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方論》~ 卷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3)

1. 平胃散

治濕淫於內,脾胃不能剋制,有積飲痞膈中滿者。

蒼朮(五斤,泔浸七日),陳皮(去白),厚朴(各三斤,薑汁炙),甘草(三十兩,炙)

白話文:

蒼朮(五斤,用泔水浸泡七天),陳皮(去除白色內皮),厚朴(各三斤,用生薑汁烤炙),甘草(三十兩,烤炙)

上為末,每服三錢,薑湯下,日三服。又水煎,每服七錢。

柯韻伯曰:《內經》以土運太過曰敦阜,其病腹滿;不及曰卑監,其病留滿痞塞。張仲景制三承氣湯,調胃土之敦阜;李東垣制平胃散,平胃土之卑監也。培其卑者而使之平,非削平之謂,猶溫膽湯,用涼劑而使之溫,非用溫之謂。後之注本草者,曰敦阜之土,宜蒼朮以平之;卑監之土,宜白朮以培之。

白話文:

柯韻伯說:《內經》中提到,土運太過叫做敦阜,其病症是腹部脹滿;土運不及叫做卑監,其病症是留滿痞塞。張仲景制定三承氣湯,用來調治胃土的敦阜;李東垣制定平胃散,用來平胃土的卑監。培補卑下的土使它平正,並不是把它削平的意思,就像溫膽湯,用了涼性藥物卻使它溫暖,而不是用了溫性藥物。後來注釋本草的人說,敦阜之土,應該用蒼朮來平整它;卑監之土,應該用白朮來培補它。

若以濕土為敦阜,將以燥土為卑監耶?不審敦阜、卑監之義,因不知平胃之理矣。二術苦甘,皆燥濕健脾之用,脾燥則不滯,所以能健運而得其平。第二術白者柔而緩,蒼者猛而悍,此取其長於發汗,迅於除濕,故以蒼朮為君耳。不得以白補、赤瀉之說,為二術拘也。厚朴色赤苦溫,能助少火以生氣,故以為佐;濕因於氣之不行,氣行則愈,故更以陳皮佐之。甘先入脾,脾得補而健運,故以炙甘草為使。

白話文:

如果把潮濕的土壤當作高地,難道要將乾燥的土地當作低窪的地段嗎?不明白高地和低窪地段的含義,就不知道平胃散的原理。兩種藥物苦、甘,都有乾燥、滋潤、健脾的作用,脾臟乾燥就不會停滯,因此可以健運並使脾胃達到平衡。第二種藥「白朮」性情緩和,而蒼朮則性情猛烈又剛強,取藥用「蒼朮」這味藥,是取其發汗、除濕的速度較快,所以把它定為君藥。不能以白補、赤瀉的說法,來限制這兩種藥物的應用。厚朴的顏色是紅色,味道辛辣,且具有溫熱的特性,能夠幫助少陽的火氣生長,因此把它定為佐藥。濕氣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所產生的,氣血運行順暢了,濕氣就會消除,所以又以陳皮作為佐藥。甘草先進入脾臟,脾臟得到滋養而健運,所以用炙甘草做引藥。

名曰平胃,實調脾承氣之劑與!夫潔古取《金匱》之枳朮湯以為丸,枳實之峻,重於厚朴,且無甘草以和之,雖倍白朮,而消伐過於此方。昧者以術為補,為當久服,不思枳實為峻而不宜多,特未之思耳。

白話文:

名為平胃,其實是調脾承氣的藥方啊!潔古參考《金匱要略》的枳朮湯來做成藥丸,枳實的峻利勝過厚朴,而且沒有甘草來調和,即使白朮加倍,也比這個方子消導的力量過於強烈了。不明理的人把術藥當作是補藥,認為應該長期服用,卻不考慮枳實性峻不能多吃,這是沒有認真思考過的緣故。

2. 瓜蒂散

邪結胸中,胸中痞硬,寸脈微浮,氣上衝咽喉不得息;或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手足厥冷,脈乍緊者;或飲食入口即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皆宜用此吐之。亡血、虛家,不可與也。

