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產後類傷寒三陽症

回本書目錄

產後類傷寒三陽症

1. 產後類傷寒三陽症

產後七日內外,發熱頭痛惡寒,毋專謂傷寒太陽症;發熱頭痛脅痛,毋專謂傷寒少陽症。二症皆由氣血兩虛,陰陽不和而類外感,治者甚易輕執偏門而用麻黃以治類太陽症,又勿用柴胡湯以治類少陽症。且產後脫血之餘,而重發汗,則虛虛之禍,有不可勝言者矣。仲景云:亡血家不可發汗。

白話文:

產後七天內外,出現發燒頭痛惡寒的症狀,不要只認為是傷寒太陽病症;發燒頭痛脅痛,也不要只認為是傷寒少陽病症。這兩種症狀都是由於氣血兩虛,陰陽不和而類似外感,治療起來很容易,但有些人輕率地使用單一的方法,用麻黃來治療類似太陽症的症狀,又不用柴胡湯來治療類似少陽症的症狀。而且產後脫血之後,再大量發汗,虛弱的危害,是難以言表的。仲景說:失血的人不能發汗。

丹溪云:產後絕不可發表。二先生非謂產婦真元傷寒之兼症也,非謂麻黃湯、柴胡湯之不對症也,誠恐後學業偏以而輕產,執成方而發表耳,須明知產後真感風冷,其生化湯內芎、姜亦能散之。又云: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所謂同病而異治也。其經意南方人柔弱,而西北人剛勁,故病治當異耳,惟產後勞虛,治不可分南北,概當重產而用補,少佐散劑,雖有他症,以末治之,又不可不明也。

白話文:

丹溪說:產後如果見發熱惡寒等症狀,是產後勞倦、正氣不足,局部分佈筋肉組織,不能發散體內病邪,不能外邪,無需非謂產婦真元傷寒之兼症也,非謂麻黃湯、柴胡湯之不對症也,誠恐後學業偏以而輕產,執成方而發表耳,須明知產後真感風冷,其生化湯內芎、姜亦能散之。西北地區的氣候乾燥寒冷,東南地區的氣候潮濕溫暖。所以,同樣的疾病,在不同的地區,治療方法也會有所差異。南方人體質柔弱,西北人體質剛勁,所以,他們在患病後,治療方法也應有所差異。產後虛弱,四時南北,總原則是重用補藥,佐以微劑治末梢。

木香生化湯,治產後血塊痛未除,日受氣服此方。

川芎(二錢),川歸(六錢),乾薑(四分,炙),甘草(五分,炙),木香(三分,磨),陳皮(三分)

白話文:

  • 川芎(12 公克)

  • 川歸(36 公克)

  • 乾薑(2.4 公克,經過炮製)

  • 甘草(3 公克,經過炮製)

  • 木香(1.8 公克,磨成粉末)

  • 陳皮(1.8 公克)

水煎服。

健脾化食散氣湯,治產後受氣傷食,問無塊痛服。

白朮(二錢),川歸(二錢),川芎(一錢),乾薑(四分,炙),甘草(四分,炙),人參(一錢),麥芽(五分,炒),神麯(五分)

白話文:

白朮(12 公克),川歸(12 公克),川芎(6 公克),乾薑(2.4 公克,炮製),甘草(2.4 公克,炮製),人參(6 公克),麥芽(3 公克,炒),神麴(3 公克)

傷飯食麵,加二味:陳皮三分,山楂四分;砂仁七分,傷肉加入;如寒食停脅下作痛,加桂枝八分。

白話文:

如果飲食過量、積食,加上這幾味中藥:陳皮三分、山楂四分。如果吃肉太多消化不良,再加入砂仁七分。如果吃生冷食物導致停留在脇肋下疼痛,再加入桂枝八分。

大抵產後弱婦,受寒停食,愈消愈增滿悶,必攻補並行,方化滯運谷。但時醫所見,知耗氣而疑參補,誤也。故善治者重產而輕怒食,必補氣血為主,佐以順氣調氣,則怒郁散而元不損;佐以健脾消導,則停食行而胃思谷。此治產後怒傷食傷之正治也。若專理氣消食,非惟氣脹不散,停食不行,抑損元神減食,甚致絕谷不救者多矣,惜哉!

白話文:

生產後,體弱的婦女如果受了寒,又停滯了飲食,就會越發虛弱,身體感到悶脹。必須攻補並行,才能化解停滯,運化飲食。但現在的醫生只看到產婦氣虛,就懷疑參補會助長邪氣,這是錯誤的。所以,擅長治療的醫生注重產後調理,輕視發怒和飲食。一定以補氣血為主,輔以順氣、理氣,這樣發怒、抑鬱就會消散,元氣也不會受損;輔以健脾、消導,這樣停滯的食物就能運行,胃口也能消化食物。這就是治療產後發怒傷食傷神的正確方法。如果只專注於理氣、消食,不僅氣脹不消,停滯的食物不能運行,還會損傷元神、減少食慾,甚至導致完全不吃東西而無法救治。這是多麼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