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三 (7)

1. 疣目第九

《巢氏病源》小兒疣目候:人有附皮肉生,與肉色無異,如麥豆大,謂之疣子,即疣目也。亦有三數相聚生者,割破里狀如筋而強,亦微有血,而續復生。此多由風邪客於皮膚,血氣變化所生,故亦有藥治之瘥者,亦有法術治之瘥者,而多生於手足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的兒童疣的症狀:人的皮膚上長有疣,它與皮膚的顏色沒有區別,像麥豆那麼大,叫做疣子,也就是疣。也有三、四個聚在一起長的,割開後裡面狀如筋而且堅硬,還有一點血,過一段時間又會長出來。這是由於風邪侵襲皮膚,血氣變化而引起的,所以也有用藥物治癒的,也有用法術治癒的,而且大多生長在手和腳上。

《龍木論》治小兒瞼中生贅外障。此眼初患時,皆因脾胃壅毒上衝入眼瞼眥之中,致令生肉。初時即小如麻米,後三五年間漸長大,摩隱瞳人,赤澀淚出,切宜鉤、割散去瘀血,後乃熨烙即較宜。服搜胃散補肝丸,點曾青膏即瘥。(方並見本門。)

白話文:

《龍木論》中談論了治療小孩眼皮中間長贅生物的方法。當眼睛剛剛患病的時候,都是因為脾胃有毒氣向上衝,進入眼皮的邊緣,導致長出肉疙瘩。剛開始的時候,很小,像芝麻一樣大小,但經過三五年就會逐漸長大,會遮擋眼珠,導致發紅發澀,流出眼淚。這時應先用鉤子或刀將贅生物割開,去除瘀血,再用熨斗或烙鐵燙一下,效果會更好。此外,患者還可以服用搜胃散、補肝丸和曾青膏,這樣病就能治癒了。(具體方劑請參閱相關章節。)

《千金》治小兒疣目方。

上以針及小刀子決目四面,令似血出。取患瘡人瘡中黃膿敷之,莫近水,三日即膿潰,根動自脫落。

《龍木論》,搜胃散,方

大黃桔梗,元參,防風車前子細辛芒硝黃芩(各二兩)

白話文:

大黃:瀉下熱結,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止咳,清熱散結。

元參:養陰清熱,涼血止血,生津止渴。

防風:疏散風熱,解表止痛,祛風通絡。

車前子:清熱利尿,明目退翳,止痢固精。

細辛:溫陽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痰。

芒硝:瀉下通便,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止痢。

上為末。水一盞,散一錢,煎五分,食後去滓服。

《龍木論》,補肝丸,方

芎藭,藁本五味子,細辛(各一兩),羌活知母(各一兩半),茺蔚子(二兩)

白話文:

芎藭、藁本、五味子、細辛(各六十克),羌活、知母(各九十克),茺蔚子(一百二十克)

上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龍木論》,曾青膏,方

曾青(一兩),龍腦,乳頭香,硃砂琥珀,真珠(各半兩)

白話文:

曾青(60克),龍腦,乳香,硃砂,琥珀,珍珠(各30克)

上為末,水三盞,銀器內熬一盞,入蜜半兩,再熬成膏。臨睡點之。

《聖惠》治小兒疣目方。

桑柴灰(四升,以湯淋取汁,入砂盆內,煎如餳入),附子(二枚,去皮臍,生用),硇砂(一分,研入),糯米(五十粒)

白話文:

桑柴灰(四升,用熱水淋洗過濾,放入砂鍋中,煎煮至如同煮麵糊的黏稠度),附子(兩枚,去除外皮和中心,生用),硇砂(一分,研磨後加入),糯米(五十粒)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煎內調令勻。每取少許點目上即自落。兼治黑痣。

《聖惠》又方

桑皮(灰),艾(灰。各三升)

上件藥以水五升淋之,又重淋三遍,以五色帛納汁中合煎令消。點少許於疣目上,則爛脫矣。

《聖惠》又方

上用糯米三十粒,於濕石灰里埋之,以爛為度。用針撥破疣目敷之,經宿自落。

《聖惠》又方

上硫黃細研,以醋調,塗疣目上六、七度。

《聖惠》又方

上松脂、柏脂搗末,以石灰汁調,點少許於疣上自落。

《聖惠》又方

上七月七日以大豆一合拭疣上三遍。即令病人自種豆於南屋東頭第二流中,豆生四葉,以熱湯沃之瘥。

《聖惠》又方

上石灰,以醋漬六、七日,取汁點疣上。小作瘡即落。

《聖惠》又方

上以蜘蛛絲纏疣目,即落。

《聖惠》又方

上以杏仁燒令黑,研膏塗之。

《聖惠》又方

上以牛涎數數塗疣上,自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