白話文:

邪氣積聚在胸中,胸中痞悶堅硬,寸脈微弱而浮動,氣往上衝到咽喉無法呼吸;或心下滿而煩躁,飢餓時不能進食,手腳冰冷,脈搏時而緊迫;或飲食入口即吐出,心中溫暖而想吐,又不能吐出來,剛開始發病時手腳寒冷,脈搏弦而遲緩,這些情況都宜用此方催吐。如果病人氣血虧虛,就不可以使用此方。

瓜蒂,赤小豆(熬黃,各一合),香豉(一合)

上二味,別搗為散,取一錢,用香豉一合,熱湯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溫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

白話文:

  1. 將黃連、黃檗兩種藥材,分別搗成粉末。

  2. 取一錢黃連、黃檗粉末,加入一合香豉(炒熟的黃豆粉),以及七合熱湯。

  3. 將以上材料煮成稀粥,去除藥渣,取其清汁。

  4. 將清汁與藥粉混合,攪拌均勻,趁溫熱時服用。

  5. 如果沒有嘔吐,可少量增加藥物的劑量,直到引起嘔吐為止。

柯韻伯曰:胸中者,清虛之府。寒邪凝結,內熱不得外達,以至痞硬。其氣上衝,心下煩,心中溫者,熱鬱也。脈微浮,或弦遲,或乍緊,手足寒,飲食入口即吐者,寒束也。咽喉不得息,心下滿,飢不能食,欲吐不能吐者,寒格而熱不得越也。(辨症精晰。)肺氣不得降,胃陽不得升,諒非汗、下之法所能治,必得酸苦湧泄之品,因而越之,上焦得通,中氣得達,肺家之治節行,胸中之陽氣復,痞硬可得而消耳。

白話文:

柯韻伯說:胸部是清虛明亮的臟腑所在。寒邪凝結,內熱無法向外宣洩,以致出現痞硬。其氣向上衝擊,心下煩悶,心中溫熱,這些都是熱鬱引起的。脈象微弱而浮,或弦緊而遲緩,或忽緊忽慢,手腳冰冷,食物入口即吐,這些都是寒邪束縛引起的。咽喉不得休息,心下滿悶,飢餓卻不能吃東西,想吐卻吐不出來,這些都是寒邪阻隔,熱邪無法宣洩引起的。(辨症精確。)肺氣無法下降,胃陽無法上升,這肯定不是發汗、瀉下的方法所能治癒的,必須採用酸苦湧泄的藥物,並因而宣洩之,上焦得以通暢,中氣得以運行,肺的調節功能得以恢復,胸中的陽氣得以恢復,痞硬就可以消除了。

瓜蒂色青,象東方甲木之化,得春升生髮之機,能提胃中陽氣,除胸中實邪,為吐劑中第一品,然必得穀氣以和之。赤豆形色象心,甘酸以保心氣。香豉形色象腎,性本沉重,黴熟而使輕浮,能使腎家之清氣交於心,胸中之濁氣出於口,作為稀糜,調服二散,雖快吐而不傷神,奏功之捷,勝於汗,下,此所以三法鼎立耳。今人不知岐伯、仲景之精義,置之不用,汗之、下之,變證蜂起,可勝悼哉!

白話文:

瓜蒂顏色青綠,有東方甲木生發的特性,它能調和人體的陽氣,清除胸中的汙濁,是吐劑中的首選,但是它必須與穀氣相配合,才能服用。赤豆的形狀和顏色都與心臟相似,它具有甘酸的滋味,可以補益心氣,香豉的形狀和顏色都與腎臟相似,它本性沉重,但經過發黴和煮熟後變得輕盈,可以使腎臟的清氣與心臟相交,將胸中的濁氣通過口吐出。將這三種藥物一起服用,可以讓人輕鬆快速的嘔吐,但不會損傷精神,其功效甚至勝過發汗和瀉下等方法,這就是三種方法並立的原因。當今的人們不知道岐伯和仲景的精妙之處,不使用這些方法,而是一味地使用發汗和瀉下的方法,導致疾病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變證,真是令人痛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