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攻裡之劑第四 (3)

回本書目錄

攻裡之劑第四 (3)

1. 桃仁承氣湯

〔仲景(見血門)〕

2. 大陷胸湯

(仲景)

治傷寒下之早,表邪入里,心下滿而硬痛,或重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渴,日晡潮熱,從心至小腹硬滿,痛不可近;或無大熱,但頭微汗出,脈沉,為水結胸。(按之硬痛者為結胸,硬而不痛者為痞氣,不硬不痛,心下滿悶為支結。結胸最重、痞次之、支結又次之。

白話文:

如果治療傷寒,過早地使用瀉下藥,表邪就會進入裡層。這時會出現心下疼痛並且硬滿的情況,或在大量出汗後再次使用瀉下藥,六、七天都無法大便,舌頭乾燥,口渴,到了下午就會潮熱,從心部到小腹都硬滿,疼痛劇烈,無法靠近。或沒有高熱,只有額頭微汗,脈象沉細,形成水結胸。(按壓時硬且疼痛的是結胸,硬但不疼的是痞氣,不硬不疼,心下滿悶的是支結。結胸最嚴重,痞氣次之,支結再次之。)

結胸由於下之太早,里之正氣為邪所損。表邪乘虛入結於心胸之間,故石硬而痛;重汗復下,內外皆亡津液,邪熱內結,故不大便而舌上燥渴;邪入陽明,則日晡潮熱。或水飲結於胸脅,但頭微汗,余處無汗,水飲不得外泄,非熱結也,名水結胸。亦有熱已入里,久不攻之,失下而成結胸者;又有心下硬痛,無熱證者,為寒實結胸,小陷胸及白散主之。結胸固當下,然脈浮大者,下之則死,猶帶表邪,下之重虛,結而又結故死。

白話文:

引起結胸的原因,是太早使用瀉下的藥物,裡面的正氣就會被邪氣損傷。表面的邪氣趁虛進入,結聚在心胸之間,因此感到堅硬而疼痛。重重的汗水再次瀉出,身體內外津液都枯竭了,邪熱內聚,所以不大便,並且舌頭乾燥口渴。如果邪邪氣進入陽明經,那麼就會出現日落後潮熱的現象。或者水飲結聚在胸部和脅部,只有頭部微微出汗,其他部位沒有汗水,水飲無法向外排出,這不是熱結,稱為水結胸。還有一種情況是,熱氣已經進入裡,長時間不進行攻克,失去瀉下的機會,最後形成結胸。還有一些人,心下堅硬疼痛,沒有熱證,這是寒實結胸,應該使用小陷胸湯和白散來治療。結胸本應通過瀉下來治療,但是脈搏浮大的人,如果瀉下就會死亡,這是因為仍然帶有表邪,瀉下的作用太過虛弱,所以結上加上結,因此死亡。

喻嘉言曰:太陽誤下之脈,主病皆在陽在表,即有沉緊沉滑之殊,皆不得以里、陰名之。按:仲景曰: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皆以下之太早故也。成無己曰: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陽邪入里為結胸;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陰邪入里為痞。喻嘉言曰:風為陽,衛亦陽,故病起於陽;寒為陰,營亦陰,故病起於陰。

白話文:

喻嘉言說:太陽經誤下的脈象,主證都在太陽經陽表證,即使有沉緊、沉滑的不同,都不得以裡證、陰證命名。按照仲景的說法:病發於陽而誤下之,熱邪入裡而作結胸;病發於陰而誤下之,因作痞,都是因為誤下之過早的緣故。成無己說:發熱惡寒的,病發於陽,陽邪入裏為結胸;不發熱惡寒的,病發於陰,陰邪入裡為痞。喻嘉言說:風為陽,衛氣也為陽,所以病起於陽;寒為陰,營血也為陰,所以病起於陰。

周揚俊曰:發陽、發陰,二千年來未有知其解者,果如原注,無熱惡寒,則中寒矣,下之有不立斃者乎。如嘉言以寒傷營血為陰,則仲景痞論中中風、傷寒,每每互言,未嘗分屬也。不知發於陰者,洵是陰證,但是陽經傳入之邪,非中陰之謂也。陽經傳入,原為熱證,至於陰經,未有不熱深於內者,此所以去熱入二字,而成千載之疑也。

白話文:

周揚俊說:發陽、發陰,這兩千多年來沒有一個人能解釋清楚的。如果真的像原注裡所說的那樣,沒有發熱、惡寒的症狀,那就是中寒了,吃下藥之後還能不馬上死去嗎?像嘉言那樣認為寒傷營血屬於陰證,那麼仲景在《傷寒論》中所提到的中風、傷寒,每每是互相說,從沒分開來談過。不知道發於陰證的人,是真正的陰證,但實際上是陽經傳入的邪氣,並不是中陰所致。陽經傳入的邪氣,本來就是熱證,至於陰經,沒有不深刻地熱於裡面的。所以用「去熱入」兩個字,就造成了千百年間的疑惑。

