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金匱翼》~ 卷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 (4)

1. 熱痛

熱痛者,二便閉赤,喜冷惡熱。經云:熱留於小腸,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幹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也。宜寒宜下,勿遽補也。

白話文:

患有熱性的疼痛,小便和大便不通且顏色偏紅,喜歡寒冷而討厭炎熱。醫書上說:熱留在小腸中,就會引起腸痛,癉熱焦渴,則大便乾硬而排不出來,因此疼痛且不通暢。應該採用寒涼和瀉下的方法治療,不要急於用補益藥物。

《肘後》療卒腹痛方

掘土作小坑,以水滿中,攪取汁飲之瘥。

《統旨》清中湯

白話文:

《肘後》治療猝死腹痛方

挖一個小坑,倒入水,攪拌後取汁飲用即可痊癒。

《統旨》清中湯

黃連,山梔(炒,各二錢),陳皮茯苓(各一錢半),半夏(一錢,薑湯炮七次),草豆蔻仁(捶、研),甘草(炙,各七分)

白話文:

黃連、山梔(炒過,各 2 錢),陳皮、茯苓(各 1.5 錢),半夏(1 錢,用薑湯煎炮 7 次),草豆蔻仁(搗碎、研磨),甘草(炙過,各 0.7 錢)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白話文:

水兩碗,生薑三片,煎煮剩八分之三時,於飯前服用。

2. 冷熱痛

冷熱痛者,經所謂寒氣客於經脈之中,與炅氣相搏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也。寒氣稽留,熱氣從上,則脈充大而血氣亂,故痛甚不可按也。治之宜兼寒熱而調之。

白話文:

冷熱痛的情形,是寒氣滯留在經脈之中,與熱氣互相搏擊,脈就會充滿,並因為過滿而感到疼痛,按壓時會產生疼痛感。寒氣長期滯留,熱氣從上而來,脈搏就會顯得滿滿的,血氣混亂,疼痛就會更嚴重,按壓時會產生疼痛感。治療這種情況,應當兼顧寒熱,調和二者。

一方

草豆蔻(七分),炒山梔(二錢)

上二味為末,以薑汁調粥丸服之。

苦楝丸,治奔豚小腹痛。

白話文:

草蔻(七分),炒梔子(二錢)

以上兩種藥材研成細末,用薑汁調成粥狀丸子服用。

【苦楝丸】,治療小腹奔豚疼痛。

上三味,酒二升,煮盡為度,焙乾細末之。每藥末一兩,入延胡索半兩,全蠍一十八個炒,丁香一十八粒,別為末和勻,酒糊丸梧子大。溫酒下五十丸,空心服。

白話文:

上面三味藥材,加入二升酒,煮到藥汁酒液都蒸發完即可,將藥材烘乾並研磨成細末。每種藥材的粉末一兩,加入半兩延胡索,一十八隻烤全蠍,一十八粒丁香,另外搗碎並攪拌均勻,用酒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溫酒送服五十丸,空腹服用。

3. 風痛

風痛者,邪風內淫腸胃,與正氣相搏而痛也。其症惡風脈弦,腹中奔響急痛。仲景所謂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瘥者,與小柴胡湯是也。

白話文:

患有風痛的人,邪風在腸胃部門內侵襲,與正氣搏鬥而引起疼痛。症狀是怕風、脈搏弦緊,肚腹內部奔馳作響、劇烈疼痛。仲景所說的「陽脈澀,陰脈弦」,治療方法應該使用腹中急痛,先服小建中湯。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就服用小柴胡湯。

白話文:

小柴胡湯

【原文】 柴胡根八兩 芍藥根四兩 黃芩根四兩 人參根二兩 甘草根二兩 生薑二兩 大棗十二枚半夏五合

【白話文】 柴胡根 160 克 芍藥根 80 克 黃芩根 80 克 人參根 40 克 甘草根 40 克 生薑 40 克 大棗 12 枚 半夏 10 克

柴胡黃芩半夏甘草(炙),人參乾薑大棗

白話文:

