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本經逢原》~ 卷三 (3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1)

1. 柏葉

節油

苦微寒,無毒。酒浸焙熟用。

白話文:

性味苦微寒,無毒。用米酒浸漬,焙乾後服用。

發明,柏葉性寒而燥,大能伐胃。雖有止衄之功,而無陽生之力,故亡血虛家不宜擅服。然配合之力,功過懸殊。如《金匱》柏葉湯,同薑、艾治吐血不止,當無此慮矣。若《濟急方》同黃連治小便血,《聖濟總錄》同芍藥治月水不斷,縱藉酒之辛溫,以行苦寒之勢。但酒力易過,苦寒長留,每致減食作瀉,瘀積不散,是豈柏葉之過歟。柏節堅勁,用以煮汁、釀酒,去風痹歷節風,燒取𣿉油療瘑瘡疥癩。柏脂治身面疣,同松脂研勻塗之數日自落。根白皮以臘豬脂調,塗火灼熱油燙瘡,能涼血生毛髮。

白話文:

柏葉性質寒涼而乾燥,很容易損傷胃。雖然它有止血的功效,但沒有生陽的功效,所以陽虛血虛的人不宜擅自服用。然而,配合其他藥物使用,柏葉的功效和副作用會大不相同。例如,《金匱要略》中的柏葉湯,配伍生薑、艾葉治療吐血不止,就沒有這種顧慮了。如果《濟急方》中的柏葉配伍黃連治療小便出血,《聖濟總錄》中的柏葉配伍芍藥治療月經不止,即使藉助酒的辛溫之性來發揮苦寒之勢,但酒力容易消散,苦寒之性卻會長時間停留,常常導致飲食減少、腹瀉,瘀血不散,難道這是柏葉的過錯嗎?柏節堅硬挺拔,可用來煮汁、釀酒,祛風痹、治歷節風,燒取柏油治療疥瘡、瘡癤。柏脂可以治療面部疣,與松脂研磨均勻塗抹,數日後自行脫落。柏樹根的白皮,可以和豬油混合,塗抹在火灼傷、油燙傷的瘡上,可以涼血生肌。

2. 松脂

《本經》名松膏,俗名松香

苦甘溫,無毒。

《本經》主癰疽惡瘡,頭瘍白禿,疥瘙風氣,安五臟除熱,久服輕身不老延年。

白話文:

古代文字: 《本經》名[松膏],俗名[松香]。

現代白話文: 本草書籍中記載的藥名為松膏,俗名為松香。

松膏味苦甘,性溫,無毒。

《本經》中記載,松膏主治癰疽、惡瘡、頭部潰瘍、白禿、疥瘡、風氣等病症,能安五臟,清熱,長期服用可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

發明,松脂得風木堅勁之氣,其津液流行皮乾之中,積歲結成芳香燥烈,允為方士辟穀延齡之上藥。然必蒸煉始堪服食。《本經》所主諸病皆取風燥以祛濕熱之患耳。今生肌藥中用之者,取其澀以斂之也。

白話文:

松脂吸收了大風木材的堅固勁氣,它的汁液在乾燥的樹皮中流動,經過多年的積累,形成了芳香辛辣的味道,是道士們闢穀延年益壽的良藥。但必須經過蒸餾才能服用。《本經》中記載的各種疾病,都是用松脂的燥烈之氣來祛除濕熱。現在用於生肌藥物中,是取其澀味以收斂。

3. 松節

苦溫,無毒。

白話文:

藥性:苦、溫,無毒。

發明松節質堅氣勁,久亦不朽,故筋骨間風濕諸病宜之,但血燥人忌服。松花潤心肺,益氣除風濕。今醫治痘瘡濕爛,取其涼燥也。

白話文:

松脂質地堅硬,氣味濃烈,長時間也不會腐朽,所以筋骨間的風溼等疾病可以使用它,但血燥的人忌服。松花可以滋潤心肺,益氣並消除風溼。現在的醫生治療痘瘡溼爛,就是取其涼爽乾燥的功效。

4.

辛微溫,無毒。

白話文:

辛,微溫,無毒。

發明,杉氣芬芳,取其薄片煮湯,熏洗臁瘡無不獲效。其性直上,其節堅勁。有杉木湯治腳氣痞絕,脅下有塊如石,方用杉節橘葉各一升,大腹檳榔七枚,連皮碎搗,童便三升,共煮減半服之,大下三行,氣塊通散,此鄭間美治柳柳州法也。杉葉治風蟲牙痛,同芎藭、細辛煎酒含嗽。杉子治疝氣痛,一歲一粒研酒服。

白話文:

杉樹的香味芬芳,取其薄片煮湯,燻洗瘡癤無不收效。杉樹的樹性筆直向上,其節堅硬有力。杉木湯可以治療腳氣病,症狀是胸脅下有硬塊如石,方劑用杉節、橘葉各一升,大腹檳榔七枚,連皮一起搗碎,加入童便三升,一起煮沸,減半服用,可以大下三行,氣塊通散,這是鄭間美治療柳柳州的方法。杉樹葉可以治療風蟲牙痛,與芎藭、細辛一起煎酒含漱。杉子能治療疝氣痛,取一歲的杉子一粒研磨成粉,用酒送服。

