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十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4)

1. 淋痛治驗

參苓琥珀湯,中統三年六月中。黃明之小便淋。莖中痛不可忍。相引脅下痛。制此服之。大效。

人參(五分),茯苓(去皮。四分),川楝子(去核。銼炒。一錢),琥珀(三分),生甘草(一錢),玄胡索(七分),澤瀉柴胡當歸梢(各三分)

上九味㕮咀。都作一服。用長流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空心食前。

水芝丸,治下焦真氣虛弱。小便頻多。日夜無度。此方得之於高麗國王。

蓮實(去皮。不以多少。先以好酒浸一二宿。用豬肚一個。卻將酒浸蓮實入在內。用水煮熟。取出將蓮實切開。於火上焙乾秤用)

上為末。醋糊丸如雞頭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送下。空心食前。

2. 小便數而欠

中書右丞合刺合孫。病小便數而欠。日夜約去二十餘行。臍腹脹滿。腰腳沉重。不得安臥。至元癸未季春下旬。予奉聖旨治之。遂往診視。脈得沉緩。時時帶數。嘗記小便不利者有三。不可一概而論也。若津液偏滲於腸胃。大便泄瀉。而小便澀少。一也。宜分利而已。若熱搏下焦津液。

則熱濕而不行。二也。必滲泄則愈。若脾胃氣澀。不能通利水道下輸膀胱而化者。三也。可順氣令施化而出也。今右丞平素膏粱。濕熱內蓄。不得施化。膀胱竅澀。是以起數而見少也。非滲泄分利。則不能快利。遂處一方。名曰茯苓琥珀湯。內經曰。甘緩而淡滲。熱搏津液內蓄。

臍脹腹滿。當須緩之泄之。必以甘淡為主。是用茯苓為君。滑石甘寒、滑以利竅。豬苓琥珀之淡以滲泄而利水道。故用三味為臣、脾惡濕。濕氣內蓄。則脾氣不治。益脾勝濕。必用甘為助。故以甘草白朮為佐。鹹入腎。鹹味下泄為陰。澤瀉之咸以瀉伏水。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

津液不行。以辛散之。桂枝味辛。散濕潤燥。此為因用。故以二物為使。煎用長流甘瀾水。使不助其腎氣。大作湯劑。令直達於下而急速也。兩服減半。旬日良愈。

【茯苓琥珀湯

茯苓(去皮),琥珀,白朮(各半兩),澤瀉(一兩),滑石(七錢),木豬苓(半兩。去皮),甘草(炙),桂(去皮。各三錢)

上八味為末。每服五錢。用長流甘瀾水煎一盞。調下。空心食前。待少時。以美膳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