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邁書

《方症會要》~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羌活勝濕湯

治濕勝濡泄(方見濕症)

2. 五苓散

(方見瘟疫)

3. 香連丸

清六丸(俱治火瀉)

4. 天水散

一料加紅曲五錢湯浸蒸餅

5. 理中丸

治寒泄重者,加附子

6. 錢氏白朮散

治脾虛作瀉宜實之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藿香木香、乾葛

7. 參苓白朮散

治虛瀉

8. 補中益氣湯

治氣虛作瀉

9. 清氣化痰丸

治痰泄

10. 二陳湯

保和丸 枳實導滯丸(方見內傷)

11. 六和湯

(內加消藥) 俱治傷食作瀉 (方見霍亂)

12. 治痛泄方

白朮白芍(各二錢)、陳皮(一錢一分)、防風(一錢)

13. 戊己丸

治胃經受熱泄瀉不止

黃連(十兩) 吳萸 白芍(各二兩)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14. 胃苓湯

治夏秋脾胃傷冷水穀不分泄瀉不止,純瀉水者更宜,亦治濕盛泄瀉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桂,加薑、棗。

15. 朮附丸

白朮(二錢) 附子(五分) 甘草(一錢) 姜二片、棗二枚,空心服。

16. 桂苓甘露飲

治夏月傷暑作瀉(方見霍亂)

17. 香薷飲

亦治暑瀉(方見暑症)

18. 五味子散

治腎虛子後作瀉:蓋腎主二便,開竅於耳,或陰受時於亥子,腎臟虛,故令子後瀉也。

五味子(二兩) 吳萸(五錢,炒)

上末,每服二錢,陳米湯下。

19. 二神丸

治脾腎二經俱虛泄瀉不止

破故紙(四兩,炒);肉豆蔻(二兩,煨),為末。棗肉四十九個,姜四片,同煮棗爛,去姜,留棗研膏,入藥和丸,空心鹽湯送下五十丸。

20. 四制白朮散

治脾泄

白朮(一斤) 米泔水浸軟咀片分作四分,一分用白豆、寇仁炒,一分用破故紙炒,一分用五味子炒,俱以炒乾為度,揀去同炒藥,將白朮研極細,用陳蒼子、蓮子作粉打糊為丸如梧子,大量服。

21. 雄豬肚丸

治脾泄

白朮(四兩,土炒) 蓮子(一斤,去心皮) 雄豬肚(不下水者),將白朮、蓮子共研細末,量豬肚大小,去油淨,裝藥入肚內,以線縫之,文武火煮極爛,搗為丸,如梧桐子大,不拘天早上午,用米湯下二三錢。此方能治婦人崩漏亦效,以脾統血也。

凡遇消渴症,去白朮,用黃連天花粉各四兩,如法連用酒炒掣,蓮子半斤,仍如前法制入豬肚內為丸,常服止渴生津。

22. 白芍黃芩湯

治協熱下利

黃芩(二錢) 白芍(一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23. 痢疾

痢者利也,積滯暴下,莫能止息,邪熱上衝,莫能流通。老幼虛弱之人,多致不救,症亦危重矣。內經曰:「腸澼便血,身熱則死,身寒則生。腸澼下白沫,脈沉則死,脈浮則生。」脈經又曰:「沉小流連者生,洪大急疾者死。」仲景治痢十法,今撮其大要言之。凡痢疾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小弱數者,令自愈;微熱而有渴,脈弱而有汗者,令自愈;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

下痢腹堅者,當下之;下痢譫語,有燥屎者,當下之;下痢後心腹堅痛者,當溫之;下痢脈遲緊痛未止者,當溫之。其至重者,手足厥冷,無脈,炙之不溫,脈不還,反微喘者,死。故金匱要略云:「六腑絕於外者為手足寒,五臟絕於內者為痢下不禁。」劉河間曰:「痢疾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

」此兩言為治痢之要旨。機要亦曰:「後重則宜下,腹痛則宜和,身重則除濕,脈弦則去風,濃血稠黏,以重藥竭之,身冷自汗,以熱藥溫之,風邪外束,宜汗之,鶩溏為痢,宜溫之,小便澀,分利之盛者和之,去者送之,過者止之。」丹溪曰:「痢疾雖分表裡,在表者必惡寒發熱,身首俱痛,宜以小柴胡人參白芍黃芩和之。在裡者必後重窘迫,腹痛急墜,宜承氣湯下之。

亦當斟酌虛實。」腹痛者,由肺金之氣鬱在大腸之間,以苦梗開之。下痢血久不愈者,屬陰虛,四物湯為主。大孔痛,一曰清之,一曰溫之。久病身冷,脈沉小者,宜溫之;暴病身熱,脈浮洪者,宜清之。先水瀉後膿血,此脾傳腎,賊邪難愈。先膿血後水瀉者,此腎傳脾,微邪易愈。

倦怠嗜臥,飲食少進,宜參朮歸陳等藥補之,虛回而痢自止。氣行血和,積少但虛。坐努責在無血,以歸身尾為君,白芍生地桃仁佐之,陳皮和之,血生自安。此丹溪治痢十法,名言深大,益於蒼生者,學者須詳究而善用之。戴氏曰:「痢雖有赤白二色,終無寒熱之分,通作濕熱處治,但分新舊虛實,與赤白帶同治。」子觀痢疾,大抵由食積火熱為多,其次暑濕,其次風寒,其次七情內傷。

善治者,須求其因而之之,辨別區治。噤口痢有二症,虛與熱是也。熱塞胃口,正氣衰憊,莫能與爭,故滴水不進。古人有用人參三錢,石蓮肉一錢,頻頻少飲,飲而或吐,又少飲之,若得些需入胃,胃氣即回而食自少進矣。愚謂熱甚則黃連當用四錢,人參當用二錢。虛勝則人參當用四錢,黃連當用二錢。

蓋變通之道也。此症亦有人參不能用一分者,以陰太虛而邪陽太盛也。故身熱脈大。又云:「熱不為下,衰皆反之也。」其不治症,唇紅若塗朱者,口瘡綻裂,脈洪急搏手者,身大熱久不退者,下如魚腦者,下如陳腐色者,下純血者,下如屋漏水者,下如紅莧汁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