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雙丸

ZI SHU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五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16%
腎經 13%
胃經 13%
心經 10%
大腸經 10%
肝經 6%
小腸經 3%
膀胱經 3%
膽經 3%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紫雙丸」,主要成分包括巴豆、麥門冬、甘草、甘遂、硃砂、蜂蠟、牡蠣等。此方劑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氣、活絡止痛等功效。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2. 甘遂性寒烈,是峻下逐水之藥,可攻逐水停,通利二便。甘遂瀉下之力甚猛烈,常被用於治療便祕、腹部脹滿、胸悶等症狀。但由於甘遂有毒,應慎用,不可久服,以免傷正氣。此外,孕婦、哺乳婦女及兒童應避免服用甘遂。在服用甘遂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若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3.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4. 牡蠣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包括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牡蠣入腎經,具有滋補腎陰、益精養髓之功,故可用於腎虛精虧所致的陽痿、早泄、不孕不育等症。牡蠣性微寒,味鹹,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牡蠣入胃經,具有健脾益胃、和胃降逆之功,故可用於脾虛胃弱、胃痛嘔吐等症。另外,牡蠣還具有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熱痢疾、黃疸、尿赤等症。

  5. 硃砂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溫熱病邪、熱入心包、神昏譫語、心神不寧、煩躁不眠、咽喉腫痛、咽物妨悶、驚悸失眠、心神不安、瘡瘍腫毒、盜汗自汗、砒霜中毒、巴豆中毒、牽牛中毒、洋金花中毒、曼陀羅中毒、烏頭中毒、附子中毒、草烏中毒、川烏中毒、天雄中毒、南星中毒、半夏中毒、皁角中毒、藜蘆中毒等症。

  6.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總之,中藥方劑「紫雙丸」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氣、活絡止痛等功效。其組成成分各具特色,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治療作用。因此,在使用此方劑時,應遵循醫囑,根據自身體質和病情,謹慎服用,以確保安全有效。

傳統服藥法


代赭(研)8分,丹砂(研)8分,大黃8分,青木香5分,當歸5分,桂心4分,犀角3分(屑),巴豆6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0歲兒服大豆2丸,6歲者小豆許2丸,以下臨時斟酌。要瀉病出為度,久疾日1丸,以溏泄而已,不在猛瀉。

方劑組成解釋


巴豆、甘遂、硃砂有毒,但能瀉下通便,清熱解毒;麥門冬、甘草、蜂蠟、牡蠣能緩和巴豆、甘遂、硃砂的毒性,保護腸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排尿困難氣喘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腹瀉無尿及少尿身體消瘦食慾不振

相同名稱方劑


紫雙丸, 出處:《千金》卷五。 組成:巴豆18铢,麥門冬10铢,甘草5铢,甘遂2铢,朱砂2铢,蠟10铢,蕤核仁18铢,牡蠣8铢。 主治:小兒身熱頭痛,食飲不消,腹中脹滿,或小腹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數起。

紫雙丸, 出處:《外台》卷三十五引《廣濟方》。 組成:代赭(研)8分,丹砂(研)8分,大黃8分,青木香5分,當歸5分,桂心4分,犀角3分(屑),巴豆6分。 主治:小兒及大人腹中宿食積成癥癖,兩脅妨悶,氣息喘急,不能食,面黃,日漸消瘦,腹大脹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