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金匱翼》~ 卷七 (5)

回本書目錄

卷七 (5)

1. 寒邪入肺

喘因寒邪入肺者,經曰: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咳動肩背,因背受寒邪,伏於肺中,關竅不通,呼吸不利,右寸沉而緊,亦有部俱伏者,宜發散,則身熱退而喘定。小青龍、三拗湯之屬。若內兼火熱,外顯煩躁者,宜散而兼清,麻杏甘石之屬。

白話文:

喘因寒邪入肺的人,經書說:邪氣在肺,就會皮膚疼痛,發熱怕冷,上氣喘咳,動肩背,由於背部受寒邪,潛伏在肺中,關竅不通,呼吸不利,右寸脈沉而緊,也有部脈都伏藏的,適宜發散,那麼身熱就會退去而喘氣平定,可以使用小青龍湯、三拗湯之類的藥方。如果內兼火熱,外表煩躁的,宜散風寒兼清熱,可以使用麻杏甘石等類的藥方。

白話文:

小青龍湯

組成:

  • 麻黃
  • 桂枝
  • 無鬚杏仁
  • 石膏
  • 細辛
  • 乾薑
  • 甘草

功用:

  •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 外感風寒,表證較重,發熱惡寒,脈浮緊,咳嗽氣喘,痰稀白。

麻黃桂枝,芍藥,細辛甘草(各三兩),乾薑(三兩),半夏五味子(各半升)

白話文:

麻黃、桂枝、芍藥、細辛、甘草(各一百二十公克),乾薑(一百二十公克),半夏、五味子(各六百公克)

上以水一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強人服一升,羸者減之。

三拗湯(方見咳門。)

白話文:

麻黃湯(方子見咳嗽一篇。)

(製法)使用一升水,先煮沸麻黃,除去表面的沫子,然後放入其他藥材,繼續煮沸,直到水量剩餘三升。

(服用方法)身體強壯的人服用一升,體質虛弱的人酌情減少用量。

2. 令火爍金

喘因夏月火爍肺金者,上焦熱甚、煩渴,多汗,肺主氣而屬金,金畏火逼,氣不得降而反上行,從化於火也。

人參白虎湯

白話文:

因盛夏時節,燥熱之火灼傷肺金,導致上焦(胸部以上)熱氣旺盛、口乾舌燥、大量出汗。肺主掌氣息,五行屬金,金性畏火,氣息不能下降,反而逆流而上,轉化為火。

人參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白話文:

人參:滋補元氣、益氣養陰、培補五臟

石膏:清熱瀉火、涼血生津、解毒消腫

知母:滋陰降火、清熱生津、潤燥滑腸

甘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清熱解毒

粳米:益氣補脾、清熱潤燥、健脾養胃

3. 腎虛氣逆

喘因腎虛,氣吸不下者,或因氣自小腹下起而上逆者,但經微勞,或飢時即發。宜以六味補陰之屬,壯水配火。若足冷麵熱者,須以八味安腎之屬,導火歸元。

白話文:

  • 喘因腎虛,氣吸不下者:因為腎虛導致氣無法吸入,呼吸困難。

  • 或因氣自小腹下起而上逆者:或者因為氣從小腹升起,逆流向上。

  • 但經微勞,或飢時即發:稍微勞累或飢餓時就會發作。

  • 宜以六味補陰之屬,壯水配火:應該服用六味地黃丸等補腎陰的藥物,以增強水的力量,與火相配。

  • 若足冷麵熱者:如果手腳冰冷,臉色紅熱。

  • 須以八味安腎之屬,導火歸元:應該服用八味腎氣丸等安腎的藥物,引導火氣回到腎臟。

白話文:

安腎丸

組成:

  • 菟絲子(菟絲子)
  • 杜仲(杜仲)
  • 山茱萸(山茱萸)
  • 枸杞子(枸杞子)
  • 澤瀉(澤瀉)
  • 附子(附子)
  • 肉桂(肉桂)
  • 乾薑(乾薑)

功效:

溫腎補陽,益氣固精。

主治:

腰膝痿弱,足冷畏寒,遺精早洩,尿頻尿急。

用法:

每日兩次,每次 3-4 丸,溫水送服。

禁忌:

  • 陰虛火旺者慎用。
  • 孕婦禁用。
  • 服用期間忌食辛辣、生冷食物。

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川烏頭(炮,去皮臍,各十六兩),桃仁(麩炒),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去心),山藥茯苓肉蓯蓉(酒浸,炙),石斛(去根,炙),萆薢白朮破故紙(各四十八兩)

白話文:

肉桂(去掉粗皮,不要用火烤),川烏頭(用炮製的方法處理,去掉皮和肚臍,每種各十六兩),桃仁(用麩皮炒熟),白蒺藜(炒熟後去掉刺),巴戟(去掉果核),山藥,茯苓,肉蓯蓉(用酒浸泡後,用火烤乾),石斛(去掉根,用火烤乾),萆薢,白朮,破故紙(每種各四十八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送下,空心食前。

小安腎丸,治腎虛冷憊,陰火上升、喘嗽、齒痛,腰痛。

白話文:

[小安腎丸],治療腎虛冷弱,陰火上升、喘咳、牙痛,腰痛。末,把藥材研磨成細粉;煉蜜為丸梧子大,將蜂蜜煉製成梧桐子一般大小的丸子;每服三十丸,每次服用三十粒丸子;鹽湯送下,用鹽水送服;空心食前,空腹在進食前服用。

