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隨息居飲食譜》~ 跋

回本書目錄

1.

春秋戰爭七十國,而顏淵、原憲之徒以陋巷終者,其時天下尚能容隱君子也。夫隱君子者,或高尚其事而隱,或功成身退而隱,或時不可為而隱,或不堪從政而隱,類皆有地以容其隱者也。否則,托跡於農、工、樵、賈、緇黃、末伎之流,以自食其力而隱。其途雖殊,其歸則同。

更或力不能為農、工、樵、賈、緇黃、末伎者,如留侯、鄴侯之隱於白雲鄉;劉、阮、陶、李之隱於醉鄉;司馬長卿以溫柔鄉隱;希夷先生以睡鄉隱,尤為隱中之尤著者也。吾友海昌王君,抱有用之才,無功名之志,操活人之術,而隱於布衣。此海豐張雨農司馬以為奇人,而吾鄉莊芝階中翰稱曰隱君子也。

余謂惟奇人斯能隱,王君身雖隱而名望日隆,邀遊公卿數十年,知劫運釀成,莫從挽救,飄然歸籍,貧無立錐,嘗著《歸硯錄》以見志。乃不數年,而遍地荊榛,硯田蕪穢,癡無所用,身亦難潛。君號半癡,而顏其室曰潛齋。今夏挈眷來此,米珠薪桂,並日而食,因纂《飲食譜》以攄懷,易字曰夢隱。

噫!顧仁術猶不能容於擾攘之世,而欲追步希夷,隱於睡鄉,以待承平之日哉!是譜以水始,以蝗終,寓意深矣。夢隱身嘗世味,如辨淄澠,豈治亂之理,果可徵之人事歟!初,省垣以重兵自衛,縻餉年餘,秋杪被圍,至六十餘日,升米三千,斤蔬七百,草根掘盡,餓斃者以數萬計;卒以兵潰城陷,死於鋒鏑及自殉者亦以萬計;其被擄與流轉而死者,又不可以數計。

千古名城,遂無噍類,蝗飛蔽天之禍,竟至是耶!嗚呼,慘矣!韓子云: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殃之及也,生民塗炭,可不痛哉!是書言近而旨遠,吾願後之覽者,無負其苦心焉。爰抒聞見,跋諸卷尾。

咸豐辛酉嘉平秀水呂大綱慎庵

白話文:

原文譯文: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並立,共有七十多個國家。而顏淵、原憲這樣的人,最後卻隱居在陋巷中終老。那個時代,天下還能容納隱士。隱居的人,有的是因為志向高遠而隱退,有的是因為功成名就而歸隱,有的是因為時勢不容而隱藏,有的是因為不願意從政而隱遁。大都有一些地方可以容納他們隱居。不然的話,他們就隱姓埋名,從事農、工、樵夫、商人、僧道、技藝等職業,自食其力。他們隱居的方式雖然不同,但歸宿都是一樣的。

更有一些人,連農、工、樵夫、商人、僧道、技藝等職業都無法從事,像留侯張良和鄴侯趙佗那樣隱居在白雲鄉;劉、阮、陶、李之流隱居在醉鄉;司馬相如以溫柔鄉隱居;葛洪以睡鄉隱居,這些都是隱居中的佼佼者。我的朋友海昌王君,有濟世的才能,卻沒有功名利祿的志向,他以行醫濟世為業,卻隱居在平民之中。惠州的張雨農司馬認為他是奇人,而我的鄉親莊芝階中翰稱他為隱君子。

我認為只有奇人才會隱居。王君雖然隱居,但是名聲卻越來越大,他與公卿大夫交往數十年,看到天下大勢將要發生巨變,卻無力挽救,於是飄然歸隱,貧困潦倒,連立錐之地都沒有。他曾經寫過《歸硯錄》來表達自己的志向。但是沒過幾年,各地戰火紛飛,硯田荒廢,他心灰意冷,難以自保。他號稱半癡,而他的房子卻取名為潛齋。今年夏天,他帶著家眷來到這裡,米價昂貴,柴火奇缺,他每天都要為生計發愁,於是編纂了《飲食譜》來抒發自己的懷抱,並改字為夢隱。

哎!仁術在紛亂的世道中都不能容身,更何況追隨葛洪的腳步,隱居在睡鄉,等待天下太平呢!這部《飲食譜》以水開始,以蝗災結束,寓意深遠啊。夢隱親身體驗了人世間的苦難,就像分辨清水和渾水一樣,治亂的道理,難道真的可以從人事中得到驗證嗎?

