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下集卷之六 (1)

回本書目錄

下集卷之六 (1)

1. 經旨

經曰:壯火食氣,少火生氣。

澄按:凡屬熱者,皆壯火之病。少火之火,無物不生;壯火之火,無物不耗。

又曰: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外溢則衄血,血內溢則後血。腸胃之絡傷,則血溢於腸外,腸外有寒,汁沫與血相搏,則併合凝聚不得散,而積成矣。

澄按:寒則凝聚,熱則流通,故五臟之積,皆由寒而起也。然有稟質之偏,日食辛熱煿炙之物,常服溫烈金石丹藥,損鑠真液,有積熱成虛損之症者。

陽絡陰絡,內溢外溢,論見失血門中,腸胃本無血辨。

2. 脈法

脈浮虛數為虛熱,沉實數為實熱。各隨其部位,以斷何經積熱。

沉數里熱,沉實而數曰積熱。

脈浮大而長,脾有大積。

脈大而數,腹痛嘔涎,為蟲積。

3. 總論

吳澄曰:世之治虛損者,不曰滋陰降火,則曰溫補脾腎,所以有偏於黃柏知母者,有偏於桂、附、河車者,是皆以彼之病,合我之藥,而不知察病立方之法也。其次則平平淡淡,不寒不熱,不補不消,與症絕不相干,以為神奇穩妥。若犀角黃連石膏之屬,守真、戴人之法,則皆搖首驚畏,駭異非常,反云弄險,不敢不敢。殊不知有種積熱類虛損之症,非此不除,病終不愈,有病則病當之,須知有故無殞也。

蓋藥與病當,則巴霜、砒石,亦能奏功;藥不當病,則生薑甘草,亦能殺人,是在用者之何如耳。故立積熱類虛損之一症。

4. 積熱成勞

丹溪曰:蒸蒸發熱,積病最多。嗜欲者,心中實怯,故每迎師用藥,喜補而憚攻,抑知積之不去,熱亦不去也。多補是重閉其氣,是資其邪而益其病也。初起未久,胃氣尚強,急當推之,而後議補,則無反復之憂。若失機遷延,日遠莫能為計,欲補則無成功,欲攻則胃氣已壞,畏首畏尾,待死而已。

澄按:今時虛損之症,可保全者,百無二三,非盡不可治也,皆人自誤死耳。如東垣云:病不早治,日數久淹,或困乃求醫,法不及用,病勢已盈,豈為天命?今時則不然,死於病者半,死於醫者半。死於病者,輕忽自視,因循觀望,苟且延挨,及病已成,而後藥之,是猶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也。

死於醫者,病可圖為,彼罔知治,藥餌妄投,朝更暮易,將病人之真元,消磨殆盡,而云難治,是何異於落井下石也耶。今時之弊,莫此為甚,欲望保全,其可得乎?

5. 虛勞皆積熱做成

虛勞皆積熱做成,始健時,可用子和法;日後羸敗,四物加減,送消積丸,使熱不再作也。

澄按:子和法,即舟車、禹功、神芎導水之類,去積宣熱,疏通氣血。始健時,元氣未傷,不須畏忌,可攻可導也。倘日久羸敗,則前法又不可用,而改以四物送消積丸,使熱不再作,此亦不得已之法也。

又按:病有生成者,有變成者,有做成者。初起一症謂之生,再轉一症謂之變,藥餌妄施謂之做。生者不假人力,原自生成。變者調攝失宜,隨病所化。做者純是人力,並非本來。如丹溪云積熱做成者,此病做病耳。今時皆以藥做之,如米之做飯、做粥、做酒之類,隨人做之,無不成也。

如偶感外邪未清,本非勞嗽也,而以天冬百合紫菀、兜鈴之類做之,則勞嗽成矣。本無蒸熱也,而以二地、二冬、丹皮、地骨皮之類做之,則蒸熱成矣。本不失血也,而以龜板、元參、牛膝、童便、地黃、麥冬之類做之,則失血見矣。本不泄瀉也,而以玉竹當歸黃柏知母之類做之,則泄瀉成矣。

推而廣之,豈獨虛勞一症哉?如妊娠分娩,本不難產也,而人皆做之。蓋天生天化,順成其道,不假施為,瓜熟蒂落,此自然之理也。醫家惟恐其產之不難,而以催生藥做之;產家惟恐其不難,而以驚慌恐懼做之;收生穩婆惟恐其不難,而以探胎試水勒出做之,則難產成矣。至若鳥獸,苦無人做,則亦無難產之症矣。

又如小兒急慢驚風,類多假搐,醫者惟恐其不成,而以牛黃紫雪、冰、麝之類做之。外科癰疽,本不內陷也,醫者惟恐其不成,而以攻毒清涼之藥做之。又如眼科,未必遂瞎也,醫者惟恐其不瞽,而以辛竄燥烈之劑、冰伏點眼之藥做之。至於膨脹膈噎,何症不然,而豈獨虛勞乎?姑錄一二,以為當世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