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十五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9)

1. 附諸方

潤腸丸(東垣方),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澀,或乾燥秘塞不通,全不思食,乃風結秘,血結秘,皆令閉塞也。以潤燥、和血、疏風,自然通。

白話文:

潤腸丸(東垣的方子),用來治療脾胃中的伏火,大便乾燥,或是乾燥不通,完全不想吃東西,都是因為風結祕、血結祕,導致閉塞。用來潤燥、和血、疏風,自然就能通便。

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各一兩),羌活當歸尾,煨大黃(各半兩)

白話文:

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各一兩),羌活、當歸尾、煨大黃(各半兩)

上件,除麻仁、桃仁另研如泥外,搗羅為末,以上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白湯送下。如病人不大便,為大便不通而澀,其邪盛者,急加酒製大黃以利之;如血燥而大便燥乾者,加桃仁、酒製大黃;如風結燥,大便不行者,加麻子仁、大黃;如風濕而大便不行者,加皂角仁、大黃、秦艽以利之;如脈澀,覺身有氣澀,而大便不通者,加郁李仁、大黃以除之氣燥;如寒陰之病,為寒結閉,而大便不通者,以局方中半硫丸,或加煎附子乾薑湯冰冷與之,其病雖陰寒之證,常當服陽藥補之,若大便不通者,亦當十服中與一服藥,微通其大便,不令閉結,乃治之大法。

白話文:

上方的藥方,除了麻仁、桃仁另行研磨成泥狀之外,其餘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調和,以文火煉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十丸,空腹時,以白開水送服。若是患者不排便,因便祕而難以排便,病情較嚴重的,應急時加入酒製大黃,以促進排便;若是血燥導致大便乾燥,可加入桃仁、酒製大黃;若是風結導致大便不通,可加入麻子仁、大黃;若是風濕導致大便不通,可加入皁角仁、大黃、秦艽,以促進排便;若是脈搏澀滯,自覺身體中有氣體憋阻,而且大便不通,可加入郁李仁、大黃,以消除氣體的燥熱;如果是寒陰之病,因寒氣凝結而導致大便不通,可服用局方中的半硫丸,或加入煎附子、乾薑的湯劑,以溫熱身體。雖然這種疾病屬於陰寒證,通常應服用補陽藥物,但若是大便不通,也應該在十劑藥物中加入一劑通便藥物,使大便稍微暢通,不讓大便閉結,這是治療此病的大原則。

若病人雖是陰證,或是陰寒之證,其病顯燥,脈實堅。亦宜與陽藥中少加苦寒之藥,以去熱燥,燥止勿加。如陰燥欲坐井中者,其二腎脈必按之虛,或沉細而遲,此易為辨耳。知有客邪之病,亦從權加藥去之。

白話文:

即使病人是陰證,或是陰寒之證,但病症表現得十分乾燥,脈搏實而堅。也應該在滋陰的藥物中加入少許苦寒的藥物,以去除熱燥,乾燥症狀消失後,就不要再加了。例如陰燥的人好像想要坐在井中一樣,他的兩個腎脈一定按起來空虛,或者沉細而遲緩,這很容易辨別。知道有外邪之病,也適當加入藥物祛除。

白話文:

當歸潤燥湯

組成: 當歸三錢、熟地三錢、川芎三錢、白芍三錢、生地三錢、白朮三錢、山茱萸三錢、山藥三錢、澤瀉三錢、牡丹皮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三錢。

用法: 水煎服。

功能: 補血潤燥,滋養肝腎。

主治: 血虛津虧,頭暈耳鳴,面黃肌瘦,形體消瘦。

升麻(二錢),當歸,熟地(各一錢),生地黃(二錢),甘草,大黃,桃仁埿子,麻仁(各一錢),紅花(少許)

白話文:

升麻(二錢):升麻具有疏風解表、清熱涼血的作用。

當歸(一錢):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

熟地(一錢):熟地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作用。

生地黃(二錢):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的作用。

甘草(一錢):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作用。

大黃(一錢):大黃具有瀉熱通便、清肝退翳的作用。

桃仁埿子(一錢):桃仁埿子具有活血化瘀、散結止痛的作用。

麻仁(一錢):麻仁具有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的作用。

紅花 (少許):紅花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作用。

上件,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銼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大盞,入桃仁、麻仁,煎至一盞,去滓,空心,宿食消盡,熱服之。

白話文:

上列配方,除了桃仁、麻仁另外研磨成泥外,其他藥材切成像芝麻那麼大。做成一劑藥,加入兩大碗水,放入桃仁、麻仁,煎到只剩一碗,去掉藥渣,空腹服用,等前一餐的食物完全消化之後,熱熱地喝下去。

導滯通幽湯,治大便難,幽門不通,上衝吸門不開,噎塞,不便燥閉,氣不得下,治在幽門,以辛潤之。

白話文:

導滯通幽湯,用來治療大便困難、幽門不通、胃氣上逆、膈肌關閉、噎塞、大便不通、氣血運行不暢。治療的關鍵在於幽門,故用辛涼潤燥的藥物。

當歸,升麻,桃仁泥(各一錢),生地黃,熟地黃(各五分),紅花,炙甘草(各一分)

白話文:

當歸、升麻、桃仁泥(各 3 公克),生地黃、熟地黃(各 1.5 公克),紅花、炙甘草(各 0.3 公克)

上件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調檳榔細末半錢,稍熱服。

四物湯,治臟結秘澀。

白話文:

「四物湯」,治療臟腑氣血凝結導致的便祕不暢。

取一份「四物湯」,用兩碗水煎煮至剩一碗,濾去藥渣,加入研磨成細末的檳榔半錢。稍加加熱後服用。

當歸,熟地黃,川芎白芍藥,大黃(煨),桃仁(去皮尖。各一錢)

白話文:

  • 當歸:滋養氣血,補血活血,緩解疼痛。

  • 熟地黃:滋補肝腎,養血益精,補血止血。

  • 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解鬱除煩。

  • 白芍藥:養血柔肝,緩解疼痛,鎮靜安神。

  • 大黃(煨):瀉熱通便,涼血解毒,消腫止痛。

  • 桃仁(去皮尖):活血通絡,緩解疼痛,潤腸通便。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盞,煎八分,去滓服,或為丸亦得。

橘杏麻仁丸,治噎膈,大便燥結。(方見膈噎門。)

六味地黃丸,治下焦燥熱,小便澀而數。(方見虛損門。)

大補丸,治陰虛燥熱。(方見火門。)

白話文:

橘杏麻仁丸:治療喉嚨堵塞、大便乾燥難解。(配方請參照喉嚨堵塞篇。)

六味地黃丸:治療下腹部燥熱、小便量少且頻尿。(配方請參照虛弱傷損篇。)

大補丸:治療陰虛燥熱。(配方請參照火氣篇。)

服用方法

  • 取一劑藥,加上兩碗水,熬煮至剩八分之一的量。
  • 去除藥渣後服用,或做成丸劑服用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