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語遲

錢氏云:心之聲為言,小兒四五歲不能言者,由妊母卒有驚動,邪乘兒心,致心氣不足,故不能言也。有稟父腎氣不足而言遲者;有乳母五火遺熱閉塞氣道者;有病後津液內亡,會厭乾涸者;亦有脾胃虛弱,清氣不升而言遲者。心氣不足,用菖蒲丸。腎氣不足,用羚羊角丸。閉塞氣道,用加味逍遙散。津液內亡,用七味白朮散。脾胃虛弱,用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錢醫生說:心裡的聲音就是語言,小孩子四五歲還不會說話,是懷孕的母親受到驚嚇,邪氣影響了孩子的心的氣,所以就造成了心氣不足,不能說話。還有身體素質差,腎氣不足也會造成小孩說話遲緩;乳母身體有燥熱之氣,孩子吸奶時,影響了孩子的氣道;或者是小孩生病後,身體內津液(唾液等)消耗了,會厭處變乾,也會造成說話遲緩。還有小孩脾胃虛弱,清氣不升,也會造成說話遲緩。如果是心氣不足,就用菖蒲丸治療。如果是腎氣不足,就用羚羊角丸治療。如果是氣道被閉塞了,就用加味逍遙散治療。如果是體內津液消耗了,就用七味白朮散治療。如果是脾胃虛弱,就用補中益氣湯治療。

治驗

一小兒言遲泄瀉,聲音不亮,雜用分利清熱等劑,喉音如啞,飲食少思,朝用地黃丸五味子,夕用補中益氣湯,其瀉漸止。遂專服前丸,兩月喉音漸響。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說話遲緩、拉肚子,聲音沙啞,用過多種清熱瀉火的中藥,喉嚨聲音像啞了一樣,飲食不振、厭食,早上服地黃丸加上五味子,晚上服補中益氣湯,拉肚子的情況逐漸停止。之後就專門服用地黃丸,兩個月後聲音逐漸響亮了。

一小兒白睛多,瀉後喉喑,口渴兼吐,大便不實,朝夕服地黃丸而痊。後患瀉,喉復喑,仍服前丸而愈。此皆稟賦腎氣不足,故用是藥。

白話文:

有個小孩子眼白多,腹瀉後喉嚨聲音沙啞,口渴並嘔吐,大便不成形,早晚服用地黃丸治癒。後來患腹瀉,喉嚨又沙啞,仍然服用前一種藥丸而治癒。這都是因為先天稟賦腎氣不足,所以使用這種藥。

一小兒五歲不能言,咸以為廢人矣,但其形色悉屬肺腎不足,遂用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鹿茸,及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兩月餘,形氣漸健,將半載,能發一二言,至年許,始音聲如常。

白話文:

一個五歲的小孩不會說話,大家都認為他是一個廢人了,但他的外觀和精神狀態都屬於肺腎不足,於是我用六味地黃丸加上五味子、鹿茸,以及補中益氣湯加上五味子。兩個多月後,他的身體和精神漸漸健康起來,半年後,他能夠說出一兩句話,到一年後,才開始聲音如常人。

菖蒲丸,治心虛語遲。

石菖蒲丹參(各一錢),赤石脂(三錢),人參(半兩),天門冬(去心焙,一錢)

白話文:

  • 石菖蒲:1錢

  • 丹參:1錢

  • 赤石脂:3錢

  • 人參:半兩

  • 天門冬(去心焙):1錢

上為末,煉蜜丸,麻子大,食後溫水服二三十丸。

羊角丸,治行遲。

羚羊角鎊,虎脛骨(醋炙黃),生地黃(焙),酸棗仁,白茯苓(各五錢),肉桂防風當歸黃耆(各二錢半)

白話文:

羚羊角鎊、虎脛骨(用醋炙黃)、生地黃(焙乾)、酸棗仁、白茯苓(各五錢),肉桂、防風、當歸、黃耆(各二錢半)

上為末,煉蜜成劑,每服一皂子大,白湯化下。

七味白朮散(方見腹痛)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羸)

六味地黃丸(方見腎臟)

加味逍遙散(方見內釣)

2.

