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洞天奧旨》~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胸乳上發

胸乳上發者,發於彧中、神藏、靈虛等穴也,其穴俱屬足少陰腎經。其症多心懸若飢,飢不欲食,舌乾咽腫,乃心熱而不能下交於腎,以致腎經之氣遏抑於外,故生癰瘍於胸乳之上偏也。有生於左者,有生於右者,甚則左右俱生,皆腎水不能濟心火也。必須大補其水,而佐之內疏心火之藥,則水生而火毒易散也。倘不早治,則毒攻於心,去生便遠矣。

十州散,巫真君傳。治胸乳上生癰。

人參(二錢),熟地(二兩),山茱萸(三錢),生甘草(二錢),遠志(二錢),麥冬(一兩),金銀花(一兩),茯神(三錢),黃連(一錢),蒲公英(四錢),水五碗,煎服八分,連服數劑自散。

柑仁散,治婦人裡外吹乳。

柑子核一歲一粒(陰陽瓦焙乾枯,為末),陳酒,熱,送下即蓋被,出汗而愈。

2. 胸發

胸發者,發於玉堂、膻中、中庭、鳩尾之四穴也。又有發於胸者,名曰井疽。此症初起如豆,肉色不變,必須早治,若不早治,下入於腹,必至死矣。屬任脈之經絡,四穴在心之外郭。凡邪不可犯心,一犯心輒死。夫臟腑邪遠,苟若犯心,尚有下堂之走,豈四穴逼近心君,而反得逍遙無慮乎?自然直入臟中,亦勢之甚便而甚利也。即曰經絡專屬任脈,然任脈名陰脈之海,周流諸陰,循環無已,一有癰毒,則陰不能行。

況未生癰之前,亦因陰脈不行,而火毒乃結聚不散,以致成癰。矧既已生癰,又何望其周流諸陰而無滯耶?自然滯者益滯,而結者益結矣。苟不速為星散,則火毒歸心,死亡頃刻。

救心敗邪湯,巫彭真君傳。治正胸生疽。

人參(一兩),茯苓(五錢),麥冬(五錢),熟地(一兩),山藥(一兩),芡實(一兩),甘菊花(五錢),芍藥(五錢),忍冬藤(二兩),遠志(三錢),天花粉(二錢),王不留行(三錢),水數碗,煎一碗,一氣飲之,火毒不結而散矣,二劑必愈。倘已潰爛,必須多服始愈。

3. 額髮

額髮者,發於額上攢竹之穴也。夫曲差、攢竹,雖屬太陽之經,然近於督脈之旁,亦陰陽雙合之處也。初發之時,必然頭痛,憎寒惡熱,項似拔,腰如折,正顯太陽之症。然太陽膀胱與少陰腎經為表裡之臟腑也,發太陽之火,即顧少陰之水,則膀胱不燥,內有滋潤,自易發汗,汗出而火毒隨之而盡散於表矣。

否則,單以托表為事,倘陰虛之人,禁再發其汗乎?吾恐因汗而愈虛,反不肯遽消其火毒耳。

藤葛散,巫彰真君傳。治額上生癰。

忍冬藤(二兩),麻黃(一錢),茯神(三錢),香附子(二錢),白芷(二錢),當歸(一兩),川芎(一兩),蒲公英(五錢),乾葛(三錢),天花粉(三錢),水數碗,煎一碗,食後服。初發者,二劑即散。如陰虛之人,此方不可用,另用轉敗湯

4. 兩脅雙發

脅發者,發於期門、章門之穴也,古名敗疵。謂是女子之疾,其實男女皆有之。或發於左,或發於右,此足厥陰肝經之部位也,然亦有上至淵腋、輒筋之穴者。雖二穴屬足少陽膽經,然肝膽為表裡,肝病必及膽,故不可舍肝而治膽也。夫膽多氣少血,肝多血少氣,總宜氣血雙補,決不可猛浪用熱劑也。

天下人惱怒居多,一有拂抑,便即動氣,兩脅脹滿,因而成癰。癰生於皮外者,猶癰之輕者也。更有生於脅之內者。夫脅內生癰,古人未談,世多不信,誰知脅痛而手不可按者,肝葉生癰也。肝之生癰,半成於氣惱、半成於憂鬱。憂鬱而得之者,其病緩:氣惱而得之者,其病驟。

憂鬱氣惱皆能爍干肝血,肝血既干,則肝血大燥,無血養肝,而憂鬱氣惱之無已。欲不蘊結憤恨而成癰,烏可得乎?但癰生於內,不可見也,而外則可徵。其脅之外,必現紅紫之色,而痛亦必在左而不在右,其舌必現青色。世有脅痛數日輒死者,正因生癰,毒敗而死。治之法,以平肝為主,而佐之瀉火去毒之味,萬勿因循時日,令其內潰而始救之,卒至於無功也。有脅下生疽者,在於京門、帶脈之穴間,痛癢徹心,如針刺之痛,漸潰至臍者死。

初腫脅不能轉動,面垢,百節骨痛,痛則連心,又名傳心疽。治法亦照治脅癰治之。

化肝消毒湯,岐公傳。治兩脅脹滿,發寒發熱,痛極生癰。

白芍(三兩),當歸(三兩),炒梔子(五錢),生甘草(三錢),金銀花(五兩),水煎服,十劑愈。

錦草湯,伯高太師傳。治脅上生癰,並治肝癰。

白芍(一兩),當歸(一兩),炒梔子(三錢),生甘草(五錢),錦地羅(一兩),水煎服,數劑愈。

宣郁化毒湯,岐公傳。治脾郁生脅癰。

柴胡(二錢),白芍(一兩),香附(二錢),薄荷(二錢),當歸(一兩),陳皮(一錢),枳殼(一錢),天花粉(二錢),生甘草(三錢),金銀花(一兩),水煎服,十劑愈。

金銀平怒散,伯高真君傳。治脅痛生癰。

金銀花(二兩),白芍(五錢),當歸(一兩),柴胡(一錢),白芥子(三錢),生甘草(三錢),炒梔子(三錢),丹皮(三錢),水煎服,一劑即消,二劑全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