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8)

1. 囟風傷寒第九

《茅先生方》小兒有囟風傷寒候,氣急吃乳不得,身溫熱,鼻塞。此候因母夜間抱兒子睡,鼻孔內氣衝著小兒囟門,奈小兒子頭囟未合,被熱氣吹著而鼻塞至此。所治者,用蔥涎膏塗囟門上,然後用鎮心丸(方並見於後)磨與下之,氣通即愈也。

白話文:

《茅先生方》:有的小孩子患有囟門風寒的症狀,呼吸急促,吃奶困難,身體發熱,鼻子堵塞。這是因為母親在晚上抱著兒子睡覺時,鼻孔裡的氣衝著小兒的囟門,而小孩子的頭囟尚未閉合,被熱氣吹著導致鼻子堵塞。治療方法是,用蔥涎膏塗在囟門上,然後用鎮心丸(配方另見後文)磨碎後服用,氣通了就好了。

茅先生小兒貼囟蔥涎膏方

白話文:

  • 豬牙皁角:豬牙皁角的果實,又稱豬牙皁。它的形狀與豬的牙齒相似,表面有許多突起,顏色為黑褐色。豬牙皁角是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風止癢的功效。

  • 天南星:天南星的塊莖,又稱天南星。它的形狀呈球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顏色為黃褐色。天南星是一種中藥,具有消腫止痛、祛風解毒、鎮靜安神的功效。

  • 赤小豆:赤小豆的種子,又稱赤豆、小豆。它的形狀呈球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顏色為紅色。赤小豆是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健脾益氣的功效。

上件等分,為末。每服二大錢,用生蔥自然汁調塗囟上兩次,塗其鼻孔開即愈。

茅先生小兒諸驚鎮心丸,兼治囟風、傷寒。

硃砂(別研),白附子,白殭蠶(酒洗),蟬蛻(去足翅,淨洗,秤),茯神(去皮。各半兩),全蠍(一分,去尾丁),腦麝(隨意研入)

白話文:

  1. 硃砂: 研磨成細粉

  2. 白附子:用酒洗淨後切片

  3. 白殭蠶:用酒洗淨後晾乾

  4. 蟬蛻:去除足翅,洗淨,稱重

  5. 茯神:去除外皮,切成兩半

  6. 全蠍:去除尾部,取出一分

  7. 腦麝:研磨成粉,隨意加入

上為末,拌合薄荷自然汁為丸如○大,用銀硃拌腦、麝為衣。每服一丸,金銀薄荷煎湯磨下。

白話文:

將上藥研成細末,與薄荷自然汁拌合做成○大小的丸子,再以銀硃拌腦、麝作藥衣。每次服一丸,用金銀薄荷煎服,並將丸子磨碎服用。

2. 夾食傷寒第十

茅先生:有小兒中夾食傷寒候。大熱嘔逆,肚膨,上渴泄瀉。此候因與物食所傷,而五臟結實所得。治者,先用青金丹與下三、四次,(方見夾驚傷寒門中,)方下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見胃氣不和門中,一方見慢脾風門中。)勻氣散與服(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如有咳嗽,即下麥湯散(方見夾驚傷寒門中),調理治之,即愈。

白話文:

茅先生:有一個小孩得了夾食傷寒病症,發高燒、嘔吐、肚子脹大,口渴、拉肚子。這個症狀是因為吃了一些東西受到傷害,導致五臟凝結而引起的。治療方法是:先用青金丹給他服用三次或四次,(具體的藥方請參照夾驚傷寒門中的記載)然後再服用醒脾散(這個藥方有兩種,一種在胃氣不和門中,一種在慢脾風門中)。勻氣散也一起服用(具體的藥方請參照胃氣不和門中的記載)。如果有咳嗽,就服用麥湯散(具體的藥方請參照夾驚傷寒門中的記載)。按照這些藥方調理治療,就能夠治好這個病症。

