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湯頭歌訣》~ 理氣之劑 (2)

回本書目錄

理氣之劑 (2)

1. 四磨

(湯,《嚴氏》)亦治七情侵,人參烏藥及檳沉。(人參、烏藥、檳榔沉香等分。氣逆,故以烏藥、檳榔降而順之。加參者,恐傷其氣也。)濃磨煎服調逆氣,實者枳殼易人參。去參加入木香枳(實),五磨飲子白酒斟。(白酒磨服,治暴怒卒死,名氣厥。)

白話文:

這個湯劑(出自《嚴氏》)也治療七情侵犯引起的疾病。使用人參、烏藥、檳榔和沉香(等分)。氣逆,所以用烏藥和檳榔降逆理氣。加入人參,是因為擔心會傷到正氣。

濃煎後服用,可以調和逆氣。如果實證,可以用枳殼代替人參。去掉人參,加入木香和枳實(實證),五次研磨後加入白酒服用。(白酒研磨後服用,可以治療暴怒導致的猝死,稱為「氣厥」。)

2. 代赭旋覆湯

仲景用人參半夏甘姜大棗臨。重以鎮逆咸軟痞,痞硬(音硬)噫(音愛)氣力能禁。(赭石一兩,參二兩,旋覆、甘草各三兩,半夏半升,生薑五兩,棗十二枚。旋覆之咸以軟堅,赭石之重以鎮逆,薑、夏之辛以散虛痞,參、甘、大棗之甘以補胃弱。)

白話文:

仲景使用人參、半夏、甘草、生薑、大棗來治療疾病。

這些藥物具有鎮定、軟化硬塊、排氣、增加體力的功效。(處方:赭石一兩,人參二兩,旋覆花、甘草各三兩,半夏半升,生薑五兩,棗十二枚。旋覆花的鹹味可以軟化堅塊,赭石的重量可以鎮定,薑、半夏的辛味可以散虛痞,人參、甘草、大棗的甘味可以補胃弱。)

3. 紺珠正氣天香散

香附乾薑蘇葉陳。烏藥舒郁兼除痛,氣行血活自經勻。(香附八錢,烏藥二錢,陳皮、蘇葉各一錢,乾薑五分,每服五、六錢。烏、陳入氣分而理氣,香、蘇入血分而利氣,乾薑兼入氣血,用辛溫以順氣平肝,氣行則血行經自調,而痛自止矣。)

白話文:

香附、乾薑、蘇葉、陳皮。烏藥可以舒緩鬱悶並止痛,氣血通暢了,月經自然就會順暢。(香附八錢,烏藥二錢,陳皮、蘇葉各一錢,乾薑五分,每次服用五、六錢。烏藥、陳皮能理氣,香附、蘇葉能利氣,乾薑既能理氣又能利血,辛溫順氣平肝,氣血通暢了,月經就會規律,疼痛自然就會消失。)

4. 橘皮竹茹

(湯)治嘔呃,參甘半夏陳皮麥。赤茯再加薑棗煎,方由金匱此加闢。(《金匱》方,橘皮竹茹各二升,人參一兩,甘草五兩,生薑半斤,棗三十枚,名橘皮竹茹湯,治噦逆,即呃逆也。後人加半夏、麥冬、赤茯苓枇杷葉。呃逆由胃火上衝,肝膽之火助之,肺金之氣不得下降也。

白話文:

(湯藥)治療嘔吐噎呃,使用人參、甘草、半夏、陳皮、麥冬。再加入赤茯苓、生薑、大棗煎煮,這個配方源於《金匱要略》,增加了枇杷葉。

《金匱要略》中的配方:橘皮、竹茹各二升,人參一兩,甘草五兩,生薑半斤,棗三十枚,稱為橘皮竹茹湯,治療噦逆(即呃逆)。

後人加入了半夏、麥冬、赤茯苓、枇杷葉。呃逆是由胃火上衝引起的,肝膽之火助長了它,肺金之氣無法下降所致。

竹茹、麥冬、枇杷葉清肺和胃而降氣,肺金清則肝木自平矣。二陳降痰逆,赤茯苓瀉心火,生薑嘔家聖藥,久病虛贏,故以參、甘、大棗扶其胃氣。)

白話文:

竹茹、麥冬、枇杷葉能清熱潤肺、和胃降氣,肺金清涼後,肝木自然調平。二陳湯能化痰平喘,赤茯苓瀉心火,生薑是治療嘔吐的良藥。若是久病體虛,則用參、甘草、大棗來扶助胃氣。

5. 丁香柿蒂

(湯,《嚴氏》)人參姜,呃逆因寒中氣戕。(丁香柿蒂各二錢,人參一錢,生薑五片。)濟生香蒂僅二味,(亦名丁香柿蒂湯,加姜煎。古方單用柿蒂,取其苦溫降氣;《濟生》加丁香、生薑,取其開鬱散痰;加參者,扶其胃氣也。)或加竹橘用皆良。(加竹茹橘紅,各丁香柿蒂竹茹湯,治同。)

白話文:

湯方: (取自《嚴氏》)

組成: 人參、薑

主治: 因受寒導致的呃逆,氣機受損。

加味湯方: (又稱丁香柿蒂湯,加薑同煎)

加味: 丁香、柿蒂(各二錢)、人參(一錢)、生薑(五片)

功效:

《濟生》方僅用兩味藥(丁香、柿蒂),取其苦溫降氣之效;《濟生》方中加入丁香、生薑,取其開鬱散痰之效;加入人參,可扶助胃氣。

其他加味:

  • 加入竹茹、橘紅皆為良方。(加竹茹、橘紅,名為丁香柿蒂竹茹湯,主治同。)

6. 定喘

(湯)白果與麻黃,款冬半夏白皮桑。蘇杏黃芩甘草,肺寒膈熱哮喘嘗。〔白果三十枚(炒黃),麻黃、半夏(薑製)、款冬各三錢,桑皮(蜜炙)、蘇子各二錢,杏仁、黃芩各錢半,甘草一錢,加姜煎。麻黃、杏仁、桑皮、甘草散表寒而清肺氣,款冬溫潤,白果收澀,定喘而清金,黃芩清熱,蘇子降氣,半夏燥痰,共成散寒疏壅之功。〕

白話文:

這帖藥湯包含白果、麻黃、款冬、半夏、白桑皮、蘇子、杏仁、黃芩和甘草。

白果、麻黃、半夏、款冬用於緩解肺寒導致的膈肌抽搐和哮喘。

桑皮、蘇子、杏仁、黃芩用於散發體表寒氣,疏通肺氣。

款冬具有滋潤溫暖的作用,白果具有收斂止咳的作用。黃芩具有清熱降火的作用,蘇子具有降氣化痰的作用,半夏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這些藥材共同發揮作用,散寒通氣,緩解肺部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