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

《集驗背疽方》~ 原序

回本書目錄

原序

1. 原序

始予奉親攜幼,來官泉江,未入境,首問邑有良醫師乎?又問市有佳藥肆乎?或對以醫固不乏人,而庸庸者實多,藥肆僅一二數,然稍貴細者則缺焉。予謂:二者,老幼所依以為命也,今顧若此,其奈之何哉!或曰:邑有李嗣立廷評者,廣收方書,多蓄藥味,有問方者必告,有求藥者必與,了無吝色厭心。予固私竊慶幸。

白話文:

一開始我帶著親人和小孩,來到官泉江任職,還沒有進城,就先問城裡有沒有好的醫生?又問城裡有沒有好的藥店?有人回答說:醫生倒是不缺,但平庸無能的實在很多,藥店只有兩三家,而且稍微貴一點、好的藥就缺了。我說:這兩項,是老幼賴以生存的,現在竟然這樣,怎麼辦呢?有人說:城裡有個李嗣立廷評,廣泛蒐集醫方書籍,收藏了很多藥材,有人問醫方他就一定告訴,有人求藥他就一定給,完全沒有吝嗇厭煩的神色。我聽了之後暗自慶幸。

時方至旅見,亦未暇詢及也。久之,嗣立來請問(一作間),與之款語,見其持心近厚,非愛人利物之言不談。叩以《難》、《素》、《脈訣》、《病源》等書,其應答如流。厥後家人子或有病,疏方惠藥雖數,不憚煩。三年間,不醫之求而唯嗣立之謁。一日,嗣立出示一編曰:此治背瘡方也。

白話文:

當我到旅店的時候,因為時間緊迫,也沒來得及詢問。過了好久,嗣立前來請教(另一個做法是問),和他親切地交談一番後,發現這個人心地善良,不說一些關心人性、有利於人民的言論。我向他請教了《難經》、《素問》、《脈訣》、《病源》等書,他的回答都非常流暢。之後,家裡的人偶爾會生病,他雖然把我經常開給別人的藥方告訴我,但也不厭煩。三年期間,我沒有醫治過其他人的求診,只有嗣立前來拜訪。有一天,嗣立拿出一本書說:這是治療背瘡的方法。

今人例以此為惡疾,悉付之外科而邈,不加之意,不知治療之失宜,蓋未有能得全其生者!某於此究心有年,所活甚眾,君能捐二、三萬錢,刻板流存,不猶愈於刊他書乎?予且圖之。會有黃冠師曰:劉道淵者,主邑之太霄觀,忽得此疾,劉素號曉方脈,得嗣立之書而敬信之,凡服藥次第,悉案書以從事,不兩月,遂獲安。予益信其書之有驗,乃為之序其首。

白話文:

現在的人總是把這種病視為一種惡疾,而把患者完全交給外科醫生去治療,卻不去注意治療中的失誤,也不知道沒有人能因此而得以全活。我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研究這種疾病,已經救活了很多人。如果您能拿出兩三萬錢,刻印成書流傳,豈不是比印刷其他書籍更好嗎?我會考慮這件事。有一個黃巾道士說:劉道淵是這個縣太霄觀的主持,突然得了這種病。劉道淵一向精通脈象,得到了嗣立的著作並虔信奉之。無論服用什麼藥物,都按照書中所說的方法來做。不超過兩個月,病情就完全痊癒了。我更加相信這本書的驗證作用,於是為它寫了序言。

嗣立名迅,以儒傳家,父兄相繼收科,子弟亦登名賢書,鄉評翕然推重。予與其兄嗣宗嘗同校長沙試,契分為不薄,又有針、膏起廢之功,故樂為之成其志云。

白話文:

嗣立叫做快馬,用儒家思想傳家,父親和哥哥都考取了功名,孩子們也考上了優秀賢能的科舉,鄉裏評價一致推崇。我與他哥哥嗣宗曾經在長沙鄉試,友誼深厚,還有他用針和藥膏治療疾病使人恢復健康,因此我很樂意幫助他完成他的志向。

郭應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