香附子,川烏頭,川楝子(以上各一斤,用鹽四兩,水四升,同煮,侯干切焙),茴香(十二兩),熟地黃(八兩),川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微汗,四兩)

白話文:

  • 香附子、川烏頭、川楝子(各一斤),用四兩鹽巴,四升水,一起煮,煮到水分蒸發後,切片焙乾。

  • 茴香(十二兩)。

  • 熟地黃(八兩)。

  • 川椒(去除蒂頭和閉合的果實,炒至微微出汗,四兩)。

上六味為細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空心臨臥,鹽湯溫酒任下。

白話文:

六味藥材研磨為細粉,用米酒糊製成像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20至30丸。空腹睡前服用,用鹽湯或溫酒送服。

4. 齁喘

齁喘者,積痰在肺,遇冷即發,喘鳴迫塞,但坐不得臥,外寒與內飲相搏,宜小青龍湯主之。若肺有積熱,熱為寒束者,宜越婢湯主之。

白話文:

齁喘是因為痰液積聚在肺部,遇到寒冷的環境時會發作。患者會出現喘鳴,呼吸困難,坐著或躺著都不能緩解。這種情況是外界的寒冷和體內的痰液相互作用引起的,宜服用小青龍湯來治療。

但如果是肺部有熱,熱被寒氣所閉塞的話,則宜服用越婢湯來治療。

青龍湯(方見前。)

越婢加半夏湯

白話文:

小青龍湯(方見前條)

越婢加半夏湯

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薑(三兩),甘草(一兩),半夏(半升),大棗(五十枚)

白話文:

  • 麻黃(240 公克)

  • 石膏(300 公克)

  • 生薑(120 公克)

  • 甘草(40 公克)

  • 半夏(200 毫升)

  • 大棗(50 顆)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定喘湯

白話文:

定喘湯

用六升水,先煮麻黃去泡沫,放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三升,分三次溫服。

白果(二十一枚,去殼、切碎,炒黃色),麻黃,半夏,杏仁蘇子,桑皮,款冬花(各二錢),黃芩(炒,一錢半),甘草(一錢)

白話文:

白果(21顆,去殼、切碎,炒成黃色),麻黃、半夏、杏仁、蘇子、桑皮、款冬花(各2錢),黃芩(炒熟,1.5錢),甘草(1錢)

水三盅,煎二盅,分二服,徐徐服無時。一方無黃芩。

白話文:

用三碗水煎煮成兩碗藥湯,分兩次服用,慢慢服用,不拘時段。另一帖藥方中不含有黃芩。

按:仲景云,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越婢加半夏湯治之。又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湯加石膏湯主之。丹溪云:肺脹而咳者,用訶子青黛、杏仁,佐以海石、香附、栝蔞、半曲,蜜丸噙化。仲景之治,乃傷寒法也。邪從皮毛入肺,則肺脹,故治宜散邪之劑。

白話文:

註解:仲景(張仲景)說:咳嗽並感覺胸悶氣往上衝,這是肺脹的症狀,病人會喘,眼睛像脫窗一般往上翻。使用越婢加半夏湯治療。肺脹,咳嗽並感覺氣往上衝,煩躁並喘,脈浮的人,心下有水,使用小青龍湯加石膏湯治療。

丹溪(朱震亨)說:肺脹而咳嗽的人,使用訶子、青黛、杏仁,輔以海石、香附、栝蔞、半曲,做成蜜丸含著化開。

仲景的治療方法是針對傷寒(外感發熱)治療。邪氣從皮膚毛孔進入肺部,就會造成肺脹,所以治療時應該使用散邪的藥方。

丹溪之治,乃陰虛火動迫肺,及濁痰瘀血凝結於內,故治以收斂消瘀之劑。然亦有引動腎間虛氣,喘不得臥,足冷如冰者,非《濟生》腎氣不效。丹溪治齁喘之症,未發以扶正氣為主,八味腎氣,溫腎行水之謂也。已發用攻邪氣為主,越婢、青龍,泄肺蠲飲之謂也。

白話文:

丹溪的治療方法,是針對陰虛火動迫肺,以及濁痰瘀血凝結在體內的情況,因此使用收斂、消瘀的藥物來治療。然而也有因為引動腎間虛弱之氣,導致喘不過氣,無法平躺入睡,腳冷如冰的情況,這並不是《濟生》中所說的腎氣不效。丹溪治療嚴重的哮喘,在尚未發作時,以扶正氣為主,使用八味腎氣丸,溫暖腎臟、促進水液代謝。在已經發作時,以攻邪氣為主,使用越婢湯、青龍湯,宣洩肺氣、去除飲邪。

定喘丸,治虛人痰多咳嗽,胸滿氣逆,行坐無時,連年不已。

人參(二錢半),南星,半夏(各二錢),苦葶藶(五錢)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糊丸黍粒大,每三五十丸,生薑湯下,亦可漸加。

白話文:

定喘丸

治療體虛之人痰多咳嗽、胸悶氣逆,行走坐臥不定,連續數年無法痊癒。

材料:

  • 人參 2.5 錢
  • 南星 2 錢
  • 半夏 2 錢
  • 苦葶藶 5 錢

製作方法:

將以上材料磨成細末,加入新鮮生薑榨出的汁液製成米粒大小的丸劑。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 30-50 顆,用生薑湯送服,也可以逐漸增加服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