起初,省會依靠重兵自衛,消耗糧餉一年多,秋季末尾被圍,持續六十多天,大米漲到三千文一升,蔬菜七百文一斤,草根都挖光了,餓死的至少有幾萬人;最後城破兵潰,死於刀兵和自殉的有幾萬人;被俘虜和流亡而死的,更是不計其數。

千年古城,竟然變成了一片廢墟,蝗蟲遮天蔽日的災禍,竟到了這樣的程度!唉!悲慘啊!韓非子說:吃飽飯就懶惰,他們的行為一定會招致天譴。天譴降臨,生靈塗炭,怎能不痛心呢!這本書語言通俗,寓意深遠,我希望後世看到這本書的人,不要辜負作者的一番苦心。我把我所見所聞,寫在這卷書的末尾。

鹹豐辛酉年嘉平秀水呂大綱慎庵

昔汪信民先生曰:人嘗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噫!豈為咬菜根者言耶!

國朝湯文正公撫吳時,日給惟薺韭。其公子偶市一雞,公知之,立召公子跪庭下,責之曰:惡有士不嚼菜根而能作百事者哉?即遣去。奈何世之肉食者流,竭人脂膏,供其口腹,豢其妻孥,以為分所應爾。及當天下事,則碌碌無所措。暴殄天物,莫此為甚。飲不思源,則為忘本,此夢隱《飲食譜》之所由作也。

夢隱名重三江,傳食諸候數十年。會世有亂徵,歸處窮鄉,布素自甘,粹然儒士。門以內,不佞佛,亦不殺生。蓋儉以養廉,淡以寡欲,安貧之道於是,卻疾之方於是。而其立身養生之有素者,慨然欲與世共而譜是書。書先水穀。水,食之精也;谷,食之本也。調和為制宜之具也,蔬果亦日用之常也,故曰飲曰食,而考之實,辨之詳。

毛羽鱗介不言食,以非人人可常食也,至穀食以番藷終,救荒之功也。至蔬食以菽乳終,薄海之常饌也。義例謹嚴,意寓懲戒,美不勝書。書所管見者,蘇文忠公云:屠殺牛羊,刳臠魚鱉,以為饍羞,食者甚甘,死者甚苦。故無故不殺,聞聲不食,古聖賢於斯三致意焉。則是書之微意,實通古今而酌其宜,豈若愚人佞佛持戒殺之說而終不可行者耶?且夢隱嘗處膏脂而不潤,今食糠㖨而充,然蓋無人而不自得也。

是編之纂,直胥天下後世而飲食之、教誨之,顧可以養生卻病一端視之哉!余敢述其微,以告夫世之肉食者。

咸豐辛酉仲冬秀水董耀枯匏

白話文:

昔日,汪信民先生說:一個人曾經咬得動菜根,那麼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唉!難道是針對那些咬菜根的人說的嗎?

清朝的湯文正公治理吳地時,每日的飯菜只有野薺菜和韭菜。他的公子偶爾買了一隻雞回來,湯文正公知道了,立刻召來公子跪在院中,責備他說:「哪裡會有士大夫不嚼菜根,卻能做成大事的?!」當即把他趕了出去。然而,當今世間那些肉食者,竭盡百姓的膏脂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養活自己的妻兒,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等到國家大事上場,卻碌碌無為,一籌莫展。暴殄天物,沒有比這更加嚴重了。喝水不思源頭,就是忘本,這便是夢隱居士撰寫《飲食譜》的緣由。

夢隱居士名聲響徹三江,傳授烹飪之道給諸侯貴族達數十年。恰逢世道混亂,他歸隱鄉野,身著粗布,甘於淡泊,儼然是一位儒生。家門之內,不崇信佛教,也不殺生。簡約以養廉潔,淡泊以祛除慾望,安貧之道由此而生,卻病之方由此而得。由於他平素注重養生保健,感慨之下,便想與世人共同編撰此書。書中首先論述的是水和穀物。水,是食物的精華;穀物,是食物的根本。調和兩者是烹飪的要義,蔬菜和水果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因此書中探討了飲水和飲食,並且考證詳實,辨析周全。

動物的毛、羽、鱗、甲這些食材不寫入食譜,因為它們並不適合人人日常食用;穀物類食材以番薯收尾,這是救荒之功;蔬菜類食材以菽乳收尾,這是天下百姓日常的飲食。書中的體例嚴謹,寓意懲戒,不勝枚舉。書中提到:蘇文忠公說:「屠殺牛羊,剖開魚鱉,作為餚饌,食客吃得津津有味,然而被宰殺的牲畜卻痛苦萬分。因此,沒有理由就不要殺生,聽到牲畜的叫聲也不要食用,古代聖賢對此再三強調。」可見,這本書的微言大義,實則通曉古今,權衡適宜,豈是那些愚蠢的人信奉佛教,奉行持戒殺生的說法卻始終無法實踐的道理呢?而且,夢隱居士曾處於富貴之中而並未沾染其奢華,如今食藜藿而心滿意足,可見沒有人不能怡然自樂。

編纂這部書,不只是為了告訴後世之人飲食的方法、教誨他們養生保健之道,難道可以只把它看作養生卻病的一項手段嗎?我鬥膽闡述其中的深意,以告誡當今世間的肉食者們。

鹹豐六年仲冬秀水人董耀枯匏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