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mpness and heat in the spleen and stomach

脾胃濕熱的原因,症狀與經絡型態,運用穴道與中藥加以改善!

- 最後更新:2024-03-30

脾胃濕熱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同名證候:
陽明濕熱暑濕夾滯暑濕困阻中焦濕熱鬱於經絡濕熱蘊積陽明濕熱裡實

脾胃濕熱證是指「濕熱」蘊結脾胃,中醫的脾胃消化系統失調的一種證候。

古籍《金匱要略心典》中解釋,這種脾胃濕熱狀態不僅源自於身體內部的原因,也受到外界環境濕熱的加劇。

當內外濕熱相互作用時,就會形成阻塞,進一步影響脾胃的健康,甚至牽連到身體其他部位。

通常不當的飲食習慣會加劇這種濕熱,同時,春夏季節主要特質是濕氣,所以這種證候在春夏季節尤為常見,被稱為「暑濕夾滯證」或「暑濕困阻中焦證」。

在傷寒學派中也有提出「陽明濕熱」狀態,居濕度較高地區的人,更易受到這種外部濕邪的影響,引發脾胃濕熱證。

春夏季節時脾胃又濕又熱
春夏季節時脾胃又濕又熱

脾胃濕熱證的典型症狀包括肚子感到悶脹、經常感到噁心和食慾減退、頭感沉重、四肢感到無力、身體出現水腫。

經常腹瀉且大便有惡臭、尿液顏色偏黃、面色和皮膚可能出現黃色、感到發熱卻不容易出汗、舌頭顏色偏紅帶有黃色且膩的舌苔、脈搏細快。

這種狀態還會導致手腳容易出汗,這主要是因為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食物,而脾負責四肢的活動並轉化營養和水分。

當人過度勞累損傷脾臟,或外界的濕邪侵擾脾胃,導致濕氣阻塞並轉化為熱,進而使得濕熱在體內循環,胃中的津液因而流向四肢,造成手腳出汗的現象。

這也是夏季期間很容易出現「汗皰疹」的主要原因,可以參考這篇探討汗皰疹的文章(點選閱讀)。

台灣地區每年進入春夏季節之後,很容易出現「脾胃濕熱」的證候。2024年3月底,春季逐漸開始炎熱, 很明顯也可以感受到時期的增加,尤其是地板上面都會有水氣。

某會員在某天早上起床之後,就發現自己胃脹氣、感到噁心和食慾減退、頭感沉重、四肢感到無力、腹部明顯出現腫大現象。

每年只要出現這種現象,每次都是服用「平胃散」+「四逆散」或「小柴胡湯」就會快速改善,這就是一種典型的「脾胃濕熱」現象

服用中藥可以去除體內的濕熱,改善脾胃濕熱
服用中藥可以去除體內的濕熱,改善脾胃濕熱

脾胃濕熱證如果治療不得當,很容易則易演變發展為其他證候,例如:脾胃濕熱侵及大腸,則導致「大腸濕熱證」,最常見的就是腹痛、腹瀉、里急後重、肛門灼熱…等症狀。

脾胃濕熱證,常見於古代疾病如:「泄瀉」、「痢疾」、「濕阻」、「黃疸」、「水腫」、「臌脹」…等疾病,常常與「寒濕困脾證」、「肝膽濕熱證」、「胃火(熱)證」…等證候一起討論。

「肝膽濕熱證」與「脾胃濕熱證」二證均屬濕熱證,但脾胃濕熱證的病變部位在「脾胃」,屬中焦濕熱,肝膽濕熱證的病變部位在「肝膽」,兩者病位不同。

「胃熱證」與「脾胃濕熱證」的差異在於「濕氣」,胃熱證是單純的火熱所造成的症狀。

從經絡理解脾胃濕熱


https://static.cloudtcm.com/syndrome/IG%E8%84%BE%E8%83%83%E6%BF%95%E7%86%B12.jpg

造成脾胃濕熱的5種主要原因


載入中...

