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七 (1)

1. 卷第三十七

(瘡熛疥癬)凡十七門

2. 一切瘡第一

漢東王先生《家寶》論小兒諸瘡癤。夫瘡者,皆因臟腑不調,風邪失守而得。或有積毒,或是風化為蟲,或則熱氣有盛,或是驚入皮膚。其大者,是滯於血脈而橫出於皮膚之間,若節其氣血則易破。若或風纏,則生其癮疹。或是外邪所入,即多燥癢而不定,其食毒則滯死其血氣,久則化為膿也。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的《家寶》中論述了小兒的各種瘡癤。瘡癤的形成,都是由於臟腑不調,風邪侵襲失守而引起的。有的可能是因為積聚的毒素,有的可能是風邪化為蟲子,有的可能是熱氣過盛,有的可能是受到驚嚇,導致邪氣侵入皮膚。大的瘡癤,是滯留在血脈中,橫生於皮膚之間,如果調節好氣血,瘡癤就容易破裂。有的是因為風邪纏繞,就形成癮疹。有的是因為外邪入侵,就會出現燥癢不定。食毒則滯死其血氣,時間久了就會化為膿液。

或作驚瘡者,驚本無物,亦蹉其血氣,在臟而為積,在腑故出皮膚為瘡,發遍身而四肢難較。(其積即是不化之食在脾。有積者,皆是脾得之。其脾胃主四肢,故有根本在臟,宜以取轉耳。)

白話文:

或有人因受驚而引起瘡。驚嚇雖什麼也沒有,但會損耗人體的血氣,存在於臟器就會累積,存在於臟器就會累積,出現在皮膚上就會形成瘡。瘡發作時遍佈全身,四肢難以活動。(累積的物質是脾胃無法消化的食物。有累積物質的人,都是脾胃出了問題。脾胃主宰四肢,所以根本原因在於臟器,要治療就要轉移到脾胃。)

風瘡亦發遍身,其形甚小,世呼為疥。(其風出入毛竅之間,久感外風,化為氣也。)

熱毒瘡發處不定,節滯其血,故作瘡。

蟲窠瘡常發於脛後,作其窠,窠內有蟲,如蟣子,蓋因腹中燒蟲隨氣化。其瘡即較而再發成片子,如癬相似,甚有死血,癢若以藥敷較,只是歸腹中,須是取卻蟲方瘥,及與殺蟲藥。

白話文:

蟲窠瘡通常發生在小腿後側,形成一個像蟲窩一樣的瘡,瘡內有蟲,像蟣子一樣。這是由於腹中燒蟲隨氣化而形成的。這個瘡會逐漸擴大,成一片片,像癬一樣,並伴有壞死出血,非常癢。如果僅用藥物敷於瘡面,只是治標不治本,蟲子還在腹中,需要服用殺蟲藥才能治好。

驚瘡若發在四肢手足腕時,亦難瘥,宜服驚藥。

頭瘡多因胎熱,及腎上衝之所為也。

雁過瘡是肺熱也。(其瘡遇秋肺盛則發;遇春水旺必瘥。發在腳𤬈𤬏上,成片子也。)

《嬰童寶鑑》論小兒瘡是臟腑有積熱,並宿食停留胸中,毒氣流十二經絡而生瘡也。

《千金》治小兒上下遍身生瘡方。

芍藥,黃連黃芩(各三兩),苦參(八兩),大黃(二兩),蛇床子(一升),黃柏菝葜(一斤)

白話文:

芍藥、黃連、黃芩(各120克),苦參(320克),大黃(80克),蛇牀子(200克),黃柏、菝葜(各400克)。

上八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以浸浴兒。

《千金》,苦參湯,治小兒身上下百瘡不瘥方。

苦參(八兩),地榆,黃連,王不留行獨活艾葉(各五兩),竹葉(二升)

白話文:

苦參(八兩)、地榆、黃連、王不留行、獨活、艾葉(各五兩)、竹葉(二升)。

上七味㕮咀,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以浴兒瘡上,浴訖敷黃連散

《養生必用》治瘡腫退臟腑積熱方。

黃耆(切,焙),人參甘草(炙),白藥子,栝蔞根(等分)

白話文:

黃耆(切碎,焙炒),人參,甘草(炙烤),白藥子,栝蔞根(等量)

上為末,煎柳枝湯放溫,溫調下一錢,日二三服。

《嬰孺》治小兒、大人一切瘡,醫不識者神效方

水銀,甘草,黃柏,黃連,松脂(黃明者),膩粉,土蜂窠(以泥為著壁者。南方均有,自可採覓。以上等分。)

白話文:

水銀、甘草、黃柏、黃連、松脂(呈現黃色的松脂)、膩粉、土蜂巢(巢壁由泥土製成。南方很普遍,隨時都可採集。以上成分等量。)

