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秉鈞

《瘍科心得集》~ 卷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

1. 辨百會疽玉枕疽論

百會疽者,一名玉頂疽。起於前頂後一寸五分,頂中央旋毛中,督脈、足太陽之交會處。初起寒熱大作,形如粟米,根盤堅硬,疼痛徹腦,頭如頂石,色赤者,可治。此由陽經亢極,熱氣不散,氣血凝滯,結聚巔頂而成;或由六陽經受風邪,風火相煽,臟腑熱毒上攻所致,其證為陽。治以真人活命飲瀉心湯犀角地黃湯

白話文:

百會疽,又名玉頂疽。它長在前額後一寸五分的地方,也就是頭頂正中央的旋毛中,是督脈和足太陽經的交匯處。一開始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腫起的地方像粟米一樣大小,根部堅硬,疼痛徹骨,感覺頭頂像被石頭壓著一樣。顏色如果是紅色的,還有可能治癒。這通常是由於陽經亢奮到了極點,熱氣不散,氣血凝結,積聚在頭頂而形成,但也可能是由於六陽經受到風邪侵襲,風火相互煽動,臟腑熱毒上攻而導致。因此,它屬於陽證。可以服用真人活命飲、瀉心湯或犀角地黃湯來治療。

至七日成膿,膿泄毒化,調理可愈。若因心事勞攘,或真陰耗竭,虛陽浮泛而發,其色紫黑,三、五日後,悶亂而神不定,則不可治矣。證雖發於陽,實由陰精之消涸也。

白話文:

症狀發展到七天時會形成膿液,膿液排出後毒素即可化解,只要適當調理就能痊癒。但如果因為思慮過多或真陰耗盡,虛弱的陽氣浮現而導致瘡發,這種瘡的顏色會呈現紫黑色,三到五天左右會讓人煩悶且神智恍惚,那就難以治癒。即使症狀的表現是陽盛,但其實是陰液(包括精、血、津液)不足引起的。

玉枕疽,即後腦發,生於腦後枕骨中。由足太陽膀胱經濕熱凝滯而成。焮赤高腫者,易治;平塌漫腫,未膿先腐,但流血水者,難治。治與腦疽同。

白話文:

玉枕疽,就是後腦發癰。生成在後腦勺的枕骨中間。是足太陽膀胱經濕熱凝滯造成的。火紅色腫得高的,容易治療;平坦擴散腫脹,還沒化膿就先腐爛,只流血水的,難以治療。治療和腦疽相同。

2. 辨夭疽銳毒虛實論

夫夭疽銳毒者,發於耳後一寸三分,屬少陽膽絡,左名夭疽,右名銳毒,俗謂之耳後發。此證有虛有實,初起根盤散漫,頂不高突,平塌色白,形神俱靜,微惡寒,微身熱,漸減穀食。此由肝邪久郁,微感溫邪,觸動而發。如正旺者,氣血亦能化膿,潰後腫消郁散,月餘收功。

白話文:

夭疽和銳毒這種劇毒的病症,發作在耳朵後一寸三分處,屬於少陽膽絡,左邊的叫做夭疽,右邊的叫做銳毒,俗稱耳後瘡。這種病症有虛實之分,初期時根盤散漫,頂部不高突,平攤發白,形體精神都很安靜,稍微怕冷,身體微微發熱,逐漸減少食量。這是由於肝邪長期鬱結,稍微感染溫邪,觸動而發作。如果正氣旺盛,氣血也能夠化膿,潰爛後腫脹消失,鬱滯散開,一個月左右就能夠痊癒。

治法用疏肝流氣飲,或羚羊角散石決明牡蠣、刺蒺,或真人活命飲。如陰虧肝旺,化風逆絡,半邊頭痛徹腦者,正氣不能引血成膿,毒必內攻,或手足逆冷,或氣喘呃逆,或痙或厥,或七日,或兩候而斃,此為真陰證也。

白話文:

治療方法是用疏肝流氣飲,或羚羊角散加決明子、牡蠣、蒺藜,或真人活命飲。假如陰虧肝旺,生風逆於經絡,頭痛徹腦,連半邊頭都痛,正氣不能引血成膿,毒必定停留於內,或手腳逆冷,或氣喘打嗝,或抽筋或昏迷,或經過七天,或經過兩個時辰而喪命,這就是真陰症。

又有溫邪阻絡,耳後發腫,根松頂高,初起雖色白,成膿卻焮紅,憎寒壯熱,痛則朝輕暮重;潰後即熱退腫消,膿盡收口。是即風熱輕證,名火痰毒也。治以疏散涼解為主,如萬靈丹荊防敗毒散羚羊角散之類。

白話文:

還有溫邪阻滯經絡,導致耳後發腫,腫瘤根部鬆弛,腫瘤的頂部高起,腫瘤開始時雖然呈白色,但化膿時卻變成鮮紅色,厭惡寒冷、壯熱、疼痛則早上輕微、晚上加劇;腫瘤潰爛後,熱退腫消,膿液消失並收口。這屬於風熱證的輕症,名稱為火痰毒。治療上以疏散和清熱解毒為主,如萬靈丹、荊防敗毒散、羚羊角散之類的藥物。

3. 辨大頭瘟抱頭火丹毒論

大頭瘟者,系天行邪熱疫毒之氣而感之於人也。一名時毒,一名疫毒。其候發於鼻面、耳項、咽喉,赤腫無頭,或結核有根,初起狀如傷寒,令人憎寒發熱頭疼,肢體甚痛,恍惚不寧,咽喉閉塞,五、七日乃能殺人。若至十日之外,則不治自愈矣。治宜辨之,先診其脈,凡滑數、浮洪、沉緊、弦澀,皆其候也。

白話文:

大頭瘟,是天空中流行的邪熱疫毒之氣侵害人的疾病。又叫時毒,疫毒。症狀起於鼻面、耳項、咽喉,發紅、腫脹、沒有膿頭,或者有腫塊,有根。剛開始發作時,症狀像傷寒,讓人感到畏寒、發燒、頭痛,四肢疼痛,神志恍惚不安,咽喉堵塞,五、七天才能把人害死。如果到了十天之後,那麼不治也可以自己痊癒。治療時應該辨證施治,先診斷脈搏,如果脈搏滑數、浮洪、沉緊、弦澀,都是這個病的症狀。

但浮數者,邪在表,犀角升麻湯發之。沉澀者,邪氣深也,察其毒之盛者,急服化毒丹以攻之;實熱便秘者,大黃湯下之;或年高氣鬱者,五香連翹湯主之。又於鼻內㗜通氣散,取十餘嚏作效;若㗜藥不嚏者,不可治之;若嚏出膿血者,治之必愈。凡左右看病之人,日日用㗜藥嚏之,必不傳染,切須記之。

白話文:

如果脈象浮數的,邪氣在表,用犀角升麻湯發散解表。脈象沉澀的,邪氣在裡,觀察毒盛情況,緊急服用化毒丹來攻伐邪氣;實熱便祕的,服用大黃湯來導瀉實熱;或者年老氣鬱的,服用五香連翹湯來治療。另外,在鼻孔內敷上㗜通氣散,讓患者打十幾次噴嚏以發散邪氣;如果㗜藥不讓患者打噴嚏,那這個患者就不能治好了;如果打噴嚏打出膿血的,治療後必然會痊癒。凡是左右替人診察疾病的,每天都要用㗜藥打噴嚏,這樣就一定不會被傳染,一定要謹記。

其病人每日用嚏藥三、五次,以泄熱毒,此治時疫之良法也。凡經三、四日不解者,不可太下,猶宜和解之,以犀角散、芩、連消毒飲,甚者連翹湯之類。至七、八日,大小便通利,而頭面腫起高赤者,可與托裡散、托裡黃耆湯;如腫甚者,宜砭患處出惡血,以泄其毒。凡病若五日以前,精神昏亂,咽喉閉塞,語言不出,頭面赤腫,湯水難入者,必死之候,治之無功矣。

白話文:

他的病人每天使用嚏藥三到五次以發散熱毒,這是治療時疫的良方。凡是經過三、四天沒有好轉的,不能一下就太過猛烈地治療,還是宜和解之,用犀角散、黃芩、黃連消毒飲,嚴重的就用連翹湯之類的藥。到了七、八天,大小便通暢,而頭面腫脹高紅的,可以用託裡散、託裡黃耆湯;如果腫脹得很嚴重,應該在患處放血,以泄其毒。凡是發病在五天以前的,精神昏亂,咽喉閉塞,語言不出,頭面赤腫,湯水難以下嚥的,這是必死的徵兆,治療已經沒有用了。

須知此疾有陰有陽,有可汗者,有可下者,粗工但云熱毒只用寒藥,殊不知病有微甚,治有逆從,不可不審也。陶節庵曰:大頭傷風之證,若先發於鼻額紅腫,以致兩目盛腫不開,並面部焮赤而腫者,此屬陽明也。或壯熱氣喘,口乾舌燥,咽喉腫痛不利,脈來數大者,用普濟消毒飲主之;如內實熱甚者,用通聖消毒飲。若發於耳之上下前後,並頭角紅腫者,此屬少陽也。

白話文:

