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二 (4)

1. 卒死第五

《巢氏病源》小兒卒死候:小兒卒死者,是三虛而遇賊風,故無病倉卒而死也。三虛者:乘年之衰一也,逢月之空二也,失時之和三也。有人因此三虛,復為賊風所傷。使陰氣偏竭於內,陽氣阻隔於外,而氣壅閉,陰陽不通,故暴絕而死也。若腑臟未竭,良久乃蘇,亦有兼挾鬼神氣者,皆須邪退乃生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小兒猝死症候:小兒突然死亡,是因為身體虛弱,遇到邪惡的風氣,所以沒有生病就突然死亡了。造成「三虛」的因素有三個:一是季節衰敗;二是月份空虛;三是時令不調和。有人因此三虛,而又被邪惡的風氣侵襲,導致陰氣在體內極度衰竭,陽氣在體外受到阻隔,氣血鬱結,陰陽不通,所以突然死亡。如果腑臟未衰竭,經過很長時間才能甦醒,也有被鬼神之氣侵襲的,都要等邪氣退去才能生還。

此中客忤及中惡,卒死而邪氣不盡,停滯心腹久乃發動,多變成疰也。

茅先生:卒死候,眼合嚌齒,遍身如綿軟,面青黑,口鼻冷。此候因本生下而遍身熱,或因有駕患,醫人一向退熱,不曾下得驚積及奶積,遂積聚被邪氣至此候。

白話文:

茅先生說:在猝死的時候,眼睛閉合、牙齒緊咬,全身像棉花一樣柔軟,臉色青黑,口鼻冰涼。這種情況是由於本來的疾病往下發展而導致全身發熱,或者是由於患有某種疾病,醫生一直退熱,卻沒有治癒驚嚇積滯和乳食積滯,最終積聚了邪氣而導致了這種情況。

上前件三個候都來,一般只是要辨元初受患根源。所治者,急下奪命散與吐下風涎,(方見急慢驚風門中)。醒後便下勻氣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二服補。除後,下硃砂膏、(方見驚積門中)。鎮心丸與服。(方見一切驚門中)。如有伏熱來時,即下大附子散,與調理三、五日安樂。

白話文:

上述三個症狀全都出現,一般只要辨別造成患病的根源即可。治療的方法是:先服用急下奪命散以及吐瀉風涎的藥物,(詳見急慢驚風篇)。醒來後再服用勻氣散(詳見胃氣不和篇)兩劑以作調理。之後,再服用硃砂膏(詳見驚積篇)。以及鎮心丸(詳見一切驚篇)。如果有潛伏的熱證出現時,就服用大附子散,並且調理三至五天即可安然無恙。

(方見慢驚風門中。)前件三個形候,只是此一般調理。上件疾見鴉聲上啼、偏搐、汗如珠、不得睡、眼障淚出,死候不治。

白話文:

(症狀見於慢驚風病名中。)前面三個症狀,只是這種一般的調理。上面所述的症狀有,像烏鴉在上面啼叫、偏身抽搐、汗如雨滴、不能入睡、眼睛障礙、淚水流出,這是死亡的預兆,無法治療。

《嬰童寶鑑》小兒三虛歌:

乘年之衰兮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兮五虛之中。卒中賊風兮成卒死,兼挾鬼氣兮候亦同。臟腑未絕兮須再活,急令醫治兮莫忽忽

白話文:

趁著年紀漸衰兮碰上月空的日子,錯失了時令的和諧兮五臟皆虛。猝然遭受到賊風兮導致突然的死亡,兼帶著鬼邪之氣兮醫理上的症狀也相同。臟腑的機能尚未完全消失兮應該可以再救活,趕快請醫生來治療兮不要耽擱。

雞頭》救小兒卒死而吐利不知是何病方。

上以馬屎一團絞取汁灌之。無濕者,水煮,乾者取汁。

《葛氏肘後》救卒死而壯熱者。

上用礬石半斤,水一升半煮消,以漬腳,令沒踝。

《葛氏肘後》又方,救卒死而目閉者。

上用騎牛臨面搗薤汁,灌之耳中。

《葛氏肘後》又方,救卒死而四肢不收,屎便者。

上取牛洞一升,溫酒灌口中。洞者,稀糞也。

《千金》卒死,無脈、無他形候,陰陽俱竭故也。治之方。

上用牽牛臨鼻上二百息,牛舐必瘥。牛不肯舐,著鹽汁塗面上,即牛肯舐。

《千金》又方

上灸,熨斗熨兩脅下。(《備急方》云:及治屍厥。)

《千金》治魘死不自覺者方。

上用慎燈火,勿令人手動,牽牛臨其上即覺。若卒不能語,取東門上雞頭末之,以酒服。

白話文:

要使用小心慎防燈火,不要讓人在旁邊走動,牽牛星靠近他們的上面,就會有感覺。如果突然間不能說話,可以取東門上的雞頭尖,用酒沖服。

《千金》治卒魘死方。

上搗韭汁灌鼻孔中。劇者灌兩耳(張仲景云:灌口中。)

《千金》治鬼魘不悟方。

上末伏龍肝吹鼻中。

《千金》又方

上末皂莢如大豆許,吹鼻中,嚏則氣通,起死人。(《集驗方》治中惡。)

《聖惠》治小兒卒死方。

上取女青末半錢,用牛乳汁調服之。

《聖惠》又方

上燒獖豬糞,水解取汁服之。

《聖惠》又方

上以苦參醋煮汁少許,內口中即蘇。水煮亦得。又酒煮爛棺木板取汁,服少許。

《聖惠》又方

上煎鹽湯令極咸,以物拗口開灌之,令入腹即活。

《聖惠》又方

上以熱湯和灰,厚壅身上,逡巡即蘇。

《嬰孺》治小兒不知所病便所絕方。

上取雄雞冠臨兒口上割血,滴入口下即活。

《葛氏肘後》灸法:卒死而四肢不收、屎便者,灸心下一寸、臍上三寸、臍下四寸各一百壯。兒小者隨年。

《千金》治卒死,針間使各百餘息。

《千金》灸鼻下人中。一名鬼客廳。(《肘後》方云:又治屍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