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金匱懸解》~ 卷二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 (1)

1. 妊娠(十一章)

胎元化生,非有他也,氣以煦之,血以濡之而已。氣惡其滯,滯緣於濕,血恐其鬱,郁因於風,妊娠養胎之要,燥土而行滯,潤木而達郁,無餘蘊矣。血統於乙木,氣統於辛金,而肺病則濕,肝病則燥,以足厥陰主令於風木,手太陰化氣於濕土,故行氣以燥土為先,行血以潤木為首。

白話文:

胎兒的生長發育,不需要其他東西,只需要用氣溫暖它,用血滋養它。但要注意氣不喜歡停滯,濕氣會導致氣滯;而血害怕鬱結,風邪會導致血鬱。懷孕養胎的關鍵就是讓土壤乾爽以消除氣滯,滋潤肝木以解除血鬱,這樣就能沒有其他問題了。血的來源是乙木,氣的來源是辛金,而肺部有病就會產生濕邪,肝臟有病就會產生燥邪。足厥陰肝經主管風木,手太陰肺經化生濕土,所以疏通氣血,首先要讓土壤乾爽,其次要滋潤肝木。

仲景於妊娠之門,溫涼燥潤,四法俱備,大要在建中而培土。中氣健旺,而後用涼潤於東南,以治木火,則血調矣,用溫燥於西北,以治金水,則氣調矣,氣血均調而胎元化育,妊娠何得有餘病也。

白話文:

仲景在治療懷孕疾病時,氣候的溫涼燥潤都有涉獵,大方向是要調和氣血,並增強氣血。氣血充足後,再用涼潤來調理東南方的木火,血氣就能和順了;用溫燥來調理西北方的金水,氣血就能順暢了。氣血和順,胎兒才能順利成長,懷孕時也就較少會有其他不適症狀了。

2. 妊娠一(妊娠一)

師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主之。方見「下利」。於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則絕之。

白話文:

師父說:婦女如果把脈發現脈象平和,且陰脈較小虛弱,同時出現口渴、食慾不振、沒有寒熱,這叫做懷孕,可以用桂枝來治療。詳細內容請參考「治療腹瀉」篇。按照一般規律,懷孕六十天後就會出現這種症狀,如果醫生治療方法不對,治療延誤一個月,再加上吐瀉,就會導致流產。

婦人得平和之脈,而尺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外無寒熱表證,此名妊娠。《難經》: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繫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蓋子宮者,少陰腎之位也,故脈見於尺。胎之初結,氣血凝蹇,不復流溢,故脈形小弱。胎妊方成,中氣壅滿,胃逆不降,故噁心嘔吐,不能甘食。

白話文:

女性如果脈象平穩,但尺脈較為微弱,這時出現口渴、食慾不振,但沒有外感風寒發熱的症狀,這種情況稱為「懷孕」。

《難經》中說:命門是諸多元氣精華寄居的地方,也是原氣相連的地方,男性用來儲存精氣,女性用來連接子宮。因為子宮屬於少陰腎經的範圍,所以脈象會反映在尺脈上。

胎兒剛開始形成時,氣血凝結不流通,因此脈象會比較小且弱。胎兒逐漸發育成熟後,中氣充盛,胃氣上逆而不降,就會導致噁心嘔吐,無法順利進食。

胃逆則金火皆升,是以發渴。桂枝湯,甘草大棗,補其脾精,桂枝、芍藥,調其肝血,生薑降逆止嘔,妊娠初治之良法也。

白話文:

當胃氣上逆時,肺氣和心火也會上升,因此會感到口渴。桂枝湯中的人參、甘草和紅棗能補益脾胃,桂枝和芍藥能調理肝血,生薑能降逆氣止嘔吐,是治療妊娠早期胃逆的良方。

於妊娠之法,六十日間當有此證。設有醫治之逆者,卻一月之內而見此證,加以吐下之條者,日期淺近,而吐下大作,此中氣之敗,不關胎故,則調燮中氣,絕其病本也。

白話文:

在懷孕期間,大約在六十天時會出現這種症狀。如果治療不當,會在一個月內出現這種症狀。加上嘔吐和腹瀉,時間接近,而且嘔吐和腹瀉嚴重。這是體內氣血失調造成的,與胎兒無關。因此,調理氣血,消除疾病根源。

3. 妊娠二(症痼二)

婦人宿有症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此為症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當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白話文:

有一婦女,長期患有經期不調的疾病,月經中斷不到三個月,卻出現陰道流血不止的情況,且胎動在肚臍上方。這是由經期不調導致的妊娠併發症。

懷孕六個月後,胎兒開始活動。在她懷孕前三個月月經正常時,流出的經血便是胎兒。而後三個月月經中斷,流出的陰道血則是經血。因此,她現在陰道流血不止的原因,正是因為經期不調的病症沒有得到解除。

要治療這種情況,需要針對經期不調的病症進行治療,建議服用桂枝茯苓丸。

婦人宿有症痼之病,經斷未及三月之久,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此為症痼之害。蓋症痼不在子宮,所以受胎將及三月,胎氣漸大,與症痼相礙,此後經血被症痼阻格,不得滋養胞宮,是以漏下不止。妊娠六月胎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之胎也。經漏下血者,後斷經三月,之衃也。

白話文:

對於有老毛病的婦女,如果在經期中斷不到三個月時,就開始出現漏下的情況,而且胎動在肚臍以上,這表示是老毛病在作祟。因為老毛病不在子宮中,所以當懷孕將近三個月時,胎兒逐漸長大,會與老毛病互相影響,此時經血會被老毛病阻擋,無法滋養子宮,因此會持續漏下。而妊娠六個月纔有胎動的,是前三個月經血來潮時懷上的胎兒。經血漏下的,是停經三個月後受孕的胎兒。