熱證由三陰傳於胃,已入腑者為可下,若在經而下則為誤下,與三陽在經無異,故曰陽邪結於陽位,則結在胸,陰邪結於陰位,則在心下或邊旁也。陰經誤下何以止成痞,以所結只在陰位,不若陽邪勢甚也。按:仲景治痞多用寒藥,則痞之屬熱邪可知。

白話文:

熱邪由三陰傳入胃經,已經進入腑臟的可以攻下,如果在經絡中就攻下,就是誤下,與三陽在經絡中的情況沒有區別,所以說陽邪積結在陽位,就會積結在胸中,陰邪積結在陰位,就會在心下或旁邊。陰經誤下為什麼只會形成痞證,而不會形成其他的症狀,這是因為積結只在陰位,不像陽邪那樣勢力強大的緣故。按:仲景治療痞證大多使用寒藥,這說明痞證屬於熱邪。

《六書》云:胸膈滿者,胸間氣塞滿悶也,非心下滿;脅滿者,脅肋脹滿也,非腹中滿;蓋表邪傳裡,必先胸以至心腹入胃,是以胸滿多帶表證,宜微汗;脅滿多帶半表半裡,宜和;胸中痰實者宜湧之;如結實燥渴便秘,宜以此湯下之。附:白散:巴豆一分,去心皮,炒黑,研,貝母、桔梗各三分。

白話文:

《六書》中說:胸膈滿,是說胸間氣體塞滿、悶悶不樂,而不是心下滿;脅滿是說脅肋脹滿,而不是腹中滿。概括而言,外邪傳入內裏,必定先經過胸部再到心腹進入胃中,因此胸滿多伴有表證,宜微汗法治療;脅滿多為半表半裡證,宜和解法治療;胸中痰實者宜催吐法治療;如果出現實燥渴便祕等症狀,宜用此湯藥治療。附:白散:巴豆一分,去皮後炒黑,研成粉末,再加入貝母、桔梗各三分。

治寒實結胸。巴豆辛熱以散寒結;貝母苦辛以散痰實;結在胸,故以桔梗浮而上之,利膈清表。故病在膈上必吐,病在膈下必利也)。

白話文:

治療寒邪凝結在胸腔引起的疾病。巴豆辛熱,能溫散寒結;貝母苦辛,能化痰散結;桔梗能上浮,所以用來宣通胸腔,疏利隔膜,清利體表。所以這種疾病如果在隔膜以上,通常會以嘔吐的方式發作;如果在隔膜以下,通常會以腹瀉的方式發作。

大黃(二兩),芒硝(一升),甘遂(一錢。)為末。先煮大黃,去渣;內芒硝,煮一二沸,內甘遂末,溫服。

白話文:

大黃(兩百公克),芒硝(一升),甘遂(十公克。)磨成粉末。先煮大黃,去掉渣滓;加入芒硝,煮沸一兩次,加入甘遂末,溫熱服用。

此足太陽藥也。表邪入里,結於高位,以致三焦俱實,手不可近,證為危急,非常藥所能平。故以甘遂苦寒行水直達,為君;芒硝鹹寒軟堅,為臣;大黃苦寒盪滌,為使。三藥至峻,而有起死之功(《準繩》曰:邪結胸中,處至高之分,宜若可吐;然邪氣與胸中陽氣相結,不能分解,壅於心下,為硬為痛,非虛煩膈實者所可同,故須攻下之。低者舉之,高者陷之,以平為正,故曰陷胸也。

白話文:

這是足太陽經的藥方。表邪侵入體內,結於胸部以上,導致三焦俱實,手無法靠近,病情危急,一般的藥物無法治療。所以用甘遂苦寒行水直達,為君藥;芒硝鹹寒軟堅,為臣藥;大黃苦寒盪滌,為佐藥。三種藥物都很峻烈,卻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準繩》中說:邪氣結在胸中,處於至高的部位,似乎可以吐出來;但邪氣與胸中的陽氣相結合,不能分解,壅塞在心下,形成硬結和疼痛,與虛煩膈實的證狀不同,所以必須攻下。低下的部分要舉升,高亢的部分要陷降,以平為正,所以稱為陷胸。

經又曰: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朱丹溪曰:太陽病在表而攻裡,可謂虛矣。

白話文:

《傷寒雜病論》中說:太陽病的脈象浮動而且跳動很快,浮脈是風熱的表現,跳動得快是熱證,脈動不停是疼痛,跳動得快是虛證。頭痛、發熱輕微、盜汗出而反覆惡寒的,是表證沒有解除,醫生卻反過來攻下,脈搏跳動得快變成跳動得慢,隔膜內拒按疼痛,胃中空虛,客邪侵犯隔膜,呼吸短促煩躁,心裡懊惱煩悶,陽氣內陷,心部以下堅硬,就會形成結胸,服用大陷胸湯來治療。朱丹溪說:太陽病在表證而攻裡,就可以說是非常虛證了。

