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機

《外科理例》~ 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

1. 腫瘍二十九

腫瘍內外皆壅。宜托裡表散為主。如用大黃。宜戒孟浪之非。

2. 潰瘍三十

潰瘍內外皆虛。宜以補接為主。欲用香燥。宜戒虛虛之失。

3. 外施貼藥三十一

外施貼藥。正是發表之意。經曰發表不遠熱。大凡氣得熱則散。得冷則凝。庸醫敷貼冷藥。豈理也哉。

白話文:

外敷貼藥,正是為了讓藥物發揮作用,經書上說,發散藥物的作用不遠離熱,大凡氣得到熱就散開,得到冷就凝結。庸醫敷貼冷藥,這哪是道理呢?

一人年五十。嗜酒與煎爆。後左絲竹空忽努出一角。以硝黃腦子庵之。致斃。

4. 瘡瘍作渴三十二

瘡瘍作渴。不問腫潰。但脈數發熱而渴。用竹葉黃耆湯。脈不數。不發熱。或脈數無力而渴。或口乾。用補中益氣湯。若脈數便秘。用清涼飲。尺脈洪大。按之無力而渴。用加減八味丸。若治口燥舌黃。飲水不歇。此丸尤妙。

白話文:

  • 瘡瘍引起口渴。不用管瘡瘍是否已經腫脹或潰爛。只當脈搏快速、發熱口渴時。使用竹葉黃芪湯。

  • 脈搏不快,也不發熱。或者是脈搏雖然快但無力,而且口渴。或者嘴巴乾澀。使用補中益氣湯。

  • 如果脈搏快速,而且有便祕。使用清涼飲。

  • 尺脈洪大,按壓無力而口渴。使用加減八味丸。

  • 如果要治療口乾舌黃。喝水也無法止渴。這個藥丸特別有效。

精要曰。口渴與口乾不同。不宜用丹藥鎮墜。禍如反掌。惟桑枝煎五味湯以救陰水。甚妙。

白話文:

精要說:口渴與口乾是不同的。不宜用丹藥來鎮壓。禍害就像翻手掌一樣迅速。只有桑枝煎五味湯來拯救陰水。非常妙。

丹溪曰。不言食味起火。怒氣生火。房勞激火。吾恐渴亦未易止也。

精要曰。瘡作渴甚。急與神仙追毒丸。取下惡毒。清膻湯千金漏蘆湯五香連翹湯六味車螯散。萬金散。皆可選用。利後仍渴。卻用生津補氣藥。津液生。氣血完。渴自止。

白話文:

精要說:瘡瘍發作時,口渴非常嚴重。應緊急服用「神仙追毒丸」,以將惡毒排出體外。另外,「清羶湯」、「千金漏蘆湯」、「五香連翹湯」、「六味車螯散」、「萬金散」等藥方,也都可以根據情況選用。大便通暢後,如果仍然口渴,就應改用生津補氣的藥物。津液生成了,氣血充足了,口渴自然就會停止。

丹溪曰。大渴而與利藥。非明示脈證。何以知其當下。後言利後仍渴。卻用補藥。又不明言脈證。恐是但有大渴必下。下後尚渴。方與補藥。古人治未病。如此用藥可乎。況渴。屬上焦。當腫瘍時。猶或可用。若潰瘍後渴。多因血氣之虛。何待利後方議甚虛也。

白話文:

丹溪說,病人很口渴就給他服用瀉藥,這不是依據脈象症狀,怎麼知道這適用當前情況。後來說瀉後仍然口渴,卻又用補藥,還是不明白說脈證,恐怕是隻要是大渴就用瀉藥,瀉完後仍然口渴,才用補藥。古人治療尚未發生的疾病,用藥的方式能這樣嗎?況且口渴是上焦的問題,當疾病腫瘤時,還可以使用。如果潰瘍後口渴,大多是因血氣虛弱,怎麼等到瀉完後才考慮虛弱的問題呢?

