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伯雄

《醫方論》~ 卷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9)

1. 桂枝湯

桂枝,芍藥,生薑三兩,甘草三兩(炙),大棗十二枚。

白話文:

桂枝、芍藥各三兩(約120公克),生薑三兩(約120公克),炙甘草三兩(約120公克),大棗十二枚。

此治風傷衛,解表之輕劑也,加減之法最多。細看注中之方,凡仲景所加減者,無不絲絲入扣,至後人之法,亦盡有可用,但須細心參酌,因症而施,始為得之。

白話文:

這是治療風寒侵襲衛氣,解表邪氣的輕型劑量,加減成分的方法很多。仔細地查看醫書上的方劑,凡是張仲景加減的藥物,沒有一種不是恰到好處的。後世留傳的方法,也有很多是可用的,但必須認真地參照考慮,根據症狀來使用,這樣才能運用得當。

2. 大青龍湯

麻黃六兩,桂枝甘草二兩(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石膏一塊(如雞子大),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白話文:

麻黃六兩。

桂枝、甘草(炙過的)各二兩。

杏仁四十枚(去除皮和尖端)。

石膏一塊(大小如雞蛋)。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此為風寒兩傷營衛而設,即麻黃加石膏、薑、棗也。麻黃湯中本用桂枝,可見仲景治寒未嘗不兼治風,則風寒兩傷營衛者用麻黃湯亦足矣,而必加石膏等三味者蓋因風寒兩傷營衛,非但傷風傷寒之可比,鬱熱必倍加。故用石膏體重味輕,以瀉鬱熱;薑、棗甘溫,以反佐之。仲景之意,全重在煩躁二字,若無此候,萬不可輕投。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針對風寒夾擊身體的營衛之氣而設的,就是麻黃湯加上石膏、生薑、大棗。麻黃湯中原本用桂枝,可見仲景治療寒症的時候,沒有不兼治風的,因此如果風寒兩傷營衛之氣,使用麻黃湯也足夠了,但一定要再加石膏等三味藥,是因為風寒兩傷營衛之氣,不僅比單獨傷風或傷寒還要嚴重,而且鬱熱會加倍。所以用石膏來瀉除鬱熱,因為石膏體重味輕;生薑、大棗甘溫,可以作為石膏的佐藥。仲景的用意,全在於煩躁兩個字,如果沒有這種症狀,千萬不可輕易服用這個方子。

3. 小青龍湯

麻黃(去節),桂枝,芍藥(酒炒),細辛甘草(炙)乾薑三兩,半夏五味子半升

白話文:

麻黃(去掉莖節),桂枝,芍藥(用酒炒過),細辛,甘草(烤過的),乾薑三兩,半夏,五味子半升

此方全為外有風、內蓄水而設。所以不用石膏者,因水停胃中,不得復用石膏以益胃之寒。故一變而為辛散,外去風而內行水,亦名曰青龍者,亦取發汗,天氣下為雨之義也。

白話文:

這個方劑是專門針對體表有風邪、體內有水飲的人而設計的。之所以不用石膏,是因為水停留在胃中,如果再用石膏,會加重胃的寒涼。所以改用辛散的藥物,既能祛除外邪風氣,又能行內水飲,這個方劑也叫「青龍」,也是取發汗,天氣下為雨的意思。

4. 葛根湯

葛根四兩,麻黃生薑三兩,桂枝,芍藥,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

白話文:

葛根四兩、麻黃和生薑三兩、桂枝、芍藥、炙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

太陽症無汗宜用麻黃矣,乃變其法,於桂枝中加葛根、麻黃二味,此中奧義全在「惡風」二字。但惡風而不惡寒,則不在寒傷營之例,乃太陽表症未解,將入陽明之象。故用麻黃以發汗,桂枝以去風,參用葛根,以阻其入陽明之路。若拋荒本經之病,而預用引經之藥,便為開門揖盜,仲景斷不為也。

白話文:

太陽症沒有汗,應該要使用麻黃,但改變了方法,在桂枝中添加了葛根、麻黃這兩種藥,其中的奧祕全在「惡風」兩個字。但是惡風而不惡寒,就不在傷營的條例,乃太陽表症沒有消除,將進入陽明的徵象。所以用麻黃來發汗,桂枝來祛風,再用葛根來阻擋進入陽明的路徑。如果拋棄原先的治療方法,而提前使用引經的藥物,那就等於敞開門戶迎接盜賊,仲景絕對不會這麼做。

5.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細辛二兩,附子一枚(炮)

白話文:

  • 麻黃:兩錢。

  • 細辛:兩錢。

  • 附子:一個(炮製過)。

此症機竅,全在「反發熱,脈沉」五字。蓋太陽之邪,初傳少陰,故脈症如此。方中用細辛、附子溫腎,以捍衛本經,格外來之邪不使深入;用麻黃以散太陽之邪,使之仍從原路而出。只此三味,而治法之妙如此,非仲景其孰能之?

白話文:

這種症候的關鍵機竅,全在「反發熱,脈沉」這五個字。太陽經的邪氣,初傳少陰經,所以脈象證候是這樣的。方劑中用細辛、附子溫暖腎臟,以保護根本經絡,使外來的邪氣不能深入;用麻黃來散發太陽經的邪氣,使邪氣仍然從原來的路徑排出。僅用這三味藥,而治病的方法妙到如此,除了張仲景,還有誰能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