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敏

《本草綱目拾遺》~ 卷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 (2)

1. 蟒油

爾雅:蟒,王蛇,(注:蛇中最大者,故曰王蛇),今深山處處有之,大小不一,色如菜花蛇而較黃,頭上皆有王字。亦有黑色者,土人名曰烏蟒。捕蛇者有呼蛇法,不拘何種蛇,呼之即至,末後俟蟒到,則諸蛇皆圍伏不動,聽其擇取,惟不敢傷蟒,蟒傷則諸蛇無王,環起嗾人。聞其人云,蟒蛇自有此種,生而皆有王字,故不論大小也,蟒至則諸毒蛇皆不敢傷人。

白話文:

爾雅:蟒蛇,是蛇類中的王者,(注:蛇中最大者,所以被稱為王蛇),現在深山處處都有蟒蛇,大小不一,顏色像菜花蛇但更黃,頭上都有「王」字。也有黑色的蟒蛇,當地人稱之為烏蟒。捕蛇的人有呼蛇的方法,無論是哪種蛇,只要呼喚牠牠就會過來,最後等到蟒蛇到了,其他蛇都會圍伏不動,聽任蟒蛇選擇取食,但是不敢傷害蟒蛇,如果蟒蛇受傷了,其他蛇就沒有了他們的王,牠們就會圍起來攻擊人。我聽說,蟒蛇有這種天生就有「王」字,所以不管大小,蟒蛇到了,有毒的蛇都不敢傷人。

治漏瘡,集驗:取蟒油銅鍋內熬熟,隨將黃蠟入油內攪勻,油紙攤膏貼患處,十餘日便封口全愈。

白話文:

治漏瘡,集驗

取蟒蛇油放入銅鍋內加熱熬煮至熟,隨即加入黃蠟攪勻。將油紙攤開,把膏藥貼在患處,約十餘日後傷口便會封口癒合。

按:蟒蛇名王字蛇,其首天生有一王字。予於庚子在奉化長橋,見丐者手握此蛇乞錢,其蛇亦不甚大,性頗馴良,因以千錢買得縱之。綱目諸蛇獨遺此,因急補之。

白話文:

蟒蛇又名王字蛇,牠的頭上天生有一個「王」字。我在庚子年時,在奉化的長橋,看到一個乞丐手裡拿著這條蛇乞討,這條蛇也不算很大,性情還比較溫順,於是我就花一千文錢買了牠,然後將牠放生了。綱目中記載的各種蛇類中,唯獨漏了這條蛇,所以我趕緊把它補上。

2. 斷草烏

粵志:斷草烏出廣中,蛇也,大僅指許,長五六寸,頭如龍形而小,身純烏,其行也,百草沾之立斷,人見斷草,輒跡得之;故蛇每離地丈許,使身如矢直以入穴,使不沾草,人莫得而跡之。此亦烏蛇中一種,綱目烏稍蛇不載龍頭者一種,故錄其遺。

白話文:

《粵志》中記載:斷草烏產於廣中,是一種蛇,體型很小,只有手指頭那麼大,長五、六寸,頭像龍頭,但比較小,全身漆黑。斷草烏行走時,只要身體碰到草葉,草葉就會立刻斷裂。人們如果看到斷草的地方,就能順著痕跡找到斷草烏。因此,斷草烏總是離開地面一丈多高,讓身體像箭一樣直直地鑽進洞穴,這樣就不會碰到草葉了,人們也無法順著痕跡找到它。斷草烏也是烏蛇中的一種,綱目中記載的烏稍蛇中,沒有龍頭的這種,所以在此補遺。

治大麻風,煮酒服。

白話文:

治療嚴重的麻風病,用米酒煮沸藥物服用。

3. 龍涎香

龍泄

白話文:

龍泄:指嬰兒淋漓不盡的小便,或者小便失禁。

通雅:龍涎有嶼,在花面國傍,獨立南海中,彼人言於樹收之,最收香氣,今大內甜香用之。澳門記略:大食國產龍涎香為上,西洋產於伯西兒海,焚之則翠烟浮空,結而不散,坐客可用一剪,以分烟縷。嶠南璅記:龍涎香新者色白,久則紫,又久則黑,白者如百藥煎,黑者次之,似五靈脂,其氣近臊,和香焚之,則翠烟浮空不散。

