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平治會萃》~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心痛(即胃脘痛)

心痛,雖日數多,不吃飲食不死。若痛方止便吃,還痛,用須三五服藥後,方可吃物。

大凡心膈之痛須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氣,口食寒物而病,於初得之時,當以溫散或溫利之藥。若曰病得稍久則成郁矣,鬱則蒸熱,熱則久必生火,《原病式》中備言之矣。若欲行溫利,寧無助火添病那。由是古方中多以山梔為熱藥之嚮導,則邪伏而病易痊,正易復而病易安。雖然病安之後,若縱恣口味,不改前非,病復作時,則難治也。

山梔炒去皮,每十五個,濃煎湯一呷,入生薑汁令辣,再煎小沸,服或入芎一錢,尤妙。山梔大者用七個或九個。大概胃口有熱而作痛,非山梔子不可。佐以薑汁,或半夏橘紅各五,黃芩三,甘草一。用二陳湯,加蒼、芎,倍加炒梔。痛甚者,用加炒乾姜從之,反治之法。心痛輕者散之,麻黃桂枝;重者加石鹼川芎蒼朮,梔子必炒去皮,用作丸服。

凡治病必須先問平日起居如何。假如心痛因平日喜食熱物,以致死血流於胃口作痛,用桃仁承氣湯下之。切記。輕者用韭汁、桔梗,能開提氣血,藥中兼用之。以物拄按痛則止者,挾虛也,以二陳湯加炒乾姜和之。有蟲痛者,面上白斑,唇紅能食,屬蟲,治苦楝根、錫灰之類。脈堅實,不大便者下之。

痛甚者脈必伏,多用溫藥,不用參、術,可用附子

諸痛不可用補氣藥。

各寒犯胃,草豆蔻丸用之,熱亦可用。止用一二服。

草豆蔻(一錢四分,裹,燒熱,去皮),吳茱萸(湯泡洗去梗焙秤),益智仁,白殭蠶,橘皮人參黃耆(各八分),生甘草,歸身,炙甘草,青皮(各六分),曲末,薑黃(各四分),桃仁(七個,去皮),半夏(洗,一錢),麥櫱(一錢半,炒黃),澤瀉(一錢,小便多減半),柴胡(四分),詳膈下痛,多為用之。

上一十八味,除桃仁另研如泥外,余極細末,同桃仁研勻,用湯泡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遠用白湯送下,旋斟酌多少用之。

又方,用黃荊子炒焦為末,米飲調服。亦治白帶。

又方,脾痛用海蛤粉,佐以香附末,用川芎、山梔,生薑煎辣湯調服為佳。

又方,單用壯蠣粉,酒調下,一二錢。氣實不可用。

2. 腰痛

濕熱腰疼者,遇天陰或久坐而發者是也。腎虛者,疼之不已者是也。瘀血者,日輕夜重是也。

脈大者腎虛,用杜仲龜板黃柏知母、枸杞、五味之類,用豬脊髓丸。

脈澀者瘀血,用補陰丸中加桃仁紅花

濕熱者,用蒼朮、杜仲、黃柏、川芎。痰者用南星。

凡諸痛皆屬火,寒涼藥不可峻用,必用溫散之藥。

諸痛不可用人參。蓋人參補氣,氣旺不通,而痛愈甚。臍下忽大痛者,人中如黑色者,多死,難治也。

人面上忽有紅點者多死。

3. 脅痛

肝火盛,木氣實,有死血,肝急,有痰流注。

本氣實:川芎蒼朮青皮當歸

龍薈丸瀉火要藥。

死血:桃仁紅花、川芎。

痰流注:二陳湯加南星、蒼朮、川芎。

肝苦急,急食辛以散之,用撫芎、蒼朮。血病入血藥中行血。脅痛甚者,用薑汁,下龍薈丸,火盛故也。

咳嗽脅痛,二陳湯加南星,多香附、青皮、青黛、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