原文曰:太陽病脈浮而動數,今得誤下,動數變遲矣。又曰:胃中空虛。又曰短氣躁煩,虛之甚矣,借曰陽氣內陷,心下因硬,而可迅攻之乎。豈陷胸之力,反緩於承氣,一下再下,寧不畏其虛乎。前文曰:結胸脈浮大者,下之死,又曰:結胸證悉具,煩躁者死,今曰脈浮,又曰煩躁,大陷胸果可用乎。若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者,當以梔子豉湯吐去胸中之邪。

白話文:

原文:一名患者,太陽經病的脈象浮動而急促。今天誤下後,脈象從急促轉變為遲緩,另外,胃中空虛。

一名患者,脈象短促氣躁煩悶,這是虛證到了很嚴重的程度。有人說陽氣內陷,心下因此堅硬,難道可以用攻下法迅速治療嗎?這種力量難道比承氣湯緩和嗎?連續使用下法,難道不怕患者虛脫嗎?

前文說:結胸病,脈象浮大的人,用下法會死。又說:結胸證狀全都具備,煩躁的人會死。現在脈象浮動,又說煩躁,難道結胸真的可以使用攻下法嗎?

如果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悔煩悶,應該用梔子豉湯吐出胸中的邪氣。

陶節庵曰:結胸乃下早而成,未曾經下者,非結胸也,乃表邪傳入胸中,證雖滿悶,尚為在表,正屬少陽部分,半表半裡之間,只須小柴胡加枳桔以治,未效則以小柴胡對小陷胸一服豁然。若因下早而成者,方用陷胸湯,以分淺深,從緩治之,不宜太峻。上焦乃清道至高之分,過下則傷元氣也。

白話文:

陶節庵說:結胸是由於過早服用下氣藥而造成的,如果病人以前沒有服用過下氣藥,那麼就不是結胸,而是表邪傳入胸中。雖然症狀表現為胸悶鬱悶,但病邪還停留在體表,正好屬於少陽的部位,介於表裡之間。只要用小柴胡湯加上枳桔來治療就可以了,如果沒有效果,那就用小柴胡湯對小陷胸湯一劑服用,就會豁然開朗。如果結胸是因服用下氣藥而造成的,那就要用陷胸湯來治療,根據病情的深淺緩急來治療,不宜太峻猛。上焦是清道至高之分,服用過多的下氣藥會損傷元氣。

崔行功曰:傷寒結胸欲絕,心膈高起,手不可近,用大陷胸湯。不瘥者,此下後虛逆,氣已不理,毒復上攻,當用枳實理中丸,先理其氣,次調諸疾,用之如神。《活人》云:誤下未成結胸者,急頻與理中湯,自然解了,蓋理中治中焦故也。胃中雖和,傷寒未退者,宜侯日數足,卻以承氣再下之,蓋前藥之下未是也。

白話文:

崔行功說:傷寒結胸,胸中結氣,呼吸困難,想要斷絕,心膈高起,手不能靠近,應使用大陷胸湯治療。如果治療效果不好,這是因為下後虛逆,氣機已經紊亂,毒氣又再次向上攻犯,應該使用枳實理中丸,先理順氣機,然後調理各個方面的疾病,效果非常神奇。《活人書》中說:誤下之藥,未形成結胸者,應立即頻頻服用理中湯,自然就可以解除了,因為理中湯能治療中焦的緣故。胃中雖然已經調和,但傷寒尚未痊癒者,應該等待天數已夠,再使用承氣湯再次下之,因為之前的藥物下法不對。

其水結胸者,用小半夏加茯苓湯、小柴胡去棗加牡蠣主之;又有血結胸證,手不可近,漱水不欲咽,善妄如狂,大便黑,小便利,宜犀角地黃湯。劉心山曰:結胸痞滿,多由痰飲凝結心胸,故陷胸、瀉心用甘遂、半夏、栝蔞、枳實、旋覆之類,皆為痰飲而設也)。

白話文:

如果患有胸部積水,可以用小半夏加上茯苓湯、小柴胡湯去掉大棗加上牡蠣來治療。另外還有血積胸的症狀,患者的手不能靠近胸部,漱口時不想要吞嚥,容易胡言亂語好像發狂一樣,大便呈黑色,小便通暢,應該使用犀角地黃湯。劉心山說:胸部痞滿,大多是因為痰液凝結在心胸部造成的,所以陥胸、瀉心的藥方使用甘遂、半夏、栝蔞、枳實、旋覆等,都是針對痰液而設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