要知道這種疾病有陰陽之分,有的可以發汗,有的可以瀉下。粗心的醫生只說熱毒只用寒藥,殊不知病情有輕重之分,治療有逆從之法,不可不慎重。陶節庵說:大頭傷風的症狀,如果先發於鼻額紅腫,以致兩眼腫大緊閉,並面部紅赤而腫者,這屬於陽明經的病證。或者壯熱氣喘,口渴舌燥,咽喉腫痛不利,脈來數大者,用普濟消毒飲為主藥;如果內熱很盛者,用通聖消毒飲。如果發於耳前後左右,並頭角紅腫者,這屬於少陽經的病證。

或肌熱,日晡潮熱,往來寒熱,口苦咽乾目疼,脅下滿,宜小柴胡湯加花粉、羌活荊芥連翹、芩、連主之。若發於頭上,並腦後項下及目後赤腫者,此屬太陽也,宜荊防敗毒散主之。若三陽俱受邪,並於頭面耳目鼻者,與普濟消毒飲;外用三陽敷之。大抵治法不宜太峻,峻則邪氣不服而反攻內,必致傷人。

白話文:

肌肉發熱,傍晚時分開始潮熱,時而寒冷時而發熱,口苦咽喉乾澀眼睛疼痛,肋骨下方感覺飽滿,可以用小柴胡湯加入花粉、羌活、荊芥、連翹、黃芩、連翹治療。如果從頭部開始,包括腦後、後頸、眼後發紅腫脹,屬於太陽病,應該以荊防敗毒散治療。如果是三陽(太陽、少陽、陽明)同時受到邪氣侵襲,包括頭面、耳目、鼻子的情況下,服用普濟消毒飲;外用三陽敷進行治療。總體上治療方法不應該過於嚴厲,以免邪氣不服而反攻內臟,必然會損傷患者的身體。

且頭面空虛之分,邪既著空處,則無所不至,治當先緩後急,則邪自服。先緩者,宜退熱消毒。虛人,兼扶元氣;胃氣弱,食少者,兼助胃氣。候其大便熱結,方以大黃下之,拔其毒根,此先緩後急之法也。蓋此毒先腫鼻額,次腫於目,又次腫於耳,從耳至頭,上絡後腦,結塊則止;若不散,必成膿也。俗云:大頭天行,親戚不相訪問,染多不救。

白話文:

和頭部及臉部的空虛程度有關,邪氣既可在空的部位發作,就會無所不在,應先治緩後治急,邪氣自然會自行退散。所謂先治療緩,是要先降溫消毒。虛弱的人,還要扶持元氣;胃氣弱的人,食量少的人,還要幫助胃氣。等候到大便很熱而且結成硬塊,纔可以服用大黃瀉下,拔出病邪的根源,這就是先治緩後治急的方法。總之,這種病邪先腫鼻額,然後眼睛腫,再然後耳朵腫,從耳朵到頭部,上面連接到後腦,結成硬塊就停止;如果沒有散開,一定會化膿。俗話說:「大頭天行,親戚不相訪問,染上的人大多難以救活。」

泰和間多有病此者,醫以承氣加板蘭根,下之稍緩,翼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緩,終莫能愈,漸至危篤。東垣視之曰:夫身半以上天之氣也。身半以下地之氣也,此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上攻頭面為腫盛,以承氣瀉胃中之實熱,是為誅伐無過,遂制普濟消毒飲子與之,全活甚眾。

白話文:

在泰和年間,很多人生了這種病,醫生用承氣湯加板藍根,瀉下後病情稍微緩解,第二天病情依然如故;再次瀉下後病情又稍微緩解,最終還是不能痊癒,漸漸到了危險的程度。東垣診視後說:身體的上面一半是天之氣,身體的下面一半是地之氣,這種邪熱侵襲到心肺之間,向上攻到頭面形成腫脹,用承氣湯瀉胃中的實熱,這是誅伐無過,於是制定了普濟消毒飲子給他們服用,痊癒的人很多。

抱頭火丹毒者,亦中於天行熱毒而發,較大頭瘟證為稍輕。初起身發寒熱,口渴舌乾,脈洪數,頭面焮赤有暈。治以犀角地黃湯,或羚羊、地丁、銀花、黃芩、山梔、石斛、元參、丹皮、知母、連翹之屬。若舌膩有白苔者,宜黃連解毒湯;外以如意金黃散,蜜水調塗即愈。此證不傳染。

白話文:

患有抱頭火丹毒的人,也是因為感染了天行熱毒而發病,比大頭瘟的症狀稍輕。初期會發冷發熱,口渴舌乾,脈搏洪盛而數,頭面紅赤,有暈眩感。治療方法是用犀角地黃湯,或者用羚羊角、地丁、銀花、黃芩、山梔子、石斛、元參、丹皮、知母、連翹等藥。如果舌苔膩白,宜用黃連解毒湯;外部用如意金黃散,加蜂蜜調勻塗抹,即可治癒。這種疾病不會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