白話文:

通雅:龍涎香產於嶼上,位於花面國附近,獨立於南海之中。當地人說,龍涎香是從樹中收穫的,最能收集香氣。如今,大內宮中使用的甜香就是用龍涎香製成的。

澳門記略:以大食國所產的龍涎香為極品,西洋產於伯西兒海的龍涎香次之。焚燒龍涎香的時候,翠綠色的煙霧會在空中飄浮,久久不散。坐著的客人可以用一把剪刀,將煙縷分成幾份。

嶠南璅記:新產的龍涎香顏色是白色的,時間久了就變成紫色的,再久了就變成黑色的。白色的龍涎香像百種藥物熬成的湯汁,黑色的龍涎香次之,像五靈脂一樣。龍涎香的氣味有點像臊味,把它和香料一起焚燒,就會有翠綠色的煙霧在空中飄浮不散。

試法:將結塊者奮力投沒水中,須臾,突起浮水面;或取一錢口含之,微有腥氣,經宿,其細沫已咽,余膠結舌上,取出就濕秤之,仍重一錢,又幹之,其重如故,雖極乾枯,用銀簪燒極熱,鑽入枯中,乘暖抽出,其涎引絲不絕,驗此,不分褐白、褐黑俱真。海東札記:海翁魚,大者三四千斤,小者千餘斤,即海鰍也。

白話文:

測試方法:將魚膠用力拋入水中,不一會兒,就會迅速浮出水面;或者取一錢含在口中,會有一點腥味,經過一晚,細小的膠沫已經嚥下去,其餘的膠質會黏在舌頭上,取出後在潮濕的秤上稱,重量依然是一錢,再晾乾,重量也和之前一樣,即使膠質極其乾枯,用銀簪燒得很熱,刺入乾枯的膠質中,趁熱拔出,其膠質會拉出不斷的絲,通過這個測試,無論是棕色的白色,還是棕黑色的海膠都是真的。海東札記:海翁魚,大的有三四千斤,小的有千餘斤,就是海里的鰍魚。

皮生砂石,刀箭不入。或言其魚口中噴涎,常自為吞吐,有遺於海濱者,黑色,淺黃色不一,即龍涎香也。聞上淡水有之,欲辨真贗,研入水攪之,浮水面如膏,以口沫捻成丸,擲案有聲,噙之通宵不耗分毫者為真,每兩值數十金。廣志:新安有龍穴洲,每風雨即有龍起,去地不數丈,朱鬣金鱗,兩目如電,其精華在浮沫,時噴薄如澹泉如雨,土人爭承取之,稍緩則入地中,是為龍涎。

白話文:

皮的表面生滿了砂子和石頭,刀箭都無法穿透。有人說龍魚口中心口水,常常自己吐出來再吞回去,吐出來的口水有的遺留在海邊,呈黑色或淡黃色,這就是龍涎香。聽說淡水裡也有龍涎香,想要辨別真假,可以把它研磨成粉,加水攪拌,如果它浮在水面上像膏狀物一樣,可以用口水把它捏成丸狀,往桌上一丟會發出聲響,含在嘴裡一整晚也不會損耗,這就是真的龍涎香,一兩龍涎香的價值可以抵得上幾十兩黃金。《廣志》記載:新安有一座龍穴洲,每當刮風下雨時,就會有龍從這裡升起,離地只有幾丈高,它的鬃毛是朱紅色的,魚鱗是金色的,眼睛像電一樣閃亮。龍的精華在泡沫中,有時會像湧泉或雨水一樣噴薄而出,當地人爭先恐後地去收集它,但如果速度稍微慢一點,泡沫就會沉入地底,這就是龍涎。

或謂龍涎多積於海上枯木,如鳥遺狀,其色青黧,其香腥雜,百和焚之,翠烟千結,蜿蜒蟠空,經時不散,可以剪分香縷,然多不真。從番舶來者,出大秦波斯,於雨中焚之,腷膊有聲者真。坤輿圖記:龍涎香,黑人國與伯西兒兩海最多,有大塊重千餘斤者,望之如島,每為風濤湧泊於岸,諸蟲鳥獸亟喜食之。汪機本草:龍吐涎沫可制香。

白話文:

