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信編》~ 序

回本書目錄

1.

《後漢·郭玉傳》曰:醫之為言,意也。意則指與物化,不可端倪。奚執乎陳方舊說而信之?然不讀《靈》、《素》之書,而欲試軒岐之術,師心自用,誤針誤藥,以至於不可救,則恃意適足為害也。

楓山毛先生蓋深憫之矣。先生神明而壽,究岐黃之術而能通其原,著有《養生經驗集》行於世。猶慮粗工之學醫而人費也,乃採古今明哲之精粹,編為韻語,使人諷詠以昌之,先生殆神於用意者歟。學者閱歷是編,洞若觀火也。然則先生豈恃己意為嘗試者乎?信於古,然後信於今,信於一人,然後信於天下。

旨哉三信之說,所以教天下之不學無術者也。雖然,先生非虛心玩索,安能仰軒岐於數千載,上而羹牆遇之。則夫讀先生之書,無物而不化,又非先生意也。學者於審脈辨藥外,得先生慎思之旨。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所謂信者,於是益堅且確,先生其許我為知言歟。

時在嘉慶丙辰正月

同里後學周由厚拜序

良相良醫,皆以救人為心。然未有不信古人而能救今人者,亦未有能救今人而不欲後人之師其意以救後人者。良相之救人也,以其能讀孔孟之書,信而守之而佐以子史。良醫之救人也,以其能讀軒岐之書,信而守之而佐以扁盧。顧軒岐、扁盧之書不易讀,則又在得其傳者之闡發其奧旨,以示天下後世也。

楓山毛先生,於醫能窮源而暢流,復以救世之心,慎於診視,所治輒有奇效。今且年逾大耋矣,數十年妙手苦心,全活無算,而猶慮沾溉不逮於久遠也。於是以其信於古者,筆之於書。前所刊《養生經驗集》已為世寶貴矣。茲復採古方之精粹者,編為歌訣,參以議論,變而通之,匯為一冊,顏曰《三信》。

俾後人之信先生,猶先生之信古人,則其學傳,其救世之心無不傳,凡後之神明其術為斯人福者,皆先生功也。豈云小補哉。夫出蛇走獺,理腦解顱,世每詫為不經者,以未明陰陽感觸之實有是病;與夫能見五臟癥結之實有是術;且未明青芝、赤箭、牛溲、馬勃之實有是用;草石骨肉,相使、相畏、相惡、相反、相殺之實有是理;無惑乎少見而多怪也。

是編擇精語詳。於藥則溫涼平毒辨其性,君臣佐使明其用;於病則天地動靜,五行遷復溯其源;於人則虛實老少參其變;於診治則宜攻、宜補、宜解、宜養慎其思。所謂人有二十五類,生是人即有是病。有是病,即有是醫者,無不洞若觀火,雖欲不信不可得也。至其書之義無不顯,句無不諧。學者尤易拾誦,又誘掖之善術歟。

嘉慶二年歲在丁巳且月朔日

錢塘後學陳岱拜序

醫之為書多矣,自《素問》、《靈樞》以下,卓然可傳者,不過數種。其餘百家撰述,汗牛充棟,未免擇焉不精,語焉不詳,學者視之有茫乎不知所折衷者。

楓山先生博綜群集,懼其泛而雜也。於是講明切究,聚古今之精英,著《三信編》三卷。言簡而賅,其於藥石之性味,疾疚之源流,開卷瞭然,可與向所刻《養生經驗》一書,並垂不朽。雖不敢以倉公、扁鵲之說諛之,而稱為濟世之書,洵可無愧也。

先生年臻大耋,神明不衰,是深得乎養生之道者。然而先生不欲自私,形諸著述,以濟當世而利後人。古人云:不為良相,當為良醫。其先生之志也歟。

時乾隆己卯清和月

同里弟鍾汾拜序

九流百家之書,苟有其才,皆可傳世而行遠。獨醫能制人生死,故尤不可以不信。世傳《千金》、《肘後》諸方尚已,他如急疾奇病,丹方秘製之類,製造不一,人大都用之,當時業有成效,流布已久,不可得而廢也。

近世業醫之家,務在各出己意,其於古人成法,頗疑不適於用,好博不專之患,又不能決擇其間。夫然師心者多虛聲,墨守者鮮實效。日以其身從事於此,而猶不能無惝恍焉。而謂能信之於天下後世乎。

毛君楓山,博學精識之士,《養生經驗集》亦既沾溉海內矣。濟物之懷,老而彌篤,旁搜博採,日有所增,已復取而詮次之,顏曰《三信編》。

昔陸忠宣晚歲尤留意於醫,遇有良方,必手自抄錄。張潔古洞徹醫術,自為家法,不用古方。若先生者,豈非兼有二子之長者歟。

夫宰相之道,在於則古,昔,稱先王,確然不欺,以無憾於天下。禹、稷之平成,伊、周之匡濟,蕭、曹、房、杜之策畫,其足以垂示後世者,亦曰:信而已矣。

今醫以活人為術,前人所為譬諸良相。而是編之作,實有會於斯旨焉。覽者苟能精心渺慮,以尋究夫作者學力之所在,安見信作者之心,必不如作者之信古哉。

由斯以往,微疴篤疾,均何有於驅除極之。上世所稱:割皮、解肌、湔腸、滌臟,離奇恢譎之功,雖謂至今尚存,可也。

乾隆六十年十有二月

同里弟陳德星頓首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