柴胡:疏肝解鬱,發表退熱。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甘草(炙):補脾益氣,調和諸藥。

人參:補氣生津,益氣固脫。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救逆。

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水煎服。

按:此方宜照仲景加減法,腹痛者去黃芩,加芍藥。

《和劑》抽刀散

白話文:

按:此方宜根據張仲景的加減法,腹部疼痛者去除黃芩,加入芍藥。

《和劑局方》[抽刀散]

川白姜(五兩,銼,入巴豆肉一錢一字同炒至豆黑去豆),良薑(五兩,入斑蝥二十五個,同炒至蝥黑去蝥),石菖蒲(五兩半,不炒),糯米(六兩一錢,炒黃)

白話文:

川白姜(五兩,切碎,加入一錢一字同炒至豆子變黑,然後去除豆子),良薑(五兩,加入二十五個斑蝥,一同炒至斑蝥變黑,然後去除斑蝥),石菖蒲(五兩半,不炒),糯米(六兩一錢,炒至金黃色)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下。

白話文:

服完每次後,每一份量二錢,於空腹時用溫酒調和服用。

《仁齋直指》云:有一田夫醉飽之餘,露星取快,一枕天明。自此脾疼攻刺,百藥罔效。淹淹數載。後遇至人授以抽刀散,數服頓愈。則知風露之根,入在脾胃,良薑、菖蒲為能散其邪,巴、蝥借氣為能伐其根,觀此可以通一畢萬矣。然而痛不復作,養脾之劑,獨不可繼是而調理之乎?療病如濯衣,必去其垢汙,而後可以加漿餙。醫者意也,請借是以為喻。

白話文:

《仁齋直指》書中說:有一個農夫喝醉吃飽後,露宿野外,直到天明才睡醒。從此脾臟疼痛,發作時像被刺一樣,吃盡各種藥物都不見效。這樣多年過去了。後來遇到一位高人,傳授給他抽刀散,服用幾次後立刻痊癒。由此可以知道,風露之邪,侵犯人體後,根在脾胃,良薑、菖蒲能夠散去風邪,巴豆、蝥蠟具有氣味,能夠驅除風邪的根源,由此可以舉一反三。然而,脾臟疼痛已經消失,單獨用一些養脾胃的藥方,難道不能依照這個道理去調理嗎?治療疾病就像洗衣服,一定要把衣服上的污垢洗掉,然後才能漿洗熨燙。這是醫生所應該體會到的,請借用這個例子來比喻。

4. 食積痛

食積痛者,經所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也。其症噁心惡食,吞酸噯腐,其脈多沉實,當分三焦而治,在上吐之,在中消之,在下下之。

白話文:

飲食積累導致的疼痛,像經書裡說的那樣,是指飲食過量,傷害了腸胃。它的症狀是噁心厭食,吞酸打嗝,脈搏多沉實。治療時,應當分清是上焦(胸膈以上)、中焦(胸膈至臍之間)、下焦(臍以下)的積滯,在上則用吐法,在中則用消法,在下則用下法。

吐之方

燒鹽半升,溫湯五六升,和服探吐。

吳鶴皋云:凡腹痛連脅膈,手足冷,脈沉伏者,多是飲食痰飲,填塞至陰,抑遏少陽上升之氣,不得敷暢。兩實相搏,令人自痛,肢冷脈伏,皆陽氣閉藏之象也。經曰:木鬱達之。故用吐法,咸能軟堅,故用燒鹽。

白話文:

吳鶴皋說:凡是腹痛連及脅膈,手足冰冷,脈搏沉伏的人,大多是飲食痰飲,填塞到至陰,阻遏少陽之氣上升,不能舒暢。兩實相搏擊,使人自覺疼痛,肢冷脈伏,都是陽氣閉藏的徵象。《內經》說: 少陽的抑鬱,宜用木來疏散。所以用吐逆的方法,都能軟化堅凝,所以用燒鹽。