有人說龍涎香多積聚在海上枯木上,像鳥糞一樣,顏色青黑,氣味腥臭,用百種香料焚燒它,翠綠色的煙氣千絲萬縷,蜿蜒盤旋在空中,經久不散,可以剪成香絲,但多數不是真的(龍涎香)。從海外船隻運來的(龍涎香),出產於大秦(波斯),在雨中焚燒它,會發出炸裂的聲音,纔是真的。坤輿圖記記載:龍涎香,在黑人國和伯西兒的兩片海域最多,有大塊的重達千餘斤,遠看像島嶼一樣,常常被風浪湧入岸邊,各種蟲鳥走獸都很喜歡吃它。汪機本草記載:龍吐出涎沫,可以製成香料。

,星槎勝覽:錫蘭山國、卜剌哇國、竹步國、木骨都束國、剌撒國、佐法兒國、忽魯謨斯國、溜山洋國,俱產龍涎香。稗史彙編:龍涎香,白者如百藥煎,而膩理極細;黑者亞之,如五靈脂而光澤,其氣近於臊,似浮石而輕香,本無損益,但能聚香耳。和香而用真龍涎,焚之則翠烟浮空,結而不散,坐客可用一剪以分烟縷,所以然者,入蜃氣樓臺之餘烈也。泉廣合香人云:龍涎入香,能收斂腦麝氣,雖經數十年者,香味仍存。

白話文:

星槎勝覽:錫蘭山國、爪哇國、竹步國、木骨都束國、拉薩國、佐法兒國、忽魯謨斯國、溜山洋國,都出產龍涎香。稗史彙編:龍涎香,白色的像百藥煎煮後的樣子,紋路細膩;黑色的質量差一些,像五靈脂,有光澤,氣味接近騷味,像浮石一樣輕香,本身沒有益處,但能凝聚香味。和香時用真龍涎,焚燒時翠綠色的煙霧浮動在空中,凝結而不散,在座的客人可以用剪刀將煙縷分開,這是因為它含有蜃氣樓臺的餘烈。泉廣合香人說:龍涎入香,能收斂腦麝的氣息,即使經過數十年,香味仍然存在。

,廣東通志:龍涎在水採者褐黑色,在山採者褐白色。東西洋考:海傍有花,若木芙蓉花,落海,大魚吞之腹中,先食龍涎,花咽入,久即脹悶,昂頭向石上吐沫,乾枯可用,惟糞者不佳,若散碎皆取自沙滲,力薄。範咸臺灣府志:龍涎香傳為鰍魚精液,泡水面凝為涎。

白話文:

廣東通志寫道:在水中採集的龍涎香呈褐黑色,在山上採集的呈褐白色。東西洋考中記載:海邊有一種花,像木芙蓉花,掉到海裡後,大魚把花吞進肚子裡,先吃了龍涎香,然後才把花嚥下去。時間一長,魚就感到胃脹難受,於是把頭昂起來,向石頭上吐出泡沫,乾涸後就可以用了。不過,如果魚是將龍涎香當成糞便排出,那麼就不適合使用了。如果龍涎香散碎了,那麼只能從海灘的沙子裡撿,但這種品質較差。範鹹《臺灣府志》中記載:龍涎香是鰍魚的精液,浮到水面凝固後就成為涎。

能止心痛,助精氣,以淡黃色嚼而不化者為佳;出淡水者,皆淡黃色,無黑色。朱國楨大政記:龍涎香出蘇門答剌國,西有龍涎嶼,峙南巫里大洋之中,群龍交戲其上,遺涎焉。國人駕獨木舟伺採之,舟如龍形,浮海面,人伏其中,隨風潮上下,傍亦用槳,龍遇之亦不吞也。每一斤值其國金錢一百九十二枚,准中國銅錢九千文。

白話文:

能止心痛,幫助精氣,以淡黃色嚼而不化者為佳;從淡水中採集的,都是淡黃色,沒有黑色。朱國楨《大政記》裡說:龍涎香產於蘇門答剌國,在西邊有一個龍涎嶼,它屹立在南巫裏大洋之中,眾多龍在島嶼上嬉戲,留下龍涎。國人駕駛獨木舟伺機採集龍涎香,舟的形狀如龍,浮在海面上,人在其中伏著,隨著風潮上下,旁邊也用槳劃,龍碰到它也不會吞掉。一斤龍涎香在當地值192枚金錢,相當於中國的9千文銅錢。

