一選方》)幼童鼻涕一直流,這是風寒感冒的症狀。準備白芷研磨成細末,再將蔥白搗成小豆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與茶一起服用。同時,再將白芷研磨成細末,用薑汁調勻,塗抹在太陽穴部位,並喝碗熱熱的蔥粥讓身體發汗。(《聖惠方》)

小兒身熱:白芷煮湯浴之。取汗避風。(《子母秘錄》)頭面諸風:香白芷切,以蘿蔔汁浸透,曬乾為末。每服二錢,白湯下。或以搐鼻。(《直指方》)偏正頭風,百藥不治,一服便可,天下第一方也。香白芷(炒)二兩五錢,川芎(炒)、甘草(炒)、川烏頭(半生半熟)各一兩,為末。每服一錢,細茶、薄荷湯調下。(《談野翁試效方》)

白話文:

嬰兒身體發燒:用白芷煮水洗澡。讓嬰兒發汗以避風寒。(《子母祕錄》)頭面部的各種疾病:將香白芷切片,用蘿蔔汁浸泡透,曬乾後搗成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開水送下。或者也可以將藥末吸入鼻中。(《直指方》)偏正頭風,各種藥物都無法治癒,此方一劑即可見效,是天下第一良方。香白芷(炒)二兩五錢,川芎(炒)、甘草(炒)、川烏頭(半生半熟)各一兩,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細茶或薄荷湯送下。(《談野翁試效方》)

頭風眩運:都梁丸,見發明下。

眉稜骨痛:屬風熱與痰。白芷、片芩(酒炒)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丹溪纂要》)

白話文:

頭風眩運: 都梁丸,請參閱「發明方」中記載。

眉稜骨痛: 屬風熱痰阻。使用白芷、黃芩片(經酒炒過)等份研末。每次服用二錢,以茶汁調服。(出自《丹溪心法纂要》)

風熱牙痛:香白芷一錢,硃砂五分。為末,蜜丸芡子大。頻用擦牙。此乃濠州一村婦以醫人者,廬州郭醫云:絕勝他藥也。或以白芷、吳茱萸等分。浸水漱涎。(《醫林集要》)

白話文:

風熱牙痛:香白芷一錢,硃砂五分。研成細末後,用蜂蜜做成芡子般大小的丸藥。經常擦擦牙齒。這是濠州一個村莊的婦女用來治療別人的藥方,廬州郭醫說:這個藥方比其他藥方都要好。或者用白芷、吳茱萸等分,浸泡在水中漱口。(《醫林集要》)

一切眼疾:白芷、雄黃為末,煉蜜丸龍眼大,硃砂為衣。每服一丸,食後茶下,日二服。名還睛丸。(《普濟方》)

白話文:

治療各種眼疾良方:白芷、雄黃打成粉末,混入煉製好的蜂蜜,搓成龍眼大小的丸子,用硃砂作為丸子的外表。每次服一粒,飯後用茶水送服,每天服用兩次。此方名為「還睛丸」。

口齒氣臭:《百一選方》:用香白芷七錢。為末。食後井水服一錢。《濟生方》:用白芷、川芎等分。為末,蜜丸芡子大,日噙之。

白話文:

口齒氣臭:《百一選方》:使用香白芷七錢。研磨成粉末。飯後,用井水送服一錢。《濟生方》:使用白芷、川芎等分。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芡子大小的丸藥,每天含服。

盜汗不止:太平白芷一兩,辰砂半兩。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屢驗。(《朱氏集驗方》)血風反胃:香白芷一兩(切片,瓦炒黃)。為末。用豬血七片,沸湯泡七次,蘸末食之,日一次。(《婦人良方》)

白話文:

盜汗不止:取白芷1兩、辰砂半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2錢,用溫熱的酒送服,試過屢次效果很好。(摘錄自:《朱氏集驗方》)

血風反胃:取白芷1兩(切成片,用瓦片炒黃)。研磨成粉末。用豬血7片,用沸水浸泡7次,然後沾取藥粉食用,每天服用1次。(摘錄自:《婦人良方》)

腳氣腫痛:白芷、芥子等分,為末。薑汁和,塗之效。(《醫方摘要》)

婦人白帶:白芷四兩,以石灰半斤,淹三宿,去灰切片,炒研末。酒服二錢,日二服。(《醫學集成》)

白話文:

腳氣腫痛

白芷、芥子等分,研磨成末。用薑汁調和,塗抹患處。(《醫方摘要》)

婦人白帶

白芷四兩,浸泡在半斤石灰水中三晚。取出後去除石灰,切片,炒過後研磨成末。用酒送服二錢,每日二服。(《醫學集成》)

婦人難產:白芷五錢,水煎服之。(唐瑤《經驗》)胎前產後,烏金散:治胎前產後虛損,月經不調,崩漏及橫生逆產。用白芷、百草霜等分。為末。以沸湯入童子小便同醋調服二錢。丹溪加滑石,以芎歸湯調之。(《普濟方》)

白話文:

婦人難產:

把白芷五錢,加水煎服。(出自唐瑤的《經驗》)

胎前產後,烏金散:

用於治療胎前產後虛損、月經不調、崩漏以及橫生逆產。

用白芷、百草霜等分,研成細末。

用沸湯加入童子小便和醋調和,服用二錢。

丹溪加滑石,用芎歸湯調服。(出自《普濟方》)

大便風秘:香白芷。炒,為末。每服二錢,米飲入蜜少許,連進二服。(《十便良方》)小便氣淋,結澀不通。白芷(醋浸焙乾)二兩,為末。煎木通、甘草,酒調下一錢,連進二服。(《普濟方》)

