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但熱不寒」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中醫證候是指人體在疾病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徵象和體征,是辨證論治的重要依據。古代疾病但熱不寒的中醫證候主要包括:

  • 陰虛內熱證:主要表現為午後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等。
  • 陽明燥熱證:主要表現為高熱、煩渴、口苦咽干、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滑數等。
  • 少陰熱盛證:主要表現為高熱不退、神昏譫語、煩躁不安、口渴喜冷飲、舌紅絳少苔、脈細數等。
  • 太陰熱證:主要表現為身熱不揚、胸悶腹脹、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淡紅苔薄、脈濡數等。

這些證候的治療,主要以清熱解毒、涼血潤燥、養陰生津等法為主。

需要注意的是,中醫證候是辨證論治的重要依據,但並不是診斷疾病的依據。在臨床上,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體征、病史等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

另外,中醫證候的名稱和表現形式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因此,在學習中醫證候時,一定要注意其時代背景和臨床特點。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茵陳蒿湯

  • 1.《奇效良方》:「治癉瘧,發作有時,但熱不寒,頭痛不安,通身俱黑,大腸秘熱,小便黃赤,宜服此。

小柴胡湯

  • 1.《祖劑》:「即小柴胡湯去人參加白朮、茯苓、青皮、草果、厚朴,治癉瘧,脈來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口苦咽乾,小便赤澀。
  • 2.《古今醫統大全》:「暑瘧為暑勝熱多得之,一名癉瘧,陰氣獨微,陽氣獨發,但熱不寒,裡實不泄,煩渴且嘔,肌肉消爍,合用小柴胡湯、香薷飲。嘔者,縮脾飲(方見暑門。)加生薑溫服下消暑丸。熱多燥甚者,少與竹葉湯,常山、柴胡於暑證最便。當暑盛時作者,人參白虎湯之類。
  • 3.《萬氏家抄濟世良方》:「_小柴胡湯_,治瘧但熱不寒者(方見傷寒門)。口渴加麥門冬、天花粉。

白虎湯

  • 1.《周慎齋遺書》:「熱多寒少者,但熱不寒者,白虎湯加桂枝。
  • 2.《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小柴胡湯,柴胡以疏表,黃芩以清裏,半夏以降逆,人參、炙草、薑、棗以和中,則嘔止而熱清矣。按此方治瘧,最為神效,今人廢棄不用,是可惜也。予謂此證,若但熱不寒,當從桂枝白虎湯例,於本方中加石膏、知母,若寒重熱輕,當從太陽傷寒例,加桂枝、乾薑。明者辨之。
  • 3.《醫學舉要》:「溫癉二瘧,但熱不寒,治須清降,桂枝調和營衛,《金匱》用於白虎湯中,引領熱邪仍從外泄,用之恰當,二進必愈。然此乃邪發於手太陰肺經,故可頃刻致和而瘧已。若熱氣深伏,陰虛內熱而病涉足少陰,又當參鱉甲首烏養陰之例。
  • 4.《古今醫統大全》:「【清熱】但熱不寒,止用白虎湯。

柴胡桂枝湯


白虎加桂枝湯

  • 1.《溫病條辨》:「五十、骨節疼煩,時嘔,其脈如平,但熱不寒,名曰温瘧,白虎加桂枝湯主之。
  • 2.《金匱方歌括》:「王晉三云。內經論瘧。以先熱後寒邪藏於骨髓者。為溫癉二瘧。仲景以但熱不寒邪藏於心者。為溫癉二瘧。內經所言。是邪之深者。仲景所言。是邪之淺者也。其殆補內經之未逮歟。治以白虎加桂枝湯。方義原在心營肺衛。白虎湯清營分熱邪。加桂枝引領石膏、知母上行至肺。
  • 3.《醫學芻言》:「_暑熱治法_,暑熱甚,煩躁多汗,脈洪大,宜白虎湯。但熱不寒,背微惡寒者,白虎加桂枝湯。
  • 4.《景岳全書》:「《活人》,白虎加桂枝湯,治瘧但熱不寒,及有汗者。
  • 5.《仁齋直指方論》:「白虎加桂枝湯(《活人方》)治瘧疾,但熱不寒及有汗者。

柴葛解肌湯

  • 1.《明醫指掌》:「若避暑於風涼處,閉其汗孔,熱不泄,作風瘧、暑瘧,皆當發汗。風瘧,小柴胡湯加葛根、升麻、蒼朮、川芎、白芷、青皮,草果之類。暑瘧無汗,小柴胡湯加葛根、香薷,渴加天花粉。暑瘧自汗煩渴,柴胡白虎湯。但熱不寒者,柴葛解肌湯。熱多寒少,清脾飲。寒多熱少,人參養胃湯。

二陳湯

  • 1.《醫學正傳》:「(丹溪活套)云:凡瘧證,或連日或間日發作,惡寒發熱,腰背頭項俱痛,此屬太陽經瘧也,宜二陳湯加麻黃、羌活、藁本、防風之類。如連日或間日發作,先寒後熱,或寒少熱多,或但熱不寒,目痛鼻孔燥,此屬陽明經瘧也,宜用二陳湯加乾葛、升麻、石膏、知母、白芷之類。

清脾飲

  • 1.《醫宗必讀》:「_清脾飲_,治瘧疾脈來弦數,或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口苦咽乾,小便赤澀。
  • 2.《濟陽綱目》:「_清脾飲_,治癉瘧脈來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口苦咽熱,小便赤澀。
  • 3.《古今醫統大全》:「(《濟生》)_清脾飲_,治癉瘧,脈來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口苦咽乾,小便赤澀。
  • 4.《古今醫統大全》:「_清脾飲_,治癉瘧,肺來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不能食,口苦舌乾,心煩,渴飲水,小便黃赤,大便不利。
  • 5.《証治準繩‧類方》:「_清脾飲_(《濟生》),治癉瘧,脈來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口苦咽乾,小便赤澀。
▼ 展開更多

香薷飲

  • 1.《古今醫統大全》:「暑瘧為暑勝熱多得之,一名癉瘧,陰氣獨微,陽氣獨發,但熱不寒,裡實不泄,煩渴且嘔,肌肉消爍,合用小柴胡湯、香薷飲。嘔者,縮脾飲(方見暑門。)加生薑溫服下消暑丸。熱多燥甚者,少與竹葉湯,常山、柴胡於暑證最便。當暑盛時作者,人參白虎湯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