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本經逢原》~ 卷三 (3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0)

1. 食茱萸

辛苦大溫,有毒。

《本經》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久服輕身。

白話文:

《本經》記載,本草的主要功效是治療心下邪氣所致寒熱病症,溫暖中焦,驅散寒濕痹症,驅蟲解毒,長期服用可減輕體重。

發明食茱萸吳茱萸性味相類,功用彷彿。而《本經》之文向來錯簡在山茱萸條內。詳其主心下寒熱,即孟詵治心腹冷痛之謂。溫中逐寒濕痹,即中惡去臟腑冷之謂。去三蟲即臟氣療蠱毒飛屍之謂。雖常食之品,辛香助陽,能闢濁陰之滯,故有輕身之喻。以上主治,豈山茱萸能之乎?其治帶下冷痢,暖胃燥濕,水氣浮腫用之,功同吳茱萸而力稍遜。多食動目火,目痛者忌之。

白話文:

朱萸和吳茱萸,性質、味道和功效都相似。《本經》記載的朱萸條文,一直錯簡在山茱萸條內。朱萸的功效,詳細記載如下:治療心腹冷痛,指的是孟詵治療心腹冷痛的經驗。溫中逐寒濕痹,指的是治療中惡,去除臟腑之冷。其驅除三蟲,指的是用臟氣來治療蠱毒飛屍的病症。朱萸雖然是日常食用的物品,但其辛香之氣可以助陽,能夠消除濁陰之滯,因此有輕身之效。上述藥效難道是山茱萸能做到的嗎?朱萸用於治療帶下冷痢,溫暖胃部,乾燥濕氣,治療水氣浮腫,與吳茱萸的功效相同,但效果略遜一籌。過多食用朱萸會引起目熱,患有眼睛疼痛的人忌食。

2.

苦甘微寒,無毒。服蓽薢、威靈仙土茯苓忌之。

白話文:

苦味、甘味,微寒無毒。服用蓽薢、威靈仙、土茯苓時應忌用。

《本經》主瘻瘡,利小便,去痰熱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悅志。

白話文:

《本經》主治瘻瘡,能利小便,清除痰熱,止渴。讓人思緒敏捷,減少睡眠,精力旺盛,心情愉悅。

發明,茗乃茶之粗者,味苦而寒,最能降火消痰,開鬱利氣,下行之功最速。《本經》主瘻瘡,利小便,去痰熱之患。然過飲即令人少寐,以其氣清也。消食止渴,無出其右。合醋治傷暑泄利。同姜治滯下赤白。兼香豉、蔥白生薑治時疫氣發熱頭痛。一味濃煎治風痰。茶之產處最多,惟陽羨者謂之真茶。凡茶皆能降火,清頭目。其陳年者曰臘茶,以其經冬過臘,故以命名。佐劉寄奴治便血最效。產徽者曰松蘿,專於化食。產浙紹者曰日鑄,專於清火。產閩者曰建茶,專於闢瘴。產六合者曰苦丁,專於止痢。產滇南者名曰普洱茶,則兼消食闢瘴止痢之功。蒙山者,世所罕有,近世每採石苔代充,誤人殊甚。其餘雜茶,皆苦寒伐胃,胃虛血弱之人有嗜茶成癖者,久而傷精,血不華,色黃瘁痿弱,嘔逆洞泄,種種皆傷茶之害。而侵晨啜茗,每傷腎氣。酒後嗜茶,多成茶癖。又新茶飲之令人聲音不清,其能郁遏火邪也。至於精氣寒滑,觸之易泄者勿食,宜以沙菀蒺藜點湯代之。茶子味苦氣肅,善於降火,專治頭中鳴響,天白蟻之病。江右人每以打油,味最清香,浸油沐發最佳。取茶子餅煮汁澆花,以闢盆中之蚯蚓。煎湯滌衣垢則不退顏色。總取其質之輕清而不沾滯也。

白話文:

發明:茶是茶葉中的粗品,味道苦而寒,最能降火化痰,舒肝理氣,下行的功效最快。本經記載茶主治瘻瘡,利小便,消除痰熱之患。但過量飲用會讓人睡眠不足,因為它的氣質清涼。消食止渴,沒有比它更好的了。與醋搭配治療暑傷引起的腹瀉。與薑一起治療赤白相間的帶下。與香豉、蔥白、生薑一起治療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單獨濃煎治療風痰。茶的產地很多,只有陽羨的茶葉被稱為真茶。所有的茶都能降火,清頭目。陳年的茶叫做臘茶,因為它是經過冬天的臘月才採摘的,所以取名為臘茶。與山螞蟻一起治療便血效果最好。產自安徽的茶叫做松蘿茶,專門化解食物。產自浙江紹興的茶叫做日鑄茶,專門清火。產自福建的茶叫做建茶,專門解瘴氣。產自六合的茶叫做苦丁茶,專門止痢。產自雲南南部的茶叫做普洱茶,兼有消食、解瘴、止痢的功效。蒙山茶,世間罕見,近世常採集石苔代替,誤人不淺。其餘雜茶,都苦寒傷胃,有胃虛血弱之人嗜茶成癖,久而傷精,血不華,色黃瘁痿弱,嘔逆洞泄,種種皆傷茶之害。而在清晨飲茶,往往傷腎氣。酒後嗜茶,多成茶癖。另外,新茶飲用會讓人聲音不清,這是因為它能抑制火邪。至於精氣寒滑,容易泄精的人不要食用,宜用沙菀蒺藜點湯代替。茶子的味道苦,氣味肅殺,善於降火,專治頭中鳴響,天白蟻之病。江右人常以打油茶,味道最清香,浸油沐發最佳。取茶子餅煮汁澆花,可以消除盆中的蚯蚓。煎湯洗滌衣物上的污垢,則顏色不褪。總的來說,茶的質地輕清而不粘滯。

3. 柏子仁

甘平無毒。蒸熟曝乾自裂,入藥炒研用。色黃油透者勿用。

《本經》主驚悸,益氣除風濕,安五臟。久服令人潤澤美色,耳目聰明,不飢不老,輕身延年。

白話文:

甘平無毒。蒸熟曝乾後會自然裂開,入藥時炒研使用。顏色黃而油亮者勿用。

《本經》記載它能治療驚悸、補益氣血、祛除風濕、安撫五臟。長期服用能使人肌膚潤澤、容貌美麗,耳聰目明,不飢不老,身體輕盈,延年益壽。

發明柏子仁性平而補,味甘而辛。其氣清香,能通心腎益脾胃,宜乎滋養之劑用之。《本經》言除風濕者,以其性燥也。《別錄》療恍惚及歷節腰中重痛,即《本經》主驚悸除風濕也。《經疏》以為除風濕痹之功非潤藥所能,當是葉之能事,豈知其質雖潤,而性卻燥,未有香藥之性不燥者也。好古以為肝經氣分藥。時珍言,養心氣,潤腎燥,安魂定魄,益智寧神,即《本經》之安五臟也。昔人以其多油而滑痰多作瀉忌服,蓋不知其性燥而無傷中泥痰之患。久服每致大便燥結,以芳香走氣而無益血之功也。

白話文:

柏子仁性情平和而具有補益的作用,味道甘甜而微辛。它具有清香之氣,能夠疏通心腎,益補脾胃,適宜用於滋養身體的藥劑中。《本經》上說,柏子仁可以去除風濕,這是因為它具有燥性的緣故。《別錄》上說,柏子仁可以治療恍惚以及腰節之間的劇烈疼痛,這與《本經》上所說的柏子仁可以治療驚悸和去除風濕是一致的。《經疏》認為,柏子仁能夠去除風濕痹症的功效並不是潤藥所能具有的,應該是柏子葉的作用。然而,人們卻不知道,柏子仁的質地雖然潤澤,但其性情卻是燥性的。沒有哪一種芳香藥物的性情不是燥性的。好古認為,柏子仁是歸屬於肝經氣分的藥物。李時珍說,柏子仁可以養護心氣,滋潤腎臟的燥熱,安神定魄,增長智慧,使精神安定,這與《本經》上所說的柏子仁可以安撫五臟的功效是一致的。過去的人認為,柏子仁油脂含量高,可能會使痰液增多,因此在服柏子仁時會忌食油膩的食物,這其實是錯誤的。柏子仁性情燥熱,並不會損害中焦的痰液,反而可以緩解痰多的症狀。如果長期服用柏子仁,可能會導致大便乾燥而結塊,這是因為柏子仁芳香走氣,但卻沒有益血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