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5)

1. 小黃龍丸

治伏暑,發熱作渴,嘔吐噁心。及年深暑毒不瘥。

黃連(一斤,去須),酒(二升半)

白話文:

黃連(一斤,去除根須),酒(二升半) 治伏暑發熱作渴、嘔吐噁心。及年深暑毒不瘥。

上將黃連以酒煮乾為度,焙為末,用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吞下。又治傷酒過度,臟毒下血或泄瀉,米飲下,食前,日二服。酒及熱物過度,吐血,茅花湯下。

白話文:

將黃連用酒煮到乾的程度,烘乾成粉末,用麵粉加水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開水吞服。還可以治療因喝酒過量,導致臟腑中毒、便血、腹瀉的症狀,米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飲食前服用。喝酒或吃熱的東西過多,導致吐血,可以用茅花湯送服藥丸。

2. 來復丹

治上盛下虛,裡寒外熱,伏暑泄瀉如水,及治中暑。(方見後痼冷類。)

白話文:

治上盛下虛,裡寒外熱,伏暑泄瀉如水

治療上半身陽氣旺盛而下半身氣虛,內部寒冷而外部發熱,悶熱天氣下腹瀉水樣便。

治中暑

治療方法見於後面的常規寒症章節。

3. 小柴胡湯

治傷暑外熱內渴,於內更加生薑三片,烏梅一個,麥門冬三十粒去心。煎服,不拘時候。(方見前傷寒陽證類。)

白話文:

治療外熱內渴的傷暑病,在原方中加入生薑三片、烏梅一粒、麥門冬三十粒,並去除麥門冬的內核。不限服藥時間,煎服即可。(此方詳細內容請參閱前面的傷寒陽證類。)

4. 竹葉石膏湯

治伏暑,內外熱熾,煩躁大渴。(方見前傷寒通治類。)

白話文:

治療暑熱症狀,體內外皆有灼熱感,煩躁不安,極度口渴。(有關藥方請參考前文中的傷寒通治分類。)

5. 二陳湯

治傷暑復感冷,及內傷生冷嘔吐。(方見痰飲類。)

白話文:

治傷暑復感冷

**方劑:**見「痰飲類」

白話文:

治療因暑傷後又受寒而發病,出現嘔吐、腹瀉、發熱等症狀。

內傷生冷嘔吐

**方劑:**見「痰飲類」

白話文:

治療因食入生冷食物或飲水過量而導致的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6. 濯熱散

治傷暑迷悶,及泄瀉霍亂作渴,立效。亦能解諸毒。

白話文:

治傷暑迷悶,以及泄瀉霍亂口渴,立時見效。還能解百毒。

白礬五倍子烏梅(去核),甘草(各一兩)

白話文:

  • 白礬:1兩

  • 五倍子:1兩

  • 烏梅(去核):1兩

  • 甘草:1兩

上為末,入飛羅面四兩拌勻。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雖平日不敢飲冷者,服之不妨,真有奇效。為丸如彈子大,陰乾,冷水調下亦可。

白話文:

把上面的藥材磨成粉末,加入四兩飛羅面拌勻。每次服用二錢,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送服。即使是平時不敢喝冷飲的人,服用此藥也不會妨礙效果,真的有奇效。也可以把藥材做成跟彈子一樣大小的藥丸,陰乾後,用冷水送服也可以。

7. 通苓散

治傷暑,潮熱煩渴,小便不利。(方見後泄瀉類。)

白話文:

治療傷於夏暑,發熱煩渴,小便不利。(詳細的藥方,見後方的腹瀉類。)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燈心二十莖,麥門冬二十粒去心,淡竹葉十皮,車前穗五莖煎,不拘時候服。渴甚,晚禾根少許,白茅根五莖,枇杷葉二皮。去白毛蜜塗微炙,煎服。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三錢藥物,加入一杯半的水,二十根燈芯草、二十粒去籽麥冬、十片淡竹葉和五莖車前草,煎熬後不拘時間服用。如果特別口渴,可以加入少許晚禾根、五莖白茅根和二片枇杷葉,將枇杷葉塗上蜂蜜並稍微烤過,與其他藥物一起煎服。

8. 香蘇散

蒼朮川芎白芷木瓜對合,各用四錢,生薑三片,煎服。日近遠年傷濕,倦弱如虛損,多服取效。(方見前傷寒和解類。)

白話文:

將蒼朮、川芎、白芷、木瓜對合,各用四錢,生薑三片,煎服。長期累積的濕邪,會讓人感到疲倦虛弱,就像虛損一樣,服用這個方劑可以取得顯著的效果。(這個方劑見於前面的傷寒和解類。)

9. 黃耆建中湯

治傷濕鼻塞身痛。

黃耆(微炙),辣桂(各二兩),甘草(炙,二兩),白芍藥(六兩)

白話文:

黃耆(稍微烤焦),肉桂(各二兩),甘草(烤焦,二兩),白芍藥(六兩)

銼散。每服三錢,姜四片,棗一枚煎,食前服。

白話文:

銼散:

每次服用三錢,加入四片生薑和一顆紅棗煎煮,於飯前服用。

10. 不換金正氣散

治傷濕,益脾順氣。加茯苓一兩,生薑每服三片。(方見後時疫類。)

白話文:

治療受傷濕氣,增強脾氣、順理氣機。加入茯苓一兩,生薑每劑三片。(方子見後面的時疫類。)

11. 朮附湯

治傷濕,大小便自利。(方見後中濕類。)

白話文:

醫治傷濕,小便、大便均自利。(具體藥方請參閱後中濕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