癰疽發渴。乃氣血兩虛。用參、耆以補氣。歸、苓以養血。或忍冬丸黃耆六一湯

白話文:

癰疽發渴,是因為氣血兩虛造成的。用人參、黃耆來補氣,當歸、茯苓來養血。或者吃忍冬丸,或用黃耆六一湯來治療。

一人渴後發背未潰。脈數無力。此陰虛火動。用加減八味丸。㕮咀二劑。稍緩次用丸劑而愈。

白話文:

某人因口渴喝冷水過多,產生脊背疼痛,還沒化膿。脈搏快而無力,判斷為陰虛火旺的症狀。於是使用加減八味丸,經過了兩劑的治療後情況有所好轉,再繼續用丸藥治療一段時間後就痊癒了。

一人腦疽作渴。脈雖洪。按之無力。治以此藥不信。自用滋陰等藥愈盛。七惡並致而沒。

東坦云。論人病疽愈後發渴。多致不救。惟加減八味丸最妙。蓋癰疽多因虛而得。疽安而渴者。服此丸則渴止。安。而未渴者服此丸。永不發渴。或未疽而先渴者。服此不惟渴止。而疽亦不作。

白話文:

蘇軾說:談到人患疽瘍痊癒後口渴,多半會導致無法挽救的後果。只有加減八味丸最妙。因為癰疽大多因虛寒而生。患癰疽後口渴的人,服用此丸可止渴。身體安康且尚未口渴的人服用此丸,永遠不會口渴。甚至未患癰疽而先口渴的人,服用此丸不僅可止渴,而且癰疽也不會發作。

一貴人疽未安而渴作。一日飲水數升。予用加減八味丸。諸醫大笑。云此能止渴。我輩不復業醫矣。皆用木瓜烏梅、紫蘇、參、苓、百藥煎等劑而渴愈甚。不得已用此藥。三日渴止。其疾本以腎水枯竭。心火上炎。是以生渴。此藥生水降火為最。患者鑑之。

白話文:

一個貴人在生病時,感到非常口渴。他一天喝好幾升水,卻還是止不了渴。我使用了加減八味丸來治療他。其他的醫生都嘲笑我,說這種藥怎麼可能止渴,我們以後也不用行醫了。他們都使用木瓜、烏梅、紫蘇、參、苓、百藥煎等藥方,但病人的口渴反而更嚴重了。最後,他們不得不使用我的藥方。用了三天後,病人的口渴就停止了。

這個疾病的根本原因是腎水枯竭,導致心火上炎,因此產生口渴。加減八味丸可以生水降火,所以對治療這種疾病最有效。希望患者可以記住這個教訓。

附子氣味勁悍。有回陽之功。命門火衰。非此不補。性雖有毒。但炮製有法。或用甘草防風同炒。或童便久浸以去其毒。復與地黃等味同用。以制其熱。潤其燥。緩其急。假其克捷之功。而駕馭其剽悍之勢。則雖久服亦無害也。觀東垣八味丸論。則較然矣。

白話文:

附子氣味勁烈,具有回陽的作用。命門之火衰敗,非此不能補救。附子性雖有毒,但炮製方法有法可循。可以與甘草、防風同炒,或用童便長時間浸泡以去除毒性。再與地黃等藥物同用,以制約附子的熱性,潤澤其燥性,緩和其急躁性。藉助附子剋制迅速的作用,駕馭其暴烈之勢。這樣,即使長時間服用也沒有害處。看東垣八味丸論,就十分清楚了。

精要曰。疽向安後發渴。與加減八味丸。

丹溪曰。夫當此時氣血兩虛。當用參耆補氣。歸、苄補血。渴當自止。何必澤瀉茯苓佐以肉桂以導水耶。若忍冬丸。黃耆六一湯。亦為切當。忍冬養血。黃耆補氣。渴何由作。(機)按丹溪所言。與前八味丸論治不合。宜以脈證別之。庶幾兩得其宜。而無背馳之失也。

白話文:

丹溪說,此時患者氣血兩虛,當用參耆補氣,歸、苄補血,渴症自然就會停止,何必用澤瀉、茯苓佐以肉桂來導水呢。若用忍冬丸,黃耆六一湯,也比較合適。忍冬養血,黃耆補氣,渴症自然就會停止。(機)按丹溪所言,與前八味丸論治不合,應當以脈象證候分別用藥,這樣才能兩全其美,而不會出現背馳的弊端。