嘉靖三十四年下戶部取香百斤,遍市京師不得,下廣東藩司採買。部文至,臺司集議,懸價每斤銀一千二百兩,僅得十一兩上進,內驗不同,姑存之,亟取真者。部文再至,廣州夷囚馬那別的貯有一兩三錢,上之,黑褐色;密地都密地山夷人繼上六兩,白褐色。細問狀之,黑者採在水,白者採在山,皆真不贗。

白話文:

嘉靖三十四年,戶部下令到各地取購沉香一百斤,遍尋京師都沒有找到,只好下令廣東藩司採購。戶部的公文到了,廣東藩司召集官員商議,懸賞每斤銀一千二百兩,才收到十一兩上交。內務府驗收後發現香的品質不同,暫且收下,並立刻尋找真正的沉香。戶部的公文再次來到,廣州夷囚馬那別的進獻了一兩三錢,顏色是黑褐色;密地都密地山夷人進獻了六兩,顏色是白褐色。細問情況後得知,黑色的沉香生長在水裡,白色的沉香生長在山上,都是真品,沒有假冒。

尋有密地山商再上,通前共得十七兩二錢五分。次年進入內,辯驗是真,許留用。自後夷船聞上供,稍稍挾來市,始定價每一兩價百金。龍涎之為用也,入香合和,能收斂腦麝清氣,雖數十年香味仍存。得其真者,和香焚之,翠烟裊空不散。涎沫有三品:曰泛水,曰滲沙,曰魚食。

白話文:

又有人在深山之處找到龍涎香,再上交給朝廷,與之前所上交的加起來總共有十七兩二錢五分。第二年他進入宮中,辯驗確定是真龍涎香,就許可他留用。之後外國船隻聽說朝廷要龍涎香進貢,就漸漸帶了一些來販賣,從此才決定價格,每一兩價值百金。龍涎香的作用是,可以用來調和香氣,可以收斂腦麝的清香味,即使經過數十年香味依然存在。得到真龍涎香的人,把它和香料一起焚燒,翠綠色的煙霧瀰漫在空中,很久都不會散開。龍涎香有三種品級:一種叫做「泛水」,一種叫做「滲沙」,一種叫做「魚食」。

泛水則輕浮水面,善水者伺龍出取之。滲沙則凝積年久,氣滲沙中。魚食則化糞於沙磧。惟泛水者可食香用。又言魚食亦有二種:海旁有花若木芙蓉,春夏間盛開,花落海,大魚吞之,若腹腸先食龍涎,花咽入,久即脹悶,昂頭向石上吐沫,乾枯可用,惟糞者不佳。嶺南雜記:諸香龍涎最貴,市值每兩不下百千,次亦五六十。

白話文:

龍涎香漂浮在水面上很輕盈,善於尋找龍涎香的人會伺機捕捉出龍涎香。龍涎香滲入沙中,經過很多年,氣味滲入沙中。龍涎香被魚吃了,就會在沙礫堆化成糞便。只有漂浮在水上的龍涎香纔可以食用和做香料。又說龍涎香也有兩種:海邊一種花像木芙蓉一樣,在春夏之間盛開,花落到海中,大魚吞食後,如果腹中先吃了龍涎香,然後再吞食海花,久而久之就會脹悶,牠會昂起頭把泡沫吐在石頭上,乾後即可用,但糞便中的龍涎香品質不好。嶺南雜記:在諸多香料中,龍涎香最貴,市價每一兩不下百千錢,其它的也要五六十千錢。

出大食國,近海有云氣罩山間,知有龍睡下,或半年一二載,土人守視雲散,則龍已去,必得其涎五七兩或十餘兩,眾共分之。又大洋中有渦旋處,龍在其下,湧出之涎,日爍成片,風漂至岸,取之。又嶺外雜記:龍枕石而睡,涎浮水、積而堅,新者色白,久紫,甚久者黑,氣近臊,形如浮石而輕,膩理光澤,入香焚之,翠烟浮空,結而不散。

白話文:

從大食國(阿拉伯地區)傳來,在靠海的地方,有雲氣籠罩著山間,人們知道那裡有龍在沉睡。可能過半年或一兩年,當地人守在那裡等待雲散去,那時候龍已經離開了。必須等到獲得龍留下的涎水,五兩到七兩或十多兩,大家共同分配。另外,在大洋中也有漩渦處,那裡有龍在下面,龍涎水湧出,在陽光下凝結成片狀,被風吹到岸邊,人們可以去取。又根據《嶺外雜記》記載:龍枕著石頭睡覺,涎水浮在水面上,積累起來後凝結成固體。新的涎水顏色是白色的,久了的變成紫色,非常久遠的變成黑色,氣味有點像騷味,形狀像浮石一樣輕盈,表面油膩光滑明亮。把它放入香爐中焚燒,會冒出翠綠色的煙霧飄散在空中,結成雲霧而不散開。

又出沒海上,吐出涎沫,有三品:一泛水,二滲沙,三魚食,泛水輕浮水面,善水者伺龍出隨取;滲沙凡風浪飄泊舟嶼,積年氣盡於沙土中;魚食涎作糞,散沙磧,氣腥穢,進貢亦不過四兩。

白話文:

龍有時會出現在海上,吐出涎沫,有三種:

  1. 泛水涎沫:輕浮在水面上,善於水上行走的人伺機潛水取出。
  2. 滲沙涎沫:凡是風浪飄泊的船隻和島嶼,聚積多年的氣息都盡散於沙土之中。
  3. 魚食涎沫:涎沫像魚飼料一樣散佈在沙灘上,氣味腥臭,作為貢品時也不會超過四兩。

按:龍涎論色,則瑣記言有白與紫黑之分,而札記又有淺黃色,廣志有青黧色,辨真偽,亦諸說互異。大抵不必論其色,總以含之不耗,投水不沒,雨中焚之能爆者良。東璧綱目鱗部龍下,龍腦、龍胎俱有主治,而於龍涎獨遺之,惟附其名;雲龍涎方藥鮮用,惟入諸香。

白話文:

按:關於龍涎香的顏色,《瑣記》中說有白色和紫黑色的區別,而《札記》中還有淺黃色,《廣志》中還有青黑色的。辨別真偽的方法也有諸多不同。總的來說,不必論它的顏色,而是以含在嘴裡不融化、投進水裡不沉沒、在雨中燃燒能爆裂的為佳。《綱目》一書的「鱗部」裡有龍腦和龍胎的藥用主治,但唯獨遺漏了龍涎香的藥用主治,僅僅附帶提了一下。龍涎香在藥方中鮮有使用,只用於製作各種香料。

云能收腦麝數十年不散,出西南海洋,春間群龍所吐涎沫,浮出者,番人採貨之;亦有從大魚腹中剖得者,其狀初若脂膠,黃白色,干則成塊,黃黑色,如百藥煎而膩理,久則紫黑如五靈脂而光澤,其體細飄似浮石而腥臊,其說亦未確核。蓋所云魚腹中得者,即札記所云海鰍魚之精也,亦名龍涎,出臺灣,不若大洋中產者佳。

白話文:

據說可以收納腦麝,數十年不散,產於西南海洋,春天羣龍吐出的涎沫,浮出水面,東南亞人採集作為貨物;也有從大魚腹中剖開獲得的,其外型初看像脂膠,黃白色,乾燥後成塊狀,黃黑色,像百藥煎熬後有油膩的紋理,久了變成紫黑色,像五靈脂一樣有光澤,質地細膩飄浮似浮石,有腥臊味,這種說法也不確定真假。大概所謂從魚腹中得到的,就是札記中所說的,海鰍魚的精華,也叫做龍涎,產於臺灣,但不如大洋中產的珍貴。

夫龍腦、龍胎,世上所無,龍涎則閩粵貨售者多。東璧何得於罕見者載之,於所有者反略之耶?則甚矣該博之難也。入藥用隔湯頓化如膠糖狀者佳。

白話文:

龍腦和龍胎,世界上根本沒有。龍涎香倒是廣東、福建一帶有商人出售。東璧怎麼把罕見的藥物列入藥品中,而略去大量的藥材呢?可見博學多才的困難。用藥時隔水煎燉化,融成膠糖狀的最佳。

氣腥,味微酸鹹,無毒。藥性考:味甘,氣腥,性澀。張瑤實云:夾砂者有小毒,乃土人於砂磧上收取之,入藥須以甘草水煮過用。酉陽雜俎云:龍漦遇烟煤則不散。入藥忌鐵器及石膏

