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方論》~ 卷四 (1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2)

1. 大黃䗪蟲丸

治五勞七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

大黃(十兩,酒蒸),黃芩(二兩,炒),甘草(三兩),桃仁(去皮尖,炒),杏仁(去皮尖,炒),芍藥(各四兩,炒),地黃(十兩),乾漆(一兩,炒),虻蟲(一兩五錢,去翅足,炒),水蛭(百枚,炙黃),蠐螬(一兩半,炒),䗪蟲(一兩,去頭足,炒)

白話文:

  • 大黃(十兩,用酒蒸過)

  • 黃芩(二兩,炒過)

  • 甘草(三兩)

  • 桃仁(去皮去尖,炒過)

  • 杏仁(去皮去尖,炒過)

  • 芍藥(各四兩,炒過)

  • 地黃(十兩)

  • 乾漆(一兩,炒過)

  • 虻蟲(一兩五錢,去掉翅膀和腿,炒過)

  • 水蛭(一百隻,炙成黃色)

  • 蠐螬(一兩半,炒過)

  • 䗪蟲(一兩,去掉頭和腳,炒過)

上十二味,為末,蜜丸如小豆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李士材曰:勞傷之症,未有無瘀血者也。瘀之日久,則發為熱;熱涸其液,則干黏於經絡之間;愈干愈熱,愈熱愈干,而新血皆損。人之克養百骸,光華潤澤者,止藉此血。血傷則無以沃其膚,故甲錯也;目得血而能視,營氣不貫於空竅,故黑黯也。仲景洞見此症,補之不可,涼之無益,而立此方。

白話文:

李士材說:勞傷的疾病,沒有不帶有瘀血的。瘀血的時間久了,就會化為熱症;熱症耗盡了津液,就會粘結於經絡之間;越乾燥則越熱,越熱則越乾燥,新血慢慢缺失。人體滋養全身,光華滋潤,全靠血液。血氣虛損則不能濡養皮膚,所以皮膚會粗糙幹燥;眼睛靠血氣才能視力正常,如果營氣不能充盈眼部,眼睛就會變黑暗、失明。仲景透徹地瞭解了這種病症,用補益的方法不能治癒,用清涼的方法也不會有效果,所以制定了這個方劑。

經曰血主濡之,故以地黃為君;堅者削之,故以大黃為臣;統血者脾也,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又酸苦湧泄為陰,故以甘、芍、桃、杏為佐;咸走血,苦勝血,故以乾漆之苦,四蟲之咸為使。吳氏曰:濁陰不降,則清陽不升;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今人遇一勞症,便用滋陰,服而不效,坐以待斃,術豈止此耶!

白話文:

經書上說,血液負責滋潤身體,所以生地黃是君藥;堅硬的東西需要削弱,所以大黃是臣藥;統管血液的是脾臟,脾臟喜歡舒緩,用甘味的食物可以舒緩脾臟,酸味和苦味可以湧泄陰邪,所以用甘草、芍藥、桃仁、杏仁作為佐藥;鹹味可以運行血液,苦味可以剋制血液,所以用乾漆的苦味和四蟲的鹹味作為使藥。吳氏說:濁陰不下降,則清陽不升起;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現在有人遇到一例勞症,就用滋陰藥治療,服用後沒有效果,坐以待斃,難道就只有這種方法嗎?

2. 烏梅丸

治厥陰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即吐蛔。又主久利。

烏梅(三百枚),黃連(一斤),細辛附子(炮),人參桂枝黃柏(各六兩),乾薑(十兩),當歸,蜀椒(各四兩),

白話文:

烏梅(三百粒),黃連(一斤),細辛、炮附子、人參、桂枝、黃柏(各六兩),乾薑(十兩),當歸、蜀椒(各四兩)。

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納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一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

白話文:

將以上十味藥材,分別搗碎、篩過,然後混合在一起。用苦酒浸泡烏梅一夜,去核,然後蒸五升米,直至米飯熟透。將米飯搗成泥,與藥物混合均勻,放入臼中,用蜜杵搗二千下,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服用時,先吃飯,然後再服用十粒藥丸,每天服用三次,逐漸增加至一二十粒。服用期間忌食生冷、滑膩、有異味的食物。

