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三·心臟部一 (12)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三·心臟部一 (12)

1. 晝熱

《全嬰方》小兒每早食後發熱,夜則涼,世醫多謂虛勞,或為疳熱,不知此血熱證也,宜龍膽丸地黃膏、之類,時時與服節瘥。

白話文:

《全嬰方》中如果小兒童每天早上吃飯後發熱,晚上卻很涼快的話,一般醫生大多以為是虛勞或疳熱,不知道這是血熱證所引起的,應該用龍膽丸、地黃膏等類的藥物,並經常服用,就會逐漸痊癒。

接:《全嬰方》所云血熱者,巳午發熱,遇夜則涼,與東垣所謂夜則發熱,晝則明瞭,不同,然東垣所云血熱者,指陰虛而生內熱也,夜則發熱,晝則明瞭,取其晝陽夜陰也,鄭氏所云血熱者,指小兒血盛實而言也,蓋謂巳午者,心火用事之時也,心主血,血氣行至巳午,則陽氣盛,陽氣與正氣相搏,故至期而發熱,非其時者,非血熱也。

白話文:

接著講《全嬰方》所說的血熱症狀,巳時和午時發熱,到了晚上就涼爽了,這與東垣所說的「晚上發熱,白天則頭腦清醒」不一樣,但是東垣所說的血熱,是指陰虛而產生的內熱,晚上發熱,白天則頭腦清醒,這是取決於白天屬陽、晚上屬陰。鄭氏所說的血熱,是指小兒血氣旺盛充實而言,巳時和午時是心火旺盛的時候,心主血,血氣行到巳時和午時,則陽氣旺盛,陽氣與正氣搏擊,所以到了這個時候就會發熱,如果不是這個時候發熱,就不是血熱。

〔薛〕一小兒寅卯時發熱,或兼搐有痰。服抱龍、瀉青、二丸而愈。後復患,服前藥兼咳嗽氣喘,不時發搐,面赤色,或青黃,或浮腫,或流涎。予謂咳嗽氣喘脾肺氣虛也,不時發搐肝木乘脾也,面青黃肝入心脾也,浮腫流涎脾氣虛也。用益智丸以養心血,變證以補脾氣而愈。

白話文:

〔薛〕一個小孩在寅卯時發燒,或合併抽搐有痰。服用抱龍、瀉青、二丸而治癒。後來又患病,服用前藥合併咳嗽氣喘,不時抽搐,面部紅赤色,或青黃色,或浮腫,或流涎。我認為咳嗽氣喘是脾肺氣虛,不時抽搐是肝木乘脾,面青黃色是肝入心脾,浮腫流涎是脾氣虛。使用益智丸以養心血,變證以補脾氣而治癒。

一小兒巳午時發熱驚悸,發時形氣倦怠,面黃懶食,流涎飲湯。予謂心氣不足所致。不信,反服涼心之藥,更加吐瀉,睡而露睛,手足並冷,幾至慢脾風。先用六君薑桂湯佐以地黃丸而愈。一小兒申酉時發熱面赤,腹中作痛,或用峻利之劑下之,致發搐吐痰,作渴腹痛,按之即止。此脾胃傷而變證也。

白話文:

一個小孩在中午和下午的時候發燒並感到恐慌,在發病的時候,他的身體和精神都感到疲倦,臉色發黃、懶得進食,流口水,想喝湯。我認為這是因為心氣不足導致的。他不相信,反而服用了清涼心火的中藥,病情更加嚴重,出現嘔吐和腹瀉,睡覺時眼睛睜著,手腳冰涼,幾乎到了風痰證的程度。我先用六君薑桂湯和地黃丸來治療,病就好了。另一個小孩在下午和晚上發燒,臉發紅,腹部疼痛。有人用強力瀉下的中藥來治療,導致他出現抽搐、嘔吐痰液,感到口渴和腹痛,按壓腹部疼痛就會停止。這是脾胃受損而出現的變證。

用七味白朮散、補中益氣湯頓安。

龍膽丸,治小兒食後多發熱,或夜則涼,此血熱證。疳熱皆可治。

黃連(去毛),赤芍藥(各半兩),草龍膽(去苗),青皮(去穰。各二錢半),檳榔(一個大者),麝香(少許)

白話文:

半夏(去毛),赤芍藥(各半兩),龍膽草(去苗),陳皮(去穰,各二錢半),檳榔(一個大的),麝香(少許)

上為末。豬膽汁少入麵糊為丸,蘿蔔子大。每三、二十丸,米飲,空心服。

六合湯,治小兒血熱,每日巳午間發熱,遇夜則涼。

白話文:

當歸

  • 別名:川芎、當歸尾、當歸身、酒當歸等。
  • 性味:辛、溫。
  • 歸經:歸肝、心、脾經。
  • 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 常用於治療:婦科疾病、貧血、月經不調、痛經、血虛、便祕等。

大黃

  • 別名:苦參、黃連、黃芩等。
  • 性味:苦、寒。
  • 歸經:歸大腸、肝、脾經。
  • 功效: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通腸導滯。
  • 常用於治療:痢疾、黃疸、便祕、瘡瘍腫毒等。

川芎

  • 別名:芎歸、赤芎、血芎等。
  • 性味:辛、溫。
  • 歸經:歸肝、脾、心經。
  • 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頭痛。
  • 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血等。

熟地黃

  • 別名:地黃、生地黃、熟地等。
  • 性味:甘、寒。
  • 歸經:歸肝、腎經。
  • 功效:補血益精、滋陰養血、清熱涼血。
  • 常用於治療:血虛、貧血、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血虛等。

上為末。三歲一錢,水半盞,煎至三分,無時服。

豬膽丸,治小兒每日早飯後發熱,夜則身涼,此血熱也。

胡黃連(二錢半),宣黃連,赤芍藥(各半兩)

上為末,豬膽汁和成劑,入在膽中懸,用漿水煮熟,取出,飯為丸,如豆大。

三歲三十丸,米湯送下,日三服,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