白話文:

大便乾澀不通,不通風:香白芷。炒成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加點蜂蜜,連服兩次。(《十便良方》)小便氣味重,不通暢。白芷(用醋浸泡烘乾)二兩,研成末。用木通、甘草煎成藥湯,加入一錢白芷末用酒調服,連服兩次。(《普濟方》)

鼻衄不止:就以所出血調白芷末,塗山根,立止。(《簡便方》)

小便出血:白芷、當歸等分,為末,米飲每服二錢。(《經驗方》)

腸風下血:香白芷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神效。(余居士《選奇方》)

痔漏出血:方同上,並煎湯熏洗。(《直指方》)

白話文:

鼻衄不止:

用流出的鼻血調和白芷粉末,塗抹於山根處,立即可止血。(《簡便方》)

小便出血:

將白芷、當歸等分為末,每次服二錢,用米湯送服。(《經驗方》)

腸風下血:

將香白芷為末,每次服二錢,用米湯送服,效驗極速。(餘居士《選奇方》)

痔漏出血:

方同上,並煎藥湯燻洗患處。(《直指方》)

痔瘡腫痛:先以皂角煙燻之,後以鵝膽汁調白芷末塗之,即消。(《醫方摘要》)

白話文:

痔瘡腫痛:先用皁角燃燒後產生的煙燻患處,然後用鵝膽汁調和白芷末塗抹患處,痔瘡就會消失。(《醫方摘要》)

腫毒熱痛:醋調白芷末敷之。(《衛生易簡方》)乳癰初起白芷、貝母各二錢。為末,溫酒服之。(《秘傳外科方》)

白話文:

  • **腫毒熱痛:**可以用醋調和白芷末敷在患處。(出自《衛生易簡方》)

  • **乳癰初起:**可以用白芷和貝母各二錢。研磨成粉末,用溫酒送服。(出自《祕傳外科方》)

疔瘡初起:白芷一錢,生薑一兩。擂酒一盞,溫服取汗,即散。此陳指揮方也。(《袖珍方》)

白話文:

疔瘡剛開始發作時:白芷一錢,生薑一兩。用擂酒一盞,溫熱服用後,等身體發汗就能散去毒瘡。這是陳指揮使的藥方。(《袖珍方》)

癰疽赤腫:白芷、大黃等分。為末,米飲服二錢。(《經驗方》)小兒丹瘤,遊走入腹必死。初發,急以截風散截之。白芷、寒水石為末,生蔥汁調塗。(《全幼心鑑》)

白話文:

  • 紅腫的腫瘤:白芷、大黃等分。打成粉末,用米湯服用二錢。(《經驗方》)

  • 小孩長了丹瘤,會移動在腹部則必定死亡。一開始發作時,立即用截風散制止它。白芷、寒水石打成粉末,用生蔥汁調和塗抹。(《全幼心鑑》)

刀箭傷瘡:香白芷嚼爛塗之。(《集簡方》)

砒石毒:白芷末,井水服二錢。(《事林廣記》)

諸骨哽咽:白芷、半夏等分。為末。水服一錢,即嘔出。(《普濟方》)

白話文:

**刀箭傷瘡:**把香白芷嚼碎敷上。(出自《集簡方》)

**解砒石中毒:**白芷研成細末,用井水送服二錢。(出自《事林廣記》)

**諸骨哽咽:**白芷、半夏等分研成細末,用溫水送服一錢,即可嘔吐出異物。(出自《普濟方》)

毒蛇傷螫:臨川有人被蝮傷,即昏死,一臂如股,少頃遍身皮脹,黃黑色。一道人以新汲水調香白芷末一斤,灌之。覺臍中搰搰然,黃水自口出,腥穢逆人,良久消縮如故云。以麥門冬湯調尤妙,仍以末搽之。又經山寺僧為蛇傷,一腳潰爛,百藥不愈。一遊僧以新水數洗淨腐敗,見白筋、挹干,以白芷末,入膽礬麝香少許摻之,惡水湧出。

白話文:

毒蛇咬傷:臨川縣有位村民被蝮蛇咬傷,立即昏迷不醒,他的手臂腫脹得像大腿一樣粗,過一會兒全身的皮膚都腫脹起來,顏色是黃色與黑色交雜。有一位道人用剛汲取的水和稀香白芷末一斤,灌進村民的嘴中。村民感覺肚臍中有一種跳動的感覺,黃色的水從嘴中吐出,散發出令人作嘔的腥臭味。過很久,腫脹和黃水都消退了。用麥門冬湯調配,效果更好,還可以用藥末塗抹患處。還有一個和尚,在經過一座山寺時被蛇咬傷,他的腳潰爛了,用了很多藥都治不好。有一位途經的和尚用剛汲取的泉水,把潰爛的地方清洗乾淨,可以看到白色的筋,然後用白芷末,加上少許膽礬、麝香,敷在患處。很快的,有黑色的水流出來。

日日如此,一月平復。(洪邁《夷堅志》)

【主治】作浴湯,去屍蟲(《別錄》)。浴丹毒癮疹風瘙(時珍)。

【附方】新一。

白話文:

艾葉

【主治】用作沐浴藥湯,去蟲(《別錄》)。沐浴可以治療丹毒、癮疹、風瘙(李時珍)。

【附方】新一味。

小兒身熱:白芷苗、苦參等分。煎漿水,入鹽少許洗之。(《衛生總微論》)

白話文:

小兒身體發熱:白芷苗、苦參等份。煎出漿水,加入少量鹽巴,用來清洗患處。(《衛生總微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