消之方

取其餘類燒作末,酒服方寸匕。(如食肉即以肉燒作末,然必得如所食者燒作末乃效。鶴年)

又治雜食瘀實不消,心腹堅痛方

白鹽一升,以水三升,煎服吐下即定。

下之方

白話文:

消之方

將剩下的食物燒成灰末,用酒送服一指甲尖大小的分量。(若是食用肉類,就將肉燒成灰末,但一定得用與所食用者相同的肉類燒成灰末纔有效。鶴年按)

又治雜食瘀實不消,心腹堅痛方

白鹽一升,加水三升煎煮,服下以催吐、瀉下,即可痊癒。

下之方

大黃乾薑巴豆(去皮心,研壓去油,等分)

白話文:

川大黃、乾薑、巴豆(去皮、研磨成細粉、壓出油分,分量均等)

蜜丸如小豆大,溫水下一丸,實者加一丸,未知服三丸,腹中鳴轉下行便愈。此治寒飲食過傷,心腹卒痛,如錐刺之狀。若傷濕熱之物,不得化而悶亂便閉者,宜厚朴三物湯,或枳實導滯丸良。

白話文:

將蜜丸製成小豆般大小,以溫開水送服一丸,如果病情嚴重,則可增加一丸。服藥至三丸,腹中鳴響、排便後,疼痛即可痊癒。此方主要治療因寒涼飲食過量所致的心腹疼痛,疼痛如錐刺般劇烈。倘若是由濕熱之物引起,且無法消化而導致悶亂、便祕的情形,則應服用厚朴三物湯,或枳實導滯丸以改善症狀。

厚朴三物湯

厚朴(二兩,炙去皮),枳實(二枚,大者,炙),大黃(四兩)

水二斗,煮枳實、厚朴二味,至五升,下大黃煮取二升,溫服一升,以利為度。

白話文:

厚朴(120 克,烤過去除表皮)、枳實(2 枚,大的,烤過)、大黃(240 克)

加水 10 公升,將枳實、厚朴煮至剩 2.5 公升,再加入大黃煮至剩 1 公升,趁溫熱服用 0.5 公升,以排便順利為標準。

5. 死血痛

死血痛者,多從鬱怒及飽食後急走得之,其痛必有定處,其脈必芤澀,微則和之,甚則下之。

桃仁承氣湯

白話文:

死血痛 的患者,多半是因 肝氣鬱結 ,或在 飽食後立即劇烈運動 所導致。疼痛 的位置通常固定,脈象 會呈現緊繃澀滯。如果症狀較輕,可用 和血 的藥物治療;若症狀嚴重,則須使用 瀉下 的藥物。

適用方劑:桃仁承氣湯

桃仁(五十粒,去皮尖),桂枝(二兩,去皮),大黃(四兩),芒硝(二兩),甘草(炙,二兩)

白話文:

桃仁(五十粒,去除外殼和尖端)、桂枝(二兩,去除外皮)、大黃(四兩)、芒硝(二兩)、甘草(炙,二兩)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虛者加地黃蜜丸,以緩除之。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混合,加入七升水,煮至剩下兩升半的水量,濾出渣子,加入芒硝,再次加熱,微沸後將火熄滅,在飯前溫服五合,一天三次,應當能起到輕微的瀉下作用。體虛的人可以加入地黃蜜丸,以緩和地消除病症。

一方

白話文:

原文:

一方:七情氣滯鬱結,愈久或化氣成鬱。

一方: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過度或長期鬱結,會導致氣滯血瘀,時間久了可能會化為氣鬱。

婦人油頭髮,燒如灰,細研篩過,溫酒調下二錢。元豐中,丞相王郇公,小腹痛,國醫治之,百藥不止,服此即愈。

白話文:

婦女用油梳頭髮,將頭髮燒成灰,細細研磨篩過,用溫酒調和服用二錢。元豐年間,丞相王郇公,患有小腹疼痛,國醫診治,服用百種藥物都沒有效果,服用了這個方子就立刻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