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六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六 (8)

1. 疳痢腹痛第九

《聖惠》論:夫小兒疳痢腹痛者,由痢多而腸胃虛弱,冷氣在內,與臟腑氣相搏,真邪交擊,故令腹中㽲痛也。

《聖惠》治小兒疳痢,腹脹㽲痛,日夜三、二十行。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一兩,微炒),當歸(五兩),地榆(銼,微炒),木香赤芍藥,甘草(炒,各半兩)

白話文:

白朮(一兩,微炒):健脾益氣,燥濕止瀉。

當歸(五兩):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地榆(銼,微炒):清熱涼血,止血止瀉。

木香:理氣止痛,調和腸胃。

赤芍藥:活血化瘀,清熱涼血。

甘草(炒,各半兩):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疳痢腹痛,不下乳食。草豆蔻散,方

草豆蔻(去皮),醋石榴皮(銼,炒微黃),子芩(各三分),龍骨(一兩),高良薑(銼),乾薑(炮裂,銼。各一分),當歸(半兩,銼,微炒)

白話文:

草豆蔻(去皮):有溫中止瀉、燥濕健脾、開胃消積的作用。

醋石榴皮(銼,炒微黃):有澀腸止瀉、固澀止血的作用。

子芩(各三分):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作用。

龍骨(一兩):有鎮靜安神、收斂止汗的作用。

高良薑(銼):有溫中止瀉、燥濕健脾、開胃消積的作用。

乾薑(炮裂,銼。各一分):有溫中止瀉、散寒發汗、回陽救逆的作用。

當歸(半兩,銼,微炒):有補血益氣、活血調經的作用。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薤白一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白話文:

將上列的藥材搗碎,研磨成散狀。每次服用一錢(約3公克),加入一小杯水,再加入一根薤白,煎煮到剩下五分之一的量,過濾掉藥渣,不限服用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量減少劑量,溫服即可。

《聖惠》治小兒疳痢,脾胃虛冷,乳食不化,臍腹疼痛。熊膽丸,方

熊膽,硫黃(細研),乾薑(炮,制,銼),訶梨勒(煨,用皮。各一兩),定粉(一兩,炒微黃),附子(一枚,炮,炙,去皮臍),砒霜(一錢,細研),巴豆(七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黃丹(一兩,點醋炒,令紫色)

白話文:

熊膽、硫磺(研成細粉)、乾薑(炮製後切碎)、訶梨勒(煨過後,取皮),各一兩;定粉(一兩,炒至微黃)、附子(一枚,炮炙後去皮去臍)、砒霜(一錢,研成細粉)、巴豆(七枚,去皮去心,研成粉,用紙包起來,壓出油分)、黃丹(一兩,加醋炒,炒至紫色)。

上件藥搗,羅為末,湯浸蒸餅和丸如黃米大。每服以冷水下二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切忌熱物。

白話文:

將上列的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狀,加入湯汁浸泡蒸過的糕餅,混合均勻後製成如黃米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時,用冷水送服兩粒藥丸。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服用量。服用期間應忌食熱性食物。

治疳痢腹痛不止,胡黃連丸

胡黃連(半兩),沒藥,木香(各一分)

羅末,糯米飯丸如綠豆。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意裁。

白話文:

東晉末年,糯米飯丸大如綠豆,用此作成粥,每天吃三四次,依自身情況而定。

治疳痢腹脹㽲痛,木香丸

木香,肉豆蔻(去殼),附(生,淨),青橘皮(去白,焙。各半兩),硃砂人參(各一分),巴豆(淨,霜),蟾酥(各半分)

白話文:

木香、肉豆蔻(去殼)、附子(生、淨)、青橘皮(去白,焙,各半兩)、硃砂、人參(各一分)、巴豆(淨、霜)、蟾酥(各半分)。

末,醋糊丸如粟,粥飲下二丸,日二,意加。

2. 疳濕第十

(疳痢濕䘌附)

《聖惠》論:夫小兒乳食不節,冷熱相乖,傷於臟腑,致疳氣也。若脾胃虛弱,則哺乳不消,大腸虛寒,遂變泄痢。因其久痢不止,腸胃俱虛,為水濕所乘,腹內蟲動,侵蝕下部,故名疳痢濕䘌也。

白話文:

《聖惠》中提到,如果小兒飲食不節制,冷熱食物交替食用,就會損傷臟腑,產生疳氣。如果脾胃虛弱,就會導致哺乳無法消化,大腸虛寒,容易出現泄瀉痢疾。由於久痢不止,腸胃都虛弱了,水濕乘虛而入,導致腹內生蟲,侵蝕下部,因此稱為疳痢濕䘌。

《葛氏肘後》小兒穀道濕方。

上用杏仁熬令黃,搗,以稀塗道之。

《千金》,除熱結腸丸,斷小兒熱,下黃赤汁沫及魚腦雜血,肛中瘡爛,坐䘌生蟲方。

白話文:

《千金方》中記載的「除熱結腸丸」,是一種可以治療小兒發熱、腹瀉、肛門生瘡爛、坐骨神經痛、生蟲等疾病的方劑。

方劑組成:

  • 大黃:10克
  • 黃連:6克
  • 黃柏:6克
  • 訶黎勒:6克
  • 木香:3克
  • 丁香:3克
  • 甘草:3克

製法:

將以上所有藥材研成細末,混合均勻,製成藥丸,每丸重3克。

服用方法:

每日服用2次,每次服用3丸,溫水送服。

功效:

清熱解毒,瀉火通便,消腫止痛,殺蟲止癢。

主治:

  • 小兒發熱:本方可以清熱解毒,瀉火通便,從而緩解小兒發熱的症狀。
  • 腹瀉:本方可以瀉火通便,消腫止痛,從而緩解腹瀉的症狀。
  • 肛門生瘡爛:本方可以消腫止痛,殺蟲止癢,從而緩解肛門生瘡爛的症狀。
  • 坐骨神經痛:本方可以消腫止痛,殺蟲止癢,從而緩解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 生蟲:本方可以殺蟲止癢,從而緩解生蟲的症狀。

注意事項:

  • 本方含有大黃,具有瀉火通便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腹瀉。
  • 本方含有黃連,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因此不宜與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同服,以免引起藥物過量。
  • 本方含有訶黎勒,具有瀉火通便的作用,因此不宜與其他瀉火通便的藥物同服,以免引起腹瀉。

黃連,柏皮,苦參鬼臼獨活橘皮,芍藥,阿膠(各半兩)

白話文:

黃連、柏皮、苦參、鬼臼、獨活、橘皮、芍藥、阿膠(各25克)

上八味末之,以藍汁及蜜丸如小豆大,日服五丸至十丸。(冬無藍汁,可用藍子,合春蜜和丸)。

有䘌蟲在下部方。

麝香,礬石,巴豆(去皮膜),附子(炮),真珠,雄黃

白話文:

麝香:一種動物性的香料,取自雄麝的香腺囊。

礬石:一種無色或白色的硫酸鹽礦物,可作為止血劑和收斂劑。

巴豆(去皮膜):一種有毒的種子,去除種皮後可作為瀉藥使用。

附子(炮):一種有毒的中草藥,經炮製後可作為溫補藥使用。

真珠:一種由軟體動物產生的硬質球形物體,可作為滋補品和鎮靜劑使用。

雄黃:一種含有砷的礦物,可作為解毒劑和殺蟲劑使用。

上六味等分治合,取桑條如箭簳長三寸,以綿纏頭二寸,唾濡綿,展取藥著綿上,納穀道中。半日復易之,日再,神效。

白話文:

上六昧藥材均等分,混合在一起。取一支像箭簳一樣的桑條,長三寸。 用棉花纏住桑條的一端,長二寸。把棉花沾濕,把藥物展開後,放在棉花上。把桑條伸入穀道。半天后更換一次。每天更換兩次,效果明顯。

《千金》治濕䘌,姜蜜湯方,。

生薑汁(五合),白蜜(三合),黃連(三兩)

上三味,以水二升,別煮黃連,取一升,去滓,納姜蜜更煎取一升二合,五歲兒平日空腹服四合,日二。巢氏疳濕病,多因久痢脾胃虛弱,腸胃間蟲動,浸蝕五臟,使人心煩懊悶,上蝕者口鼻齒齦生瘡;下蝕者肛門傷爛,皆難治。或因久痢,或因臟熱嗜眠,或好食甘美,並令蟲動生病。

白話文:

上述三味藥材,加入兩升水,將黃連另煮,取一升,去除渣滓,加入姜、蜜後,再煎煮取一升二合。五歲的兒童,在平日空腹時服用四合,一天服用兩次。巢氏疳濕病,大多是因為長期痢疾而導致脾胃虛弱,腸胃內有蟲子活動,侵蝕五臟,使人心煩懊悶。侵蝕上部則使口腔、鼻子、牙齦長瘡。侵蝕下部則使肛門傷口腐爛,都難以治癒。有些是因長期痢疾,有些是因臟熱嗜睡,有些是喜歡吃甜食,都導致蟲子活動而生病。

《千金》艾葉五升,水一斗煮升半,分三服。

又煮地榆汁浴,日三。

治蟲蝕下部。

胡粉、雄黃等分,末,著穀道中。

《外臺》下部蟲蝕,大腸赤爛:

水銀一兩,漿水煮,唾研,安竹筒中,吹下部。

白話文:

將一兩水銀,用漿水煮沸,用唾液研磨,放置在竹筒中,朝筒底吹氣。

《梅師》治蟲䘌。

蝦蟆灰醋和,敷,日三、五。

《聖惠》方

干蝦蟆(酥,炙,一枚),木香,硫黃(各半兩),麝(一分)

羅,散。三歲溫水調一字,日再,意裁。

又:楝株根皮、石榴株皮,銼,水大盞,煎六分。量兒溫服,日三、四。

又:青黛研,麻油塗,次貼,日三、四。

治疳痢羸瘦,下部濕䘌。丁香散

丁香,胡粉(炒。各一分),桃白皮(炙),黃柏(炙),黃連,白茯苓(各半兩)

白話文:

丁香、炒胡粉(各一分)、炙桃白皮、炙黃柏、黃連、白茯苓(各半兩)

羅,粥飲調半錢,早晚各一服,量兒。

治疳痢久不斷,體羸,昏昏不睡,下部濕䘌,食飲不下。

蛇膽大豆許,煮木通汁,研,粥飲調,早晚各一服。並塗五心、下部。

白話文:

取蚺蛇膽約大豆大小的量,加入木通煎服,研磨後,加入粥汁調和,早上和晚上各服用一次。同時,將藥物塗抹於手心、腳心、生殖器等五處,以及腹部以下的部位。

錢乙金華散,治一切濕瘡,癬疳。

黃柏,黃連(各半兩),黃丹(火飛,一兩),輕粉(一錢),麝(一字)

研,溫水洗、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