柯韻伯曰:六經惟厥陰為難治。其本陰,其標熱,其體木,其用火。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或收,或散,或逆,或從,隨所利而行之,調其中氣,使之和平,是治厥陰法也。(治厥陰大法。)厥陰當兩陰交盡,又名陰之絕陽,宜無熱矣。第其具合晦朔之理,陰之初盡,即陽之初生,所以一陽為紀,一陰為獨使,則厥陰病熱,是少陽使然也。

白話文:

柯韻伯說:六經之中,只有厥陰病最難治療。厥陰的根本是陰,標證是熱,它的體屬木,用火。必須先抑制它所主導的病症,再治療它發生的原因,有時採取收歛法,有時採取疏散法,有時採取逆治法,有時採取從治法,根據具體情況採用相應的方法,調和體內的陰陽氣血,使之平和,這就是治療厥陰病的方法。(治療厥陰病的大原則。)厥陰位於兩陰交盡之處,又稱陰之絕陽,應該沒有熱了。但它符合晦朔的道理,陰氣剛盡,陽氣即生,所以陽氣在紀,陰氣獨使,則厥陰病的熱,是由少陽引起的。

火旺則水虧,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氣有餘便是火也;木盛則剋土,故飢不欲食;蟲為風化,飢則胃中空虛,蛔聞食臭出,故吐蛔。(敘厥陰症明晰。)仲景立方,皆以辛甘苦味為君,不用酸收之品;而此用之者,以厥陰主肝木耳!《洪範》曰:木曰曲直作酸。《內經》曰:木生酸,酸入肝。

白話文:

  • 火氣旺盛就會導致水液虧損,因此會引發消渴症;氣往上衝撞心臟,心臟疼痛、發熱,氣過多就是火氣。

  • 肝木過於旺盛就會剋制脾土,因此感到飢餓卻不想吃東西;蛔蟲因風而化生,當飢餓時胃中空虛,蛔蟲聞到食物的氣味就會跑出來,因此會吐出蛔蟲。(對厥陰證的症狀說明得很清楚。)

  • 仲景立方,都以辛、甘、苦味藥物為主,不用酸性收斂的藥物;而這裡用到酸性藥物,是因為厥陰主肝木!《洪範》說:木的特性是彎曲正直,產生酸味。《內經》也說:木生酸,酸味進入肝臟。

君烏梅之大酸,是伏其所主也;配黃連瀉心而除疼,佐黃柏滋腎以除渴,先其所因也;腎者肝之母,椒、附以溫腎,則火有所歸,而肝得所養,是固其本;肝欲散,細辛、乾薑辛以散之;肝藏血,桂枝、當歸引血歸經也;寒熱雜用,則氣味不和,佐以人參調其中氣;以苦酒漬烏梅,同氣相求;蒸之米下,資其穀氣;加蜜為丸,少與而漸加之,緩則治其本也。

白話文:

烏梅的大酸味是抑制它的主要症狀;配上黃連瀉心除去疼痛,佐以黃柏滋潤腎臟以解除口渴,是從根本處預防病症;腎是肝的母親,用花椒、附子溫暖腎臟,則心火有可以歸宿的地方,肝臟得到滋養,這是鞏固根本;肝喜條達疏散,用細辛、乾薑的辛味疏散它;肝臟藏血,桂枝和當歸引血歸經;寒涼與溫熱藥物一起用,則藥性的氣味互相抵觸,佐以人參調節裡面的氣;用苦酒浸泡烏梅,同類藥味相求;將藥放在蒸過的米飯下面,吸收米的穀氣;加上蜂蜜丸成藥丸,少量服用並逐漸增加劑量,用緩和的方法治療根本病症。

蛔,昆蟲也,生冷之物與濕熱之氣相成,故藥亦寒熱互用,且胸中煩而吐蛔,則連、柏是寒因熱用也。蛔得酸則靜,得辛則伏,得苦則下,信為化蟲佳劑。久利則虛,調其寒熱,酸以收之,下利自止。

白話文:

蛔蟲是一種昆蟲,是由生冷的食物和濕熱之氣共同形成的。因此,用藥時也需要寒熱並用。而當胸中煩悶,吐出蛔蟲時,連翹、柏子等寒性藥物是因熱而用。蛔蟲遇到酸性物質會變安靜,遇到辛辣物質會潛伏起來,遇到苦味物質會被驅除。因此,酸、辛、苦味藥物是驅蟲的良藥。如果腹瀉時間長了會導致虛弱,這時需要調整寒熱藥物的比例,並用酸性藥物來收斂,腹瀉自然就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