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承熹、王承勳輯

《惠直堂經驗方》~ 卷一 (3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4)

1. 熱痢方

治便血腹痛。或如魚腦五色者。

絲瓜一枚。連皮煅研。空心酒服二錢。一方煨食之。

2. 瀉痢不止方

亦治久痢。

五倍子一兩。半生半熟。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紅痢。燒酒下。白痢。水酒下。水瀉。米湯下。

又方

山楂不拘多少。去核為粉。每用五錢。紅痢加蜜。白痢加黑沙糖。俱用滾水調服。立止。

3. 一粒丹

止痢疾水瀉。脾泄尤效。

巴豆(十粒),半夏(十粒),丁香(一錢),雄黃(一錢醋煮研),硃砂(五分為衣),麝香(五釐為末)

酒糊搗丸。紅豆大。硃砂為衣。以茶汁潤臍納藥。上蓋膏藥良久。有積即行。無積則止。

4. 馬前散

木鱉,母丁香(各五個),麝香(一分)

研末。米湯調。作膏納臍中。以膏藥貼上護住。噤口痢亦效。

5. 封臍丹

治痢疾水瀉。並婦人白帶。

丁香(七個),肉果(一個),牙皂(二兩去筋),大倍子(一個炒),麝香(五釐)

為末。醋調為丸。綠豆大。入臍。外貼膏藥。

6. 點眼膏

赤白痢疾。及噤口痢危篤者。皆神效。

初胎糞(炙乾一錢),雄黃(四分),片腦(少許)

為極細末。水調點兩眼背。

7. 封臍膏

大黃黃芩黃柏枳實(各一兩),檳榔(八錢),黑白牽牛(各三錢),當歸槐花(各五錢)地榆(一兩),木香(三錢後入),生薑麻油(八兩),黃丹(四兩)

以上熬成膏。攤貼臍上。忌油膩酒漿。煙面葷腥。白多者。先用姜三片。茶葉一錢。紅糖三錢。煎服。赤多者。或口噤者。用川連一錢。地榆一錢。茶葉八分。煎服。服後貼膏藥。無不效。

8. 藥梅方

治痢神效。

青梅(一斗),砂仁(四兩),甘草(四兩),川木通(八兩),紫蘇(四兩),黃芩(八兩),防風(八兩)

上好燒酒一斗。將藥拌勻。青梅浸酒一月。每用二三枚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