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5)

1. 盤腸氣瘹第八

《石壁經》三十六種內盤腸氣瘹候歌:

盤腸氣發先腰曲,無淚叫啼眼乾哭,口開腳冷上唇烏,(《鳳髓經》云:上唇乾。一云:口乾腳冷。)額上汗流珠碌碌。小腸為冷氣所薄,致使痛發腰曲,為腸結痛也。當溫小腸則痛住,次去其小腸積冷,即痊安也。

白話文:

(腸內積聚氣體)的病症發作時,病人的腰部先彎曲,之後沒有眼淚,好像哭泣,但不會流淚,嘴巴張開,腳冰冷,上嘴脣發黑。(《鳳髓經》中說:上嘴脣發乾。另外一種說法是:嘴巴乾燥,腳冰冷。)額頭上的汗珠滾滾而下。這是因為小腸受到寒氣侵襲,導致腰部疼痛和彎曲,這就是所謂的腸結痛。應該溫暖小腸,就可以止住疼痛,然後再去除小腸內的寒氣,就可以痊癒平安了。

《鳳髓經》歌括一同,有注云:宜與越桃散(方見本門中)。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盤氣瘹候歌(上四句與前歌同,下四句乃云:)直莫吐瀉傷榮衛,經絡一定痛難屈,氣通微用三兩行,卻與調和自歡懌。

白話文:

小兒形證論的四十八候盤氣瘹候歌中,除了前四句與前面的歌相同之外,後四句則說:不要嘔吐、腹瀉而損傷人體的榮衛之氣,經絡一旦不通暢,就會感到疼痛難以屈伸,應該採用微小的針灸治療法,使氣血通暢,孩子就會感到歡樂。

又歌:痛來難忍便身黑,體硬如弓一向張,如婦胎中傳邪毒,醫人何不用名方。

此候氣在小腸,結卻不伸,只將寬氣檳榔散與服(方見煩熱門中),並與白丁香膏(方末見)兼苗香散相兼服必愈。(方見肚腹瘹門中。)不可誤吃他藥,吐瀉傷榮衛,但只和氣。

白話文:

此時病人的氣滯留在小腸裡,鬱積不舒展,只服用寬氣檳榔散(具體藥方參見煩熱熱證的條目),並配用白丁香膏(具體藥方未見)、苗香散一起服用,必定會痊癒。(藥方參見肚腹脹滿的條目。)不可誤服其他藥物,吐瀉會損傷人體的元氣和衛氣,應該只服用和氣的藥物。

漢東王先生有盤腸氣瘹,治法在驚風內瘹論中。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盤腸氣瘹。鉤藤膏

乳香(研細),沒藥木香(炮),薑黃(各一錢),木鱉子(三個)

白話文:

乳香(研磨成細粉)、沒藥、木香(炒過)、薑黃(各一錢)、木鱉子(三個)

上為末,煉蜜為膏。每服旋⿰訁迅如皂子大,煎鉤藤湯化下一丸,日三服。

白話文:

將上列藥物研磨成細末,煉製蜂蜜為膏狀。每次服用時,取如皁子般大小的藥末,用煎煮過的鉤藤湯化下一丸藥,一天服用三次。

漢東王先生《家寶》,魏香散,治盤腸氣瘹。

阿魏(一錢),蓬莪朮(半兩)

上先用溫水化阿魏,浸蓬莪朮一晝夜,焙乾,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煎紫蘇米飲,空心調下。

白話文:

首先用溫水將阿魏溶解,然後將蓬莪朮浸泡一天一夜,然後烘乾,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或半錢,以紫蘇米湯煮沸,空腹時服用。

三十六種治盤腸氣痛。宣連丸

宣連,雷丸(各一分),木香(二錢,炒)

上為末,用粟米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飯飲下。

《鳳髓經》,越桃散,治小兒盤腸氣瘹痛。

越桃(去殼,半兩,入草烏少許,同炒,去草烏),白芷(一錢,切)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炒茴香蔥白酒下。

白話文:

研磨成細粉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用炒過的茴香、蔥白和酒送服。

《劉氏家傳》治小兒盤腸氣瘹。檳榔丸

麻逸檳榔,大腹子,紅丹(香匙煅)

上等分,末之,麵糊丸大麻子大,三歲以下小麻子大。每服十丸,蘿蔔煎湯下三日,燈心湯下三日,霹靂湯下三日。其湯用姜錢十片、水一盞,燒秤錘,浸水候沸止,溫去錘,將此下藥號霹靂湯。

白話文:

上等分藥材,磨成粉末,混合麵糊做成藥丸,大的像大麻子,三歲以下小孩的大小要像小麻子的大小。每次服用十丸,連續三天用蘿蔔煎湯送服,連續三天用燈心湯送服,連續三天用霹靂湯送服。霹靂湯的製作:生薑切十片、水一杯,一起燒熱到煮沸後,把煮沸的湯汁浸泡秤錘,待其沸騰停止後,溫度溫熱時把秤錘取出,將此藥汁煎煮藥材,即為霹靂湯。

《莊氏家傳》,安息香膏,理盤腸氣瘹、內瘹、蟲痛、外疝,但諸般心腹痛皆治。

白話文:

《莊氏家傳》,安息香膏,可以治療盤腸氣瘹、內瘹、蟲痛、外疝,但是對於各種心腹疼痛都可以治療。

安息香桃仁(湯去皮尖,麩炒黃),蓬莪朮(濕紙裹煨),使君子(取肉切,焙乾秤。以上各半兩),乾蠍(一分),阿魏(一錢),茴香(三錢,炒)

白話文:

安息香、桃仁(煮湯後去除皮和尖端,再用麩皮炒至金黃)、蓬莪朮(用潮濕的紙包起來,放入火中煨熟)、使君子(取果肉切片,焙乾後秤重。以上各半兩)、乾蠍(一分)、阿魏(一錢)、茴香(三錢,炒香)

上七味,除桃仁別研外,次以阿魏並安息香,以酒少許,就湯瓶口上,以盞盛蒸,開土沙,入桃仁中共研,余藥同為末,一處煉蜜為膏如皂皂大。生薑薄荷湯化下,隨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上七種藥物,除了桃仁需要另外研磨以外,其他的藥物,與阿魏,安息香一起放入酒中攪拌,倒入湯瓶中,加蓋後以小火蒸煮,加土和沙,放入桃仁一起研磨,然後將其他的藥物研成粉末,把所有的藥物加入蜂蜜,煉成膏狀,呈皁狀大小。用生薑和薄荷熬製的湯液送服,兒童根據年齡大小增減劑量。

《孔氏家傳》治小兒盤腸氣。緣因懷子在腹中時,或則其母吃冷物太多,或因胎中帶不淨入孩子腹中。每至夜深則陰氣盛逼,令小兒腹中住,至令啼哭不止,故為盤腸氣也。

白話文:

《孔氏家傳》中記載了治療小兒盤腸氣的方法。盤腸氣的成因是,孕婦在懷孕期間吃了太多冷的東西,或者胎中帶入了不潔之物,導致孩子腹中積聚了陰氣。到了深夜,陰氣盛行,逼迫小兒腹中,導致他們哭鬧不止。這就是盤腸氣的病因。

附子尖(不可長,半寸,去皮,炮裂,為末),巴豆(一粒,去心、膜並殼,將豆內乳缽內爛研成膏,用竹紙一幅,折揲裹之,以竹棒杆,令油在紙上,直至捍得巴豆油極盡為度),斑蝥(一個,去嘴及足翼,只用肉,先以麥麵炒熟)

白話文:

  • 大附子尖(不可長,半寸,去皮,炮裂,為末):

將大附子尖切成半寸長,去除外皮,然後用火炮製,最後研磨成細末。

  • 巴豆(一粒,去心、膜並殼,將豆內乳缽內爛研成膏,用竹紙一幅,折揲裹之,以竹棒杆,令油在紙上,直至捍得巴豆油極盡為度):

取一粒巴豆,去除內心的膜和外殼,將巴豆肉放入乳缽中研磨成膏狀。然後用一張竹紙,將巴豆膏裹起來,用竹棒桿壓榨,直到巴豆油完全滲透出來為止。

  • 斑蝥(一個,去嘴及足翼,只用肉,先以麥麵炒熟):

取一個斑蝥,去除嘴巴、足翼和外殼,只留下肉。然後用麥麵炒熟。

上三味同研半日,以麵糊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丸,以少許茴香略借氣,切,不可多用也。菖蒲茴香湯吞下,臨夜服,只通使一服。新修合者未可用,約修合百日後通用也。此藥修合下經年歲轉妙,唯小兒盤腸氣最佳。

白話文:

將前述的這三種藥材,一起研磨半日,使用麵粉糊和成丸劑,丸藥如小米粒大小。每次服用五顆,以少許茴香稍微借氣食用,注意不可多用。菖蒲茴香湯吞服,晚上服用,只服用一帖。新配製好的藥物不能服用,約修合100天後才適用。此藥修合經過一年後藥效更佳,特別對小兒盤腸氣最有效。

《吉氏家傳》治小兒盤腸氣方。

蘿蔔子(不拘多少,炒令黃色)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溫酒調下三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