5. 瘡瘍嘔逆三十三

精要云。有二證。一謂初發。不曾得內托散。伏熱在心。一謂氣虛。脾氣不正。其伏熱在心者。與內托散。氣虛者。宜嘉禾散。有寒熱。宜正氣散。兼與山藥丸以補腎。

白話文:

精要說。有兩種證候。一種叫做初發,不曾服用內託散,伏熱在心。一種叫做氣虛,脾氣不正。其伏熱在心者,與內託散。氣虛者,宜嘉禾散。如有寒熱,宜正氣散,兼與山藥丸以補腎。

丹溪曰。諸逆衝上嘔噦。皆屬於火。托裡散性涼。固有降火之理。若嘉禾散徒溫暖以助火耳。山藥丸補腎以壯下焦之陰。粗為近理。然治嘔須分先後。腫瘍時當作毒氣上攻治之。潰瘍後當作陰虛補之。若年老因疽潰後嘔不食者。宜參耆白朮膏佐使藥。隨時隨證加減。亦用獨參湯而愈者。

白話文:

丹溪說,各種逆氣上衝、嘔吐呃逆的症狀,都屬於火氣過旺。託裡散性味涼爽,有降低火氣的道理。但嘉禾散僅僅溫暖身體,反而會助長火氣。山藥丸補腎,以增強下焦的陰氣,方法比較接近實際情況。但治療嘔吐必須分清先後。腫瘍的時期,應該把治療重點放在抑制毒氣上犯;到了潰瘍以後,應該以滋陰補血為主。如果老年人因為癰疽潰瘍後,嘔吐、不思飲食的症狀,可以參用人參、白朮、甘草膏,再結合其他藥物,根據病情加減。也有用獨參湯治癒的。

山藥丸緩急未易治。○河間謂病瘡嘔逆。濕氣侵於胃也。藥中宜倍加白朮。海藏云。吐者有物無聲。乃血病也。噦者無物有聲。乃氣病也。嘔者有聲有物。氣血俱病也。仲景曰。嘔家雖有陽明證。勿下之。咳逆者。火自下衝上胃口而作聲也。病後胃虛所致。陰大虛也。病而至此多危。

白話文:

山藥丸緩急不易治癒。河間醫家說,病瘡嘔吐噁心,是濕氣侵犯了胃所引起的。藥方中應酌情加倍白朮。海藏說,嘔吐有東西但不發出聲音,那是血病。噁心沒有東西但有聲音,那是氣病。嘔吐有聲音有東西,那是氣血兩病。仲景說,嘔吐的家雖然有陽明病症,不要用瀉下法治療。咳嗽、嘔逆,是火從下面衝上胃口而發出聲音。這是病後胃虛所致。陰氣虛弱到了極點。病情發展到這種程度,多數危險。

善於治者。豈可泛言嘔吐無分別耶。

熱盛脈數。精要與漏蘆湯。單煎大黃湯等。若不甚熱。脈緩弱。只投五香連翹湯

白話文:

如果患者發熱厲害,脈搏數快,可以用漏蘆湯和單煎大黃湯來治療。如果患者發熱不厲害,脈搏緩慢而且微弱,只用五香連翹湯來治療。

丹溪曰。熱盛脈數。若腫瘍時臟腑秘而體實者。猶可與也。若潰瘍膿血出多。熱盛脈數。去死為近。豈可下乎。緩弱之脈。古人皆以為邪毒已散。五香之飛走升散。其可用乎。

白話文:

丹溪說:熱症盛行,脈搏數快,如果出現腫瘤時,臟腑閉塞而身體充實的人,還可以用藥。如果潰瘍膿血流出很多,熱症盛行,脈搏數快,距離死亡的時間很近,怎可給予瀉藥呢?緩慢、虛弱的脈搏,古人都認為邪毒已經散去。五香之飛走升散,這些藥物還能使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