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本經逢原》~ 卷二 (4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4)

1. 百部

苦微甘,小毒。肥白者良。抽去心用則不煩悶。

《本經》主咳嗽上氣,火炙酒漬飲之。

白話文:

繁體中文:

苦微甘,小毒。肥白者良。抽去心用則不煩悶。

現代白話文:

味道微苦而甘,有小毒性。肥大白淨的比較好。若將其心去掉使用,就不會令人心煩意亂。

註釋:

《本經》:指《神農本草經》。 主:主治。 咳嗽:指咳嗽。 上氣:指氣喘。 火炙:用火烤。 酒漬:浸泡於酒中。

發明百部為殺蟲要藥。故肺熱勞瘵喘嗽,有寸白蟲宜之。蟯蟲痢及傳屍骨蒸多用之。時珍云,天、麥門冬之類皆主肺痰。但百部氣溫,肺胃寒者宜之。二冬性寒,肺胃熱者宜之。脾胃虛人勿用,以其味苦傷胃也。又濃煎洗牛馬蝨、樹木蟲蛀,用填孔中,更削杉木塞之,其蟲即死,殺蟲之功於此可知。

白話文:

百部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殺蟲藥。因此,當肺部燥熱、勞累、虛弱、喘息、咳嗽時,如果有感染寸白蟲的症狀,則適合使用百部。此外,當患有蛔蟲痢疾,以及傳播屍骨蒸多種疾病時,也常使用百部來治療。李時珍說,天麥門冬之類的藥物都對肺部的痰液有治療效果。但百部藥性溫和,適合肺胃虛寒的人服用。而天冬、麥門冬性質寒涼,適合肺胃虛熱的人服用。脾胃虛弱的人不要服用百部,因為其味苦傷胃。另外,濃縮後的百部煎劑,還可以用來清洗牛馬身上的蝨子或樹木上的蛀蟲。將其填入孔中,並用杉木塞住,蛀蟲就會死去。由此可見,百部具有很強的殺蟲作用。

2. 何首烏

一名夜交藤

白話文:

一名 夜交藤

現代白話文:

一種中藥,又名夜交藤。

苦澀微溫,無毒。其形圓大者佳。須赤白並用。製法以竹刀刮去皮,拌黑豆九蒸九曬,候用。禁犯鐵器,忌萊菔諸血,勿與天雄、烏附、薑、辛、仙茅等同用,為其性斂味澀也。

白話文:

藥物性質苦澀、微溫,無毒。它的形狀圓大者品質好,必須赤白色同時使用。製造藥物的方法是用竹刀颳去藥皮,拌入黑豆九次蒸煮,九次曬乾後備用。禁用鐵器,忌諱蘿蔔類的所有蔬菜,不可與天雄、烏頭、生薑、辛辣味藥物、仙茅等同用,因為它的藥性收斂、味道澀。

發明何首烏,足厥陰、少陰藥也。性稟陰中之陽。產南方者最勝,北地所生,雖極大者,殊不足珍,以地偏屬陰而無陽生之力也。白者屬氣分,赤者屬血分。腎主閉藏,肝主疏泄,以此氣溫味苦澀,苦走腎,溫補肝,能收斂精氣,所以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鬚髮,為滋補良藥。不寒不燥功在地黃、天門冬諸藥之上。氣血大和,則風虛斑腫、瘰癧之疾可愈。生則性兼發散,主寒熱痎瘧,及癰疽背瘡皆用之。今人治津血枯燥及大腸風秘,用鮮者數錢煎服即通,以其滋水之性最速,不及封藏即隨之而下泄也。與蓯蓉之潤燥通大便無異,而無助火之虞。腸風臟毒,用乾者為末米飲,日服二三錢有效,蓋其內溫肝腎,外祛少陰風熱之驗也。《丹方》治久瘧,用生薑、何首烏一兩,柴胡三錢,黑豆隨年數加減,煎成露一宿,清晨熱服,若夜瘧尤效,乃散中寓收,補中寓散之法。

白話文:

何首烏,藥性屬於足厥陰肝經和少陰腎經,性屬陰中之陽。產於南方的何首烏最為優良,北方所產的何首烏,即使是最大的,也不值得珍視,這是因為北地陰氣重,而缺乏陽氣生發的力量。白色的何首烏屬於氣分,紅色的何首烏屬於血分。腎臟負責閉藏,肝臟負責疏泄,因此何首烏氣溫味苦澀,苦味入腎,溫補肝,能夠收斂精氣,所以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鬚髮,是滋補良藥。何首烏不寒不燥,功效勝過地黃、天門冬等藥物。如果氣血充足和諧,就能夠治癒風虛斑腫、瘰癧等疾病。生何首烏兼具發散的特性,主治寒熱痎瘧,以及癰疽背瘡等疾病。現在的人治療津血枯燥和大腸風祕,使用新鮮的何首烏數錢煎服,即可通便,這是因為何首烏滋潤水的特性非常快速,不及封藏就隨之下泄。何首烏與蓯蓉一樣,都能夠潤燥通大便,但不會助火。治療腸風臟毒,可以使用乾何首烏研磨成粉末,用米湯送服,每日服用二三錢有效,這是因為何首烏能夠溫補肝腎,祛除少陰風熱。《丹方》中記載了治療久瘧的方子,使用生薑、何首烏一兩,柴胡三錢,黑豆隨年數增減,煎煮成藥液,露一宿,清晨熱服,如果是夜間瘧疾尤為有效,這是因為這個方子既有散邪的作用,又有補益的作用。

3. 萆薢

苦甘平,無毒。產川中,大塊色白而鬆脆者為萆薢。若色黃赤者即菝葜也。一種小塊質堅硬者為土萆薢,不堪入藥,忌茗、醋。

白話文:

苦甘味,性平,無毒。產於川中,大塊而且白色鬆脆的是萆薢。如果顏色是黃色或紅色的,那就是菝葜。還有一種小塊而且質地堅硬的是土萆薢,不能入藥,服用時忌茶和醋。

《本經》主腰脊痛、強骨節,除風寒濕周痹,惡瘡不瘳,熱氣。

白話文:

《本草經》記載:菟絲子主要治療腰脊疼痛、強健骨節,消除風寒濕氣引起的周身疼痛,治療潰瘍久不癒合,以及熱氣症狀。

發明,萆薢苦平,胃與肝家藥也,入肝搜風。《本經》主腰脊痛,強骨節;入肝祛風,入胃祛濕,故《本經》主寒濕周痹、惡瘡熱氣等病。昔人稱其攝精之功,或稱逐水之效,何兩說相懸耶?不知胃氣健旺則濕濁去,而腎無邪濕之擾,腎臟自能收攝也。楊氏萆薢分清飲專主濁病,正得此義。又主陰痿失溺,老人五緩者,總取行陽之力,以利關節助健運也。若陰虛精滑及元氣下陷不能攝精,小便頻數,大便引急者,誤用病必轉劇,以其溫散不利於陰也。菝葜與萆薢相類,《別錄》主腰背寒痛風痹,皆取祛濕熱利水、堅筋骨之義。

白話文:

萆薢,是一種略微苦且性質溫和的藥草,可以治療胃和肝的疾病,也可以進入肝臟驅除風寒。《本經》記載,萆薢可以治療腰脊疼痛和強健骨骼。它可以進入肝臟祛風,進入胃部祛濕,因此《本經》記載它可以治療寒濕周痹、惡瘡熱氣等疾病。過去的人稱讚它能夠攝精。以現代醫學來看,由於胃氣強健,濕濁就會消失,而腎臟沒有邪濕的困擾,腎臟自然能夠收攝精氣。楊氏的萆薢分清飲專門治療濕濁引起的疾病,正是基於這個原理。此外,萆薢還可以治療陰痿、失禁和老人五緩等疾病。總的來說,萆薢的作用是促進陽氣的運行,以利於關節活動和增強身體機能。如果陰虛精滑或元氣下陷不能攝精,小便頻數,大便引急的人誤用萆薢,病情必定會加重,因為萆薢溫熱散發的性質不利於陰虛體質。菝葜與萆薢相似,《別錄》記載它可以治療腰背寒痛風痹,都是基於祛除濕熱、利水和強健筋骨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