後斷經三月,前經利三月,合為六月。其初漏下之血塊,乃後斷三月化胎之餘血凝而成衃者也。所以此後之血不止者,無胎時竅隧空虛而莫阻,胎成血阻,而病漏下。此以其症不去也,當下其症。症因土濕木鬱而結,桂枝茯苓丸,桂枝、芍藥,疏木而清風,丹皮、桃仁,破瘀而行血,茯苓瀉水而滲濕,以漸而消磨之,此妊娠除症之法也。

白話文:

月經過後斷經三個月的時間,前面月經突然增加三個月的量,這合計是六個月。一開始漏下的血塊,是後面斷經三個月期間,胎兒形成過程中剩下的血液凝結成塊的。所以這之後血不斷流的原因是,沒有懷孕時,管道空間空虛沒有阻礙,胎兒形成後血液遭遇阻礙,所以導致病態性的漏血。這是因為病症沒有消除,因此要治療病症。病症是因為土氣濕潤、肝氣鬱結而引起的。桂枝茯苓丸,桂枝、芍藥疏通肝氣,清理風氣,丹皮、桃仁破瘀血,疏通血液,茯苓利水滲濕,逐漸消磨瘀血,這是治療妊娠病症的方法。

桂枝茯苓丸(百五十一)

桂枝,芍藥,桃仁(去皮尖,熬),牡丹皮,茯苓(等分)

上五味,末之,煉蜜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4. 妊娠三(胎脹三)

婦人懷妊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臟。

白話文:

一位懷孕六七個月的女性,脈搏有力且發燒,胎兒日漸增大,腹部疼痛且畏寒,下腹像扇子一樣張開。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子宮口正打開,應該用附子湯來溫暖子宮。

木鬱則脈弦。木鬱陽陷,故發熱而惡寒。木鬱剋土,故胎脹而腹痛。木鬱風生,故少腹涼氣如扇。所以然者,土濕水寒,肝木不榮,陷而生風,疏泄失藏,致令子臟開張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腎臟,苓、附,瀉水而驅寒,參、術,補土而益氣,芍藥斂木而息風,水溫土燥,木榮風息,則寒熱止而痛脹消矣。

白話文:

肝氣鬱結會導致脈搏弦細。肝氣鬱結導致陽氣受損,所以發熱卻怕冷。肝氣鬱結剋制脾胃,所以產生胎動不安、腹痛。肝氣鬱結生風,所以小腹涼氣陣陣,猶如扇子揮舞。這是因為脾胃濕寒,肝木得不到滋養,衰弱後產生風氣,疏泄失常,導致子宮膨脹的緣故。應當使用附子湯溫暖腎臟,茯苓、附子利水驅寒,人參、白術補益脾胃,芍藥斂抑肝氣,平息風氣。水氣溫暖,脾胃乾燥,肝氣得到滋養,風氣平息,那麼寒熱就會停止,疼痛脹痛也會消除。

附子湯(百五十二),(方見《傷寒·少陰》。《金匱》失載,此取《傷寒》方補)

附子(二枚,去皮),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白朮(四兩),芍藥(三兩)

白話文:

附子(兩片,去除外皮) 茯苓(三兩) 人參(兩兩) 白朮(四兩) 芍藥(三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5. 妊娠四(胞阻四)

師曰: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

白話文:

老師說:婦女有漏下(陰道出血)的,有生完孩子後續發出血的,也有懷孕時出血的。假設懷孕時小腹疼痛,是胎盤阻滯所致,可以用膠艾湯治療。

非經期而下血,如器漏水滴,謂之漏下。土弱木鬱,不能養胎,則胎落而半產。半產後肝脾遏陷,陽敗而不能溫升,因續下血不止。肝脾陽衰,胎成氣滯,木鬱血陷,故妊娠下血,如宿症漏下之類。假令妊娠,腹中疼痛而下血,此為胞氣阻礙,經血不得上行而下也。胞阻之病,因木鬱風動,經脈寒澀而成,膠艾湯,芎、地、歸、芍,養血而行瘀澀,阿膠艾葉,潤燥而溫寒凝,甘草補土而暖肝氣,木達則阻通矣。

白話文:

非經期出血,就像器皿漏水滴滴答答,稱為漏下。這是因為體內土性虛弱,木氣鬱滯,無法養育胎兒,導致流產或早產。早產後,肝脾受損,陽氣衰敗,無法溫暖和提升氣血,因此繼續出血不止。肝脾陽氣衰弱,胎氣凝滯,木氣鬱積,血氣下陷,所以懷孕時出血,類似於慢性漏下的症狀。

如果懷孕期間,腹部疼痛並出血,這是因為胞宮氣血阻滯,經血無法向上運行而向下流。胞宮阻滯是木氣鬱滯和風氣擾動導致經脈寒澀所致。膠艾湯中含有川芎、地黃、當歸、芍藥,可以養血活血,祛除瘀滯;阿膠、艾葉滋潤乾燥,溫暖寒凝;甘草補益脾胃,溫暖肝氣。木氣調達,阻滯就能消除。

膠艾湯(百五十三)

阿膠(二兩),艾葉(三兩),甘草(二兩),芎藭(二兩),乾地黃(六兩),當歸(三兩),芍藥(四兩)

白話文:

阿膠(80 克),艾葉(120 克),甘草(80 克),川芎(80 克),熟地黃(240 克),當歸(120 克),芍藥(160 克)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內膠,令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