白話文:

氣辛、味微酸鹹,無毒。藥性考認為:龍骨味甘、氣腥、性澀。張瑤實說:夾雜黃土的龍骨有小毒,是由當地人在沙地中收集的,入藥需要用甘草水煮過才能使用。酉陽雜俎說:龍骨遇見煤煙就不會散開。入藥忌諱使用鐵器及石膏。

活血,益精髓,助陽道,通利血脈。廖永言驗方云:利水通淋散癥結,闢精魅鬼邪,消氣結,逐勞蟲屍疰。陳良士云:在澳門見倭夷用合舶硫及他藥作種子丸,雲漢時術士和丹用此。倭夷皆有其方,秘不傳中國。札記云:出淡水者,止心痛,助精氣。周曲大云:龍涎能生口中津液。

白話文:

活血活血,滋補精髓,增強陽氣,疏通經絡。廖永言驗方說:利水通淋散可以解癥結,驅散精魅鬼邪,消除氣結,驅逐勞蟲屍疰。陳良士說:在澳門見倭夷用合舶硫及其他藥物製成種子丸,雲漢時術士煉丹用此。倭夷都有其配方,祕不傳給中國。札記說:出淡水者,可止心痛,增強精氣。周曲大說:龍涎能生口中津液。

凡口患乾燥者,含之能津流盈頰。微若有腥氣,粵中夷人合龍涎丸,和以他藥,便不腥;入口亦不耗減,一丸可用數十年不敗。如單用龍涎入藥,須先用雞湯,將龍涎制死,則入腹便化,否則入腹絲毫不損,蓋極難克化者。方書云:焚之其烟能入水盂。予嘗試之,多不驗。

白話文:

凡是嘴乾口燥的人,只要含一塊龍涎香,就能讓津液盈滿雙頰。龍涎香有少許腥氣,廣東當地的少數民族將龍涎香與其他藥材混合做成龍涎丸,這樣就不會有腥氣了。而且,龍涎丸入口後不會被消耗,一丸可以用幾十年都不會變質。如果單獨把龍涎香入了藥,那麼必須先用雞湯把龍涎香弄熟,這樣它才能在腹中化掉。否則,龍涎香就會直接進入腹部,絲毫沒有損耗,那是因為它的藥性極難被消化。有些書本上說:把龍涎香焚燒,燒出來的煙霧能夠進入盛水的器皿。我曾經試過這個說法,但大多數時候並沒有驗證成功。

按:龍乃東方之神,其體純陽,能噓氣成云,陽之質輕浮,故云上升。其骨反入手足少陰、厥陰經者,蓋凡知覺運動之物,皆肖陰陽以立體,孤陽則不生。龍秉純陽,而骨反屬陰,入藥能收陽中之陰,治心腎諸病,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也。其質靈,其齒能治魂遊不定,鎮驚癇。

白話文:

龍是東方神靈,它的身體純陽,能吹氣化為雲朵,陽的性質輕浮,所以說往上飄升。其骨骼反而是入於手足少陰、厥陰經,凡是知覺運動的東西,皆依東方西陰以建立體系,孤陽則不生。龍秉持純陽,但骨骼卻反而是屬於陰,入藥能收集陽中之陰,治療心腎方面的疾病,這就是所說的「一陰一陽謂之道」的道理。龍的性質靈動,它的牙齒能夠治療精神恍惚、安撫驚風、瘈癇等症狀。

凡病在肝,而龍主肝木,治之最神。涎乃陽中之陽,故其氣絕香。龍屬木,木之氣得太陽多者必香,故諸香以龍為最。得盂水徑撲其中,不落空外,龍以水為用,見水則精入焉。入藥所以能利水道,分陰陽,能殺精魅鬼邪者,亦以至陰之物,見真陽而立解也。

白話文:

如果遇到肝臟方面的疾病,而龍主導肝木,那麼治療效果最為神奇。唾液是陽中之陽,所以它的味道非常香。龍屬於木,木的氣息得到太陽的照射越多,就越香,所以各種香料中以龍涎香為最。用盂水直接撲打其中,不會落空,龍以水為用,遇到水就會精神煥發。作為藥材服用可以利尿道,分陰陽,能夠殺死精魅鬼邪,也是因為至陰之物,遇到真陽就會立馬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