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產後類傷寒三陰症

回本書目錄

產後類傷寒三陰症

1. 產後類傷寒三陰症

產後潮熱有汗,大便不通,毋專論為陽明症;口燥咽乾而渴,毋專論為少陰症;腹滿嗌乾,大便實,毋專論為太陰症。又汗出,譫語,便秘,毋專謂為胃中有燥屎。且下數症多由勞倦傷脾,運化稽遲,氣血枯竭,腸腑燥涸,乃虛症類實,當補之症,治者毋執偏門輕產而妄議三承氣湯,以治類三陰之症也。若少旺產患,以類症妄下,僥倖萬一,幸毋仿此。

白話文:

產後出現潮熱盜汗、大便不通的情況,不能單純地認為是陽明症;口乾舌燥、咽喉乾渴也不能單純地認為是少陰症;腹部脹滿、咽喉乾燥、大便實結也不能單純地認為是太陰症。另外,如果產後出現汗出、譫語、便祕等症狀,也不能單純地認為是胃中有燥屎。這些症狀大多是由於勞倦傷脾、運化遲緩、氣血枯竭、腸腑燥涸引起的,屬於虛症類實證,應當以補益為主。治療時不要拘泥於偏方,輕視產後虛症而妄用三承氣湯等攻下之劑來治療類似三陰的證候。如果產後虛弱的患者,用類似的證狀妄下,僥倖萬一,希望不要再模仿這種做法。

且虛弱產婦而復誤下,則虛虛之禍大乎。屢見妄下成臌,誤導反結。又有血少數日不通,誤而即下,致瀉不止者,不可慎歟。

白話文:

並且一向虛弱的產婦,再錯下藥,那麼虛弱之禍就更大了。多次看到錯誤下藥成為臌脹,誤導反而成結。還有出血少數天不通,卻錯誤立即下藥,導致腹瀉不止的,難道不可謹慎嗎?

養正通幽湯,治產後大便秘,類三陰傷寒症。

川芎(二錢半),川歸(六錢),甘草(五分,炙),桃仁(五粒,去皮尖),蓯蓉(一錢),陳皮(四分),麻仁(二錢,炒)

白話文:

川芎(15克),川歸尾(36克),甘草(3克,炙過的),桃仁(6克,去皮和尖端),蓯蓉(6克),陳皮(2.4克),炒麻仁(12克)

汗多便實,加黃耆一錢,麻黃根一錢,人參二錢;燥渴,加麥冬一錢,人參一錢;腹滿,嗌乾,便實,加麥冬一錢,枳殼六分,人參二錢,蓯蓉一錢。汗出,譫語,便實,乃氣血並竭,神衰心主失守,宜養榮安神,加茯神、棗仁、遠志柏子仁、蓯蓉、人參、黃耆各一錢,白朮二錢,水煎。

白話文:

如果病患汗出很多,大便實結,可以加黃耆一錢、麻黃根一錢、人參二錢。

如果病患感到燥渴,可以加麥冬一錢、人參一錢。

如果病患感到腹滿、咽喉乾澀、大便實結,可以加麥冬一錢、枳殼六分、人參二錢、蓯蓉一錢。

如果病患汗出、譫語、大便實結,那是氣血均竭,神志衰弱,心神失守,應該滋養心氣,安定神志,可加茯神、棗仁、遠志、柏子仁、蓯蓉、人參、黃耆各一錢,白朮二錢,水煎服。

滋榮益氣扶正湯,治產後寒熱自汗,每午應期發者。

川芎(一錢),川歸(三錢),甘草(五分,炙),人參(二錢),淮生地(二錢,自蒸),黃耆(一錢),陳皮(四分),麥冬(一錢),白朮(一錢半),麻黃根(一錢)

白話文:

  • 川芎(6公克)

  • 川歸(18公克)

  • 甘草(3公克,炙甘草)

  • 人參(12公克)

  • 淮生地(12公克,自製蒸過)

  • 黃耆(6公克)

  • 陳皮(2.4公克)

  • 麥冬(6公克)

  • 白朮(9公克)

  • 麻黃根(6公克)

水煎。夜服六味地黃丸,每服七、十丸,清湯送下。

加減養胃湯,治產後寒熱往來,頭痛無汗,類瘧症。

川芎(一錢),川歸(三錢),藿香(四分),甘草(四分),茯苓(一錢)蒼朮(一錢),人參(一錢半),半夏(八分),陳皮(四分),姜(二片)

白話文:

  • 川芎:一錢

  • 川歸:三錢

  • 藿香:四分

  • 甘草:四分

  • 茯苓:一錢

  • 蒼朮:一錢

  • 人參:一錢半

  • 半夏:八分

  • 陳皮:四分

  • 生薑:二片

水煎服。有痰加竹瀝、薑汁少許,半夏曲;弱人兼服大造丸;若產後久虛,無汗不愈,兼煎人參白朮膏以助力。

白話文:

以水煎服。如有痰,加入少量竹瀝、薑汁和半夏曲。體質虛弱的人,可以同時服用大造丸。如果產後體虛,並且一直沒有出汗,病症難以痊癒,可以同時煎服人參白朮膏以增強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