漢東王先生《家寶》云:夾食傷寒並單有積證候稍異。如從膝下冷者,為單有積,必潮熱,宜取之,即補。如膝下熱者,並渾身熱、面色青,則是夾食傷寒,須先理傷寒,後取之。以上病證並在審度用藥,無不應驗。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在《家寶》中說:夾食傷寒和單純的積證的證狀稍有不同。如果從膝蓋以下發冷的,是單純的積證,一定會伴有潮熱,宜採用取之的方法,即滋補。如果膝蓋以下發熱的,全身發熱,面色青紫,則是夾食傷寒,須先治療傷寒,然後再採用取之的方法。以上病證都是在審慎診斷後用藥,沒有不應驗的。

漢東王先生《家寶》夾食傷寒病症云:夾食傷寒者,面青吐逆,渾身發熱;或發渴、煩躁頭疼,宜用水精丹取之(方見本門),至天明須取下;准前用觀音散三、二服補之(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後下薄荷散三、二服方見本門解其寒氣。如漸有退候,恐餘熱未退,宜進七寶輕青丹三二服(方見單傷寒門中),間以人參散三、二服調之。(方見本門。)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的《家寶》一書中說,夾食傷寒的症狀是:面色青黃、反胃嘔吐、渾身發熱;或者口渴、煩躁、頭疼。治療方法是用水精丹取下夾食(具體方劑請參閱本門),到天亮必須將水精丹取下;然後再用觀音散補氣(具體方劑請參閱胃氣不和門),之後服用薄荷散清除寒氣(具體方劑請參閱本門)。如果症狀逐漸減輕,但擔心餘熱未退,可以服用七寶輕青丹(具體方劑請參閱單傷寒門),中間服用人參散調理(具體方劑請參閱本門)。

《石壁經》三十六種夾食傷寒候歌:(《鳳髓經》注云:坯煎散表,方見夾驚傷寒門中。烏犀膏取方與《玉訣》同,見急慢驚風門中。)

白話文:

《石壁經》中的三十六種夾食傷寒的症狀歌訣:(《鳳髓經》注釋說:坯煎散表,才能看到夾食傷寒之症。烏犀膏的處方與《玉訣》相同,見於急慢驚風之門中。)

夾食傷寒先自熱,內中有物傷形節。面上紅斑有似丹,(《鳳髓經》此三句仍云:羨自有驚身有熱,邪更傷寒來相接,面上紅赤亦如丹。)開口時時生燥渴。先表方知醫有功,次取赤為神妙訣。微微取動一、兩行,臟腑調和自安悅。

白話文:

吃了不潔淨的東西之後,先發熱,內臟裡面有東西損傷了形體關節。面部出現紅斑,像硃砂一樣紅。(《鳳髓經》的這三句仍然說:忽然發驚,身體發熱,外邪更加傷害了寒熱來互相連接,臉上出現紅赤色就像硃砂一樣紅。)開口的時候,不斷產生燥熱乾渴。先用發熱的表證方纔能得知醫生有功力,其次採用赤色的藥物是神奇的訣竅。微微地發動一、兩次,臟腑調和之後就能安適愉快。

此因氣血弱,即所食物滯在脾胃,使肌肉上或面上如豆大或指面大赤斑點,主至夜間不眠,多渴。看輕重,先取其積,次和胃氣、退熱,再看證候調整。

白話文:

這是由於氣血虛弱,所吃的食物停留在脾胃裡,導致肌肉上或臉上出現豆粒大小或手指指面大小的紅色斑點,主要症狀是到了晚上睡不著,且口渴。視病情輕重,先去除積食,然後調理胃氣、退燒,再根據症狀調整治療方案。

《三十六種》內夾食傷寒候云:此候宜服白附子散。(方見夾驚傷寒門中。)

白話文:

《三十六種》一書中提到,夾食傷寒的症候,應該服用白附子散。(具體藥方可參閱夾驚傷寒門。)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夾食傷候云:此候面上有點子,多作疹。

《仙人水鑑》:孩子傷寒與熱不同,有三、兩說。因奶寒亦號食傷寒;熱氣逼之為病傷寒。二途各使此方。救療孩子食傷寒且療乳母法。

白話文:

《仙人水鑑》:小孩患傷寒和發熱的病症不同,有兩種說法。

當因母親母乳寒涼,也會稱為食傷寒;

另外,受熱氣逼迫也會引起病傷寒。

這兩種途徑各有方法。

救治孩子的食傷寒,同時也治療乳母的方法。

附子充湯煮黃雞,肉擘細薑蔥去皮,更入牙硝三二分,充湯早吃治孩兒。

附子煎湯去滓,煮黃雌雞肉,入蔥白、薑、牙硝作羹,空心食之。

白話文:

將附子熬成湯汁,過濾掉渣滓,水煮黃雌雞肉,加入蔥白、薑、牙硝做成湯羹,空腹時食用。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夾食傷寒。又治蟲積、食積、胎積、驚積,惡物、食傷。水精丹方

天南星(一錢),滑石(各生為末二錢),水銀粉(秤半錢),蕪荑(取仁,一百片),巴豆(五十粒,去殼,不去油)

白話文:

  • 天南星:1錢

  • 滑石:2錢(生的,研磨成粉末)

  • 水銀粉:半錢

  • 蕪荑:100片(取果仁)

  • 巴豆:50粒(去殼,不除油)

上先研巴豆令極細,次下蕪荑仁復研,方入眾藥,研令極勻,以爛飯為丸如○大。每服三丸、五丸,以歲數加減。米湯泡生蔥吞下,服時須令嬰孩小兒空心,不可吃乳食,稍飢方可進藥。如膈上有物食,勢須吐出。如膈下有食,方得轉瀉。切忌生硬米實、肉食等物,近夜臨臥服尤佳。

白話文:

首先將巴豆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然後再研磨蕪荑仁,再加入其他藥材,研磨成極均勻的粉末,最後用煮爛的米飯做成約〇大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到五顆丸劑,可根據患者的年齡增減劑量。用米湯送服生蔥,服用時嬰兒和兒童必須空腹,不可吃乳食,稍有飢餓感時才能服用藥物。如果胃中含有食物,則必須嘔吐出來。如果胃中沒有食物,則可以瀉下。切忌食用生硬的米飯、肉類等食物,在晚上臨睡前服用效果最佳。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夾食傷寒,又治夾驚傷寒、溫壯等。薄荷散方

杜薄荷(半兩,去粗梗、取嫩者),羌活全蠍(炒),麻黃(去節),殭蠶(直者去絲,炒),天竹黃(各一分),甘草(半分,炙),白附子(半錢)

白話文:

杜薄荷(半兩,去掉粗糙的莖,選擇嫩的),羌活,全蠍(炒熟),麻黃(去掉節),殭蠶(直的去除絲線,炒熟),天竹黃(各一份),甘草(半分,烤焦),白附子(半錢)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四、五歲一錢,以水一藥注或半銀盞,煎十數沸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夾食傷寒取下,欲補虛、調胃氣、進乳食、止吐瀉。人參散方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的《家寶》一書中,記載治療夾食傷寒的取法,用於調理胃氣、補充虛損、促使乳食消化吸收、止吐瀉。其中有一首方劑,名為人參散。

人參散的組成包括:人參、甘草、黃耆、黨參、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生薑、大棗。

它的用法是:將上述中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3-5公克,每日三次,以溫水調服。

人參散具有補氣健脾、益氣生津、止吐瀉的功效。它適用於夾食傷寒的患者,尤其適合於脾胃虛弱、乳食不化、吐瀉不止的症狀。

人參,蓮肉(去心,焙),茯苓(各一分),黃耆(半兩,槌,蜜水拌炙),甘草(炙,二錢)

白話文:

人參、蓮肉(去掉蓮子心,烘焙)、茯苓(各一分)、黃耆(半兩,搗碎,用蜂蜜水拌勻,烤製)、甘草(烘焙,二錢)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四、五歲一錢,以水一藥注或半銀盞,入棗子半片,煎十數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