脾胃濕熱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舌頭鮮紅色舌苔黃膩

脈相

數脈濡脈

脾胃濕熱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面色發黃皮膚顏色發黃發燒流鼻涕皮疹紅疹口乾口渴頭重暈眩下肢水腫全身性水腫黃疸手腳容易出汗腹中有鳴叫聲食慾不振腹中有鳴叫聲小便顏色偏黃胃腸脹氣噁心反胃身體沉重大便非常臭大便溏頭脹痛牙齦腫脹痛心胸煩熱胃酸食道逆流咽喉痛牙齒痛手肘外側痛淋巴結腫大帶狀疱疹汗皰疹尿道炎膀胱炎熱中暑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腸炎

脾胃濕熱的相關證型


改善脾胃濕熱的常用方劑


改善脾胃濕熱的常用穴道


脾胃濕熱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脾胃濕熱的經絡狀態,可見於春夏期間常見的經絡型態,這是很容易出現「脾胃濕熱證」的。

下圖就是典型的夏季鐵三角經絡型態,從圖上可以清楚看出脾經虛證,三焦經、大腸經、肝經與胃經實證。由於出現的機率太高,任何人都可以在夏季輕易印證。

夏季容易出現脾胃濕熱的經絡現象
夏季容易出現脾胃濕熱的經絡現象

許多原本屬於「寒性陽虛經絡體質」或「綜和經絡體質」的人,在炎熱夏季不會出現這種經絡型態,而是會出現像下圖這樣的型態。

雖然膽經與胃經依然是虛證,但是能量已經比起冬天強很多了,雖然是虛證,體內卻依然有火氣濕熱的症狀,這是因為手部三陽經已經是實證所造成。

夏季時,綜合經絡型態的膽經與胃經能量提升
夏季時,綜合經絡型態的膽經與胃經能量提升

以下是2022年的案例紀錄:2022年7月時,某會員J先生的一位同事,因為無症狀確診新冠病毒,所謂的無症狀,就是完全沒有發燒、咳嗽、氣喘、喉嚨乾癢、流鼻涕...等等,與平常沒有差異。

同事在家隔離7日之後上班第一天,他問同事第一個問題是:「你根本無症狀,怎麼有可能確診呢?」同事說:「因為身邊有人確診,感到好奇而快篩看看,沒想到自己竟然陽性兩條線?」

結果同事去醫院之後,醫生開了抗病毒藥物輝瑞Paxlovid給他服用,他說:「本來沒症狀,吃了藥物之後症狀一堆」J先生問他有什麼症狀,他說:「嘴巴苦、肚子脹氣、沒有食慾、口渴、全身沉重、大便很臭、尿液變深...」

J先生一聽,這雖然明顯是Paxlovid的副作用,但是也是典型夏季「脾胃濕熱」的症狀。他心想,現在幫他進行經絡檢測,不就可以看出秘密了嗎?馬上打開電腦幫他檢測,出現下面經絡圖:

2022年7月新冠確診服用Paxlovid五天後
2022年7月新冠確診服用Paxlovid五天後

結果看到這張清楚到不行的「鐵三角」經絡型態,J先生心想:「這根本就是非常經典的經絡模型!」原來這就是Paxlovid副作用經絡現象,也是「夏季脾胃濕熱」、類「少陽證」的經絡現象。

由於他的同事根本就不信中醫,所以才會在無症狀之下,竟然還會遵從醫生指示服用Paxlovid?所以「夏蟲不可語冰」,完全沒有給他任何中醫養生建議,就給他放生吧!

其他相關經絡型態列舉如下:

載入中...

脾胃濕熱的相關典籍


  • 本文主要參考《中醫證候鑑別診斷學》所撰寫而成。
  • 《金匱要略心典‧痙濕暍病》說:「中濕者,亦必先有內濕而後感外濕,故其人平日土德不及而濕動於中,由是氣機不速而濕浸於外,外內合邪」。
  • 《聖濟總錄.黃疸門》說:「大率多因酒食過度,水穀相併,積於脾胃,復為風濕所搏,熱氣鬱蒸,所以發黃為疸。」
  • 《溫病條辨.中焦篇》:「濕之入中焦,有寒濕,有熱濕,有自表而來,有水穀內蘊,有內外相合。其中傷也,有傷脾陽,有傷脾陰,有傷胃陽,有傷胃陰,有兩傷脾胃。」
  • 《傷寒明理論》:「手足汗出者,為熱聚於胃,是津液之傍達也。」
  • 《醫宗金鑒.傷寒論注》:「傷寒身黃發熱者,設有無汗之表,宜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汗之可也,若有成實之里,宜用茵陳嵩湯下之亦可也。今外無可汗之表證,內無可下之里證,故惟宜以枙子柏皮湯清之也。」
  • 《臨證指南醫案》:「張脈沈,濕熱在里,郁蒸發黃,中痞,噁心,便結溺赤,三焦病也。苦辛寒主之。杏仁、石膏、半夏、姜汁、山梔、黃柏、枳實汁」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