5. 肉桂

辛甘大溫,無毒。去粗皮用。凡桂皆忌蔥,勿見火,以辛香得火轉烈,恐動陰血也。色深紫而甘勝於辛,其形狹長,半卷而鬆,厚者良。若堅厚味淡者曰板桂,今名西桂,不入湯藥。近世舶上人每以丁皮混充,不可不辨。

白話文:

辛辣、甘味,溫和,沒有毒性。去除粗皮使用。所有的桂皮都忌諱蔥,不能接觸火,因為辛香遇到火會更強烈,恐怕會動搖陰血。顏色深紫,甘味勝過辛辣,形狀狹長,半卷且鬆軟,厚實的桂皮品質較佳。如果堅硬厚實、味道平淡的桂皮叫做板桂,現在稱為西桂,不放入藥材中。近代從國外進口的人常常用丁香皮充當桂皮,不可不加辨別。

發明肉桂辛熱下行入足太陰、少陰,通陰蹻、督脈。氣味俱厚,益火消陰,大補陽氣,下焦火不足者宜之。其性下行導火之源,所謂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利肝腎,止腰腹寒痛,冷痰霍亂轉筋。堅筋骨,通血脈。元素言,補下焦不足,沉寒痼冷之病,下部腹痛,非此不能止。時珍治寒痹風濕,陰盛失血,瀉痢驚癇,皆取辛溫散結之力也。古方治小兒驚癇及泄瀉病,宜五苓散,以瀉丙火,滲土濕。內有桂抑肝風而扶脾土,引利水藥入膀胱也。赤眼腫痛,脾虛不能飲食,肝脈盛,脾脈弱。用涼藥治肝則脾愈虛,用暖藥助脾則肝愈盛。但於溫脾藥中倍加肉桂殺肝益脾,一治而兩得之。同丁香治痘瘡灰塌,以其能溫托化膿也。又桂辛散能通子宮而破血調經,消癥瘕,破瘀墮胎,內脫陰疽,㿉癰久不斂,及虛陽上乘面赤戴陽,吐血衄血,而脈瞥瞥虛大無力者,皆不可缺。有胎息虛寒下墜,服黃芩白朮輩安之不應。小腹愈痛愈墜,脈來弦細或浮革者,非參、耆、桂、附十全大補溫之不效。昔人又以亡血虛家不可用桂,時珍以之治陰盛失血,非妙達陰陽之理不能知此。惟陰虛失血而脈弦細數者切忌。今人以之同石灰等分為末,摻黑膏上貼癖塊效,亦取辛溫散結之力。然惟藜藿之人皮膚粗厚者宜之。

白話文:

肉桂性辛熱,能往下走,進入足太陰腎經和足少陰腎經,疏通陰蹻脈和督脈。肉桂的氣味都很厚,能益火消陰,大補陽氣,下焦火氣不足的人可以使用。肉桂的特性是往下走,導引火的來源,也就是腎經怕燥,所以要趕快吃點辛溫的食物來滋潤它。肉桂能利肝腎,緩解腰腹寒痛,也能治療冷痰霍亂和轉筋。肉桂還能堅固筋骨,疏通血脈。元素說,肉桂能補充下焦不足,治療沉寒痼冷的疾病,以及下腹部疼痛,非肉桂不可。李時珍用肉桂治療寒痹風濕、陰盛失血、瀉痢驚癇,都是取其辛溫散結的功效。古方中治療小兒驚癇和腹瀉的五苓散,是用來瀉火氣,利小便。肉桂在方劑中可以抑制肝風,扶助脾土,引導利水藥物進入膀胱。赤眼腫痛,是脾虛不能正常飲食,肝脈旺盛,脾脈虛弱。如果用涼藥治療肝臟,脾臟會更虛弱;如果用溫藥幫助脾臟,肝臟會更旺盛。但如果在溫脾藥中多加肉桂,就能抑制肝臟,增強脾臟,一舉兩得。肉桂和丁香一起使用,可以治療痘瘡灰塌,因為肉桂可以溫暖託毒化膿。肉桂辛散,能通子宮,破血調經,消癥瘕,破瘀墮胎,還可以使用來治療內脫陰疽、癤癰久不癒,以及虛陽上乘引起的臉紅發熱、吐血衄血,而脈搏虛大無力的症狀。有的人胎息虛寒下墜,服用黃芩、白朮等藥物也沒用。小腹愈來愈痛,下墜感也愈來愈嚴重,脈象弦細或浮革,不是參、耆、桂、附四種藥材一起使用的十全大補溫方,就沒有效。以前的人還說,血虛體質的人不能用肉桂,李時珍用肉桂治療陰盛失血,如果不是對陰陽之理有深入的瞭解,是不可能知道這一點的。只有陰虛失血、脈象弦細數的人,纔要特別注意,不能用肉桂。現代有人把肉桂和石灰等分成末,敷在黑膏藥上,治療癖塊,也是取其辛溫散結的功效。但這種方法只適合皮膚粗厚的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