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五 (4)

1. 赤丹第九

《巢氏病源》小兒赤丹候:此謂丹之純赤色者,則是熱毒搏血氣所為也。

《聖惠》:夫小兒赤丹者,由風毒之重,故使赤也。初發疹起,大如連錢,小者如麻豆,肉上生粟,色如雞冠,故謂之赤丹,亦名茱萸丹也。

白話文:

《聖惠》:小兒患上赤丹,是因風毒太重所致,因此長出紅疹。起初疹子像銅錢那麼大,小的像麻豆一樣,粟粒長在皮肉上,顏色像雞冠,因此稱為赤丹,又名茱萸丹。

《千金》治小兒赤丹方。

上用蕓薹葉汁,服三合,滓敷上良。(《千金翼》云:末蕓薹以雞子白和,塗之。)

白話文:

在傷口上面敷艾絨,服三合的蕓薹葉汁,渣滓敷在上。

《千金》治小兒赤丹斑駁方。

上唾和胡粉,從外向內敷之。

《千金》又方

上煅鐵屎以豬脂和,敷之。

《千金》又方

上屋塵和臘月豬脂敷之。

《兵部手集》治孩子赤丹不止方。

上以土番黃米粉雞子白和,敷之。(黃米粉,黃粱米粉也。)

白話文:

要在最上面塗抹由當地特產的黃米粉和雞蛋清混合而成的藥膏。(黃米粉,也就是黃粱米粉。)

《兵部手集》又方

上以蕎麥麵醋和,敷之瘥。

《兵部手集》又方

上以胡荽汁,敷之瘥。譚氏方同。

《兵部手集》又方

上研粟米敷之。

《聖惠》治小兒赤丹毒腫,升麻膏

升麻白蘞漏蘆,川芒硝(各一兩),黃芩枳殼連翹,蛇銜(各一兩半),梔子仁,蒴藋(各二兩)

白話文:

川升麻、白蘞、漏蘆、川芒硝(各50公克),黃芩、枳殼、連翹、蛇銜(各75公克),梔子仁、蒴藋(各100公克)

上件藥細銼,以豬脂一斤半入於鐺中。以慢火煎諸藥令赤色,去滓放冷,以瓷合盛,旋取塗之。

《聖惠》治小兒面身卒得赤丹,或癢,或腫起,不速療之即殺人,宜用此方。

上以羖羊角屑八兩,水五升,煎至一升,絹濾去滓,入煉了豬脂五兩和令勻,摩之。

白話文:

以羖羊角屑八兩,水五升,煮熬至剩下一升,用絹布濾掉渣滓。倒入經過精煉的豬脂五兩,充分攪拌均勻,塗抹患處。

《聖惠》又方

上以葛勒蔓輕磨破,以醋研訶梨勒,塗之妙。

《嬰孺》治小兒赤丹斑駁方。

上以蓼子監湯洗了,挼蓼塗之。

《嬰孺》又方

車前子為末,粉之。

《嬰孺》又方

蠶砂以水二升煮汁,洗之。

張渙,升麻膏方,治赤丹初發,肉色如硃色,如雞冠,又名茱萸丹。

川升麻,白蘞,漏蘆,川芒硝(各一分),連翹,梔子仁(各半兩)

上件藥細銼,以豬脂半斤入鐺中,用慢火煎諸藥,令赤色,去滓放冷,以瓷合盛。旋取每用少許,塗患處。

《莊氏家傳》治小兒丹,流如火焰紅赤。水輪散

上赤腳蜈蚣瓦上慢火焙乾為末,入石硫末少許,新汲水調,鵝毛掃頭焦即止。

白話文:

將赤腳蜈蚣放在瓦片上,用小火焙乾後磨成粉末。加入少許石硫礦粉末,用剛打上來的井水調和,用鵝毛筆尖沾取藥液,塗抹患處,塗到發黑即可。

2. 白丹第十

《巢氏病源》小兒白丹候:丹初是熱毒挾風熱搏於血,積蒸發赤也。熱輕而挾風多者,則其色微白也。

《聖惠》:夫小兒白丹者,由挾風冷之氣,故使色白也。初發癢痛,微虛腫,如吹疹起,不痛不赤,而白色也。

《千金》治小兒白丹方。

上燒豬屎灰,雞子白和,敷之良。

《聖惠》治小兒白丹方。

母草,五葉草(各五兩)

上件藥搗,絞取汁,塗之。

《聖惠》又方

上搗川大黃末,以馬齒莧搗,絞取汁,調塗之。

《聖惠》又方

上以蘭香葉搗爛,塗之。

《聖惠》又方

上以蓼葉搗爛,塗之。

《聖惠》又方

上以梁上塵,以醋和,塗之。

《聖惠》又方

上取鹿角燒灰,細研,以豬脂和,塗之。

《嬰孺》,五香湯,治小兒風熱毒腫色白,或乃惡核瘰癧,附骨癰疽,節解下丹白色,遊走遍身,白癮疹方。

白話文:

《嬰孺》中記載的五香湯,可以治療小兒因風熱毒而引起的腫脹和白色斑塊,或者說是惡核、瘰癧、附骨疽、節解下丹白色、遊走遍身的白色癮疹。

木香,薰陸香,海藻(各一分),麝香(半兩),沉香枳實(麩炒),升麻射干(各二分),大黃(八分),竹瀝(三合)

白話文:

木香、薰陸香、海藻(各 3 公克),麝香(1.5 公克),沉香、枳實(炒至麩色),升麻、射干(各 0.6 公克),大黃(2.4 公克),竹瀝(9 公克)

上以水四升,下瀝煮一升二合,分溫服之。

張渙,香豉散,治白丹,疰痛,虛腫如吹方。

香豉(二兩,炒令焦),伏龍肝(一兩,在灶里黑土是也)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以生油調塗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