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復正

《幼幼集成》~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入方

當歸散,治腹痛有寒無熱。

當歸(一錢五分),南木香(五分),青化桂(一錢),大揀參(一錢),炙甘草(五分)

白話文:

大當歸(7.5克),南木香(2.5克),青化桂(5克),大揀參(5克),炙甘草(2.5克)

生薑三片,大棗三枚,水煎,溫服。

燒脾散,治傷生冷果菜,停積中焦,心脾冷痛。

黑炮姜(一錢),紫厚朴(一錢),草蔻仁(五分),西砂仁(一錢),六神麯(一錢),老麥芽(一錢),真廣皮(一錢),高良薑(五分),炙甘草(一錢)

白話文:

  • 黑炮姜:一錢

  • 紫厚朴:一錢

  • 草蔻仁:五分

  • 西砂仁:一錢

  • 六神麯:一錢

  • 老麥芽:一錢

  • 真廣皮:一錢

  • 高良薑:五分

  • 炙甘草:一錢

或丸,或散,或水煎,俱可。

保童丸,因傷風冷,食積肚疼,泄瀉嘔惡。

官揀參(切片,焙乾),漂白朮(土炒),紫厚朴(姜炒),正廣皮(酒炒),白雲苓(炒),結豬苓(焙),宣澤瀉(炒),藿香葉(焙),公丁香(搗),法半夏(焙),白乾薑(炒),青化桂(去粗),白蔻仁(炒),杭青皮(醋炒),肉豆蔻(煨),南木香(屑),炙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經過官府揀選的人參(切片、烘焙烘乾),去漂白的蒼朮(用土炒),紫色的厚朴(用生薑炒),正宗的廣陳皮(用酒炒),白色的雲茯苓(炒),結實的豬苓(烘焙),宣威澤瀉(炒),藿香葉(烘焙),公丁香(搗碎),法半夏(烘焙),白色的乾薑(炒),青色的桂皮(去除粗糙部分),白色的草蔻仁(炒),杭州的青皮(用醋炒),肉豆蔻(煨熟),南方的木香(屑末),炙過的甘草(各等分)

共焙燥為細末,神麯糊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米飲化下。

四順清涼散,治挾熱腹痛,面赤壯熱,四肢煩,手足心熱。

白芍(二錢),白當歸(一錢),錦莊黃(一錢),炙甘草(五分)

淨水煎滾,熱服。

芍藥甘草湯,此方無論寒熱虛實,一切腹痛,服之神效。

白芍藥(一根,重三錢),粉甘草(一根,重二錢)

上二味俱要整的,用紙七重包之,水濕慢火煨熟,取起,杵爛煎湯服。寒月,略加肉桂數分更妙。

白話文:

上面兩種藥物都必須是完整的,用紙包七層,用火慢慢煮熟,取出後搗碎煎湯服用。在寒冷的月份,適當加入幾分肉桂會更好。

三稜,治食積胃脘痛、心腹痛、小腹痛、癖痛、蟲痛。

京三稜(煨),蓬莪朮(煨),半夏曲(焙),小枳實(麩炒),正川連(姜炒),吳茱萸(泡),正廣皮(酒炒),杭青皮(醋炒),南木香(屑),尖檳榔(炒),川厚朴(薑製),川楝肉(炒),小茴香(酒炒)

白話文:

京三稜:(用火)煨製。

蓬莪朮:(用火)煨製。

半夏曲:(用火)烘焙。

小枳實:用麵粉炒製。

正川連:用生薑炒製。

吳茱萸:用水浸泡。

正廣皮:用酒炒製。

杭青皮:用醋炒製。

南木香:切碎。

尖檳榔:炒製。

川厚朴:用生薑製備。

川楝肉:炒製。

小茴香:用酒炒製。

共為末,神麯糊丸。量兒大小加減,米飲調服。

木香檳榔丸,方見卷三食積門。

烏梅丸,治胃冷,蟲痛攻心,嘔吐,四肢冷。

官揀參,川黃柏北細辛,青化桂,川熟附(以上各六錢),川黃連(五錢),正花椒,大當歸,黑薑炭(以上各四錢),肥烏梅(三十個,蒸,去核,收淨肉,搗爛)

白話文:

官府挑選的人參,四川黃柏,北方細辛,青化桂,四川熟附子(以上各六錢),四川黃連(五錢),正宗花椒,大當歸,黑薑炭(以上各四錢),肥烏梅(三十個,蒸熟,去核,收集果肉,搗碎)

共為細末,酒蒸烏梅肉搗膏和藥,少加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水送,每日二三服,以十分之一,水煎服亦可。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後,加入烏梅肉和酒蒸,搗成膏狀後,混合其他藥材,再加入少許蜂蜜製成丸劑,使丸藥的大小如同芡實一般。每次服用一丸,以水送服,每日服用兩到三次,或將十分之一的藥材以水煎服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