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二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上 (4)

1. 胃實不便

大便難、大便硬、燥屎,悉屬裡證,宜承氣下之。然必候其舌胎黃厚焦刺(胃實見症)、腹中硬滿脹痛(內有燥屎),方可議下。

_邵評:_用下須有真憑實據。

_按:_承氣證,後人以熟地歸芍養陰之品,用代大黃芒硝等藥者,大謬。蓋傷寒熱病,每每不得大使,若腹中無痞滿硬病之狀者(是津虧熱結,非胃實也,不可用下),非承氣證。外雖有潮熱、譫語、自汗等症,亦只宜清火潤燥養陰,聽其自然,不可攻下,所謂下不嫌遲也。必腹中痞滿燥實而脹痛者(胃實證據),方是承氣的證。斯時燥屎積壘腸中,陽土亢極,腎水欲涸,若不急下(恐其灼干胃液腎陰,故宜急下),則地道不通而死。故以芒硝軟堅,樸、實推送,大黃達下,則燥屎得下,腸胃通和而解,所謂土鬱奪之也。養陰之品,惟宜施於汗後,餘熱未退,二便難秘(津虧虛秘),絕無硬滿之苦者。此法方為切當,附記於此,以俟臨證者審察焉。

_邵評:_辨津枯、熱結與燥實,治法大異,最宜著眼。

2. 自汗

衛氣者,護衛皮膚腠理也。邪氣干之,則胃氣不能外固而津液走泄,漐漐然汗出矣。風與暑濕之邪,皆令自汗。寒邪傷於營衛,則膚腠閉密,故無汗;及邪傳裡為熱,則營衛通,腠理開,亦令汗自出矣。

_邵評:_寒邪在表則無汗。風暑濕邪及邪傳裡,俱有自汗。

若汗出惡風及微惡寒者(表虛有邪),皆表未解而為陽明表證,宜解肌,桂枝湯。至於漏不止而惡風及發汗後反惡寒者(汗多亡陽),此屬表虛,宜溫之,玉屏風散附子

_邵評:_表邪與陽虛自汗異治。

若身熱汗出,不惡風寒者(邪已入里),此為表解,屬裡,為陽明本病。大熱煩渴,白虎證(陽明經熱);便硬譫語,承氣證(胃腑實熱)。

_邵評:_自汗屬陽明,有經熱、腑實之不同。

似陽明證,一曰柔痙,發熱汗出,不惡寒似陽明,而身反張為異(必有搐搦症)。一曰風溫,汗出身熱似陽明,而脈浮、身重、多眠為異(當有鼻鼾見症),以上參《準繩》。

_邵評:_柔痙與風溫二證,俱有自汗,似屬陽明,察其見症非陽明,恐人誤認,故特揭出。

《傷寒奧旨》云:傷風則惡風自汗,傷濕則身重自汗,中暑則脈虛煩渴自汗,濕溫則妄言自汗,風溫則鼾眠自汗,柔痙則搐搦自汗,陽明則潮熱自汗,勞倦則身倦自汗,亡陽則漏不止自汗。

_邵評:_自汗有各因,當分因施治。

3. 不眠

有承氣證,脈弦長、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微熱、喘冒不得臥者,燥屎也。

_邵評:_燥屎內結不眠,必兼有腹脹硬之症,宜以小承氣湯加川連清下之。

有梔豉湯證,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咽燥口苦而喘、煩躁不眠者,內熱欲出也。(內熱煩躁不眠)

又有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反復顛倒、心中懊憹,亦用梔子豉湯,或竹葉石膏湯(三法後虛煩不眠)加減。

4. 頭汗出

發黃、頭汗出者,熱不得外越而上泄也。(熱鬱發黃頭汗)

背強、惡寒、頭汗出者,寒濕客搏經絡也。(寒濕鬱而頭汗)

下血、譫語、頭汗出者,熱入血室也。(熱入血室而頭汗)

虛煩懊憹、頭汗出者,邪客胸中,熱氣蒸於上也。(虛煩熱蒸而頭汗)

水結胸頭汗出者,水氣停蓄不得外行也(水結胸證,水氣上蒸而頭汗)。往來寒熱頭汗出者,火邪熏灼上炎也。皆當分門施治。

_邵評:_少陽木火上炎而頭汗,亦屢見之。

關格證不得尿,頭無汗者生,有汗者死。(關格證頭汗,陽從上脫也,故死)

濕家誤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不利者,死。以上參《準繩》。

_邵評:_微喘額汗,陽從上脫,小便不利,陰已下絕,陰陽離決,安得不死。

_按:_陽明熱不得越,上蒸於首而頭汗出者,不惡寒而惡熱(邪已入里化熱,故惡熱而下惡寒)。寒濕容搏於經而頭汗出者,必惡風惡寒(寒濕抑遏於表,故惡風寒)。

_邵評:_此辨寒、熱、濕邪在表、在裡之法,語最簡當。

5. 手足汗

胃主四肢,手足汗為熱聚於胃,其津液旁達於手足也,宜清泄(胃熱手足汗,宜清)。陽明病,手足汗、潮熱譫語、便硬者,可下(胃實,宜下)。若陽明胃土中寒,脾不約束,津液橫溢,四肢猶如陰盛淫雨滂沱,故汗出而冷也(陽不收斂)。陽虛失運,中寒不化,故不能食而小便不利也,大便必先硬後溏。

今雖便硬、手足汗出,非陽明實熱者比,不可攻,攻之必作固瘕(固瘕即硬屎,下後即瀉清水也),即(手足汗,大便硬,亦有屬陽虛中寒者,戒不可攻。特揭此條以示人)宜厚朴甘草生薑半夏人參湯。以上合參《準繩》、《金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