上取水銀放掌中,以唾殺為青泥,入垍碗中。以生麻油和研,生絹濾如稀餳,和藥末再研如稠餳。先以溫水洗瘡,帛拭乾塗之。治一切無名瘡。此方不須付醫人合和,令一細心子弟依方為之,塗一度即瘥。至如瘡有黃水出,塗之隨手便乾。如瘡癢不堪忍,塗之立止。如痛不撒者,塗之立瘥。比合此藥,前後救人非一也。

白話文:

將水銀放在手掌中,用唾液將其揉搓成青色的泥狀,放入一個碗中。加入生麻油一起研磨,用生絹過濾成糊狀,再加入藥末繼續研磨成稠糊狀。先用溫水清洗傷口,用布擦乾後塗抹藥物。治療一切不知名的瘡。這個方子不需要交由醫生調製,讓一個細心的子弟按照方子去做,塗一次就能治癒。如果瘡口有黃色的膿水流出,塗上藥物後很快就能乾涸。如果瘡口癢得難以忍受,塗上藥物後立馬就能止癢。如果疼痛劇烈,塗上藥物後立馬就能止痛。按照這個方子配製的藥物,前後救治過的人不計其數。

《嬰孺》,治瘡飛烏膏

輕粉(燒硃砂作水銀上黑煙也),礬石(燒灰。各二兩)

上為末。甲煎和如脂,敷乳瘡,日三。為末敷,不須和。有汁自淹定,為散敷。諸種瘡黃爛一切悉效。

《嬰孺》治瘡又方

黃連(三兩,末),胡粉(五分),水銀(一兩)

上和勻,以紙裹,熟挼勻,敷乳瘡上及小兒頭垢百瘡,並悉大效。

《嬰童寶鑑》洗小兒瘡藥。

剪刀草防己,黃連,黃柏,甘草(各一分)

上件同杵,每用一匙,布裹入蔥葉,以水同煎湯,候通手洗之。

《嬰童寶鑑》治小兒大人瘡方。

黃丹(一兩),膩粉(一錢匕)

上件研勻,嚼杏仁取汁,調藥敷之。

《莊氏家傳》治小兒諸般瘡欲出、已出、變證、壞證,神效二仙湯

防風,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粗末,先用杏仁一兩去皮尖,茶盆內研令細爛後,入上件藥末同更研,拌令勻。每用藥五錢,入陳粳米一匙,須用水一碗,煎米熟為度,如熟水飲之。

白話文:

把杏仁一兩去皮、尖,在茶盆裡研磨成細末,然後加入藥末一起研磨,拌勻。每次取藥末五錢,加入陳粳米一匙,用水一碗煎煮,直到米熟為止,像煮熟的水一樣飲用。

《趙氏家傳》治禿瘡、疳瘡、無辜瘡方。

皂角(三寸,不蚛者),鱉甲(一兩,燒存性),豉(一合,炒焦),膩粉(五筒)

白話文:

皁角(以長三寸,沒有蟲孔的為佳),鱉甲(一兩,燒成灰之後依舊保留原本的性質),豉(一合,炒至焦黑),膩粉(五筒)

上為末,後入粉一處研勻,生油調塗瘡上,先用漿水洗去瘡上不潔,然後上藥。此累經大驗,頭上一切瘡皆可治。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加入麵粉混合均勻。用生油調和後塗抹在患處,使用前先用漿水清洗患處,以清潔傷口。這項藥方經過多次驗證,對於頭部各種皮膚問題皆有效。

《吉氏家傳》治諸般瘡毒方。

黃柏,柏葉(各一兩),輕粉(二錢)

上件為末,用雞子油調塗在瘡上,未瘥,更上一次。

安師傳瘡口久不合者方。

狗頭骨,空雞子殼(已抱出者),乳香沒藥,黃連

白話文:

  • 狗頭骨:狗頭的顱骨。

  • 空雞子殼(已抱出者):孵化出小雞後,只剩下空殼的雞蛋殼。

  • 乳香:從乳香樹上採集的樹脂。

  • 沒藥:從沒藥樹上採集的樹脂。

  • 黃連:黃連植物的根莖。

上五味,將狗頭骨及雞子殼各燒灰,乳香等各為細末,平取五者等分,以油蠟成膏,調塗搽瘡上便乾好。

白話文:

將五種藥物,即狗頭骨和雞蛋殼各燒成灰燼,乳香等都研磨成細末,平均取這五種藥物的等分,用油蠟調成膏狀,塗抹在傷口上,很快就能乾涸,療效很好。

若是曾水入後不合,即用皂子燒灰存性,入沙糖和貼瘡口上。少頃水出腫退,卻合前合瘡口藥。如腫水退,且用取水毒令腫退方合瘡口。

白話文:

如果因為積水導致傷口無法癒合的情況,可以使用皁角燒成灰,然後加入砂糖混合,敷在傷口上。過一會兒,積水就會流出,腫脹也會消退,之後再使用促進傷口癒合的藥物。如果腫脹和積水都消退了,再使用去除水毒的方法讓腫脹消退,最後再使用促進傷口癒合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