經云:舌者音聲之機也。喉者音聲之關也。小兒卒然無音者,乃寒氣客於會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致其門闔不致,故無音也。若咽喉音聲如故,而舌不能轉運言語,則為舌喑,此乃風冷之邪,客於脾之絡,或中於舌下廉泉穴所致也。蓋舌乃心之苗,心發聲為言,風邪阻塞其經絡,故舌不能轉運也。

白話文:

經典中說:舌頭是發聲的器官。喉嚨是發聲的關口。小孩子突然發不出聲音,這是因為寒邪侵犯了會厭,導致會厭不能開啟,聲音不能發出,以至於聲音的門戶不能正常閉合,所以就沒有聲音了。如果咽喉發聲和以前一樣,但舌頭不能轉動、說話,那就是舌頭發不出聲音,這是因為風寒邪氣侵犯了脾臟的絡脈,或侵犯了舌下廉泉穴造成的。舌頭是心的苗,心發出聲音就是說話,風寒邪氣阻塞了它的經絡,所以舌頭不能轉動。

若舌不能轉運言語,而喉中聲嘶者,則為喉喑。此亦為風冷所客,使氣道不通,故聲不得發,而喉無音也。然或風痰阻塞,或因心驚氣虛,或因脾之脈絡受風,或因風痰滯於脾之絡,或因脾氣不足,或胃中清氣不升,皆足以致喑。

白話文:

如果舌頭不能轉動、說話,而喉嚨裡聲音嘶啞,這就是喉嚨喑啞。這也是由於風寒侵襲,使氣道不通,所以聲音不能發出,喉嚨裡沒有聲音。然而,可能是風痰阻塞,也可能是因為心臟受到驚嚇,氣虛,或者脾臟的脈絡受到風寒,或者風痰停留在脾臟的脈絡中,或者脾氣不足,或者胃中的清氣不升,這些都足以導致喑啞。

大抵此症,亦有稟父腎氣不足不能言者;有乳母五志之火,遺兒熏閉清道不能言者;或兒病津液耗損會厭乾涸不能言者;或腎氣不充,虛火上炎,傷肺不能言者;有驚風中風不能言者。若遺熱與津液耗損者,用七味白朮散。清氣不升者,用補中益氣湯。稟腎不足與虛火傷肺者,用六味地黃丸

白話文:

大體上,患上此症可能有以下原因:

  1. 先天稟賦,父親腎氣不足,導致患者不能言語。

  2. 乳母情緒波動,火氣燻烤嬰兒,導致清道閉塞,不能言語。

  3. 嬰兒津液耗損,會厭乾涸,不能言語。

  4. 腎氣不足,虛火上炎,損傷肺部,不能言語。

  5. 受到驚風或中風,導致不能言語。

針對不同的致病原因,可採用以下治療方法:

  1. 對於遺熱與津液耗損的患者,可用七味白朮散。

  2. 對於清氣不升的患者,可用補中益氣湯。

  3. 對於稟腎不足與虛火傷肺的患者,可用六味地黃丸。

若仰首咳嗽,肢體羸瘦,目白睛多,或兼解顱呵欠咬牙等症,悉屬腎虛,非用地黃丸,不能救也。

白話文:

如果向上仰頭的時候咳嗽,身體四肢瘦弱,眼睛白色部分多,或者還兼有頭痛、打哈欠、咬牙等症狀,這些都是屬於腎虛,如果不使用地黃丸來治療,就沒辦法挽救。

治驗

一小兒面色目睛多白,兩足脛常熱,所患之症,悉屬腎虛。畢姻後,唾痰口乾,頭暈久瀉,忽然失音。先君云:此亦腎虛也。用補中益氣湯,八味、四神二丸,補之尋愈。

白話文:

有個小孩,面色和眼睛多為白色,兩腳的脛骨經常感到發熱,所患的疾病,都歸因於腎虛。結婚後,出現唾液分泌減少、口乾、頭暈、久瀉,突然失音。我父親說:這也是腎虛引起的。用補中益氣湯、八味丸、四神丸治療,不久就痊癒了。

一小兒亦面色目睛多白,大便頻泄,侵晨作瀉,肌體骨立,食少唾痰。先君謂腎氣不足之故。不信,後加頭暈聲喑,足脛逆冷,復請治,仍欲祛痰。又云:頭暈聲喑,中氣不能上升也,足脛逆冷,陽氣不能充達也。遂用補中益氣湯及四神、八味二丸,以補命門之火而愈。

白話文:

有個小孩,面色蒼白,眼睛很多白色眼屎,大便經常腹瀉,早上起牀就拉肚子,身體瘦脫,吃得少,還一直流口水。我的父親說這是因為腎氣不足的緣故。他不相信,後來又加上頭暈、聲音嘶啞,腳和小腿逆冷,又來請我治療,還是想化痰。我又說:頭暈聲啞,是中氣不足以上升;腳和小腿逆冷,是陽氣不能充實到達。於是用補中益氣湯和四神、八味二丸,以補命門之火而痊癒。

一小兒患泄瀉,聲音不亮。雜用清熱等劑,聲音如啞,飲食少思,去後多在侵晨。朝用地黃丸加五味子,夕用補中益氣湯,其瀉頓止,卻專服前丸,不兩月聲亮而愈。

白話文:

有個小孩患有腹瀉,聲音沙啞。使用各種清熱等藥方,聲音反而更加沙啞,飲食減少、思食慾不振,腹瀉多在清晨發生。早上服用地黃丸加上五味子,晚上服用補中益氣湯,腹瀉立即停止,後來只服用地黃丸,不到兩個月聲音清亮,腹瀉也痊癒了。

一小兒目睛白多黑少,吐瀉後喉喑口渴,大便不實,朝夕悉服地黃丸而痊。後患瀉,其喉復喑,仍服前丸遂愈。

一小兒十一歲,形羸骨立,面皎口乾,白睛多而黑睛少,不能頓言,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其形漸充,年餘而能言。

白話文:

有個十一歲的小孩,身材瘦弱,骨瘦如柴,臉色蒼白,口乾,眼白多而黑眼珠少,不能連貫地說話。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治療,他的形體逐漸豐滿,一年多後能說話了。

一小兒解囟不言,其形屬腎虛而兼疳症。先用六味地黃丸以補腎水;又用補中益氣湯以補肺金,半載漸愈,年餘,疳病痊而能言。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囟門未閉合而且不會說話,他的情況屬於腎虛又合併疳症。先用六味地黃丸來補腎水,再用補中益氣湯來補肺金,半年後逐漸好轉,大約一年後,疳病痊癒了,也能說話了。

一小兒喉音不亮,至十九歲,咽仍不響,面色赤白,睛多畏明。畢姻後,頭覺脹,視物皆大,作渴飲冷,亦用前二藥,喜其遠幃幕、戒厚味,二年諸症悉愈,其聲響亮。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的聲音不響亮,到了十九歲,喉嚨仍然沒有聲音,面色紅白,眼睛怕光。結婚後,頭部感到脹痛,看東西都變大了,口渴想喝冷飲,也用前兩種藥物治療,喜歡遠離帷幕、忌口厚味,兩年後所有的症狀都痊癒了,聲音也響亮了。

世傳通關散,治驚風愈後,聲啞不能言者。以大南星一個,炮為末,每服二分,豬膽汁調下,便能言語。

白話文:

世傳通關散,用於治療驚風病痊癒後,聲音沙啞不能說話的人。用法是將一個大南星炮製成末,每次服二分,用豬膽汁調服,很快就能說話。

治要茯苓補心湯,治心氣不足,善悲愁怒,衄血面黃,五心煩熱,或咽喉痛,舌本作強。

白話文:

治療心氣不足,容易悲傷憂愁生氣,流鼻血,臉色發黃,五心煩熱,或咽喉疼痛,舌頭發硬的藥方。

茯苓(四錢),桂心,甘草(炒。各三分),紫石英(煅),人參(各一錢),大棗(二枚),麥門冬(去心,一錢)

白話文:

茯苓(二十公克),桂心、甘草(炒過的。各一公克五),紫石英(煅燒過的)、人參(各○‧五公克),大棗(二顆),麥門冬(去心,○‧五公克)

上水煎服。

導痰湯

半夏,南星,茯苓,陳皮(炒),枳實(炒),甘草(炒)

白話文:

  • 半夏:具有化痰止咳、清熱解暑、降逆止嘔的作用。

  • 南星: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祛痰、消腫止痛的作用。

  • 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利水滲溼的作用。

  • 陳皮(炒):具有理氣健脾、化痰止咳、燥溼化痰的作用。

  • 枳實(炒):具有理氣散結、化痰止咳、消食導滯的作用。

  • 甘草(炒):具有補氣益中、益氣補虛、清熱解毒的作用。

上姜水煎服。

防風散,治脾臟中風,多汗惡風,身體怠惰,四肢不能動,色微黃,不嗜食,舌強語澀,口眼喎斜,或肌膚不仁,腹膨心煩,翕翕發熱,神思如醉,其脈浮緩,胸滿痰涎,志意昏濁。

白話文:

防風散,用於治療脾臟中風,症狀包括多汗、怕風、身體無力、四肢不能動、面色微黃、食慾不佳、舌苔厚膩、言語不清、口眼歪斜、或皮膚感覺遲鈍、腹脹心煩、發燒、神志昏沉,脈象浮緩、胸悶痰多、思維遲鈍。

獨活(一錢五分),防風茯神(去木),人參,附子(炮,去皮臍),前胡沙參,半夏(湯洗七次),黃耆(炒),旋覆花羚羊角(鎊),甘草

白話文:

獨活(1.5錢),防風,茯神(去木),人參,附子(炮製,去皮臍),前胡,沙參,半夏(用湯洗七次),黃耆(炒過),旋覆花,羚羊角(研磨成粉末),甘草

上水煎服。

半夏湯

半夏,桂枝,甘草(各等分)

上水煎,細細呷之。

雞頭丸,治小兒諸病後不能語。

雞頭(一個,炙),鳴蟬(三個,炙焦),大黃(錦紋者濕紙裹,煅),甘草(炙,一兩),木通,人參(各半兩),當歸,黃耆,川芎遠志(去心,薑汁製,略炒),麥門冬(去心焙。各三分)

白話文:

  1. 雄雞頭:一個,烤焦。

  2. 鳴蟬:三個,烤焦。

  3. 大黃:有錦紋的,用濕紙包裹,煅燒。

  4. 甘草:烤焦,一兩。

  5. 木通:半兩。

  6. 人參:半兩。

  7. 當歸:三分。

  8. 黃耆:三分。

  9. 川芎:三分。

  10. 遠志:去心,用薑汁製過,略微炒一下。三分。

  11. 麥門冬:去心後焙乾。三分。

上為末,煉蜜丸,小豆大,平旦米飲下五丸,日三服,兒大者加之,久服取效。

射干,治夏秋暴寒喘咳,喉啞失聲,喉中如梗。

半夏(五錢,湯泡),生薑(四錢,泡),杏仁(三錢,去雙仁,皮尖),射干,甘草(炙),紫菀肉桂,枳實(炒),當歸,橘皮,獨活,麻黃(去節泡。各二錢)

白話文:

半夏(五錢,用熱水泡過),生薑(四錢,泡過),杏仁(三錢,去皮和尖端),射干,甘草(炙過的),紫菀,肉桂,枳實(炒過的),當歸,橘皮,獨活,麻黃(去節,泡過的。各二錢)

上每二三錢,水煎服。

菖蒲丸(方見語遲)

錢氏全蠍散(方見偏風噤)

地黃丸(方見腎臟)

七味白朮散(方見積痛)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羸)

大棗(方見吐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