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沈括

《蘇沈良方》~ 卷第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3)

1. 何首烏散

治腳氣流疰,頭目昏重,肢節痛,手足冷,重熱拘攣,浮腫麻痹,目生黑花,(出《靈苑》)

何首烏(水浸一日切,厚半寸,黑豆水拌勻,令濕何首烏重重相間,蒸豆爛,去豆陰乾)

白話文:

何首烏(浸泡在水中一天,切成半寸厚的片狀,用黑豆水拌勻,讓濕潤的何首烏互相交織,將黑豆蒸爛,去除黑豆後陰乾)

仙靈脾葉,牛膝(以上各酒浸一宿),烏頭(水浸七日,入鹽二兩半炒黃色各半斤)

白話文:

仙靈脾葉、牛膝(以上各以酒浸泡一夜),烏頭(以水浸泡七天,加入二兩半的鹽,炒到黃色,各半斤)

上每服二錢,酒下或粥飲調下,日三服,空心食前,久患者半月效。先君同官王綽禮部,有女子病足,攣痛二歲,得此半月愈。予老姨,亦病手足骨髓中,痛不能堪,久治不瘥,亦得此愈。

白話文:

每次服用二錢,用酒或稀飯送服,每天三次,空腹飯前服用,長期患病者半個月見效。先父的同僚王綽禮部,有個女兒病在腳上,攣痛了兩年,服用此方半個月後痊癒。我的老姨媽,也患有手足骨髓疼,疼痛難忍,長期治療都不見好轉,也服用此方後痊癒。

治消渴方。

眉山有楊穎臣者,長七尺,健飲啖,倜儻人也。忽得消渴疾,日飲水數斗,食倍常,而數溺消渴藥服之逾年,疾日甚。自度必死,治棺衾,囑其子於人。蜀有良醫張元隱之子,不記其名,為診脈。笑曰:「君幾誤死矣!」取麝香當門子,以酒濡之,作十許丸。取枳枸子為湯飲之,遂愈。

白話文:

眉山有個叫楊穎臣的人,身高七尺,是出名的健飲健食之人,爲人豪放不拘小節。他突然得了消渴病,每天喝好幾鬥水,吃得比平常多一倍,還經常小便。吃消渴病的藥吃了一年多,病情卻一天比一天嚴重。他自己估計自己死定了,便準備了棺材和壽衣,並囑咐兒子把自己託付給別人。蜀地有位良醫張元隱的兒子,名字不記得了,給楊穎臣診脈後,笑着說:「你的命差點被這病害死了!」便取來麝香當門子,用酒浸一下,製成十多粒藥丸,並取枳枸子為湯給楊穎臣喝,楊穎臣的病就痊癒了。

問其故,張生言,消渴消中,皆脾衰而腎憊。土不能勝水,腎液不上溯,乃成此疾。今診穎臣脾脈極熱,而腎不衰。當由果實酒過度,虛熱在脾,故飲食兼人而多飲水。水多,不得不多溺也,非消渴也。麝香能敗酒,瓜果近輒不植,而枳枸子亦能勝酒。屋外有此木,屋中釀酒不熟,以其木為屋,其下亦不可釀酒,故以此二物為藥,以去酒果之毒也。宋玉云枳枸束巢,枳音俱,里切,枸音矩,以其實如鳥乳,故能束巢。

白話文:

詢問發病的原因,張生說,消渴症和消中症,都是脾氣衰弱而腎氣虛憊所造成的。脾土不能勝制腎水,腎中的精液不能上行濡養五臟六腑,於是形成了這種疾病。現在診斷穎臣的脾脈極為熱盛,而腎氣並不虛憊。應該是因為食用過多果實釀製的酒,虛熱蘊積在脾中,所以飲食和常人一樣,但卻多飲水。水喝得太多,自然小便也多,這並不是消渴症。麝香可以解酒,瓜果在麝香生長的附近就不能生長,枳枸子也能解酒。屋子外有枳枸子這種樹木,屋子裡釀的酒就不會熟,用這種樹木做成房屋,屋子底下也不能釀酒,因此就用這兩種藥物來治療,以去除酒果的毒性。宋玉說:“枳枸束巢”,枳的發音是“俱”,裏切;枸的發音是“矩”,用它的果實可以做鳥巢,所以能夠築巢。

今俗訛謂之雞矩子,亦謂之癩漢指頭,蓋取其似也。嚼之如乳,小兒喜食之。

2. 《經效》阿膠丸

治嗽,並嗽血唾血。

阿膠(銼碎微炒),卷柏(去塵土),乾山藥,生乾地黃,(熟者不用),雞蘇,大薊(獨根者最佳日影干),五味子(以上各一兩淨),柏子仁(別研),茯苓人參百部遠志(去心),麥門冬防風(以上各半兩淨)

白話文:

阿膠(切碎並微炒)、卷柏(去塵土)、乾山藥、生乾地黃(不使用熟的)、雞蘇、大薊(單獨的根莖最佳,曬乾)、五味子(以上各一兩,淨重)、柏子仁(另研碎)、茯苓、人參、百部、遠志(去心)、麥門冬、防風(以上各半兩,淨重)

上十四味,並擇好藥材。依方修制,搗羅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不拘時候,濃煎小麥,並麥門冬湯下半丸。加至一丸,若覺氣虛,空心不用服。

白話文:

上述十四種藥材,都要選擇上好的。依照藥方製作,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成如彈珠大小的丸劑。不拘任何時間,用濃煎的小麥湯和麥門冬湯送服半丸。逐漸增加到一丸,如果感覺氣虛,空腹時不要服用。